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 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5
《除三害》教学设计一、认识民间故事,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看什么故事?(生说:一般都是一些童话故事)我听出来了,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故事类型——“民间故事”。
出示:资料袋从远古时代起,就在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种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
故事有前因后果、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老百姓的美好的愿望,也告之人们一定的道理。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资料袋认识民间故事,(生读)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生齐读课题)过渡: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读时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里面有很多四字词语,遇到时动动笔、划一划。
(生自由读)二、初读课文,检查1、出示:词语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喜气洋洋浮出水面跃到半空潜入水底东奔西突惊涛拍岸浊浪冲天性情暴烈欺侮百姓横行霸道同归于尽痛改前非受人敬重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读读第一排。
(生读)你发现了吗?这一排词都是描写--------谁?(老百姓)是呀,是描写老百姓的神情动作的。
第二排词,谁来读?(生读)这四个词是描写-------谁?(恶龙)你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龙?(生回答)我们班同学太厉害了,从词中也能读出。
后面两个词?(生读)浪还不够大,咱们一起读?第三排词,谁来读?(生读)这几个词是描写-------谁?(周处)齐读过渡:四字词语能读好了,相信句子也能读好!2、出示:句子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吗?”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师:谁来读?(生读)接说:“上山杀虎,下河剁龙。
用一个成语那叫杀虎剁龙(板书)。
”(生读)接说:“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
也用一个成语那叫伏虎降龙(板书)。
”其实这两个词语也是一对近义词,一起读一下吧。
过渡:是谁去杀虎剁龙、降龙伏虎?(周处)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周处,再请你快速的读1、2小节,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生自由读)三、研读1、2小节,体会欺侮百姓横行霸道出示:1、2小节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
《除三害》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除三害》教学设计《除三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这册教材中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
课文根据《世说新语〈周处〉》改写的,是一则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具有情节生动,画面感强,想象奇特丰富等特点。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恶霸周处由于不明事理,作恶多端,遭人怨恨。
后来有人出主意,用激将法让他去除掉害人的猛虎和恶龙。
周处果然中计,杀死了猛虎和恶龙。
周处的壮举非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听到的却是人们欢呼他死的声音。
人们的举动让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课文中的三害是指猛虎、恶龙及周处强悍暴烈、横行霸道的恶习。
2.赏析并能转述“除恶龙”这一情节。
3.结合课文,能发挥想象写一写周处想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4.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民间故事引入新课()⒈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在这里呀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的礼物,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好不好呀?(预设:好)后羿射日大家都听过吧,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射日的故事,这次射日的主人公可不是后羿,而是一对布依族的兄妹——(讲述民间故事)资料补充:布依族射太阳的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并排在天空。
它们象十二个火球不分白天黑夜地喷吐烈焰,烤得大地都冒烟了,庄稼被晒得燃起了火。
连石山也被晒得差一点要溶化了。
滔滔的江河也被晒干涸了。
牛羊渴死了。
人们只好躲在岩洞里生活,真惨极啦!当时,布依族中有对年老的夫妇生得一男一女。
《除三害教学设计》doc版《除三害教学设计》doc版除三害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我们国家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1、理解题意:这个害指什么?(祸害)除三害就是指:除掉这三个祸害百姓的东西。
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看看大家书读得怎样?请四位同学分读1-4自然段,全班齐读5、6、7、8段。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认读词语:学生朗读时,教师随机把读错的词写在黑板上,再指读,齐读。
三、课题入手探究全文1、文章题目是“除三害”,那你知道“三害”指的是什么?(板书:三害)你从文中那些文字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板书:恶龙、猛虎、周处)恶龙、猛虎害人不浅,这周处为什么也是一害呢?请用书上的话来回答2、学习第一段:体会“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师: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师: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出示:周处大摇大摆的走在大街上,他看见有人在卖香喷喷的包子,就---------------------。
卖包子的人------------------。
他看见那边的水果非常新鲜,就------------------------,卖水果的人---------。
他还看见----------就-----------,------------------------。
)现在你明白横行霸道的意思了吗?(不讲理,胡作非为)3、理解朗读第二段:师:是呀,自己拥有的长处不用在正道上,就会成为祸害。
当时有民谣这样唱: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象猛虎扑群羊,无人敢与论短长。
