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胆总管结石的科普知识:定义、分类、危害、诊断、治疗和预防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能导致腹痛、黄疸、胆道感染、胰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胆总管结石的定义、分类、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和防治这种疾病。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要了解胆总管结石,首先要知道胆总管是什么。
胆总管是肝总管和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汇合而成的人体器官部位,向上和肝总管和肝内各级分支的小胆管相连,向下与胰管相会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十二指肠乳头。
胆总管全长约7cm~9cm,直径0.6cm~0.8cm。
人体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过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流入小肠,帮助消化各种食物。
胆总管结石,顾名思义即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其好发于胆总管下端。
胆总管结石又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原因导致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由胆囊内掉出到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有哪些类型?根据结石的成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胆固醇结石: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颜色通常为黄色或浅棕色,主要由不溶解的胆固醇构成,但也可能包含其他成分。
形成的原因是肝脏分泌的胆固醇多于胆汁所能溶解的量,导致多余的胆固醇形成晶体或沉淀。
胆色素结石:颜色通常为深棕色或黑色,主要由过多的胆红素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某些疾病导致肝脏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如肝硬化、血液病或寄生虫感染。
混合性结石: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的结石,如含有钙盐或其他无机物质。
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感染、慢性刺激或代谢紊乱。
胆总管结石有哪些危害?当结石没有堵塞关键部位时候,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表现出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打嗝和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但是当结石阻塞了胆总管并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其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即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多因结石堵住胆管导致胆汁淤积,而继发胆道感染引起。
胆总管结石如何治疗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胆结石也和我们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一样,患病率居高不下。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指的是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黄疸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
那么,胆总管结石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胆道疾病,指的是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
胆总管是连接肝脏和小肠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肝脏产生的胆汁输送到小肠中,帮助消化脂肪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胆红素等物质沉积在胆管内形成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并形成结石。
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和数量不定,可以是单个或多个结石,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二、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胆总管结石1.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盐含量逐渐增加,胆总管结石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胆总管结石。
2.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胆总管结石,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
雌激素可以促进胆固醇合成,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增加结石的形成风险。
3. 肥胖是胆总管结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从而增加结石的形成风险。
4. 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形成风险。
此外,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5. 胆管炎、胆囊炎等胆道感染可以导致胆管内壁损伤和炎症,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三、胆总管结石的典型症状1. 上腹部疼痛:胆总管结石可造成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的剧烈疼痛,通常在进食或运动后加重,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 黄疸:胆总管结石可以阻塞胆管,使胆汁不能正常流出,导致黄疸。
患者的皮肤和眼白会变黄,尿液颜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
3. 恶心、呕吐:胆总管结石可能刺激胆囊或肝脏,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查房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可能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而引发黄疸和胆汁病。
胆囊合并结石常见,但据估计只有不到10%的患者会在胆囊摘除后出现胆总管结石。
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是指医生对病人进行巡查,确认其病情及治疗情况。
针对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查房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病史询问
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最近一次的症状,如黄疸、上腹痛或恶心等。
同时,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过胆结石病或胆管疾病的家族史。
2. 观察胆汁引流情况
对于已经安装胆管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和量,并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胆汁性腹泻、腹胀或肠鸣音增加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发热和畏寒现象等。
3.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确认结石位置等显得非常重要。
检查包括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在检查前做好饮食和水分控制,以避免检查不准确。
4. 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
药物治疗可用于控制患者的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病情。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是否服药按时和按量服用,并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5. 监测并防控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等。
护理人员应警惕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查房是治疗和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需要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了解和监测以及良好的沟通与配合。
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胆总管结石”您真的了解吗?发布时间:2023-03-02T10:51:34.95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丰小平[导读]“胆总管结石”您真的了解吗?丰小平(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胆总管结石是结石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4%-11%,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小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胆总管在哪里?它有着什么功能?胆总管结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日常生活中该怎么治疗与预防呢?成为大家主要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胆总管结石?在了解胆总管结石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胆总管?胆总管它主要包含肝胆管、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汇合而成。
