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 格式:pptx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沈慕昌张岷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10023)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Cohn领导的研究组连续报道采用低温乙醇工艺从血浆蛋白中成功地分离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纯品的血液制品,以供临床应用。
但后者不能作静脉输注,否则会产生严重副反应。
一直到7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Edelman , Orter报告抗体分子结构才搞清楚由于免疫球蛋白在提制过程中,有一部分产生聚合体,输入机体内有可)。
为解决ACA问题,而采用能激活补体,产生类过敏样的副反应,关键是抗补体活性(ACA酶解法切除免疫球蛋白的恒区(Fc)或采用化学修饰的办法,所以,有静丙的第一代、第二代之称。
以后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可以从血浆中制备出天然分子结构的单体,不存在ACA问题。
按照WHO血液制品专家委员会的规定特性,可以完全符合要求,故称为第三代静丙,其功效安全性等均有明显的提高。
大规模临床使用静丙,国际上要比我国早一点,国产的静丙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投放市场。
笔者从90年代中期连续3年征文活动中收到临床应用的论文、报告263篇。
本文准备将应用的情况归纳一下,供临床专家和血液制品工作者参考。
一(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第三代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种广泛,疗效显著,与制品内包含各种特异效应7×10分子发挥药理学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每克分子静丙内含10效应分子。
替代治疗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1(增强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与IgG高亲和力的受体(FcRI),尤其是IgG、IgG亚类起主要的调理作用。
多形核白细胞发挥作用,也需要正常水平的抗体。
132(阻断传染的病毒,细菌与靶细胞结合;中和传染性抗原、病毒和超抗原。
Rich、Takei等报告,IVIG含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性超抗原的抗体,能抑制T-细胞的反应。
3(竞争性结合网状内皮细胞Fc受体(FcR),阻断自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廓清。
甘露醇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甘露醇注射液英文名称:Mannitol Injection【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D-甘露糖醇。
【适应症】1.组织脱水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1)利尿。
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
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
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
严密随访肾功能。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
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
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
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5)治疗药物、毒物中毒。
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6)肠道准备。
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1)利尿。
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20090608摘要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参与生命体每一步反应和活动。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小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单、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将电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拓了电分析化学的新的领域——生物电分析化学。
本文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在溶解氧存在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蛋白质的同时测定文献报道较少,论文初步研究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
本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是:1. 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清白蛋白的平行催化波研究在pH 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溶解氧条件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该波一阶导数波高与0.08~4 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5 mg/L。
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2. 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红蛋白的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研究在5 × 10-3 mol/L NaOH溶液中,血红蛋白于-0.62V (vs. SCE) 处会产生一灵敏的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波高与血红蛋白在0.05~21 m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0.02 mg/L。
基于此还原波,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检测血红蛋白的新方法。
将该方法分别用于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可靠。
机理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于-0.62V (vs. SCE) 处产生还原波是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它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HbFe(III)离子被还原成HbFe(II),HbFe(II)又被溶解氧化学氧化为HbFe(III)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6期· 76 · 第39卷总第240期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研究手段进展王娅,蒋晓慧(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摘要]随着药物的普遍使用,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不仅可了解药物的运输、代谢过程;而且对临床用药、药物设计、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综述了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药物小分子;人血清白蛋白;研究手段[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076-01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tudy Method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Drug Molecules and HSAWang Ya, Jiang Xiaohui(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Abstract: Along with the wide usage of drugs, researc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HSA not only can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transport, metabolic process;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rug using, drug desig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 The study method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small molecules and HSA were reviewed.Keywords: drugs small molecules;HSA;study method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载体蛋白,能与人体内药物分子结合,运输到人体各部位发挥疗效。
