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私立教育发展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847.43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在教育的世界里,日本基础教育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探讨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并从中汲取对我们教育的启示,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
日本基础教育,就像是一座精巧的花园,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这就像是在日本基础教育的天空中,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尽情享受知识的乐趣。
然而,日本基础教育并非没有争议。
有人担心,这种教育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忽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像是在日本基础教育的大海中,有人担心小舟的存在会让孩子们迷失方向,偏离正道。
面对这些担忧,我们需要对日本基础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日本基础教育并非是对知识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
它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像是在日本基础教育的大海中,小舟的存在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探索的空间。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日本基础教育的借鉴和吸收。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基础教育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将其融入到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就像是在日本基础教育的大海中,我们乘坐着小舟,汲取着知识的宝藏。
此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日本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日本基础教育的好处和价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日本基础教育。
这就像是在日本基础教育的大海中,为孩子们搭建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这片知识的宝藏。
总的来说,日本基础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面对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中汲取对我们教育的启示,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日本经过三次教育改革,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相当完备的教育制度。
教育改革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措施及其成果进行了论述,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日本教育我国教育启示当前,社会的变化正远远超过孩子对变化的适应速度,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着眼于人的本体性发展、注重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而我国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综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而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锁国的国家一跃跨入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对日本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后日本又用不到20年的时间,再建复兴,其成功的秘密仍是教育。
日本在三次教育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可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一、日本近、现代及当代教育改革1.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
明治政府成立以后,日本面临半殖民化的危机,所以明治政府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三大政策,把教育纳入三大政策之中,通过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功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决心是很大的,明治天皇在即位时发出的“五条誓文”中有一条就是“求知识于世界”。
明治政府一成立就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废藩置县”,把过去带有地方割据性质的藩撤销了,改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县。
二是官制改革,使一批中下级士人进入政权核心,取代了原来封建领主的地位。
三是派出一个高层次的、庞大的使团考察欧美。
这个使团由政府首脑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团长,所以也叫岩仓使团。
当时明治政府的一个首脑大臣就说:“内政、外交、前途大业,成败在此一举”,从这句话就可见其重视对本次考察的程度,而这一考察为日本后来的改革,特别是教育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与启示第一章:前言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逐渐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和启示,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章:民办教育现状近几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瞩目的重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而且让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和比较。
据统计,目前国内经营各类教育的私立学校数量已经超过1.2万所。
与此同时,民办教育在国际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认可。
第三章:民办教育的影响1.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民办教育为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办学校的经营积极推进了教育产业的多元化,提升了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
2.提高教育质量:民办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丰富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同时也推动了公办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3.促进教育公平: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机会,缩小了公私立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带来更多的教育公平机会。
4.促进教育创新: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创新,通过实施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教育创新带入越来越广泛的教育领域。
第四章:民办教育的启示1.市场化:民办教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导向为公办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公办学校的改革创新。
2.教育资源整合:民办教育的发展能够营造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环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教育改革: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教育改革应该以多元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核心,充分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4.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更注重教育公平的实现,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弱化教育分层,为全民受教育提供同等条件和机会。
第五章:结语综上所述,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和启示。
日本近代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明治维新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是通过教育改革的渠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借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明”的成果,“殖产兴业”,成功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措施及其成果对我国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正式开启了日本近代教育的序幕,通过分析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我们从中得到了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兼顾、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化、统筹兼顾,重视教育投入等等启示,这对于我们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中国教育体制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明治教育;启示一、明治时期的教育背景明治政府成立以后,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外部欧美列强环绕,时刻想吞噬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所谓“亲善”、通商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人民的贫困、经济的落后造新政府的财政拮据等等,困难重重、百业待举。
