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中西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聊城市中医院(252000)商善刚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4例,对照组226例,两组均按发病时间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
结果治疗治疗三个月结束:治疗组:有效率92.5%、死亡率3.57%、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46%的占66.1%;对照组:有效率73.58%、死亡率10.17%、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46%的占40.2%。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供应脑某一特定区域的血管流量减少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持续24h以上。
本病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占脑血管病的75%以上,因此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组观察病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纯的西医疗法治疗组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入选标准发病时间在72h之内的首次发作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10~30分)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经透露CT、MRI证实为脑梗死;受试者无意识障碍,检查合作,吞咽功能正常。
1.2 排除标准重度伴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血管性痴呆史;假性球麻痹;先天性血管畸形伴缺血性卒中;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胃肠疾病影响胃肠吸收;精神异常无法合作;严重的出、凝血障碍患者;卒中发病后接受过颅脑手术患者,及伴有出血性卒中的患者。
1.3 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5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45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24例,男性164例,女性60例,年龄45~78岁,平均(64±13)岁;对照组226例,男性168例,女性58例,年龄47~80岁,平均(62±14)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与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表1)。
2 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时间为三个月。
对照组:发病3~6h:采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0.9mg/kg 静脉溶栓;24h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两周,拜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口服至三个月。
发病7~48h:采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40mg,每12h皮下注射1次,共10天;抗凝治疗
结束后次日加用拜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口服至三个月。
发病49~72h:采用降纤治疗,东菱克栓酶10u 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天,降纤治疗后第4天加用拜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口服至三个月。
同时给予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
治疗组:西医用药及基础西医用药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发病3~6h,醒脑静注射液40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天。
发病7~72h:给予祛风活血通络之中药:小续命汤和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200ml两次分服至恢复期。
病程大于2周,给予养肝熄风、疏经通络之中药并配合针灸:地黄饮子加减,每日一剂,200ml两次分服连续治疗到发病三个月。
头部电针:感觉区、运动区;体针:主穴:太冲、三阴交、太溪、肾俞;配穴:上肢瘫加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加秩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面瘫加地仓、颊车。
,每天一次,每次20min,连续10次然后休息5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3 疗效指标及评价标准治疗三个月停止进行评价,同时进行CT等常规检查,脱落患者结果不做疗效评价。
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1],在治疗前1日、治疗终点时间分别进行疗效评价。
基本治愈:CSS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CSS评分减少46%~89%;进步:C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CSS评分减少18%以内或增加。
4 统计学方法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比较(表2):治疗组在治疗后基本治愈64例(28.6%),显著进步84例(37.5%),进步56例(25%),无变化20例(7.5%),死亡8例(3.57),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46%148例(66.1),总有效率92.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8例(16.8%)、53例(23.4%)、75例(33.3%)、60例(26.5%)、23例(10.17)、91例(40.2),总有效率73.58%,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在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方法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比较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
基本治愈[例(%)]
显著进步[例(%)]
进步[例(%)]
无效[例(%)]
死亡[例(%)]
治疗结束CSS评分改善≥46% 64(28.6)
84(37.5)
56(25)
20(8.9)
8(3.57)
148(66.1)
38(16.8)
53(23.4)
75(33.3)
60(26.5)
23(10.17)
91(40.2)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而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治疗脑梗死的目的在于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脂,减少血液粘滞,改善微循环[2]。
现代观点认为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通过恢复脑灌注,可防止钙离子细胞内流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或清除已产生的自由基,清除脑水肿,限制脑梗死面积,恢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保护神经功能[3]。
临床上一般采用具有抗凝、去纤、溶栓、降脂、扩血管等作用的药物治疗。
但是,由于抗凝、溶栓等治疗继发颅内出血机会大大增加[4],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这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空间。
醒脑开窍、祛风通络、养肝熄风、活血祛瘀等都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现代医学积极推荐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开展神经保护用药[5],研究证实醒脑开窍中药有较好神经保护作用[6],本次治疗组病例通过早期醒脑开窍治疗,恢复期养肝熄风、疏经通络并配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37
2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64-2067.
3 陈岩.脑缺血损伤的防治.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3):8.
4 Bravata DM.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optimising its use in routine
clinical S Drugs 2005;19(4):295-302
5Lees KR, Zivin JA, Ashwood T,et al.NXY-059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 2006;354(6):588-600. 6Liang H,Chen H,Gao Y,et al.Effect of muscone on neuronal glutanmate transporter EAACI expression in ra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Chin J Integr Med 2003:9(4):285-288.
作者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1号252000
电话:0635-834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