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28.11 KB
- 文档页数:3
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 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发生率5.4%~10.8%[3、4]。
意外拔管可造成气道损伤,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因此研究气管插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2月间在我科icu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病例45例,发生意外拔管仅1例,发生率2.22%。
2 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2.1 导管因素:2.1.1 插管方式:气管插管的方式分经口和经鼻两种,经口气管插管的uex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可能与后者易于固定和患者感觉相对舒适有关。
但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痰液堵塞的发生率增高,需加强气道内湿化,防止因气道湿化不足致病人躁动而发生意外。
2.1.2 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胶布交叉在两侧脸颊固定,扁布带打结,3m透明贴膜,缝线固定等,但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胶布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用时间过长,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粘性,松脱后未及时发现,引起固定不牢,以致患者活动时在较强外力作用下脱出。
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常由于呼吸机螺纹管缺乏缓冲长度,过于固定易牵拉气管插管导致管道脱出。
2.1.3 导管气囊充气不足或破裂:气管插管充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或处于放气间歇期,均易在患者活动等外力作用下导致uex发生。
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气管插管一般不带套囊,加之外固定胶带欠牢,气管插管易自行脱出。
2.2 患者因素:2.2.1 疼痛,紧张及舒适的改变疼痛,紧张及舒适的改变是发生uex的主要原因。
插管一般是在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状态下进行的,随着病情的改善,置管后鼻腔或口腔异物感存在,感到不适,加之导管对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压迫,致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自行拔管。
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引言气管插管是一项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患者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
手术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手术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其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管插管被意外拔除。
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引发呼吸暂停、缺氧和心血管事件等危险并导致患者生命威胁。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医护人员需要认识到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多种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可以分为机械原因和非机械原因两类。
机械原因是指与插管设备或操作相关的原因,常见的有:1. 不适当的气管插管:插管过深、过浅或插管固定不当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脱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在插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插管的深度合适,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固定插管。
2. 患者活动导致拔管:有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剧烈的咳嗽、呕吐或意识不清等情况,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拔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引起拔管的活动,如控制咳嗽、维持意识清晰等。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固定带并按照正确的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定期检查固定带的状态,及时调整。
2. 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气道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声带水肿或声带闭合不全等,可能导致气管插管松动或脱出。
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气管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如定期吸痰、及时处理声带水肿等。
3. 患者自行拔管:患者由于不适、疼痛或意识不清等原因导致自行拔除气管插管。
为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医护人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进行规范的插管操作: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掌握适当的插管技术和操作规范。
2.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状态: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及固定带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松动或脱出的情况。
3. 加强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如及时处理咳嗽、呕吐或意识改变等情况,并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功能。
4. 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和镇静措施:合理控制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使用适当的镇静剂或疼痛缓解措施,以减少患者不适引起的自行拔管风险。
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定义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医嘱允许的情况下,没有经过医生评估同意,擅自将患者的气管插管或胃管拔出的行为。
这种非计划性的拔管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二、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1. 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拔出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2. 吸入性肺炎:气管插管拔出后,患者可能会吸入口腔分泌物,导致吸入性肺炎。
3. 营养不良:胃管拔出后,患者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给,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
4. 电解质紊乱:长时间无法进食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5. 并发症加重: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基础疾病并发症。
三、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 护理人员违规操作:部分护理人员擅自决定拔管时间,未经医嘱。
2. 患者自拔:部分患者自行拔除插管,护理人员监护不周。
3. 固定不牢:固定胃管或气管插管的绷带或胶带松动,导致脱落。
4. :医患沟通不畅,患者或家属要求拔管,护理人员处理不当。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遵守操作规范,不违规拔管。
2. 加强患者监护,防止患者自拔管。
采取束缚等措施对不合作患者进行控制。
3. 使用优质胶带,确保插管固定牢固。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松脱的固定带。
4. 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和家属理解各项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处理好患者焦虑情绪。