1,3,5-三羟基苯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冯建华;吴刚;汪丽;徐婷婷【摘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牛血清蛋白(BSA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其猝灭常数。
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猝灭是一种动态猝灭机理,与BSA的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0.6。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BSA作用产生的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在白蛋白内部产生了局部结构的伸展,同时在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局部两极方向上产生了结构的变化。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1 ,3 ,5‐Trihydroxybenzene under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experimen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The binding parameters (binding constants and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nd quenching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ssigned to a dynamic quenching interaction .Number of binding is approximately about 0 .6 for BSA .The effect of 1 ,3 ,5‐Trihydroxybenzene on the protein con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partial unfolding in the albumins upon interact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local polarity around the tryptophan (Trp) and tyrosine(Tyr) residues .【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1 ,3 ,5-三羟基苯;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猝灭【作者】冯建华;吴刚;汪丽;徐婷婷【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蛋白质就像由分子组成的机器,它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模块和生命控制中心,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是非常多样化的,如物质酶的活性和输送就是在相关蛋白质的控制作用下基于对目标分子的高度特定的一种识别。
百家争鸣2019·15121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分析*唐青林(深圳市图微安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 518000)摘要:在蛋白质药物长效化改造中,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非常关键,在国内外制药研究领域备受推崇。
该背景下,融合方式不同,融合蛋白活性各异,该过程中,应重点强调HSA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及这期间存在的降解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问题。
关键词:血清蛋白;多肽类;长效化;蛋白质;细胞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Long-acting Analysis of Polypeptide Drugs based on Human Serum Albumin ProteinTang Qinglin(Shenzhen Tuwei 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518000)Abstract :In the long-acting transformation of protein drugs,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is very crucial, and is highly praised in the field of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context, the fusion methods and the activity of fusion proteins are different. In this process, the production of HSA fusion protein and the degradation problems during this period should be emphasiz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polypeptide drugs based on human serum albumin.Key words :serum albumin ;polypeptide ;long-acting ;protein ;cell基因工程药物现已上市超200种,并且,有上千种尚在研发中。
白蛋白肽饮品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作者:杨克炜关伟廖建平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06期过去的研究认为,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不是以氨基酸的形式,而是以低聚肽的形式吸收,这是人类对自身吸收蛋白质机制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大量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后,被各器官分泌的酶类物质反应分解,小于50%部分被人体摄入,最终近75%分解为分子量更小的肽直接被人体吸收,只有<30%的部分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
两者共同作用于机体,成为生命的能源物质,其吸收程度又与蛋白质的种类、机体的健康状况与消化能力有直接关系。
有关肽的几个概念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是介于大分子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效价最高的一种崭新营养物。
白蛋白肽(EAP)是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自然生物效价最高达94%的卵清通过复合酶定向生化酶切提取的极具生物活性的酶解卵白蛋白小分子活性寡肽。
EAP的分子量<1000Dalton 达92.8%,其中76.5%<500Dalton,含有人体所需的20种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人体血清蛋白。
酵母β-葡聚糖(Yeastβ-glucan)是存在于酵母细胞壁中的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力活性的多糖—β-葡聚糖,为国际公认的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白蛋白肽饮品(YG-EAP)是以酶解卵白蛋白小分子活性寡肽(EAP)配伍酵母β-葡聚糖为核心成分的强化复合配方饮品,是快速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并整体优化人體免疫系统的口服制剂的一线首选,是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的理想组合。