人们不敢与周处当面论理,只敢在背后抱怨:(出示第二段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愤怒,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怨恨)咱们一起来抱怨:唉,猛虎、恶龙、周处呀,这三害害得百姓好苦啊。
《除三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前欣赏音乐及图片1、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少年英雄小哪吒)唱得多好听呀!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像这样的民间故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1、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除三害》。
师板书,生齐读。
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对呀,正是因为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们要坚决地除掉祸害。
生再读题(快、紧凑)2、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三害”是哪“三害”?谁去除害?结果怎样?)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下河剁.龙潜.入水底惊涛.拍岸浊.浪冲天拍手称快同归于尽奔走相告喜气洋洋痛改前非水淋.淋抱怨.东奔西突①自由练习读。
②赛读,看看哪个小老师最厉害。
如果小老师读对了,同学跟着读,读错了做手势举手纠正,然后换下一个小老师。
③齐读(2)梳理问题除山间的猛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周处河中的恶龙掉地上的周处(3)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几个主要问题的答案都揭晓了。
如果你能将这些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其实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自己试一试。
(学生练习说)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说,教师给予提示:是天下三害,百姓都很。
周处除掉了和这两害,可是百姓。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从此以后,周处,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除三害教学设计(精选5篇)除三害篇1一、谈话引入: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看看大家书读得怎样?请四位同学分读1-4自然段,男孩子齐读第五自然段,女孩子齐读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7、8段。
二、认读词语:学生朗读时,教师随机把读错的词写在黑板上,再指读,齐读。
三、课题入手探究全文1、文章题目是“除三害”,那你知道“三害”指的是什么?(板书: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板书:恶龙、猛虎、周处)恶龙、猛虎害人不浅,这周处为什么也是一害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2、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现在你明白横行霸道的意思了吗?(不讲理,胡作非为)3、是呀,自己拥有的长处不用在正道上,就会成为祸害。
当时有民谣这样唱: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
拳打李,脚踢张,好象猛虎扑群羊,无人敢与论短长。
人们不敢与周处当面论理,只敢在背后抱怨:(出示第二段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愤怒,再指名读(我听出了你的怨恨)咱们一起来抱怨:唉,猛虎、恶龙、周处呀,这三害害得百姓好苦啊。
4、质疑除三害(1)这三害最后除了吗?谁除的?(周处)(指板书)周处把猛虎——把恶龙——(杀、剁)周处把周处除了?这怎么理解?(周处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你怎么知道?(出示: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什么叫痛改前非?(板书: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2)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我觉得周处脑子里产生的疑问是问题的关键,你知道是什么疑问吗?(出示: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5、探究疑问:(1)周处认为自己除害有功,你认为呢?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除两害了,哪一段详细,读一读第五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除三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欺侮、抱怨、横行霸道、同归于尽”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图片激趣,揭题导入1、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
现在我们来欣赏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图片。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
师板书,生齐读。
3、释题(除:去掉、去除害:祸害)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请小朋友们跟着音频读读这个故事,老师提了几个小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节奏。
(2)思考:1)三害分别指什么?2)谁去除三害?3)为什么除三害?4)结果如何?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惭愧潜入抱怨敬重横行霸道杀虎剁龙伏虎降龙欺侮百姓惊涛拍岸浊浪冲天性格暴烈痛改前非(自由练习读——齐读)3、快速默读课文(1)找出文中体现“除”意思的字词。
三、探究课文,学习起因1、学习第1自然段师:为什么周处也是三害之一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回答。
(1)指名回答。
(出示:周处年轻时...............欺侮百姓。
)(2)指导想象说说周处年轻时是怎么欺侮百姓的。
(3)练习说话,完成小练笔。
①他看见有人在卖香喷喷的包子,就(),卖包子的人();②他看见有一老爷爷在街上乞讨,就(),乞讨的老爷爷()。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抱怨。
3、学习3自然段师:是啊,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哪怕能除掉两害也好。
于是人们就想主意啦!请快速读第3自然段,并思考:(1)谁去除三害?(2)人们想出个什么主意?(3)人们又是如何去做的?(老师当周处,学生以百姓的身份演示如何说服周处去伏虎降龙的)四、研读段落,感受画面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除三害教案(精选3篇)除三害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埋怨、忽而、痛改前非、惊涛拍岸、浊浪冲天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1、出示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除三害”。