5. 完善监管机制,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和反馈。
五、总结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杜绝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3%~16%。
UEX使重插管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
发生UEX的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1。
疼痛、紧张及舒适的改变疼痛、紧张、舒适改变是发生UEX的主要原因,占自行拔管的38.1%,发生UEX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可达25%。
插管一般是在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状态下进行的,随着病情的改善,置管后后鼻腔或口腔内异物感存在,感到不适,加之导管对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压迫,致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自行拔管。
2.年龄因素UEX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缺乏适应性等,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老年患者循环功能差,呼吸频率在药物作用下降低,大脑缺氧,在醒—睡交替期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此外,老年患者多伴有与脑代谢相关的疾病,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早期老年痴呆等,易发生UEX.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对插管的意义认知不足,缺乏对气管插管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样也存在反应敏感、忍耐性差的问题,故此类患者也易发生自行拔管的.3.患者发生UEX时间特点发生于夜间的UEX拔管率高于白天的。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减低,肺泡通气不足,CO2潴留,脉搏氧饱合度(SpO2)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谵妄等精神障碍。
夜班护士忽视其拔管倾向而未进行有效约束,而导致发生UEX。
4、患者的意识状态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数是意识障碍的重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插管后患者语言交流困难,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心理.医院特殊的医疗环境、各种设备的声音或报警声也可使患者失眠、烦躁.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由于其中一种原因使得气管导管脱离患者的气道,造成气道阻塞的一种意外情况。
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低氧血症、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患者不适应插管:有些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引起的刺激,会出现拔动导管的反应,尤其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
此外,哺乳期、帕金森病等疾病也会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拔管力量过大:拔管过程中,手法不娴熟或者用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意外的拔管。
尤其是当拔管过程中患者突然咳嗽或猝然抬头时,也会增加拔管的风险。
3.拔管带的破裂或失去紧固:拔管过程中,如果拔管带破裂或者失去紧固,气管导管就有可能脱离患者的气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4.意外的机械性拉拽:在患者插管后,若有不慎碰到气管导管的机械拉拽,也有可能引起非计划性拔管。
5.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插管后,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堵塞会增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风险。
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宣教:在插管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宣教,使其了解插管的必要性以及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危险,以增强其对插管的适应能力。
2.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在气管插管后,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如使用适合患者头型的拔管带或者气囊,将导管稳固固定在正确的位置,防止不必要的拔管。
3.定期检查拔管带: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拔管带的状态,及时发现以及更换过松或破损的带子,减少因拔管带失效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
4.坚持口腔护理:加强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积极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分泌物的堆积和堵塞,从而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5.耐心监护:护理人员应对插管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带的状态等,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设定报警机制:在插管患者的床边设置警报装置,用于监测呼吸频率、吸氧量、气流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报警,以便迅速处理。
非计划性拔管
首先,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甚至死亡。
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
吸支持手段,对于呼吸功能丧失的患者来说,是生命的救命稻草。
一旦机械通气被非计划性中断,患者就无法正常呼吸,会迅速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
其次,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造成气管和呼吸道损伤。
气管插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在未经过合适准备和操作的情况下被突然拔除,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甚至气管狭窄。
此外,拔管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还可能会造成误吸和肺部感染,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
最后,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带来法律风险和道德困扰。
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因为医护人员的过失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将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道德责任的追究。
而且,医疗事故也会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非计划性拔管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故,需要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
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之前不擅自中断机械通气或者撤除气管插管。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inned Extubtion , UEX )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UEX是一种护理意外。
发生UEX的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国外研究UEX的发生率大概在10% ,范围在2.8%〜20.6%。
国内报道UEX的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不等。
UEX在各ICU均时有发生,故研究UEX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有很重要的意义。
1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医护及治理三方面的原因,因UEX具有偶然性,各个环节有疏漏,都可导致UEX。