低蛋白血症的危害与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不足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蛋白质与氨基酸存在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
摄入蛋白质不仅加重胃肠负担,而且存在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
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王丽;高勇;吴丹;苏海艳;邓赛鹏;张业中;戴捷【摘要】In the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circular dichroism and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1,10-phenanthroline copper (Cu(phen)2+3)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Results of the mechanism discussion reveal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HSA by Cu(phen)2+3 was a static process.The binding constants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obtained by Lineweaver-Burk equation.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btained by the van't Hoff equation illustrated tha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binding process.The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revealed a displacement of warfwrin by Cu(phen)2+3,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binding site of Cu(phen)2+3 to HSA was located at the subdomain ⅡA (Sudlow's site Ⅰ).The circular dichroism(CD) showed some alterations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and microenvi ronment of HSA in the presence of Cu(phen)2+3,while the structure of HSA was still mainly of α-helix.%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位点竞争实验研究了邻菲罗啉铜(Cu(phen)2+3)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3对HSA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过程.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由van't Hoff方程和结合常数求出了体系的焓变值和熵变值,焓变值(-10.50 kJ/mol)和熵变值(59.28 J.mol-1.K-1)表明,静电作用力是维持Cu (phen)2+3-H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Cu(phen)2-3+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主要在site Ⅰ.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Cu(phen)2+3与HSA 结合后,HSA中α-螺旋含量减少,说明HSA的构象和微环境发生了改变.【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7)003【总页数】6页(P366-370,375)【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HSA);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位点竞争;邻菲罗啉铜【作者】王丽;高勇;吴丹;苏海艳;邓赛鹏;张业中;戴捷【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1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可溶性载体蛋白,它对于许多內源和外源化合物的吸收、运输、分布和代谢起重要作用[1-2].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药理作用,并可获得与蛋白质生理活动相关的结构及构象变化的信息[3].邻菲罗啉能与多种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它处于金属配位状态时对很多生物体都能产生影响,因此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鳌合配体和辅助配体[4].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与铜形成的配合物能够识别和切割DNA,可以用作非氧化性核酸切割酶,并且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和抗菌性[5].但邻菲罗啉铜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研究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分子设计、新药开发及临床医学应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中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获得了结合机制﹑热力学参数﹑作用力类型及结合位点等信息,并阐述了邻菲罗啉铜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这为相关药物进一步的药理学性质研究以及HSA 生理活性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 公司),AY-120M 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SYC-15超级恒温水浴(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控温精度±0.1 ℃),Jasco J-810 圆二色谱仪(Jasco,Tokyo,Japan).合成邻菲罗啉铜参照文献[6],表征后配成不同浓度溶液,HSA(Sigma公司提供,浓度:1.0×10-5 mol/L),NaCl溶液(0.5 mol/L),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经检测均无荧光杂质.1.2 实验方法1.2.1 荧光猝灭光谱设定激发波长为λex=285nm,激发狭缝宽度为15.0nm,发射狭缝宽度为4.5nm,扫描速度为300nm/min.在模拟生理条件下测定体系温度分别为292,298,304,310K时不同浓度的邻菲罗啉铜溶液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图谱,记录波长在300~450nm 范围内的荧光光谱.1.2.2 位点竞争实验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固定HSA,华法林(Warfarin)和布洛芬(Ibuprofen)的浓度为1.0×10-5 mol/L,将逐渐加入到HSA-Warfarin或HSA-Ibuprofen 的混合溶液中.设置激发波长为285nm,分别记录300~480 nm 范围内两个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1.2.3 圆二色谱在室温,持续氮流条件下,用Jasco J–810 圆二色谱仪测定模拟生理条件下HSA 与作用前后的圆二色谱图(CD谱),仪器由Jasco光谱软件控制,比色皿的光路长0.1cm,扫描速度200nm/min,设置实验波长为250~200nm.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缓冲溶液作为空白从样品光谱图中扣除.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荧光猝灭机制荧光猝灭分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可根据温度和粘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来判断猝灭机制.研究表明,动态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反,静态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7].因此可根据对HSA 的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猝灭类型.本实验测定了292,298,304,310 K 下对HSA 的荧光猝灭光谱.图1 显示了298K 时不同浓度的和HSA 相互作用的荧光发射光谱.