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 格式:pdf
- 大小:69.79 KB
- 文档页数:2
·学术天地·中国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差距李睿,曾端,和申,沈一峰,李华芳摘要: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一种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而引发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国内目前已尝试多种药物治疗TD,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相对国外已经批准新药且疗效确切的治疗现状,我国TD治疗与之有较大差距。
新型单胺类囊泡转运体2(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2,VMAT2)抑制剂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是中国TD治疗的趋势和方向之一。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药物治疗; 戊苯那嗪; 氘代丁苯那嗪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4)02 0166 03ThecurrentstatusofdrugtherapyandresearchontardymovementdisorderinChinaandthediffer encesathomeandabroad LIRui,ZENGDuan,HEShen,SHENYi feng,LIHua fang.DepartmentofPsychiatry,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Tardivedyskinesia(TD)isaseriousadversedrugreactioncausedbylong termuseofantipsy chotics,andtherehasbeenalackofeffectivetreatment.TDhasbeentreatedwithseveraldrugsinChina,andsomedrugshavecertainefficacy.However,TDtherapyinChinaisdifferentfromforeigncountrieswhichhaveapprovednewdrugsandhavedefinitetherapeuticeffects.TheapplicationandresearchofnovelVMAT2inhibi torsisoneofthetrendsanddirectionsofTDtherapyinChina.Keywords: tardivedyskinesia; drugtherapy; valbenazine; deutetrabenazine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临床表现以口 舌 颊三联征、四肢及躯干舞蹈样动作以及肌张力增高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迟发性运动障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迟发性运动障碍概述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多见于老年女性。
不自主运动可见于口、面部、躯干、四肢,老年人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年轻患者较易累及肢体,儿童口面部症状较突出。
一般经过及时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并维持在稳定状态,通常不会再加重。
英文名称:tardive dyskinesia,TD其它名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相关中医疾病:痿证、痹证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头部常见症状:持久、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主要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部核磁共振(MRI)重要提醒:如果精神病患者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1年以上,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特点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病因总述:迟发性运动障碍常见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病患者,在停药、减少药量后最容易出现。
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阻断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后,多巴胺能受体出现超敏反应所致,也有可能与基底核-氨基丁酸功能受损有关。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1、年龄与性别(1)年龄超过40岁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患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
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几率就会增加。
(2)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患 TD,且症状更重。
2、药物与药物的种类、剂量、服用药物的持续时间呈现相关性。
主要由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抗精神病药、止吐药(甲氧氯普胺)和抗眩晕药(丙氯拉嗪)等引起。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作用和处理抗精神病药可产生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可因药物种类、剂量或患者的个体不同而异,但多数具有共同的副作用,有的在用药后短期内出现,也有的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1.药物的抗胆碱能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有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率加快、肥胖,月经紊乱及泌乳等。
2.神经系统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为突出。
短期服药即可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静坐不能和类巴金森综合征;长期服药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
