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_常志恒
- 格式:pdf
- 大小:267.56 KB
- 文档页数:5
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积强;张桂信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23(39)1
【摘要】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且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其中5%~15%的患者患有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可引起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胆总管取石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但其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并且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通过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归纳了解剖学、结石相关、胆道及手术相关等多方面影响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因素,为胆总管结石治
疗及预防结石复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31-237)
【作者】李积强;张桂信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三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2.胆总管取石并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
险因素分析3.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4.内镜下胆总
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择期胆囊切除术对复发的影响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ERCP治疗无症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篇一一、引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微创手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ERCP 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否采用ERCP治疗以及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ERCP治疗无症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ERCP治疗无症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难度1. 解剖结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可能位于胆总管的任何部位,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如胆囊、肝内胆管等。
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特别是在处理多发性结石或较大结石时。
2. 技术要求高:ERCP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对于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医生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清除结石,这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准的操作。
3. 并发症风险:虽然ERCP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如胰管损伤、胆道穿孔等并发症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对于无症状患者,这些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患者往往对病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难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三、术后并发症1. 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胰腺炎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胰管损伤、胰液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
对于无症状患者,由于对疼痛的耐受度较低,术后胰腺炎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2. 胆道感染:术后胆道感染是ERCP治疗的另一常见并发症。
这可能与手术过程中胆道损伤、细菌移位等因素有关。
为预防术后胆道感染,医生需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 其他并发症:除了上述两种常见并发症外,ERCP治疗还可能引发其他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
四、结论ERCP治疗无症状胆总管结石具有一定的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风险。
医生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研究进展【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治疗晚期胆结石最重要的微创手术之一。
晚期胆结石的复发是 ERCP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取石手术后产生的导管结石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但是又有研究者的实验反驳了这一点,导致目前的研究很难去明确胆道病症的诱发因素。
而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会影响对胆结石的治疗。
因此,本文总结了取石手术后胆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胃肠镜和手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 1970 年代被引入用于临床实践中。
出现胆管结石复发是大多数胃肠病患者在切除结石后的常见并发症[1]。
以前的研究表明,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为 4%至 24%。
因为复发性胆管结石的病因众多且复杂,需要尽早确定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时筛查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做好早期预防、术后密切随访和诊断后早期治疗等工作,这样才可以降低胆管结石的风险,减少复发的频率[2]。
因此,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
1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病机制结石切除后,胆管结石复发的具体病因仍是研究热点和难点,尚未完全研究明确。
据文献报道,引起胆总管反复肾性胆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肠道胆汁反流引起的生理变化[3]。
首先,胆管中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胆汁增厚,从而导致胆结石的形成,甚至可能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影响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功能障碍,以及造成纤维蛋白沉积。
同时,胆汁浓度也可能增加胆红素、糖蛋白和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自由基活性,并有助于胆结石的形成。
如果停留的时间过长,更有可能接触到胆汁细菌发生感染[4-5]。
引起胆汁反流的胆总管细菌感染是结石复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石是常见的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主要形式,通常在胆管中形成,并且通常与胆管的细菌感染有关。
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的研究进展*韩 旭 夏培晨 朱 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10029)摘要 目前,胆总管结石(CBDS )的常用取石方式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但其有一定的复发率(4%~25%)。
复发性CBDS 的定义为内镜取石术后≥6个月再次发生的CBDS 。
ERCP 术后CBDS 复发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结论。
本文将从个体、结石、生物、药物、手术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ERCP 取石术后CBDS 的复发因素。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复发; 危险因素Advances in Research on Recurrence Factors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fter ERCP HAN Xu, XIA Peichen, ZHU Ho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orrespondence to:ZHUHong,Email:*******************Abstract Currently, the preferred mode of stone removal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CBDS) is 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is 4%⁃25%. The recurrence of CBDS is defined as 6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primary stones. The recurrence factors of CBDS after ERCP are complicated and have no uniform conclusion currently.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atest advances in recurrence factors of CBDS after ERCP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individuals, stones, biology, drugs and operation.Key words Choledocholithiasis;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ndoscopic Retrograde;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DOI :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8.007*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WSN⁃030);江苏省“333”工程项目(LGY2016010);南京市科技局项目(201715003)#本文通信作者,Email:*******************胆石症是社会经济成本最高的消化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为10%~20%,其中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 CBDS )的发病率占5%~30%[1]。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刘永国【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fter surger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0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were studied, 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fter surgery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sults After EST surgery, 42 of the 190 patients (22.1%) relapsed during the follow-up of 2-5 years.