从图1中可以看出,激发波长为285nm 时,HSA 的发射波长在345nm 处有一个强的荧光峰,随着的加入,HSA 的荧光强度有规律的降低,说明与HSA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猝灭了HSA 的荧光强度.此外,HSA 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表明色氨酸周围的微环境的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为了判断对HSA 的荧光猝灭机制,用经典的Stern-Volmer方程[8]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分析:图1 加入不同浓度的之后HSA 的荧光发射光谱,插图为298K 时的Stern-volmer关系图Fig.1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HSA in the presence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298K,λex=285nm).c(HSA)=1×10-5 mol/L;c /(10-6 mol·L-1),A~I:0,1.0,2.0,3.0,4.0,5.0,6.0,7.0,8.0.The inset corresponds to the Stern-Volmer plot at 298K.式中,F0和F 分别表示不存在和存在猝灭剂时体系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KSV 是Stern-Volmer猝灭常数,[Q]是猝灭剂的浓度,kq 是生物大分子的猝灭速率常数,τ0为不存在猝灭剂时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当T=298 K 时,以F0/F 对[Q]作图(如图1中插图所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方程(1)计算4个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结果列于表1.表1 不同温度下与HSA 相互作用的猝灭反应常数和热力学参数Tab.1 Quenching constants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HSA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由表1 可知,KSV 的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kq 的值远大于生物大分子的最大分散碰撞猝灭常数(2.0×1010 L·mol-1·S-1)[9],可初步判断对HSA 的荧光猝灭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而非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静态猝灭过程遵循Lineweaver-Burk方程[10]:式中,(F0-F)是加入猝灭剂前后荧光强度的差值,KLB是静态荧光猝灭结合常数.以(F0-F)-1对[Q]-1作图,如图2所示,再根据方程(2)算出4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果列于表1.图2 不同温度下HSA-体系的Lineweaver-Burk关系图Fig.2 Lineweaver-Burk plots for the quenching of HSA by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从表1可以看出,与HSA 结合常数较大,说明与HSA 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同时KLB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和KSV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说明与HSA的结合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2.2 热力学参数及结合作用力一般情况下,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力.根据Ross等人的观点[11]:ΔH >0,ΔS >0为典型的疏水作用力;ΔH <0,ΔS >0为静电引力;ΔH<0,ΔS<0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温度变化不大时,可认为焓变ΔH 是一个常数.焓变ΔH 和熵变ΔS可以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吉布斯自由能变ΔG 可由下列关系算出:式中,K 是相应温度下的结合常数;R 是气体摩尔常数.根据方程(3)和(4)可求出ΔH,ΔS,ΔG等热力学参数(见表1).由表1焓变(ΔH =-10.50kJ/mol)及熵变(ΔS =59.28J/(mol·K))的数值可知,维持-HSA 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引力.根据相关文献[12],酸度对于人血清白蛋白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也有影响,HSA等电点的pH值在4.7附近.当pH>4.7时,蛋白质由于氨基酸残基离子化带负电荷,而带正电荷,这很可能使HSA 和之间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也说明邻菲罗啉铜与HSA 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2.3 结合位点HSA 的晶体结构显示HSA 是一个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心形结构,包括3个同源的结构域,即结构域Ⅰ(1~195)、结构域Ⅱ(196~383)、结构域Ⅲ(384~585),每个结构域又分为A、B 两个亚域[13].HSA 有7个与內源和外源配体可逆结合的位点,结合常数的大小在1.0×104~1.0×108 L/mol范围内.血清白蛋白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亚域ⅡA(SiteⅠ)和ⅢA(SiteⅡ)的疏水腔内,且HSA 唯一的色氨酸残基在亚域ⅡA 内.为了确定在HSA 内的结合位点,使用了已知结合位点的荧光探针华法林和布洛芬作为位点竞争剂.从X-射线结晶学研究结果得知,华法林(Warfarin)的结合位置位于亚结构域ⅡA 内,而布洛芬(Ibuprofen)的结合位置位于亚结构域ⅢA 处[14-15].通过检测Warfarin和Ibuprofen存在时与HSA 结合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推测在HSA上的结合位置.如图3(a)所示,当向HSA 溶液中滴加Warfarin时,HSA 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且最大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继续向上述体系中连续滴加,含有等量HSA 和Warfarin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与图1相比,其荧光强度小于不加Warfarin 时的荧光强度,表明Warfarin的存在影响了与HSA的结合.相比之下,Ibuprofen的存在对-HSA 体系的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如图3(b)和图1所示).为了比较Warfarin和Ibuprofen对与HSA结合过程的影响,用Lineweaver-Burk 方程对两组体系的荧光猝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方程的斜率得到体系的结合常数列于图4 中.显然,存在Warfarin时体系的结合常数约为不存在Warfarin时的48%,而Ibuprofen的存在对体系的结合常数影响很小.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HSA 上的主要结合位置为site I.图3 位点探针对-HSA 体系的影响(图中分别插入了相应探针的分子结构)Fig.3 Effect of site markers to -HSA system(T=298K,λex=285nm)c(HSA)=1.0×10-5 mol/L;(a)c(Warfarin)=1.0×10-5 mol/L;(b)c (Ibuprofen)=1.0×10-5 mol/L;c /(10-6 mol/L),A~K:0,1.0,2.0,3.0,4.0,5.0,6.0,7.0,8.0,respectively.The inserts correspond to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site markers.图4 位点竞争实验的Lineweaver-Burk曲线Fig.4 Lineweaver-Burk for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of -HSA system2.4 对HSA 构象的影响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维持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可能进一步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圆二色谱(CD)是一种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快速、简单且较准确的方法.