①急性肌张力不全(Acutedystonia)多见于青少年,特别是带有氟基的抗精神病药尤易引起,多在服药数日内发生,表现为眼、面、口、颈、躯干肌的局部性肌痉挛所致的怪异表现,常见的有动眼危象、颈面征等。
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0.5mg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②静坐不能(Akathisia):发生率达20~40%,以中年女性为多,且多发生于用药的第2~3周,表现有烦躁不安,不能静坐或静卧、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运动。
治疗同急性肌张力不全,亦可试用安定或心得安。
③类巴金森综合征(Parlinsoniansydrome):十分常见,以女性和老年患者易发生,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抗胆碱能药物有效。
以上症状是可逆性的,如停药或减药后可消失。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系长期大剂量服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一般在服药3个月才可能发生,发生率为15%~40%,女性多于男性患者。
最常见的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BLM综合征)重者可致构音不清、影响进食。
亦可表现为肢体的不自主摇摆、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或四肢和躯干的扭转等。
治疗困难,除加强预防外,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有人使用左旋多巴作“脱敏”治疗,短期内症状加重,2~3周后停用,症状逐渐好转。
目前尚无有效措施。
3.皮肤症状:为过敏所致常发生于治疗的第1~4周,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开始于手与面等暴露部位,亦可扩及躯干,呈对称性分布,严重者发生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糜烂等。
氯氮平可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导读:近几年来,国外医药研究人员又陆续发现了氯氮平另外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
……
近几年来,国外医药研究人员又陆续发现了氯氮平另外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氯氮平可用于防止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或倾向;小剂量氯氮平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病人因长期服用多巴胺制剂后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不少欧洲医生曾试用小剂量(25~50mg)氯氮平为病人戒酒,据说效果还不错。
但除前面两项已被一些国家的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用于临床外,后面一项用途尚未得到正式批准(但事实上已有医生在用)。
从药理角度分析,小剂量氯氮平对人体是安全的,因为从前曾有报道说,一些精神疾病中心曾给病人服用过最多为300mg/日的氯氮平制剂,亦未见任何副作用。
因此,为满足市场上对小剂量氯氮平的需求,一些西方制药厂除生产原有的50mg、700mg两种规格的氯氮平片剂外,最近又开发出12.5mg和25mg片剂。
第1 页。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躯体障碍治疗题库考点五1、单选患者男性,56岁。
因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疑心被窃3年,加重2个月伴失眠、坐卧不宁、打骂人、摔东西入院。
既往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
查体:左侧偏瘫体征,(江南博哥)以下适宜的抗精神病药是()A.喹硫平B.硫利达嗪C.奥氮平D.利培酮E.氯丙嗪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患者考虑为器质性精神障碍,药物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心血管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的药。
2、单选患者男性,23岁。
因凭空闻声6个月,行为紊乱1周入院。
入院给予氟哌啶醇10mg/d肌注和电痉挛治疗,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下颌不能咬合、张口、不自主吐舌,正确的处理是()A.按作态处理B.按下颌关节脱位处理C.按诈病处理D.按急性肌张力障碍处理E.心理暗示治疗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急性肌张力障碍,给予东莨菪碱0.3mg肌内注射可缓解。
3、单选以下观点哪一条不对()A.大部分精神药物所作用的受体部位也是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B.多数精神药物治疗指数高,用药安全C.长期应用某些精神药物如苯二氮ꯟ类可导致耐受性,使药效下降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与三环抗抑郁剂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合用E.联合用药可加剧不良反应正确答案:D4、判断题锂盐的治疗指数低,安全性小,需要密切监测浓度()正确答案:对5、多选抗精神病药物的禁忌证包括()A.对抗精神病药物过敏者B.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C.严重的全身感染D.闭角型青光眼E.重症肌无力正确答案:A, B, C, D, E6、单选以下哪项常不作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适应证()A.内因性抑郁B.神经症性抑郁C.反应性抑郁D.精神分裂症后抑郁E.前列腺肥大病人出现抑郁正确答案:E7、单选患者女性,52岁。
因情绪低、体重下降、失眠5个月,加重2周轻生观念入院。
既往冠心病2年,心电图示:T波低平,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A.阿米替林B.氯米帕明C.多塞平D.米帕明E.舍曲林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在抗抑郁药对心血管不良反应方面,TCAs是影响最大的药。
·58·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再认识颜文伟有一位病人在服用齐拉西酮后,出现手指不自主扭动的现象,去问当地一位精神科主任,他居然回答说,“不是TD;TI)的表现是嘴唇的扭动”。
有一次,我问一位年轻医生,“锥体细胞是什么?”他回答不出。
所以我想,应该在这里重新讲一讲这些基本问题。