因此必须每个环节都引起重视。
1.1患者1.1.1意识状态患者意识不清,澹妄,烦躁的状态是拔管的高危因素。
ymn等在2所教学医院进行的回忆性研究,结果显示:发生UEX的大多是躁动患者,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1.2年龄高龄患者UEX发生率较高,林蕾蕾认为:高龄患者循环功能差,呼吸频率降低,大脑缺血缺氧,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易产生一过性的认识混乱而发生拔管行为;老年患者脑功能减退,在应激状态下极易发生意识不清,导致拔管;老年患者亦存在听力、视力功能减退,认知理解能力下降导致护患沟通交流受限;牙齿缺如不易固定等情况;部分老年患者依从性差,长期患病,对本身疾病治疗前景失去信心等,均易导致UEX。
1.1.3心理状态赵立新等研究表明,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中最突出的心理有8种:语言交流障碍、焦虑、恐惧、抑郁、无望感、孤独感、不合作、缺乏配合知识。
1CU的特别医疗环境,无亲属的陪伴,患者对自身危重病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死亡的恐惧,管道带来的不适,经济上顾虑均可能使其产生紧张、烦躁、悲观、无望等情绪,导致情绪偏激,产生自行拔管的行为。
台湾的一项研究表明,ICU 590例成人气管插管中至少50例发生过1次UEX,48例为有意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概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意外脱落或者被他人误操作所导致的拔管。
这种意外情况可能造成患者窒息、缺氧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非计划性拔管,健康机构和护理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监测。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非计划性拔管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动或不安:患者身体不适、情绪波动或使用镇静剂过量可能导致患者移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
2.误操作: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非专业人员的误操作,可能不慎拔除插管或导管。
3.设备故障: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的材质和固定方式可能有缺陷,导致意外脱落。
4.意外碰撞:患者可能因为摔倒、撞击等意外事件导致拔管。
5.特殊情况:如痰液粘稠、痰栓、呼吸道梗阻等特殊情况,可能导致患者用力咳嗽或突然挣扎,从而拔出导管。
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措施为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以下是常见的保护措施: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插管或导管的牢固性,特别是在移动或者转身时,要留意是否松动或错位。
2.监测设备:使用适当的监测设备,如呼吸机、氧气饱和度监测仪等,及时发现异常信号或指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家属宣教:向患者的家属详细介绍插管或导管的作用、风险以及如何妥善照顾患者,加强对家属的意识教育。
4.镇静剂管理:针对焦虑激动的患者,使用适当剂量的镇静剂,以减少插管或导管脱落风险。
5.设备维护:保持插管或导管设备的完好状态,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固定装置,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应对非计划性拔管的措施如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应对措施:1.立即呼叫护士或医生:任何时候发现非计划性拔管都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维持通气道通畅:可以给患者提供面罩氧气或使用呼吸机等设备,确保患者的通气道通畅。
3.寻找拔管原因:确定拔管的原因,如是因为患者自己拔除还是因为设备故障等,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4.重新插管或导管:如果需要,医护人员可以重新插入气管插管或导管,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非计划拔管的定义非计划拔管的定义非计划拔管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擅自将患者的呼吸机或气管插管等辅助呼吸设备拔除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失去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I. 非计划拔管的原因1.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操作呼吸机或气管插管等设备时,没有经过充分培训和训练,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2. 患者状况变化:由于患者病情变化、体征异常、药物反应等原因,需要对辅助呼吸设备进行调整或更换。
但是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变化,导致非计划拔管。
3. 管理不善:医院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度,以及缺少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等因素也会导致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II. 非计划拔管的危害1. 患者生命受到威胁:非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失去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 患者身心受损:非计划拔管事件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3. 医院声誉受损:非计划拔管事件会对医院形象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患者信任度和就诊率。
III. 非计划拔管的预防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呼吸机、气管插管等设备的培训和训练,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意识。
2. 定期检查设备:医院应定期对辅助呼吸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3. 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管理监督。
4. 强化沟通与协作: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愿,避免误解和冲突。
5.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非计划拔管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IV. 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处理1. 及时救治患者: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救治患者并尽可能减少损害。
2. 通知家属和上级部门:医院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和上级部门,并向其说明事情经过和处理情况。
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在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情况下将气管插管自行拔除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插管脱落。
这种情况在重症监护室(ICU)等病房较为常见,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1. 患者因素(1)意识障碍:患者因意识障碍,如麻醉、药物中毒、脑部病变等原因,无法意识到拔管的危险性,导致自行拔管。
(2)躁动不安:患者因疼痛、不适、恐惧等情绪,表现为躁动不安,增加拔管的风险。
(3)生理需求未满足:患者因饥饿、口渴、排尿困难等生理需求未得到及时解决,而采取拔管行为。
2. 医护人员因素(1)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插管、固定、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插管不稳定,容易脱落。
(2)观察巡视不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巡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拔管行为或插管脱落的风险。
(3)沟通不畅: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畅,导致患者对拔管的风险认识不足。
3. 器械因素(1)气管插管质量问题:气管插管材质不良、尺寸不合适、管道粘连等导致插管不稳定,容易脱落。
(2)固定设备不合适:固定设备如胶布、绷带等不合适或使用不当,导致插管固定不牢。
4. 环境因素(1)病房环境:病房环境嘈杂、光线不足等导致患者不适,增加拔管风险。
