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69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关理论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的概述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分为: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对象、开发方式、开发手段、开发目的、开发时间、开发计划从空间形式来看,有行为开发、素质开发个体开发、群体开发、组织开发、区域开发、社会开发、国际开发等不同形式•从时间形式上看有前期开发、使用期开发与后期开发。
•从对象上划分,有品德开发、潜能开发、技能开发、知识开发、体能开发、能力开发、智力开发、人才开发、管理者开发、技术人员开发、普通职员开发等。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一)特定的目的性与效益中心性•(二)长远的战略性•(三)基础的存在性•(四)开发的系统性•(五)主客体的双重性•(六)开发的动态性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原理•一、发展动力原理(一)欲望动力原理:布登勃洛克式发展动力模式:•第一代人追求金钱,拼命积聚钱财,成为当地的首富;•第二代人出身富豪,对追求金钱不感兴趣,转向追求社会地位,当上了议员;•第三代人出生在既有钱财又有社会地位的家庭,他们一味追求精神生活。
美国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1、天赋使命2、果断决断3、哺育忠诚4、反复投资5、绝对控制6、精心培育接班人(二)生存动力原理:L .罗恩·哈伯德认为,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其所有行为和目的的实现背后的动力都是“生存”两字(三)需要动力原理:马斯洛认为,人有生存、安全、交往、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五种需要,人的需要是驱使人们行动的最终原因,是一切行为与活动的目的与内在动机。
•(四)自主动力原理:一个人在自主意识下进行工作时,将会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五)目标动力原理:美国心理学家伏隆:动力,即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力量,是由活动结果所能取得的效果价值大小及其可能性共同决定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的内容为进行有效地管理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础。
正文一、人性假设理论⑴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人性观,它反映了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在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了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为重点的管理方法。
“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
”在这里麦格雷戈道出了管理中人性的重要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
这就出现啦对人性的研究,即提出了相应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就是针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一个人的本性无非两种,即善与恶。
这样解释或多或少都太牵强点。
总的来说就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将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管理方法与管理方式。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啊X理论、Y理论。
X理论阐述的观点是雇员天生懒惰,工作是为了生活,他们回避责任,没有远大的抱负。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管理人员存在极端,他们大多数是严厉的、极端的,而那些被管理者的工作就需要强制性的去要求、威胁、严厉监督等强硬手段去指挥他们完成。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雇员会产生敌对情绪,对管理者的管理产生不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管理者在管理雇员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并且管理者还努力的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上述的简洁的说明,我们可以更形象的说明两个理论,X理论完全依赖与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两者的差别重在把人当作孩子来看还是当作成人来看。
放眼现在众多企业,还是存在者根据X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即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人当作机器、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054)1-6章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基础1.人力资源的涵义人力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劳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人所具有的知识、智力、技能和体能的总和。
准确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劳动能力。
从劳动能力的构成看,应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体力等四部分。
知识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掌握的各种经验和理论。
智力是人们运用知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具体包括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等。
技能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经验并经由练习而习惯化了的动作体系,或者说是人们人们合理化、规范化、系列化、熟练化的一种动作能力。
体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度、灵敏度等人体运动的功能状态,以及对一定劳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和消除疲劳的能力。
(2)人力资源的物质载体是人。
(3)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创造财富。
2.人力资源的特征时效性和连续性、再生性与能动性、无形性与有形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社会性和增值性3.人力资源理论的演进:早期萌芽、推广过渡、突破发展、新的研究趋向4.人力资源的构成(1)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数量反映着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规模,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
人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某一空间与时间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总和。
是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实力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则表明相对于其他比较对象而言,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拥有量的水平。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
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
三是人口流动。
(2)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质量即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体素质水平。
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个体因素通常有五个方面:一是体质,即劳动力的身体素质。
二是智质,即劳动力的智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