锥体细胞是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负责发动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细胞,个儿比较大,连细胞、带上它众多的树状突(d e nd r i t e s),样子就像“雪松”,顶端小、底盘大,呈锥体状,故名。
它们的轴索(a xo n),就组合成运动神经,交叉到对侧,作为脊髓的主要部分(锥体束)支配全身骨骼肌肉;称为“锥体系统”。
我们如果想要弯曲自己的右手肘关节,就要由左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发出命令,指示右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有锥体外系统的配合。
所谓“锥体外系统”,位在大脑较深处的“黑质一纹状体”。
由它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放松;否则肘关节便无法活动,手臂就显得僵硬。
在锥体外系统的神经细胞之间,信息是靠多巴胺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协调配合)传递的。
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被阻断,信息难以下传,精神症状就此好转;但锥体外系统的信息也难下传,就出现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 xt r a p yr a m i d a ls ym p t o m s,EPS),一般有以下3种表现。
I.急性肌张力障碍(a c ut e d ys t o n i a)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不久,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扭转痉挛(全身向一侧扭转)、角弓反张(全身向后反仰)、动眼危象(两眼向上翻)和斜颈等等。
常见于肌注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或齐拉西酮)后。
患者感到十分痛苦,家属十分紧张,只要肌注东莨菪碱,便能立即好转。
[但是,为什么肌注东莨菪碱就能好转?至今还原理不明,可以说,还是一个谜。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氯氮平的副作用吃氯氮平的副作用氯氮平的副作用篇(一):你可能不知道的氯氮平:副作用篇上文为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科的William J. Newman与Brianne M. Newman教授介绍REMS的系列文章的首篇,8月初,该系列中篇发表于《CurrentPsychiatry》。
本篇详细介绍了氯氮平可能的副作用及相应措施,以下为内容要点。
氯氮平副作用概况约17%服用氯氮平的患者最终因不良反应而停药。
研究最多的氯氮平不良反应包括: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心肌炎,镇静,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及流涎(图1)。
血液系统事件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定义为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500/μL,发生率在治疗的头2个月内达到峰值,6个月后逐渐降低,但始终保持一定风险。
根据REMS,针对此副作用需采取临床监测,早期识别及干预可改善临床结局。
药物相互作用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精神科住院患者同时服用氯氮平与奥司他韦可导致有统计学意义的ANC值改变。
相似地,患者接受锂盐治疗时,常由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多,表现出中性粒细胞增加。
因此当锂盐与氯氮平联用时,可能掩盖氯氮平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约1%氯氮平使用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700/μL),通常发生于治疗头4周,可能预示着更少见的不良反应,如心肌炎、胰腺炎、肝炎、肾炎、结肠炎。
若出现,建议:▲ 及时评估其他系统性反应(皮疹、过敏性反应、心肌炎、其他器官特异性疾病);▲ 若发现上述任何症状,且可排除其他原因(哮喘、过敏、胶原血管病、寄生虫感染、肿瘤),应立即停用氯氮平。
心血管副作用常见副作用氯氮平常见的心脏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晕厥。
基线心电图(ECG)可帮助区分异常是否由氯氮平引起。
减少氯氮平剂量或缓慢滴定,可逆转心脏副作用。
若无法减量或减量无效,首先应考虑治疗副作用,而非停用氯氮平。
窦性心动过速是氯氮平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抗精神病药的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关键词】抗精神病药;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阻断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阳性精神病症状的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1 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影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因素有: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强度越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越重;抗胆碱能越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越轻;抗5羟色胺2A能越强,引起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越多,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越轻;抗组胺H1能越强,强化抗胆碱能越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越轻。
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有3种,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静坐不能次之,药源性巴金森氏征最慢。
1 急性肌张力障碍个别肌群的持续痉挛,如眼内肌痉挛,出现同向斜视;颈肌痉挛,出现斜颈;喉肌肌张力障碍,出现窒息,但罕见[1]。
急性肌张力障碍常影响情绪,导致害怕[2]、焦虑和惊恐,影响思维,导致影响妄想。
2 静坐不能静坐不能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年轻人高达90%,>65a老年人降至15%[3]。
机制抗精神病药阻断多巴胺D2受体,引起静坐不能。