(2)护理流程:护理流程不完善,如交接班不明确、护理记录不完整等,导致插管管理混乱。
二、整改措施1. 患者管理(1)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情绪变化,评估拔管风险。
(2)改善患者舒适度:及时解决患者疼痛、不适等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3)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拔管的风险,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医护人员培训与改进(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插管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操作流程。
(2)加强观察巡视:制定严格的观察巡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
摘要】:非计划性拔管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方面的因素,导管
管理方面的因素及医护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建立通气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是勿庸置疑的,且能有效去除呼吸道分泌物[1]。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
管已成为机械通气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美国,不同种类的ICU中,非
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在7~25%。
文献查证:非计划性拔管的定义是病人未按
计划或自行计划将气管插管拔除,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
的致死原因。
1主要危险因素
1.1患者方面的因素
1.1.1疼痛、紧张、舒适改变是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气管插管一
般是在患者处于意识朦胧或昏迷状态下实施的,随着麻醉药物的消除或经抢救后
呼吸功能改善,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患者对气管内置管常难以忍受,可导致患者
恶心、呕吐等不适。
由于吞咽、咳嗽时有异物感,加上导管对咽喉壁粘膜的刺激
和局部压迫,使患者咽部肿胀,疼痛难忍而拔管[2]。
活动受限:气管插管患
者长期卧位处于被动、不适体位,容易出现枕部、背部、腰部疼痛[3]。
此外
大多气管插管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哀、愤怒、害怕、敌对等情绪反应。
这些情绪反应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反常,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的发生[4]。
1.1.2气管问题喉痉挛时由于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咽喉部分泌物过
多刺激,在吸痰或放置口咽通气管时诱发而自行拔管[2]。
痰痂阻塞:由于呼
吸道粘膜分泌物多而粘稠,而气管插管管腔相对较小,导致痰痂阻塞气管插管下
口[3],此时,吸痰时吸痰管不能插到有效深度,拔出气管插管后可见痰痂阻
塞气管插管下口,在经气管插管时,由于管径细,痰堵的发生率较高。
1.1.3年龄因素意外拔管多见于高龄患者,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循
环功能差,呼吸频率在药物作用下降低,大脑缺氧,在醒睡交替期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是引起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2]。
此外,老年患者多伴
有与脑代谢有关的疾病,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早期老年痴呆、大面积脑梗死等,是谵妄的高危因素,而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龄较小
的患儿,也同样有在反应敏感,忍耐性差的问题,也易发生自行拔管。
1.1.4患者意识状况气管插管的病人大多数是意识障碍的重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特别是在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
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CO2潴留、SPO2较清醒时低、患者易出现头痛、
烦躁、幻觉、谵妄等精神障碍[6]。
此外,谵妄状态的患者清醒期与谵妄期交
替出现昼轻夜重,因而易出现夜间拔管。
1.2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
1.2.1插管方式临床医师在抢救患者时为了争取时间多采用经口气
管插管。
经口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相比,虽然插管时较易操作但插管后不易固定,且口腔护理困难,长时间张口引起患者不适而导致意外拔管。
1.2.2导管固定不当经口插管的患者导管对口腔黏膜的刺激致唾液分
泌增加,使固定的胶布粘连性降低,固定带经唾液润滑后固定不牢,护理人员未
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或清除后未更换固定带[7]。
1.3医护方面的因素
1.3.1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对于清醒病人,有时病人拒绝手脚约
束并示不会自行拔管,护士未予手脚约束,而昏迷躁动、麻醉未醒、言语表达不
清的患者,由于护士忽视患者的拔管倾向而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致使护
士在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时给病人带来不适,加重他们的烦躁情绪而自行拔管。
此外,部分患者家属对约束患者肢体强烈反对,甚至擅自解除约束而引起患者自
行拔管[6]。
1.3.2缺乏充分的镇静气管插管后鼻腔或口腔异物存在感到不适,
加上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患者疼痛难忍,同时失音使护患交
流障碍。
因此,难以接受和耐受气管插管,如不予持续镇静可导致自行拔管[8]。
1.3.3医疗护理操作中的疏忽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妥善固定导
管[9]。
如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体位时,动作不当致使导管被牵拉
过度而脱出。
在运送患者做检查途中或搬运患者时,由于操作者对简易呼吸气囊
的牵拽使导管脱出。
1.3.4护士的知识、经验不足、观察不及时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在操作中对管道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
现脱管先兆,无法预防脱管的发生[10]。
1.3.5机械通气模式不合理及医生未能及时拔管对于呼吸衰竭的患
者应针对不同病因争取不同上机模式。
由于相应支持通气不合理,造成患者过度
烦躁,而发生自行拔管。
1.3.6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和知识宣教插管患者往往因病情较重而
忽视了对患者和家属的相关知识宣教,患者和家属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
对自身所置导管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活动时不慎意外拔出。
参考文献
[1]冯亚民,许冰,王增民等.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7):645.
[2]刘美芳,马艳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下半月版:26-27.[3]贺晓芬,丁美幸,张艳丽.清醒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
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105-107.[4]史平,林梅,季爱琴.ICU非计划性拔管重置气管插管的相关因
素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74-375.[5]兰莫莉.N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5):532.
[6]谢彩娟.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
修杂志,2007.22(6):556-557.
[7]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
理研究,2005.19(6):480-481.
[8]全清霞,林碎钗,林跃跃.孔海燕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
析和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44-45.[9]王晓弥,沈富女.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6.36(6):433-434.[10]谷晓玲.新生儿气管插管脱管原因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6.4(6):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