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number of stones, size of stone, family history of cholelithiasis, lack of exercise and fatty diet were correlated tothe recurrence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fter surger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 is showed that the stones≥ 10 pieces, stones<8 mm, a family history of cholelithiasis and fatty diet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recurrence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listed above should be evaluated before surgery, taken into account simultaneously when considering the indications of surgery, so as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cholecystolithiasis.%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90例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手术治疗后,经2~5年随访有42例(22.1%)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石症家族史、缺乏运动、油腻饮食与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结石≥10枚、结石<8mm、有胆石症家族史、油腻饮食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在考虑手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上述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8【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结石复发;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危险因素【作者】刘永国【作者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肝胆外科,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善,胆结石的发病率在发达城市已有所下降,但胆结石仍然是我国重要的胆道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及某些沿海地区,胆结石的发病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目的:分析与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本文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60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30~72岁。
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的随访情况,观察疾病的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果:所选患者的复发率为38.3%,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二次胆囊切除手术,在复发患者总数中占21.7%。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导致结石复发有5个相关因素,为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家族史、结石数量及术后患者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情况。
后经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2个重要相关因素,即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
结论:胆囊功能与胆囊壁厚度、家族病史等因素对结石复发起到了重要影响,提前判断导致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因素,对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很有帮助,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标签:结石复发;内镜保胆取石术;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34—02胆囊结石十分常见,有10%~20%的成人患有此症。
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很多,但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现今主要以切胆与保胆为两大争论观点[1—5]。
长久以来,多以切除胆囊为去除结石的主要疗法,但不管是开腹切除还是腹腔镜切除均可能引起腹腔内出血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产生,且有5%~40%的患者可能患有胆囊切除手术后综合征。
近年来,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在国内得到了普遍发展,但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为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行内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的随访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2007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后患者60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30~72岁。
所选患者均确诊为胆囊结石但具有保留胆囊的指征:(1)患者具有正常的胆囊功能,胆囊壁厚度正常且光整,B超监测空腹和脂肪餐后患者胆囊的收缩面积>30%;(2)患者病史不超过3年,且只有右上腹疼痛等轻微不适症状或无不适症状;(3)胆囊结石数量不超过3个,其直径均小于3 cm。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对结石形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当前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然而,术后出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Stone,PBCDS)的病例时有发生。
了解PBCDS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期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出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对PBCDS 形成的影响。
三、相关影响因素分析1. 手术操作因素- 术中胆囊管处理不当:未能彻底清除胆囊管内的胆汁及结石,可能引起残留物随时间积聚于胆总管中。
- 腹腔镜操作失误:不规范的手术操作可能导致胆道系统损伤,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而引发结石形成。
2. 患者个体差异因素- 胆道系统解剖异常:胆总管扩张、胆道狭窄等解剖异常可能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 高脂饮食:长期高脂饮食可能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增高,易形成胆固醇性结石。
- 胆汁感染:胆道系统感染可影响胆汁成分,促进结石形成。
3. 生活习惯因素-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导致代谢减缓,影响胆汁的排泄和成分变化,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 饮食不规律:不规律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的紊乱,增加结石风险。
四、讨论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影响PBCDS的形成。
其中,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PBCDS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
83160 临床医学论文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后确定是否伴有胆道感染,将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ERCP检查史、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急性生理学与APACHEⅡ评分等危险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发生率,得出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评分、手术史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APACHE Ⅱ评分、手术史,故在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对应防护措施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1,2]。
现分析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41~88岁,平均(55.5±3.2)岁。
通过对患者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后确定是否伴有胆道感染,将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分组方法通过对患者检查中留取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后确定是否伴有胆道感染,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时,用静脉(复合)麻醉法,将消毒过的导管插入胆管,在造影剂注射前先抽取5mL胆汁后随即更换为无菌注射器,抽取胆汁样本5mL注入无菌试管中,立即将其送至细菌室,将其在琼脂板上接种后,维持35°C温度下培养48h后进行胆道感染诊断,将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伴有胆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最后诊断结果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4例。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李青云【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2016年1月~2017年8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1年内,共复发39例,其复发率为19.50%.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指数≥25kg/m2、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是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指数、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可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完善手术方案、减少结石残留、术后控制饮食等措施进行预防.【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11【总页数】4页(P207-210)【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手术;危险因素【作者】李青云【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阳江 52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清除胆总管结石,但在术后部分患者易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其复发率约为4%~24%,对其预后较为不利,如何减少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复发是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