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钢板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35.11 KB
- 文档页数:3
锁定钢板固定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骨盆稳定性重建简争光;许运;史勇;陶卫建;欧阳林志;孙雪峰;唐天驷【摘要】BACKGROUND:There are stil some controversies about lateral compression rotational y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and fixed mode.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elvic stability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pelvic reconstruction repairing lateral compression rotational y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5 patients with unstable lateral compression rotational y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treated with reconstruction locking plates fixation at Suzhou Xia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November 2011 and November 2014. The Matta standar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fracture reduction.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Majeed sco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Fifteen patients were fol owed up for 12-44 months (mean 24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Matta, 11 cases were excel ent, 2 cases were good, 2 cases were average, 0 case poor, and the excel ent and good rate was 87%. According to Majeed functional assessment, clinical function outcomes were graded as 9 cases excel ent, 3 cases good, 1 case average, 1 case poor;excel ent and good rate was 80%. There were no patient loss of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 among these 15 patients in the final fol ow-up. No iatrogenic neurovascular injury occurred. Incision superficial infection was detected in 2 patients with a Morel-Laval ee lesion after subjecting to double-tube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drainage, and healed after wound management. A large area of infection and skin necrosis did not occur.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pelvic universal reconstruction locking plates in repair of lateral compression rotational y unstable pelvic ring injuries can maintain a strong and effective fixation.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ases of pelvic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soft tissue injury around the pelvis.%背景: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固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28 -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崔若敏(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6400)【摘要】DCO 可以有效控制原发伤进一步加重,缩短早期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避免患者生理潜能过早耗竭,将损伤后“二次打击”最小化。
延迟复位虽然对骨折复位质量有一定影响,但给予患者更充裕的时间恢复其生理机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合理应用DCO 技术指导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DCO ;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应用随着损伤控制外科(DCS)的推广,20世纪90年代DCO 理论逐步发展起来。
DCO 旨在控制原发损伤进一步加重,而非早期采取确定性治疗。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患者生理功能濒临耗竭,机体过度释放应激性体液和细胞因子往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可能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根据二次打击理论,创伤后手术治疗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出血对机体造成外源性二次打击,而内环境紊乱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相互影响,又对机体造成内源性二次打击。
如果在“死亡三联征”未改善的情况下行Ⅰ期确定性手术,加重“二次打击”,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一,不稳定骨盆骨折骨盆环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多见于直接撞击、打击、摔伤、砸伤和挤压等。
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向和机制可分为前后挤压、侧方挤压、垂直剪切和旋转挤压外力。
不同外力可以引起骨盆环的不同损伤。
前后挤压外力作用于髂前上棘、耻骨联合或作用于单髋、双髋等部位上产生强力外旋导致开书状损伤,即耻骨联合分离。
侧方挤压外力作用于髂嵴使半骨盆环向内旋转,或间接通过股骨头作用于骨盆环产生同侧损伤,或产生对侧骨盆环骨折,即桶柄式损伤。
垂直剪力为纵向外力,可使骨盆环纵向明显移位,并造成软组织广泛损伤。
复合应力是几种外力协同或相加作用造成的各种损伤的不同组合,常伴发髋臼骨折。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68-01【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本文选择2004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盆后环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3-61岁。
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和15例。
用“c”型臂x线机进行引导,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情况。
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伤口总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也较对照组轻,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6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且操作便捷,手术损伤小,术中失血量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骨盆后环骨折;骨盆不稳定型的骨盆后环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有文献报道称,若是应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切开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
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系列难以避免的缺陷,例如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多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骨折机制、骨盆解剖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使得骨盆微创技术成为了目前治疗骨盆创伤的首选方法。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手术能够在早期稳定骨盆,为骨块的血供提供保护,使局部软组织疤痕数量减少,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卧床时间短,恢复速度快等特点,克服了传统手术失血量多、感染率高、手术时间长等不足,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本文对30例该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现将结果呈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2004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盆后环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3-61岁。
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2-23T16:45:34.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王婧[导读] 禄劝县忠爱医院骨盆前环骨折患者采用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骨盆复位效果,促进骨盆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禄劝县忠爱医院云南禄劝 651500摘要:目的观察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步骤包括麻醉、切口定位、创建皮下隧道、安装钢板、固定钢板、关闭切口、术后处理。
观察术后所有患者的骨盆复位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中10例骨盆复位效果满意,6例复位效果良好,3例复位效果一般,1例复位效果差。
结论骨盆前环骨折患者采用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骨盆复位效果,促进骨盆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骨盆前环骨折;效果前言骨盆前环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而引起。
其临床症状为腹痛、骨盆损伤、漏斗骨盆、膀胱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耻骨联合分离等。
如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短时间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1]。
临床上大多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我院为观察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特采用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术后所有患者的骨盆复位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女性,13例男性;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39.12±5.4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小时~2天,平均时间(1.25±0.44)天;14例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x线和CT检查,以了解实际病况和制定手术方案。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针对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n=35),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n=3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86%(8/35),(P<0.05)。
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安全性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骨盆骨折是抑制临床常见严重创伤性疾病,其发生与外力击打、挤压密切相关,由于骨盆在机体中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尤其是部分不稳定骨盆骨折,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其治疗难度较大,复位困难,常规的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患者残疾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中,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主要有切开复位治疗,虽然其存在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也有着固定稳定性较弱的缺陷,并且患者创伤较大。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微创技术固定方案能够实现创伤小、固定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1]。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方案重点分析,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进行分组对照探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骨盆骨折患者(不稳定型),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