而胆总管结石简单点说就是“长”在胆总管里面的结石,其好发于胆总管的下端。
而这里的“长”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胆总管结石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原发性结石,另一部分为继发性结石。
原发性结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本地人”,是一开始就长在这的,它们的形成与下面几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胆道的感染、胆道的畸形;、胆汁长期的淤积、胆道蛔虫。
其结石的外观多表现为黑色、质地软、易碎、形状、大小不一等特点。
而继发性结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地人”,主要是胆囊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
它的形状、大小、性状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似。
此外,部分患者在出现胆总管结石后,对于自身病情是否严重存在诸多疑问。
当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后,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例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出血、胆源性胆脓肿、胆管癌及胆源性胰腺炎等问题,因此,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二、得了胆总管结石都有哪些表现呢?胆总管结石虽然在发病初期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但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藏在人体内,不知什么时候就发生“爆炸”,给人体造成损伤,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得了胆总管结石有什么表现?1.腹痛临床中造成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同时相信不少民众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胆总管结石的腹痛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是疼痛的部位:它的疼痛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
胆总管结石诊疗指南一、定义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但随着结石增多、增大和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
据其来源,在胆总管内生成的结石和肝内胆管内生成后下降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囊内生成后排至胆总管的结石,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二、诊断(一)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临床表现1) 症状取决于结石是否阻塞胆管及阻塞程度,是否继发胆管感染,感染的程度及范围。
典型症状是:腹痛、寒颤高热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Ch arcot’s triad)。
2) 体征急性发作时,巩膜黄染,腹式呼吸受限,右上腹及剑突下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伴腹肌抵抗,有时可触及肿大有压痛的胆囊,缓解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1)联单实验室检查急性发作时可有血白细胞升高,血清胆红素、GGT、AKP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B超、MRCP、ERCP可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部位、是否造成胆管梗阻和梗阻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1. 非手术治疗1) 围手术期护肝治疗,纠正凝血障碍,抗感染。
术前可采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 biliary draige, ENBD)减黄,控制感染。
2) 肝内胆管无结石者,可行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
2.手术治疗1) 有下列情况者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绝对指征:(1)胆总管中触及结石或其他异物。
(2)黄疸合并胆管炎。
(3)术前胆管造影显示胆总管异物影。
(4)术中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
(5)穿刺呈脓性胆汁。
相对指征:(1)黄疸史或胰腺炎史。
(2)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
(3)胆囊内结石细小,估计可通过胆囊管。
2)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石清除后需放置T管引流。
胆总管结石
一.概念: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来自胆囊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为胆色素混合结石。
少数病人的结石是由胆囊排出坠入胆总管,其结石与胆囊结石相同,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然而,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同。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
1.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
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3.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三.诊断
根据①典型病史②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典型临床表现③体检:皮肤及巩膜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深压痛、感染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肝区叩击痛、如胆总管下端梗阻可触及肿大的胆囊④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碱性磷酸酶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降低或消失。
血白细胞可升高⑤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内见结石影像。
诊断多无困难。
如诊断困难还可选用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检查。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
四、鉴别诊断:
壶腹癌: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癌鉴别,后者无痛,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病人多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可鉴别,必要时可行ERCP检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且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同时作胆胰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五.治疗:
A、治疗原则包括1.解除胆道梗阻2.取净结石3.通畅引流胆道,预防结石复发4.合理应用抗生素。
B、治疗方案的选择:
1. ERCP取石:经内镜作ERCP检查的同时,向胆总管送入取石篮取出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或为预防胆道感染的发生时,可临时放置内镜鼻胆管引流。
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尤其适用于结石数量不多,而病人因高龄、体质差、伴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且患者本人有微创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2. 多选用择期手术:一旦确诊肝外胆管结石就应积极准备手术,对反复发作。
或术后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也应积极手术。
对胆道梗阻,出现黄疸者,或合并感染者更应尽早手术。
因为长期存在胆管结石,即使无黄疸发生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待出现胆道感染、休克时再急诊手术,对病人更无好处,且危险性增大,增加手术死亡率。
C、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医嘱):
入院医嘱:术后医嘱
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长期医嘱:特级护理
二级护理禁饮食
低脂半流饮食应用覆盖革兰氏阴性杆菌
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
生长抑素
补液
监测生命体征
临时医嘱:三大常规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复查肝功、电解质凝血四项、血型、RH因子、输血前四项术后2小时及6小时复
腹部彩超、心电图、胸片查血淀粉酶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必要时)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禁饮食
碘过敏试验
带药:安定、654-2、泛影葡胺、碘海醇、利多卡因
预约E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