2、齐读课题(快、紧凑)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梳理出三个问题:a、三害是哪三害?b、为什么要除三害?b、谁除掉了三害?c、他是怎么除掉的?二、整体感知,学习自词:1、生自由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索上面的这三个问题。
2、检查自词学习状况:出示: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埋怨拍手称快奔跑相告喜气洋洋痛改前非同归于尽惊涛拍岸浊浪冲天a、同学带读生字。
b、有感情地读词语。
c、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梳理问题,明白道理。
1、梳理问题:三害是哪三害?(依据同学回答板书猛虎、恶龙、周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呢?2、感受周处的横行霸道。
a、为什么要除掉这三害呢?猛虎和恶龙这两害要是不除的话,老百姓会怎么样?周处又怎么会和猛虎、恶龙合称为三害呢?周处横行霸道,欺侮百姓,他可能会做哪些欺侮百姓的事情?所以,周处不除,老百姓也永久没有安静的日子。
所以,人们见到周处就怎么样?你能不能用朗读把周处横行霸道的样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呢?b、正由于周处的霸道,所以人们只能在背地里埋怨,谁来读读?请你来读一读。
什么是埋怨?谁来埋怨一下!你为什么要读得那么轻呢?3、谁除掉了三害?(周处、百姓?)先来找找周处是怎么除掉猛虎和恶龙的?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a、理解拍手称快:周处为百姓们除掉一害,百姓们个个都——拍手称快。
谁能来表演一下拍手称快呢?(板书:伏、拍手称快)b、理解忽儿、惊涛拍岸、浊浪冲天的意思,感受应付恶龙的不简单和周处的超群的武艺。
8 除三害教案
教学要求:
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⒉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⒈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方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这则故事叫《周处除三害》。
⒉揭示课题:*8、周处除三害
学习生字“除”,读准翘舌音,注意多音字“处”的读音。
⒊审题,根据课题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内容?
小xue教师之jia
质疑:
①周处是怎样一个人?
②课题中的“三害”是哪“三害”?它们为什么是“祸害”?
③周处除掉了“三害”没有?他又是怎样除“三害”的?
过渡:今天我们要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些
问题。
二、课堂自学
⒈四步自学法: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⒉出示练习:
⑴辨字组词:
涂()欺()剑()涛()悟()
除()期()箭()淘()语()
⑵点出词中多音字,并说出另一读音:
强悍暴烈降龙伏虎拍手称快
勉强恶龙重见天日
⑶查字典,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强悍暴烈悍:勇猛。
降龙伏虎降:降伏,使驯服;伏:使屈服,降伏。
悟出道理悟:了解,领会,觉醒。
痛改前非非:错误,不对。
⑷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疑问,在自学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作记录,集体交流时再提出。
⒉集体交流:
⑴交流题目
⑵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解决问题:“三害”是指哪三害?为什么把周处也称之为
一“害”,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明。
(注意:这第三害,不是指周处这个人,二而是指他的个性强悍暴烈、行凶斗殴的恶习。
)
⑶哪个小组有什么疑问吗?(随时板书)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理请文章脉络
⑴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两种分段方法?
回忆:第六课――时间推移顺序
第七课――事物的几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分段方法。
出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事序)
⑶这种分段的方法,常用的又有三种方法,出示:
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分段;
二、用抓住文章重点段的方法分段;
三、把同一内容或联系很紧密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段。
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本课。
⒋分段,并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段意。
①1-2:周处是三害之一;
②3-9:周处杀了猛虎,剁了恶龙,除了两害;
③10-12:周处痛改前非,受人敬慕。
四、熟读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词。
2.指名分节读文。
二、深入讨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过渡:当周处把猛虎和恶龙杀死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人们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同学用朗读告诉老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读好第九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语气。
2.师:“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愿望,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说明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小组讨论)
交流:2、3节(读好这两节)
3.还有哪里节也说明了“人们希望三害同归于尽”的心理?
交流:第4节和第6节最后一句――人们两次夸周处的原因。
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4、6节。
4.出示: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引起了周处的沉思。
师点出“话语,神情”。
人们的话语和神情分别是哪些话语和神情?请你在书上圈出有关词句。
交流:
话语:这下可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连周处也同归于尽了!
神情:喜气洋洋,欢呼,勉强,沉着脸。
师点出“沉思”。
“沉思”是什么意思?他会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三、朗读课文
思考: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从哪里看出?
(个性强悍暴烈,有行凶斗殴的恶习,勇敢,有正义感,知错就改。
)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周处“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痛改前非”是什么意思?他将会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第1节所提供的内容,学习这一节的写法,说一段话。
2.这篇课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