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水体补给知识点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体的补给则是保证水资源充足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水体补给的知识点。
1.水循环过程:水体补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循环过程。
当太阳能使地表水蒸发时,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并在冷却时凝结成云。
云通过风的作用分散并漂浮到不同的地区。
当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降水在陆地上的一部分渗入土壤并形成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河流和湖泊,一部分蒸发回大气中。
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过程,也是水体补给的基本途径。
2.雨水收集利用:在城市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补给水体。
雨水收集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桶、雨水花园等方式来实现。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清洗地面、冲厕所等非饮用水方面。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又能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
3.保护水源地:水源地的保护对于水体补给至关重要。
水源地包括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在保护水源地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意识,禁止乱倒垃圾、污染水源。
其次,要加强护林防沙工作,保护森林,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水源地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源地的稳定。
4.水资源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也是保证水体补给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包括供水管理和用水管理两个方面。
供水管理主要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确保供水的平衡和稳定。
用水管理则是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在用水管理方面,可以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设备、加强水价管理等方式来实现。
5.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水体补给的一大威胁。
水污染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影响水体补给的可持续性。
因此,水污染防治是保证水体补给的重要措施。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可以从源头减排、加强污水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减少水体受到的污染。
综上所述,水体补给是保证水资源充足的关键。
通过了解水循环过程、雨水收集利用、保护水源地、水资源管理以及水污染防治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保证水体补给的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持。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那可是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呀!河流奔腾不息,就像充满活力的小伙子,一路欢歌;湖泊安安静静,宛如温柔的少女,恬静美好。
它们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那可真是太神奇啦!
你看呀,当降水较多的时候,雨水会汇聚成小溪、小河,然后不断壮大,成为波涛汹涌的大河。
这些河水会奔腾向前,滋润着沿途的土地,给万物带来生机。
这难道不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慷慨馈赠吗?
而湖泊呢,它们就像大地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有时候,河流会把水注入湖泊,让湖泊变得更加丰盈;有时候,湖泊又会把水慢慢地释放出来,补给河流。
这就像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不是吗?
还有地下水呀,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隐藏在地下。
在干旱的时候,地下水会悄悄地冒出来,给河流和湖泊补充水分;而当降水充足时,它又会默默地储存起来,等待着下一次需要它的时候。
这多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守护者啊!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种相互补给的关系,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河流可能会干涸,湖泊可能会消失,大地会变得一片荒芜。
那该有多可怕呀!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就像是一个精巧的生态系统,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
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大自然的平衡。
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智慧所在吗?我们应该珍惜这种神奇的关系,保护好我们的陆地水体,让它们能够一直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地球增添美丽和生机。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独特,我们怎么能不好好保护它们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美丽的地球,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
知识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一.课程目标1.熟练掌握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2.掌握河流流量特征与河流补给的关系二.课前背景引入让学生思考:1.观察河流,说出其补给来源2.箭头代表什么含义三.授课内容(一)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枯水期),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
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例:探讨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情况(二)河流水补给类型(三)注意点:(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河流正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气候区的河流。
(四)思考:下列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泰晤士河(英国)、刚果河、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塔里木河(五)例题: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冰川B.地下水C.江河水D.湖沼水答案:A(六)测试题1.(一般)对地下水补给的有利因素是A.降水强度较小,历时较长B.地下有永久冻土C.地面植被稀少D.地形坡度较陡答案:A本题考查水循环。
降水强度小,历时长,则地面下渗的时间长,故利于地下水补给。
2.(一般)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答案:C试题分析: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侵蚀,但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河流左岸更容易受侵蚀,A错误;由于受两岸受差异侵蚀的影响,故河流最深处不一定位于河床中心,B错误;洪水期河流水位最高,故水面最宽,C正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水体的补给一、知识讲解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3.河流与湖泊之间的互补关系河流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如下图图1。
河流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泊;如下图图2。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解析第(1)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
所以本题选择C 项。
第(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
所以本题选择B项。
第(3)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
所以本题选择D项。
答案(1)C(2)B(3)D2.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课时24陆地水体的补给1.明确三类水体的补给关系(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理清五种河流补给类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雨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判断补给汛期分布湿润区雨水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干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夏季(主要)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雪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一、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消融的影响,形成明显的春汛。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可以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弱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二、典例解析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为历时。
读下面“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
回答⑴~⑶题。
⑴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⑵该观测站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若在该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A.M、N同时右移 B.M左移,N右移
C.M、N同时左移 D.M右移,N左移
【解析】(1)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
较大,可推测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由该河7、8月份水位偏低,可知该观测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因出现伏旱现象所导致的。
(3)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
图中M水位较高,代表洪水期水位;N水位较低,代表枯水期水位,因而M将向左移,N将向右移。
【答案】(1)A (2)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