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地貌的旅游资源意义及地貌旅游资源分类
1地貌旅游资源的意义
地貌旅游资源是指以地貌特征为核心,并融合了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和人文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的一种资源。
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科学教育、文化休闲和观光游览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潜力丰富的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通过全面挖掘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厚重的当地历史文化和精致的地方风物,对游客进行更加细致的服务,提供的旅游形式包括:自然风光观光、边境观光、民俗观光、自然科学知识之旅、农牧产品鉴赏观光、文化古迹及历史景观观光、农家文化体验观光等。
地貌旅游资源更突出了一切真实古老的土地之美,同时也可以培养游客崇尚自然、热爱土地的景观态度,激发游客热爱生命、守护环境、发展地貌旅游的使命感。
2地貌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貌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
自然景观资源是指以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基础构成的自然场景,它也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地貌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山川湖泊、冰川低原、气候植被区域、冲沟碎屑地带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地貌。
人文景观资源是振我们关注地貌引起的人文交流以及人与地貌的互动过程,包括:文明古迹、历史传说、民俗风尚、民族宗教、手工艺品、传统文化等各类人文地貌形成的聚集性景观资源。
总之,地貌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扩宽游人视野、可视化自然地理环境、激发游人思考之道,而且也能为环境优化、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质地貌景观地貌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
地球表面的常态地貌包括: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及高原五种类型。
我国的地貌轮廓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貌景观岩石类型齐全,景观特色鲜明,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而且是其他旅游资源和景观的载体。
一、中国山地的分类(一)根据山地形成的原因1.褶皱山褶皱山是地壳岩层原始形状在地壳运动中受到横向挤压,从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背斜,岩层向上弯曲,表现为地表的隆起,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另一种是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
在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断块山指地壳受力后发生变形,其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层构造。
其中有的部分抬高升起,有的部分陷落,错动上升形成山地。
断块山的特点是山的边线平直,多形成悬崖峭壁,如庐山、秦岭等。
3.褶皱-断块山是地壳受到强烈的褶皱作用,然后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山地,如天山。
4.火山火山所形成的景观有两类:一类是欣赏火山喷发后所形成的地质景观,如锥形的火山锥、漏斗状的火山口、碧绿的火口湖等。
此类地质景观有日本富士山、我国吉林天池的火口湖等。
第二类是观赏火山的喷发和探险休眠的火山口。
目前全世界共有活火山1500多座,美国夏威夷火山和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都是观赏火山喷发和探险休眠火山口的绝佳胜地。
(二)根据山地的高度根据山地的高度,我国的山地可分为五大类型,如下表所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周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美誉。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27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的中、低山和丘陵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山岳风景秀美,环境宜人,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根据山地的岩性特征1.岩浆岩地质学上又称为“火成岩”,它包括火山侵入岩和火山喷出岩两大类。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旅游资源的内涵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这是其理论核心。
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旅游资源的特征•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3)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意味着资源的可模仿性极差,它难以模仿或复制。
地貌的旅游资源意义及地貌旅游资源分类地貌是指地球表层地貌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研究地表地貌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理论。
地貌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可视性、多样性等特点,是一种旅游资源。
它不仅有科学价值,还能为城市、社会、经济提供有益的旅游资源,并因其独特的地貌景观而增加社会经济的综合价值。
一般来说,地貌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地貌旅游资源和人工地貌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河湖景观、洞穴地质景观、草原景观、火山景观、峡谷景观、平原景观、湿地景观、海岸景观、山脉景观、悬崖景观、岛屿景观等。
人工地貌旅游资源包括唐宋景观、明清景观、苏维埃景观、共和国景观、特区景观、摩天楼景观、现代建筑景观等。
旅游资源中的地貌景观是不可替代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是建立和维护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考察地貌,从而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和地貌的变化路径,这就要求地貌旅游资源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和保护,以便地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得到保障。
旅游资源的发展必须遵循资源的特性,以低能耗、低投入、低污染的方式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要时刻注意地貌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加强对地貌旅游资源的建立和管理,科学组织开发与保护,以达到更高的效益。
地貌旅游资源是为旅游赋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身份”,它们提供给游客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来欣赏地球的美景,让游客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地貌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我们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努力实施资源开发项目,制定适宜的政策,加强地貌旅游资源的管理,把它们发展成一种可持续的旅游资源,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貌是一种具有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为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实行综合管理,同时还需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把地貌旅游资源发展成一种可持续的资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自然旅游资源(一)地貌旅游资源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
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
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
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
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
我国的极高山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都在民族地区.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
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
我国被社会公认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宝”四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
“景”,就是指风景优美,这是名山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动中心和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史”,是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联系;“宝”,是说山中藏有宝藏,或名贵的物产。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
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
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
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
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
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
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
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
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
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
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
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章节课题:地貌旅游资源课时:4 书写时间:教师:苏建坡
本章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本章主要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地貌,同样是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做准备。
德育目标要求: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
了解五大地貌类型和我国地貌特点;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掌握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类型判断和成因分析;掌握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山。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及我国主要地形区
难点: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设计: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作业与辅导设计:
1、什么是岩溶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
2、列表对比五岳和四大佛教名山。
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