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示范文本
- 格式:docx
- 大小:32.34 KB
- 文档页数:31
危险化学品手册(2023版)简介本手册是为了提供有关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和指导,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它包含了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存、处理和运输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目标本手册的目标如下:- 提供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特性和分类。
- 强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和储存要求,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和处置方法,以保护环境和人员的健康。
- 解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规定和安全措施,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内容概述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包括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 解释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危险性和应对措施。
2.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求- 提供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储存场所的选择、标识和防火防爆措施等。
3.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 强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紧急应对和事故预防等。
4. 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处理方法,包括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等环节。
5.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规定和安全措施- 解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规定,包括包装要求、标记和标签、运输文件和应急措施等。
使用指南本手册适用于所有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人员,包括从事生产、储存、运输和处理等工作的人员。
在操作危险化学品之前,应仔细阅读本手册,并遵循其中的安全指南和操作规程。
结论危险化学品手册(2023版)旨在提供全面的危险化学品相关信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遵循本手册的指导,我们可以降低事故的风险,并有效地处理和运输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知识的安全生产教育范本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和分类
危险化学品指能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危害特性,危险化学品主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可燃物、有毒物质、腐蚀品等八大类。
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意义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教育,能够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对于危险化学品的风险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
1.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分类以及标识,能够识别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警觉性。
2.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正确储存和运输方式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适宜储存条件和容器要求,严禁使用劣质容器储存危险化学品,避免发生泄漏和意外事故。
3.熟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正确操作危险化学品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混合使用不相容的物质等,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4.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学习应急处理知识,包括逃生、报警、施救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能够在事故发生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5.培养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举例分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后果,加强对事故预防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一: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品。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过程中,需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手册。
本手册主要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储存、运输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安全操作2.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2.1.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及标识要求2.1.2 包装和运输标识的要求2.1.3 标识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2.2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2.2.1 储存设施的要求与选择2.2.2 储存条件及储存区域划分2.2.3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注意事项2.3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2.3.1 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2.3.2 紧急事故处理与应急措施2.3.3 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2.3.4 危险化学品使用的注意事项三:危险化学品的运输3.1 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3.1.1 运输管理责任与机构设置3.1.2 运输安全管理要求3.2 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标识与包装3.2.1 运输标识的使用和要求3.2.2 运输包装的选用与使用要求3.3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方式3.3.1 道路运输的要求与安全措施3.3.2 铁路运输的要求与安全措施3.3.3 水路运输的要求与安全措施3.3.4 空运的要求与安全措施四: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响应4.1 应急响应管理制度4.1.1 应急管理责任与机构设置4.1.2 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4.2 紧急事故的预防与应对4.2.1 事故预防的措施与要求4.2.2 应急处理与事故后续处置要点4.3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流程4.3.1 事故应急通知与报警流程4.3.2 事故现场控制与处置流程4.3.3 消防与救援措施的应急流程附件:1.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识法律法规列表2. 运输标识和包装要求法律法规列表3. 应急响应管理法律法规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品。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56310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Hazardous Chemical Safety Knowledge Manual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硫化氢:物质名称:硫化氢英文名:hydrogensulfide;分子式:H2S;相对分子量:34.0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危规编号及分类:易燃有毒气体;GB2.1类21006;UNNO:1053理化性质:沸点(℃):-60.4;熔点(℃):-85.5;自燃点(℃):260;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临界压力(Mpa)9.017;临界温度(℃):100.4;爆炸上限%(V/V):46;爆炸下限%(V/V):4。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毒表现:吸入:鼻烟部灼热感,咳、胸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
暴露于1000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
眼睛接触: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疼(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
暴露于200-300mg/m3时,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致嗅觉减退。
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新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1. 选择合适的储存地点,确保储存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且远离火源和易燃材料。
2. 储存化学品时,应按照标签和安全数据表上的要求分类储存,并确保储存位置清晰标记。
3. 在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在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更换个人防护设备。
二、事故处理1. 如果发生泄漏或者意外事故,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止血、防止扩散等。
