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70
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简要
2018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更新了
2014年版指南,重点关注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
该指南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疗
机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的能力,并逐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量改进体系。
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系及转运机制,医
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
对于突然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
诊断流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排除非血管性疾病,确定是否为脑卒中。
2.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定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3.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确定卒中严重程度。
4.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5.根据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分型)。
该指南强调了快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建议在到达急诊室后60分钟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有条件应
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行头颅平扫CT或MRI(T1/T1/DWI)检查。
彭斌:《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8》作者:彭斌[1] 崔丽英[1] 刘鸣[2]自2017年11月启动,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讨论修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以下简称《指南2018》)在本期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
《指南2018》是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借鉴和参考国外指南,结合中国国情编写而成。
《指南2018》将为我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最新的技术规范,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对此次指南更新做简要介绍,以便于对本指南的理解。
一、指南修订背景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加快了相关指南的更新。
2018年3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 AHA/ASA)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2018年5月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SOC)更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指南2018》正是在此背景下更新、编写的。
二、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1. 静脉溶栓适应证与禁忌证: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恢复血管再通最主要的措施。
在各国指南中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根据研究进展、我国临床实际情况和专家共识,本版指南对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和禁忌证进行了一些调整。
例如,IST-3(Third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研究提示在发病6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的预后优于未溶栓的患者,《指南2018》对上版指南中发病3-4.5h内关于年龄的相对禁忌证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年龄大于80岁”这一条目,当然,高龄依然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仍应进行个体化决定。
《指南2018》也对一些特殊的临床疾病或情况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微出血”、“颅内动脉瘤”及“类卒中”等问题的处理。
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MRI发现的“微出血”是否会影响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对静脉溶栓的预后是否也会产生影响?尽管对这些问题还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指南2018》也根据现有的证据给予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有助于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
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简要医脉通临床指南1周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对2014版指南的更新,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
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前期诊断和一般管理,新版指南主要有以下推荐。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推荐意见:(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疗机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的能力,并逐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量改进体系(Ⅰ级推荐,C级证据)。
(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系及转运机制,医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Ⅰ级推荐,B级证据)。
院前处理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卒中单元推荐意见: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急诊室处理推荐意见:按诊断流程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有条件应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Ⅰ级推荐,B级证据)。
急性期诊断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彬体征持续24 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诊断流程: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第四步,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