为了巩固新政权,把封建落后的日本改造成为近代的强国,以木户孝允1、大久保利通2为代表的明治元勋们推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积极发展资本主义,而要实现三大政策这个建设国家的总目标,就必须摄取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培养管理国家和发展实业的各种人才、普及教育、启迪民智。
明治政府一开始把主要力量放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方面,教育上仍然沿袭封建制度。
封建的教育制度腐朽不堪、弊端丛生,是正在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的一大障碍。
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发展实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需要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创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明治时期的教育措施明治政府在大力发展小学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在中等教育方面,政府特别重视实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决定振兴实业教育,以造就科学技术的骨干力量。
明治维新最初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政体书》,其中心思想就是引入西方文明文化、倡导全面“普及义务免费教育”和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文明开化”。
1868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并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并对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领域进行重大改革。
维新政府认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是实现“文明开化”的最关键的问题,并大力推行了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思想启蒙和教育改革的背景明治时代(1867一1911)以前是江户时代(1603-1867)。
1603年,天皇任命当时势力最强的大名(诸侯)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作为统治全国的最高机构。
随着江户幕藩体制的巩固和完成,幕府在对外贸易和同外国的交往上则由开始时的“限制政策”转向了“锁国政策”。
这使得日本在19世纪仍然是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
1853年7月,美国的军舰撞开了日本的国门。
自此之后,日本与美国及欧洲强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1868年,新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孕育出了一批以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和他的一些重要朝臣岩昌具视、木户孝允、森有礼以及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为代表的高瞻远瞩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们以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为己任,对日本人民进行了全面的思想启蒙。
他们在全国发动了一股学习“西学”、批判儒学和儒家教育思想的热潮;他们要求移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主张实施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尤其重视在教学内容中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并且认为国家有责任为人民提供义务教育,使每个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和独特的个性;户孝允等人还通过参与制订政府法令和主持明治政府教育机构的工作,对日本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向西方学习1、派团出访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打开国门走出去,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
1868年4月,明治政府发布《五条誓文》,把“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日本私立高校的经费来源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启示摘要:经费是私立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根本性问题。
日本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有政府的财政资助、学费、社会和个人捐助、学校经营创收,呈现出多渠道的特点。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民办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单一的经费来源是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日本私立大学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独立学院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日本高等教育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独立学院民办教育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71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是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大。
第二种是日本模式,主要是靠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日本的私立高校一样,无论是在校生人数还是学校数量,所占的比例都接近80%。
日本的私立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日本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为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导了日本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
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在世界上是独具特色的。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才刚刚起步、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制度还不完善,也没有经验。
分析探讨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资金来源对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日本私立高校的经济来源日本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规模上看,私立大学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依据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资料显示,日本私立大学有553 所,占学校总数的76.2 % ,私立大学学生总数为2, 112,291 人,占日本大学生总数的73 .7 % 。
略论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作者:宋冬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2期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对比、论证、总结的方法,说明了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独立”三个方面,略论了先秦私学教育带给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启示,揭示了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根本内涵。
为后期对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做了前期准备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独立学院;特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52-03世界一流名校中,私立大学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的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然而当代中国民办教育则起步较晚。
但是,如果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追根溯源会发现,早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办教育就已初具规模了,即私学教育。
因此,在发展中国民办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先进性外,也不能遗忘中华民自身的宝贵遗产。
故本文力求通过借用中国本土的私立教育,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新生产物——独立学院的发展浅谈几点启示,为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政治、制度、教育、经济、军事、文化等众多方面的大发展与大变革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君主权力下移到各诸侯王手中,思想学说空前繁荣,制度重新创立,土地重新划分,阶级重新规整,各诸侯在这个新旧对抗与交替的夹缝时代谋求发展,变法图强,争霸称雄。
这个特殊时代的发展奇观,凭借士子周游列国与著书立说得以流传下来,为后人略知,而值得商榷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对该时期私学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做一简述。
据《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夏商周三代,国家大事均由贵族世袭传承,教育也一直被贵族垄断[1],民间无学术,下层百姓更无缘接触教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