为了研究对HSA 构象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室温条件下HSA和-HSA体系的圆二色谱,如图5所示.并用解析程序SELCON3[16]计算了HSA 中不同二级结构的含量,结果列于表2.由图5可知,HSA 的α-螺旋结构在208nm 和222nm 的紫外区出现两个负的特征肩峰谱带(线A),随着的加入,曲线A 到D 的谱线强度有规律的降低,但它们的形状相似,表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形成了-HSA 复合物所致.图5 -HSA 体系的圆二色谱图Fig.5 The CD spectra of the HSA- system c (HSA)=1.0×10-5 mol/L;c()/(10-5 mol·L-1)A~D:0,2.0,6.0,10.0,respectively.由表2可知,随着的不断加入,α-螺旋结构(包含规则和不规则)的含量由58.0%降至54.6%,而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逐渐升高.这表明与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结合,破坏了蛋白质多肽链上的氢键结构,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但HSA 的结构主要还是α-螺旋结构[17].表2 根据SELCON3程序解析的HSA中不同二级结构含量Tab.2 Fraction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HSA determined by SELCON3H(r):regularα-helix;H(d):distortedα-helix;S(r):regularβ-strand;S (d):distortedβ-strand;Trn:turns;Unrd:unordered structure.3 结论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及位点竞争实验研究了与HSA 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出与HSA 的结合过程是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通过相关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推测出静电作用力是维持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在HSA 上的结合位点主要是site I.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与HSA 的结合引起了HSA 构象的变化,但α-螺旋结构仍占主导地位.参考文献:[1]Kragh-Hansen U.Molecular aspects of ligand binding to serum albumin[J].Pharmacol Rev,1981,33:17-53.[2]Ahmad B,Parveen S,Khan R H.Effect of albumin con-formation on the binding of ciprofloxacin to human serum albumin:a novel approach directly assigning binding site[J].Biomacromolecules,2006,7:1350-1356.[3]Zhang J,Sun H H,Zhang Y Z,et al.Interac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indomethacin: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J].J Solut Chem,2012,41:422-435.[4]Zhang Q L,Liu J,Liu J Z,et al.Effect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bond on the DNA binding and photocleavage propertiesof polypyridy cobalt(Ⅲ)complexes [J].Inorg Chim Acta,2002,339:34-40.[5]Tabassum S,Sharma G C,Arjmand F.New modulated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hiral CuII/SnIVbimetallic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entity:In vitro DNA binding and pBR322DNA cleavageactivity[J].Spectroc Acta Part A:Molec Biomolec Spectr,2012,90:208-217.[6]Inskeep R G.The spectra of the tris complexes of 1,10-phenanthroline and 2,2-bipyridine with the transition metals iron(II)through zinc(II)[J].J Inorg Nucl Chem,1962,24:763-776.[7]Kathiravan A,Chandramohan M,Renganathan R,etal.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cocyan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J].J Mol Struct,2009,919:210-214.[8]Lakowicz J R.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2nd ed)[M].New York:Plenum Press,1999:237-265.[9]Lakowicz J R,Weber G.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 by oxygen.Probe for structural fluctuations in macromolecules[J].Biochemistry,1973,12:4161-4170.[10]Zhang H X,Mei P,Yang X X.Optical,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imefon and serum albumin[J].Spectrochimica Acta,Part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9,72:621-626.[11]Ross D P,Subramanian S.Thermodynamics of protein association reactions:forces contributing to stability[J].Biochemistry,1981,20:3096-3102.[12]Vetri V,Librizzi F,Leone M,et al.Thermal aggrega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at diverent pH:comparison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J].Eur Biophys J,2007,36:717-725.[13]Carter D C,He X M,Munson S H,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serum albumin[J].Science,1989,244:1195-1196. [14]Sudlow G,Birkett D J,Wade D N.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specific drug binding sites on human serum albumin[J].Mol Pharmacol,1975,11(6):824-832.[15]Wanwimolruk S,Birkett D J,Brooks P M.Structural requirementsfor drug binding to site II on human serum albumin[J].Mol Pharmacol,1983,24(3):458-463.[16]Zhang Y Z,Zhou B,Zhang X P,et al.Intera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Determination of the bindingmechanism and binding site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3(2-3):1345-1352.[17]Cui F T,Fan J,Hu Z D.Interactions between 1-benzoyl-4-p-chlorophenyl thiosemicarbazide and serum albumin:investigatio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Bioorg Med Chem,2004,12(1):151-157.。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其结构-结合力关系,并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
