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78.14 KB
- 文档页数:3
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气管插管是危重病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
在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氧供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后果。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医疗费用,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强化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这些强化护理策略包括加强患者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改善医疗设备的使用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在深入研究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之前,有必要系统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和研究。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分析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 通过对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3. 评估强化护理策略实施后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4. 综合研究结果,总结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R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性,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并阐明其临床意义。
2. 正文2.1 强化护理策略的介绍在R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窒息等危险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强化护理策略是指通过对护理操作的全面、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注程度,预防并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R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实施强化护理策略的关键是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评估,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保证气管插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探讨强化性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效果发布时间:2021-08-31T09:46:09.5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作者:刁露[导读] 探讨强化性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效果。
刁露(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江苏泰州225500)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性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间62例ICU气管插管患者,按就诊顺序号分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性护理。
就非计划拔管率、满意度作比较。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3.23%、22.58%,P<0.05。
观察组、对照组总满意:96.77%、77.42%,P<0.05。
结论为ICU气管插管病患融入强化性护理,可避免非计划拔管率,并提升满意度,效果较确切,应继续推崇并发扬。
关键词强化性护理;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临床中,ICU病患发生非计划拔管情况并不鲜见,但是该现象会对病患造成再次伤害,会阻碍恢复进程,甚至对生命会造成危及[1]。
因而为防御发生拔管情况,临床中必须要提供有效干预措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
本文就于ICU气管插管病患加入强化护理后对发生拔管现象的情况展开论述。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2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各组31例。
对照组男、女各是19、12,年龄25-77岁,中位(66.98±11.27)岁;插管时长3.5-8.5d,中位(4.21±0.57)d。
观察组男、女各是18、13,年龄26-77岁,中位(67.16±11.32)岁;插管时长3.5-7.5d,中位(4.26±0.64)d。
各组一般资料,于汇总后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强化性护理。
①病况评估。
参照病患意识、舒适度,并统计其导管数目,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2T03:06:17.90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4期作者:曹航[导读]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的作用。
曹航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15400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7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9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纳入38例,提供强化护理干预),评价组间满意度评分、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UEX发生率。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更高、ICU住院时间更少,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更高、UEX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睡眠状况、护患关系,减少UEX,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是维持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插管期间会产生明显不适感,容易引起患者疼痛、躁动、意识改变等,造成非计划性拔管(UEX),进而诱发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提升ICU 患者病死率,故需加强护理干预,积极防范UEX[1-2]。
本文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7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为例,就强化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降低UEX发生率的作用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1月的77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9例)、观察组(纳入38例)。
对照组:男/女为21例(53.85%)/18例(46.15%),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0±5.3)岁,气管插管时间2~8d,平均时间(5.0±0.5)d;观察组:男/女为19例(50.00%)/19例(50.00%),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4.9±5.4)岁,气管插管时间2~9d,平均时间(5.2±0.4)d。
强化护理策略对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在ICU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强化护理对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方法:针对4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发生比例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护理策略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相比较常规护理方法而言,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强化护理策略;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效果ICU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同时患者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其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针对患者进行相关干预,气管插管是临床干预的一项常用措施,但是临床常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临床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对于患者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在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相应的危险事件。
因此临床对于非计划性拔管必须格外注意,采用不同方法降低其发生率。
本次笔者则针对强化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其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起到的作用,目的在于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组遵循随机均分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分得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
在进行本次研究前笔者均对患者或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针对充分知情且同意参加研究的患者,笔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
排除标准:排除预计存活率不超过24 h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可能合并精神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防止影响本次研究的客观评价。
·临床监护·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作用分析张玉沙(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132)0 引言在ICU气管插管治疗过程当中,非计划性拔管属于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严重危害,为了全面降低该种情况的发生,临床强化护理干预策略不断被广泛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针对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及危险事件进行全面干预[1]。
1 基本数据与方法1.1 基本数据。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74例,采用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试验组女19例,男18例;年龄为22-65周岁,平均(40.67±1.23)周岁,插管时间为3-7天,平均(4.15±0.63)天。
参照组女18例,男19例;年龄为23-63周岁,平均(40.63±1.25)周岁,插管时间2-7天,平均(4.13±0.61)天。
试验组与参照组插管时间、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 21.0软件中分析,其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系统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实时监测,护理工作人员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采用相关镇静剂等药物,给予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其一,给予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临床护理知识培训,掌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方式,对可能存在的紧急事件能够拥有处理的能力。
其二,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易发阶段,需加强安置护理工作人员,时期能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无间隙的开展工作。
同时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性进行预防,不断加强护理干预。
其三,在患者意识清醒时,可给予患者讲解相关气管插管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临床配合度,全面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逐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康复[2]。
护理干预对减少ICU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减少ICU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在ICU 接受治疗的70 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
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5.7%),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 行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行气管插管的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确保气管插管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非计划性拔管【中图分类号】R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81-01 ICU 不少患者因病情危重,经常需要行气管插管,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维系患者的生命。
因此,为了确保ICU 患者的治疗效果,做好气管插管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而非计划性拔管是ICU 气管插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着气管插管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的效果,而且有使患者发生气道损伤、感染肺炎的可能性,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因此,在气管插管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非计划性拔管问题,以确保气管插管顺利进行,减少因非计划性拔管产生的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现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 ICU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在ICU 接受治疗的70 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
观察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 39~75 岁;经鼻插管者4 例,经口插管者31 例。
对照组:男 19 例,女16 例,年龄39~74 岁;经鼻插管者3 例,经口插管者32 例。
经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方法:将78例呼吸内科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效果,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明显降低。
标签:护理干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气管拔管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定义是患者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及其他非患者因素导致的意外脱管,为常见的一个与护理有关的问题,也是气管插管的一个并发症。
由于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患者,由10%上至6l%。
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患者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国外文献报到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导致患者死亡占插管患者的3%~6%。
笔者采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科住院行气管插管的患者78例,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18~80岁,平均52岁。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治疗环境差异无显著性。
1.2护理干预方法1.2.1 加强业务训练及完善管理制度本研究显示大多非计划性拔管病例发生在低年资护士当班,这与护理的工作强度无关,而与低年资护士缺乏经验,在护理操作中对保护气管插管的滑脱未能引起重视有关。
因此对低年资护士业务培训及加强责任感的教育非常重要。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分析、讨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后果,无论何种原因均列为护理缺陷,以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方法:在医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抽取107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53)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54)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是3.70%,同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5.09%相比较低(P<0.05);②研究组患者在ICU中的平均HAMA评分是(10.68±3.25)分,低于对照组的(14.47±3.88)分(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肯定,可借鉴。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22-02机械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
但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器官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本研究为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一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法,而另一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现报道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ICU气管插管患者共10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是54例和53例,其收治时间: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研究组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为5~80岁,平均年龄为(42.38±3.68)岁;插管途径:经鼻气管插管5例,经口气管插管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8~80岁,平均年龄为(42.98±3.54)岁;插管途径:经鼻气管插管7例,经口气管插管46例;两组患者插管途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等无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