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
- 格式:doc
- 大小:1.96 KB
- 文档页数:1
《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篇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余: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要产生“物外之趣”应该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我;时常、常常;脖子;正在2、抬头看着它们,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大意对即可)3、故时有物外之趣;想象力丰富;观察细致4、以蚊为鹤、神游昆虫家园、鞭打癞虾蟆5、一、要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之二、要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之三、要具有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之四、要具有正直、天真、无邪的童心。
《童趣》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篇二」文言文阅读。
沈复文章二则阅读及解析二、阅读《童趣》,完成下面的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 分别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能张目对日( C) A.看B.分开C.张开(2)项为之强( A) A.僵硬B.强壮C.直立(3)神游其中( A ) A.精神B.神态C.神志(4)方出神(B) A.才B.正C.刚刚5.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5.,A都是“在”的意思。
其他三项分别是:B,用/把;C,自己的/那些;D,被/当作。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B.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以草丛为林,以虫蚊为兽C.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土砾凸者为丘6.《童趣》中包含的3个成语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7. 下列短语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8.文章描述“我”从不失童稚的游戏中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的意思是什么?答:超出事物本身。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答: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2分)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翻译句子(4分)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分)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2分)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参考答案: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D、景观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
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
(观蚊如鹤之趣)⑵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幼时记趣》为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课文,选自《浮生六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幼时记趣》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幼时记趣》阅读原文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幼时记趣》阅读题目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②观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③以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④为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⑥其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童趣》阅读附答案7篇《童趣》阅读附答案1《童趣》(共4题,7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请解释选文中的划线词语。
(3分)(1)余:______________ (2)秋毫:______________ (3)物外:______________(4)拟:______________ (5)强: ______________(6)怡然______________小题2:、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短语是:(1分)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1分)小题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小题1:(1)我;(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比;(5)僵硬。
(6)高兴的样子。
小题1:夏蚊成雷小题1:鹤唳云端小题1: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小题1: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1)我;(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比;(5)僵硬。
(6)高兴的样子。
小题2:先找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句子,再找运用比喻、夸张的短语。
(夏蚊成雷)小题3:从记者“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中,可找到(鹤唳云端)。
小题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从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把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写作“夏蚊成雷”,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童趣》阅读附答案2读《童趣》,完成22-24题。
(10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及答案解析沈复(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7——11)小题。
(17分)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3分)A.于土墙凹凸处(在)神游其中(想像)B.项为之强(僵硬)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鞭数十(鞭子)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8.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3分)11.“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7.(3分)C8.(6分)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童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童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_____(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通“僵”,僵硬(2)被(3)鞭打2.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意对即可)3.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4.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象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童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二」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借鉴。
篇1:《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2分)①徐喷以烟:② 鞭数十:③方出神:④ 项为之强: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小题2:A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篇2: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说童趣阅读答案《童趣》文言文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起身,使与台齐;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鹤,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明察秋毫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项为之强怡然自得方出神鞭数十,驱之别院答案: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比通“僵”,僵硬安适、愉快的样子正鞭打2、翻译下列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答案: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做是青云白鹤的景观。
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3、纵观全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总起全文。
4、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答案: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答案: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6、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答案: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7、你认为怎样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答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童趣》文言文翻译我回想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能睁开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清楚的看到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条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成千上百只飞鹤;抬头看着它们,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幼时记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文章依次写了自己童年观察事物的哪些方面的奇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之所以能将有关的“趣事”写得鲜活生动,离不开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试结合实例谈谈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讲一个你童年时代的趣事。
(150字左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2.线索是“童趣”。
3.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等。
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略”。
文言文阅读,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请你说说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_____
(2)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童趣》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7.作者在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
从这些物外之趣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景象、景观;(2)鞭打
2.(1)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私底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舌头刚一吐出来,小虫都被他全部吞下肚子里。
3.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4.癞虾蟆;土砾凸者;草(或丛草)
5.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夏蚊成雷(任写两个)
6.沈复;《浮生六记.闲情写趣》
7.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要有一颗童心,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