2. 在事故处理时,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或者中和剂,并根据化学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废弃物处理1. 废化学品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记,并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2. 涉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置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并确保废物处理的过程安全可控。
四、培训和教育1. 员工必须接受必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培训,了解化学品的属性、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操作化学品时,必须遵守所学到的安全技术知识,确保安全操作。
五、监管和检查1. 定期对化学品的储存、处理和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需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六、其他1. 严格遵守本手册所述的规程和要求,确保在使用和操作危险化学品时,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凡使用和操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从业资格,且需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和考核。
本手册的内容将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技术知识的更新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
希望所有使用和操作危险化学品的人员都能严格遵守本手册的规程,并时刻关注化学品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
我相信化学品安全技术的严格执行和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在继续讨论更多内容之前,让我们重申一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不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或环境污染,因此使用和操作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时刻铭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七、应急预案1. 每个使用和操作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都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手册技术说明书文字危险化学品安全手册技术说明书一、产品名称本产品名称为XXX(化学品名称)。
二、产品性质本产品为(性质)的(颜色)液体/固体,容易挥发,易于燃烧,稳定性较差,引起眼、呼吸系统和皮肤刺激等。
三、主要成分本产品主要成分为(化学成分)。
四、主要用途本产品主要用于(用途),为(工业/实验室用途),在合适的环境下使用具有一定的效果。
五、危险性评价1. 经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引起皮炎。
2. 吸入风险:会导致呼吸不畅,心脏不适。
3. 食入风险:可能引起消化系统刺激,胃肠不适。
4. 眼睛接触:直接接触眼睛可能引起眼炎、流泪等。
5. 安全技术预防措施:在使用本产品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吸入气体。
六、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流水进行清洗,很快换上新衣服并立即去医院就诊。
吸入风险:立即将受害者带至空气清新处,并迅速进行救治。
食入风险:请立即催吐或者是立即去医院进行P图治疗等。
眼睛接触:立即用流水进行冲洗,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就诊。
七、防火措施本产品是易燃品,并且容易爆炸,需要采取严格的防火措施。
禁止明火接触和操作,避免摩擦和打击,禁止混合其他物质。
八、储存和搬运本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明火,储存期限不应长于XX个月。
搬运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和外力撞击。
九、操作与处理在使用本产品前,应认真阅读本手册中所列出的安全信息,了解本产品如何正确的操作。
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以防中毒或者是意外伤害。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避免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发生,并且在操作结束后,应全面清洗和处理垃圾。
十、处理及废弃物管理本产品应当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及废弃物管理操作。
本产品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并应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安全管理,不应直接随意处理。
十一、消防措施本产品是易燃品,只能用干式灭火器灭火,消防水使用很少,并且应当防止其流入河道、水库等水体中。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手册第一章介绍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环境和财产造成损害的物质。
为了确保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手册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储存安全措施和指南。
第二章储存环境2.1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储存危险化学品时,必须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高温和湿度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的分解、挥发、泄漏或引发火灾和爆炸。
2.2 通风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必须有有效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这有助于避免化学品积聚、浓度过高和有害气体泄漏。
第三章储存设备和容器3.1 储存设备选择选择适当的储存设备,如储罐、仓库和货架,以确保其可以安全地存放危险化学品。
设备的质量和耐用性对储存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3.2 容器选用和标识正确选择并标识化学品储存容器。
容器应具备耐腐蚀、无泄漏和抗压能力。
同时,容器上必须清晰标明化学品的名称、危险性及相关警示信息。
第四章储存操作4.1 区域划定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避免不同化学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事故发生。
4.2 储存顺序按照化学品的性质、危险等级和使用频率进行储存顺序的规划。
对于高危化学品,应将其储存于远离人员、易燃物和热源的位置。
第五章安全管理5.1 储存记录建立并维护储存记录,记录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储存位置以及相关检查和维护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了解储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整。
5.2 储存培训为储存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化学品储存的安全操作、事故应急处理和火灾扑救等。
储存人员必须熟悉化学品特性、储存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第六章应急处理6.1 泄漏处理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扩散,并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清理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6.2 火灾事故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时,需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根据预先制定的消防应急预案进行扑救。
同时,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并寻求专业救援。
化工企业危化品安全手册为了保障化工企业员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止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并最大程度减少危害,该企业制定了一份危化品安全手册,下面介绍该手册的内容。
一、手册介绍危化品安全手册是该企业为保障员工、环境和设备安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手册详细说明了该企业所有危化品的性质、储存、运输和处理等信息,以及员工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定和措施。
二、危化品种类该企业使用的危化品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危险废物等。
对于每种危化品,手册都详细说明了其物理化学性质、毒性、燃爆性、腐蚀性等信息。
三、安全规定手册列出了该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定,例如:1.禁止私自将危险化学物品带离工厂。
2.应小心慢慢地搬运危险化学品,以防止泄漏。
3.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禁止进入储存和操作危险化学品的区域。
4.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化学品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5.拆卸废旧设备时,应先将危险化学物品清除干净,防止含有危险物品的残留物污染环境。
四、应急处理手册对于各种意外情况,如泄漏、火灾、事故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
例如:1.如果危险化学品泄漏,设备操作人员应尽可能迅速地关闭阀门,同时通知值班员、救援人员等人员及时处理。
2.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向外通知安全疏散,设备操作人员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疏散和灭火。
3.员工应该时刻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五、危化品的储存管理手册对危化品的储存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保持干燥通风、低温、防晒的环境。
2.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应当分区储存,防止混装。