我们还将探讨这一相互作用在生物医学、药物设计以及营养学等领域的应用。
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茶、红酒、水果和蔬菜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血清白蛋白则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负责运输多种小分子物质。
因此,研究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两种重要生物分子的性质和功能,还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综述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结合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方式等。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如光谱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等,深入研究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结合力关系,揭示其相互作用的本质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以进一步解释和预测这一相互作用的行为和性质。
我们将探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在生物医学、药物设计以及营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涉及分子识别、结合力形成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效应。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分布,还可能对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两者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多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多个酚羟基,这些酚羟基可以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方式与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
血清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极性和非极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这些氨基酸残基为多酚类化合物提供了结合位点。
为了深入理解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及其对策作者:赵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8期[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减少应用误区,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方法,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进行分析,并在目前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在人血白蛋白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临床滥用现象比较普遍,且存在诸多“误区”,亟待干预。
结论,人血白蛋白使用还存在一些误区,需加强对人血白蛋白合理规范使用,有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73-01人血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抗氧化、抗炎、保护器官功能等。
临床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但近十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量也显著增加,出现许多不合理用药。
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征,WHO也已将人血白蛋白从其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但我国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
在医疗机构中,人血白蛋白的用药金额居高不下,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
1 我国人血白蛋白使用误区1.1 作为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的营养补充剂,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用人血白蛋白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但低蛋白血症纠正后,医生往往继续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品,用于术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或危重患者中,以期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
1.2 作为健康人群的营养补充剂,近年来,每逢学生高考期间,人血白蛋白用量明显增加。
有很多考生家长错误认为,人血白蛋白是很有营养的药物,注射后可以明显增强体力,改善记忆,滋补身体,有助于孩子考试超常发挥。
一些考生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本品,使得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
有学者指出[1],健康人群注射后,不但不能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人血白蛋白专项点评前言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作为药物制剂用于临床已有近50年历史。
HSA具有增加循环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结合与运输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等功能。
有规定的HSA适应证包括:①严重感染、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
②肝硬化、肾病、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③烧伤,一般认为烧伤24 h 以内使用晶体液,24h后可用HAS[1]。
因此,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严重感染、低蛋白血症、烧伤等方面应用广泛,但目前国内外对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目前可供参考的主要是药品说明书及文献,为促进该药临床合理使用,2015年,特对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进行专项点评。
一、资料与方法通过合理用药软件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四个季度各30份使用过人血白蛋白的病例,再利用Excel表填写记录病历号、年龄、性别、临床科室、给药途径、日剂量、疗程等情况,并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二、标准根据《2012年烧伤患者白蛋白使用专家共识》[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处理》[3]及人血白蛋白的药品说明书[4],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三、结果1、一般情况共有120例病例纳入调查,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
年龄半小时-90岁(包括3个新生儿科病例,余均为成人病例,年龄在18-90之间),55岁以上人群74人,占61.7%。
2、科室分布共有120例病例纳入调查,其中包括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等,详见表1。
表1:12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科室分布统计科室病例数科室病例数消化内科16 急诊科 4血液科15 头颈乳腺 4普外科12 干部科 4ICU 11 肾内科 3感染性疾病科10 新生儿科 3肿瘤科9 胸外科 2呼吸内科 3 内分泌科 2妇产科 5 中医科 2心血管一 5 神经外科 1心血管二 4 神经内科 1骨科 4 烧伤科 1总计121(包括转科)3、不合理用药情况3.1 适应症及疗程抽查120份病例来自消化内科、血液科、普外科等22个科室,多数为低蛋白血症、肿瘤消耗、重症感染疾病患者,主要是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低血容量等原因,治疗用为64份,辅助用32份,缺乏严格适应症为4份。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人血白蛋白是由人血浆中提取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主要成分为白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6.5kDa,由585个氨基酸组成。