氟西汀通过拟5HT能而激动突触前膜5HT2A受体,从而抑制多巴胺释放,加重这种静坐不能;缺铁可降低D2受体数量和活性,易感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静坐不能;心得安阻断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引起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改善静坐不能。
脊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超敏也可引起慢性静坐不能。
临床表现轻则象猫抓心一样,情绪不宁,行为无明显改变;重则表现为坐卧不安,反复走动,原地踏步或不断改变体位,以腿部不安宁为主。
静坐不能可引起注意集中困难、焦虑、易激惹、情绪不良[4]、药源性抑郁、敌意行为,常拒绝服药,精神病恶化等[5]。
慢性静坐不能有3种:急性持续性静坐不能,由服药数天内引起的静坐不能迁延而来;迟发性静坐不能,服药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的静坐不能,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相重叠;停药性静坐不能,由停药引起的静坐不能。
鉴别腿不安宁综合征:该综合征与服用抗精神病药无关,多数症状仅限于下肢,可伴有针刺、蚁走感、冷感或热感。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dopaminereceptorb1ockingagent z DRBA)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嗽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
67%-89%的TD患者不自主运动状态永久存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drug,APD)的患者中,估测TD的平均患病率为25.3%o目前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
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0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关于TD的报道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即APD应用于临床后不久,Schonecker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
1964年,Faurbye首次使用"tardivedyskinesia"这一术语,用于强调症状出现与APD应用的时间延迟性。
在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中,TD的患病率为20%-50%o一项针对908例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TD的累积发病率在第1年为5%第5年为27%第10年为43%120年后为52%,表明TD发病率随APD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Carbon等对41项关于典型和非典型APD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所有精神病患者的TD平均患病率为25.3%,与高患病率相关的因素包括APD种类(典型APD的患病率为30%,非典型APD的患病率为20.7%)、精神病持续时间、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史。
T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服用APD的老年患者中,1年后TD的发病率约为26%,3年后约为60%,显著高于年轻患者。
眼部带状疱疹伴迟发性对侧偏瘫2例
张彤;党志敏;刘桂宇;母成贤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4
【摘要】例1,男性,58岁。
于3周前左额、左眼周围阵发性剧痛,伴烧灼感和痒感。
继而上述部位出现丘疹,并很快变成水疱、大小不等,成群分布。
1周前部分水疱开始破裂、干燥、结痂。
3d前发现没精神,说话不流利,右上下肢无力。
平时血压正常。
检查:左额部疱疹痂皮已大部分脱落,留有片状色素沉着。
神志清醒,言语欠流利。
右面瘫。
右上下肢肌力差,腱反射低,右巴氏征(+)。
头颅CT 扫描示:左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总页数】1页(P214-214)
【作者】张彤;党志敏;刘桂宇;母成贤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医学硕士研究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14
【相关文献】
1.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健侧膝关节病变作人工关节置换的护理 [J], 季长高;毕靓
2.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J], 吕孟新;李兵;李素芳
3.氯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J], 叶孝俭;林榛苠
4.眼部带状疱疹并发对侧偏瘫4例 [J], 顾平;贺振银
5.利培酮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J], 李承瑞;许红力;张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致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罗艳芳;周云华;许镇宇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氯氮平属苯氧氮平类药物,是一种高效、广谱、作用强、疗效快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尤其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耐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甚至可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总页数】1页(P98-98)
【作者】罗艳芳;周云华;许镇宇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黑龙江省神经精神病防治院;[3]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和尿失禁1例 [J], 张立刚;魏立和
2.舒必利联用氯氮平致麻痹型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J], 吕雄胜;何旭东
3.氯氮平致迟发性运动障碍1例 [J], 邓术茂;时翠兰;隋富强
4.氯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J], 叶孝俭;林榛苠