3.使用储罐储存危化品时,储罐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耐腐蚀性,并应按时进行检测、维护和更换。
六、危险废物处理管理手册对危险废物处理管理进行了规定。
例如:1.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废物的分类和归类。
2.废物应储存在安全的地下或高层储运设施中,未经特别授权禁止私自排放或倾倒。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硫化氢:物质名称:硫化氢英文名: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H2S;相对分子量:34.0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危规编号及分类:易燃有毒气体;GB2.1类21006;UN NO:1053理化性质:沸点(℃):-60.4;熔点(℃):-85.5;自燃点(℃):260;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临界压力(Mpa)9.017;临界温度(℃):100.4;爆炸上限%(V/V):46;爆炸下限%(V/V):4。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化学品安全培训手册(实用文档)一、引言化学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化学品的不当使用和处理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本手册旨在提供化学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指导,以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化学品,降低事故风险。
二、化学品基础知识1.化学品定义:化学品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确定的比例通过化学合成、提取等方法制得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用途的物质。
2.化学品分类: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可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有毒物质、腐蚀品等。
3.化学品标识:化学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品名、成分、危险性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信息。
三、化学品安全操作1.储存:化学品应按照其危险性质分类储存,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光,远离火源、热源和水源。
2.使用: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了解化学品性质,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操作;(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3)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使用工具进行操作;(4)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5)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将化学品归位。
3.运输:化学品运输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材料。
运输过程中,确保化学品固定牢固,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四、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1.事故现场: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保护现场人员安全。
2.事故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提供化学品名称、危险性质、事故原因等信息。
3.应急救援: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处置。
救援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火灾等事故。
4.环境保护:事故处理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化学品泄漏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
五、化学品安全培训与教育1.培训内容:包括化学品基础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
2.培训对象: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
文件编号:RHD-QB-K7970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示范文本(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硫化氢:物质名称:硫化氢英文名:hydrogen sulfide;分子式:H2S;相对分子量:34.0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危规编号及分类:易燃有毒气体;GB2.1类21006;UN NO:1053理化性质:沸点(℃):-60.4;熔点(℃):-85.5;自燃点(℃):260;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临界压力(Mpa)9.017;临界温度(℃):100.4;爆炸上限%(V/V):46;爆炸下限%(V/V):4。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毒表现:吸入:鼻烟部灼热感,咳、胸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
暴露于1000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
眼睛接触: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疼(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
暴露于200-300mg/m3时,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致嗅觉减退。
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侵入途径:吸入。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急救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操作处理方法: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毒工作服。
火灾防护: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灭火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急救措施: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2. 苯物质名称:苯英文名:benzene;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质量78.1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然液体;GB3.2类:32050 ;UN NO:1114理化性质:沸点(℃):80.1;熔点(℃):5.5;闪点(℃):-11;自燃点(℃):560;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2.77;临界压力(MPa):4.9;临界温度(℃):289.5;临界压力(Mpa):4.92。
爆炸上限%(V/V):8;爆炸下限%(V/V):1.2;引燃温度(℃):560;燃烧热(KJ/mol):3264.3;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中毒表现:吸入:在50~150ppm内暴露五小时能致头痛和乏力,在200~500ppm内暴露一小时能致恶心、头晕、精神混乱;在300~ppm时暴露30~60分钟能刺激鼻和喉,在7500ppm时暴露30分钟能致死亡。
眼睛接触:高浓度蒸汽能产生轻度刺激和水疱.液体会产生轻度的灼伤感。
皮肤接触:流体能溶解皮脂而干燥。
口服:产生类似吸入的症状,液体流进肺部能造成严重伤害。
苯对造血系统会造成危害,可致贫血、感染、皮下出血。
长期低浓度暴露会伤害听觉等,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苍白、视力减退和平衡失调等。
在长期、严重暴露后不会有遗传影响。
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特别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一脱离污染的水体,鱼体内污染物排出比较快。
由于其挥发性比较大,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在环境中易被光解。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
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3. 甲苯物质名称:甲苯英文名:methylbenzene;Toluene ;分子式:C7H8 相对分子质量92.1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2类32052;UN NO:1294理化性质:沸点(℃):110.6;闪点(℃):4;熔点(℃):-94.9;自燃点(℃):535;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密度(空气=1):3.14;饱和蒸气压(Kpa):14.89(30℃);临界压力(MPa):4.11;临界温度(℃):318.6;爆炸上限%(V/V):7;爆炸下限%(V/V):1.2;引燃温度(℃):535;燃烧热(KJ/mol):3905.0;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中毒表现:吸入:暴露于高浓度蒸汽中会产生醉感、协调能力减弱、精神混乱、头痛、肌肉无力、恶心、头昏、疲倦。
眼睛接触:有轻度刺激,溅入眼内会产生疼痛和暂时性刺激。
皮肤接触:使皮肤受到刺激和变得干燥。
口服: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失去知觉。
长期暴露如用鼻吸进会使大脑和肾受到永久伤害。
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严重暴露,可能毒性会影响婴儿而产生缺陷。
最高容许浓度:4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可被生物和微生物氧化降解。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4. 二甲苯物质名称:二甲苯英文名:dimethyl benzene;xylene ;分子式:C8H10危规编号及分类:易燃液体,GB3.3类33535;UN NO:1307理化特性:沸点(℃):144.4;熔点(℃):-25.5;闪点(℃):30;自燃点(℃):463;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3.66;临界压力(MPa):3.7;临界温度(℃):357.2;爆炸上限%(V/V):7;爆炸下限%(V/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