人血白蛋白在生理状态下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和器官中,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临床应用主要有增液补充、支持疗法、抗氧化作用、代谢功能调节等方面。
首先,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之一是作为增液补充剂。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来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白蛋白具有良好的渗透压调节作用,能够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功能的恢复。
其次,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还包括支持疗法。
在部分疾病如肝衰竭、创伤、烧伤等情况下,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会增加,而在这些情况下,供体通过口腔或经胃管摄入蛋白质往往不太可行或容易诱发并发症。
此时,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补给,帮助机体恢复代谢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和再生。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白蛋白可以通过与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结合,减少其对细胞膜、脂质等的损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危害。
因此,在一些氧化应激性疾病如严重感染、炎症、创伤等情况下,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氧化剂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减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最后,人血白蛋白还具有代谢功能调节作用。
白蛋白可以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代谢产物等结合,通过在体内的分布和转运,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
例如,白蛋白可以与甲状腺激素结合,促进其在体内的储存和释放,调节甲状腺功能。
此外,白蛋白还可以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如分布、转运、代谢等,在一些药物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增液补充、支持疗法、抗氧化作用、代谢功能调节等方面。
些病毒的工艺,最大程度降低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
但仍不能完全排除人类病原体(包括已知的HBV, HCV, HIV, 微小病毒B19等及目前未知或尚未得到鉴定的病原体)潜在感染的可能性。
临床使用人血白蛋白时应权衡利弊,并记录所用产品的生产企业和批号。
当发现可能由本品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时,应将病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注意事项】1.在使用本品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和电解质等实验室数据,必要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需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或颅内压升高。
如果出现超敏反应,则应立刻停止输液。
应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必须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
如出现休克,应立即开始抗休克的标准治疗。
2.20%、25%人血白蛋白溶液的胶体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压的4~5倍,输注本品时应确保足够的水化。
应关注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以免循环超负荷。
注意及时补液以免脱水。
3.本品含130~160mmol/L钠,不高于2mmol/L钾。
根据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或维持电解质平衡。
4.若使用本品代替新鲜血浆进行大剂量血浆置换时,必须监控凝血功能和红细胞压积。
须注意确保补充适当的其他血浆蛋白成份,如凝血因子。
5.当大剂量使用本品或快速输注时可能会发生高血容量。
在出现心血管容量超负荷的临床症状时,比如头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颈静脉充盈、中心静脉压升高、肺水肿,应立即停止输注本品并重新评估患者。
6.对于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肺水肿、出血倾向、严重贫血、肾性和肾后性无尿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后可能会带来特定的危险,临床使用本品时需特别注意。
7.对于有病理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患者,应结合病因治疗,不宜单独给予本品。
8.对于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利弊,酌情使用本品。
9.有临床研究发现,超大剂量使用人血白蛋白相比生理盐水存在增加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的风险。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沈慕昌张岷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10023)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Cohn领导的研究组连续报道采用低温乙醇工艺从血浆蛋白中成功地分离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纯品的血液制品,以供临床应用。
但后者不能作静脉输注,否则会产生严重副反应。
一直到7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Edelman , Orter报告抗体分子结构才搞清楚由于免疫球蛋白在提制过程中,有一部分产生聚合体,输入机体内有可)。
为解决ACA问题,而采用能激活补体,产生类过敏样的副反应,关键是抗补体活性(ACA酶解法切除免疫球蛋白的恒区(Fc)或采用化学修饰的办法,所以,有静丙的第一代、第二代之称。
以后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可以从血浆中制备出天然分子结构的单体,不存在ACA问题。
按照WHO血液制品专家委员会的规定特性,可以完全符合要求,故称为第三代静丙,其功效安全性等均有明显的提高。
大规模临床使用静丙,国际上要比我国早一点,国产的静丙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投放市场。
笔者从90年代中期连续3年征文活动中收到临床应用的论文、报告263篇。
本文准备将应用的情况归纳一下,供临床专家和血液制品工作者参考。
一(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第三代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种广泛,疗效显著,与制品内包含各种特异效应7×10分子发挥药理学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每克分子静丙内含10效应分子。
替代治疗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1(增强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与IgG高亲和力的受体(FcRI),尤其是IgG、IgG亚类起主要的调理作用。
多形核白细胞发挥作用,也需要正常水平的抗体。
132(阻断传染的病毒,细菌与靶细胞结合;中和传染性抗原、病毒和超抗原。
Rich、Takei等报告,IVIG含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性超抗原的抗体,能抑制T-细胞的反应。
3(竞争性结合网状内皮细胞Fc受体(FcR),阻断自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