5.二甲双胍治疗氯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效果观察 [J], 熊江红;姜淑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叶孝俭林榛苠(闽侯县精神病院螺州350019D
陈某男42岁农民未婚住院号:930020 无特殊原因起病逐步懒散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疑人迫害行为紊乱3年于1999年1月入院无阳性家庭史躯体及神经系统体检(一D诊断精神症未定型O氯氮平1日100mg递增300mg治疗逐步好转3个月后减量至1日200mg5月初出现头颈向左歪斜胸锁乳突肌紧张性增高呈痉挛性斜颈伴有频频不自主咀嚼动作颈背微向前倾有疼痛感进食时有所缓解睡眠时明显缓解情绪激动时加剧O在谈论要娶亲时高兴得头更歪了拟氯氮所致遂改用舒必利然症状改善不明显持至出院O
讨论:氯氮平属三环二苯氧氮平类非典型神经阻滞剂极少有锥体外系综合征(EPS D因疗效显著而广泛使用精神科临床迄今已有不少氯氮平致EPS~迟发性运动障碍(TD D个案报道本例被认为极其难治~少见的亚型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 D并伴有TD O TDT累及最重的是颈部肌下肢乃至全身少见与TD相比有发病年龄较早发病前一般用药时间较短常致残伴疼痛等特点多巴胺阻滞剂和耗竭剂可暂缓解抗胆碱能药物对TDT有一定效果然可能加重TD O
丁胺卡那霉素致接触性皮炎1例
李玉桂(安溪县中医院安溪362400D
丁胺卡那霉素为半合成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以及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使用;个别病人可对本品过敏如荨麻疹O但发生接触性皮炎少见现报告1例O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因低热~头痛~咳嗽~咳痰而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遵医嘱予维银翘片口服丁胺卡那霉素肌注O用药3d后患者出现皮疹~双侧臀部注射局部出现手掌大水肿性红斑边缘清楚在红斑的基础上可见米粒大丘疱疹~水疱~局部皮温较高自觉有烧灼感及微痒O追问病史即往注射其它药物后均未发生过局部皮肤过敏史O考虑为丁胺卡那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立即停止肌注丁胺那霉素改用其它抗生素药物口服治疗同时给予抗组胺药~强的松~Vit.口服~10%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注配合中药龙胆泻肝汤口服局部应用0.1%利凡诺溶液冷湿敷O经治疗5d后丘疱疹~水疱均吸收水肿性红斑逐渐消退巩固治疗1周后局部恢复正常痊愈O
2讨论
丁胺卡那霉素常用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以及绿脓~变形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O我院所用丁胺卡那霉素~经查无过期~变质等现象O此次发生的接触性皮炎系丁胺卡那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这提示医护人员在用该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滥用;应加强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用药后症状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O
硫糖铝致过敏反应(麻疹样红斑D1例
吴超斌1钟菊英2(1.武平县中医院武平364300;
2.武平县医院武平364300D
硫糖铝(Ulccrlminclm Sucralfatc D又名骨溃宁O为蔗糖硫酸脂的碱式铝盐此药在胃内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此酶分解蛋白质并与骨粘膜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有利于粘膜再生和溃疡愈合O此药亦有抗酸作用长期服用可发生便秘O
笔者遇到该药所致荨麻疹症状1例现报告如下O
高X X女37岁农民因胃痛(胃溃疡D自购硫糖铝
(安徽某药厂D壹瓶服用1g约1.5h后胃疼痛好转但全身出现红色皮疹瘙痒难忍尤以颈部~腋下为甚其它无不适症状O来我院给予50%葡萄糖液40ml加10%葡萄糖酸钙针10ml静脉推注后并给予口服潘生丁50mg地塞米松0.7mg赛庚啶4mg维生素0.2 1日3次症状逐渐缓解皮疹消失O据了解患者以前服用过雷尼替丁因考虑硫糖铝价格便宜才自购硫糖铝腋用O在服用硫糖铝以前患者未使用其它药物也无特殊饮食O为确认是硫糖铝所致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3d后再次服同量服后约1.5h后重复以上症状按上法处理后症状痊愈O故可考虑:系统糖铝所致的过敏反应O
英太青引起脸部水肿1例
苏志坚李劲松(厦门市中医院厦门361001D
患者女28岁;于2001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伴下肢疼痛晨起时双侧臀部疼痛较重活动后疼痛减轻腰椎MRI片(-D O于2001年5月10日起双侧臀部疼痛加剧以晨起时为显著HLA B27(+D初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001年6月8日口服英太青(批号010212 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产D每次1粒一天2次于次日清晨发现脸部轻度水肿尤以眼睑明显身体无其他明显不适;第二天未停药第三天脸部水肿明显加重随即停药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故未加处理O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O于6月17日再次使用英太青(患者自行使用D于次日清晨再次出现脸部水肿症状随即停药3天后上述症状消失;在使用该药期间疼痛症状改善明显O
讨论:该药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其主要成分为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抗炎药O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O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它风湿性疾病的疼痛和炎症是其主要治疗对象O其机制为选择性切断花生四烯酸代谢系列中环氧合酶的作用环节阻断前列腺素E
2的合成途径O由于前列腺素可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尤
-65
-
海峡药学2002年第14卷第1期
氯氮平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
作者:叶孝俭, 林榛苠
作者单位:闽侯县精神病院,螺州,350019
刊名:
海峡药学
英文刊名: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卷(期):2002,14(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aixyx20020103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