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1)
- 格式:ppt
- 大小:998.50 KB
- 文档页数:21
根据年龄选部位对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以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宜。
有时候患儿血液循环不好,偶尔穿刺不见回血,捏一下皮管即出现回血。
因头皮静脉易固定,针头不易滑出,故新生儿宜采用头皮静脉注射。
3岁以上的患儿多选择四肢静脉注射,也可根据患儿头皮适当选择穿刺部位。
注射中常出现滑针、肿胀现象,操作中应注意做好固定。
操作方法操作时患儿应采取仰卧位,并垫高头部,让家长配合按住患儿双脚,避免患儿乱踢。
操作者双手放两侧,固定患儿头部,左手拇指和食指前后分开,将头皮绷紧,右手持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对准静脉穿刺,穿刺角度为10~15度。
针头刺入表皮后即向血管平行推进,见暗红色血液缓慢出现后,即为穿刺成功。
固定方法将胶布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贴于针柄、针头处,再用胶布交叉贴于针头处,最后将头皮针管变成环形,用8厘米长的胶布固定好。
这样固定针头,小儿活动自如,针头不易滑出,拔针时胶布应顺着头发方向缓慢揭下,以免引起毛发牵拉疼痛。
给特殊患儿穿刺给头部血管较明显的患儿输液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比较胖和头皮较黑或有水肿的患儿,选择血管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就主要靠手感和经验了。
以右手拇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找,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以摸到静脉沟,在感觉到有静脉沟的地方用拇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既可看到充盈的静脉稍稍高于周围的皮肤。
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
对可见而又细小的静脉稍加按压也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时,也可将看上去非常细小的毛细血管当成选择对象,穿刺成功率比凭感觉穿刺成功率要高。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新生儿。
新生儿头部皮肤红润,有时根本看不清血管的走向,有个诀窍,那就是涂硝酸甘油(扩管的作用)。
给严重脱水的患儿扎针也比较困难,因为患儿脱水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血管弹性差,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但是没有回血,会误认为未成功穿刺而退出。
因此,要先看清血管的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既可推入少量的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则证实穿刺成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一、目的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输血和静脉给药等治疗。
二、适应证1.补充水分、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3.输入药物,维持营养,供给热量。
三、禁忌证头部外伤或感染。
四、操作前准备1-了解患儿病情诊断,评估患儿静脉输液的需求。
2.材料及器械准备:治疗盘、备皮刀、消毒用物、输液贴、输液器、一次性头皮针4.5号或5号、快速手消毒剂、利器盒。
3.操作者准备1)向患儿家长解释操作过程,取得家长的配合。
2)认真核对医嘱及患儿姓名、性别、年龄。
3)洗手、戴口罩。
五、操作步骤1.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再次核对上述内容。
注意: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2.穿刺前,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取得患儿的配合。
对不合作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体位: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其肢体、头部,妥善约束患儿,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4.穿刺静脉选择:选择适宜的静脉血管,常用的血管有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等,必要时剃净毛发,以清晰暴露血管。
注意辨别动、静脉,以免误穿动脉。
5.局部消毒:0.2%安尔碘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
6.穿刺:一次性头皮针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关水止,去除头皮针针套,以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 处,沿静脉走向,与皮肤成 150—300 角进针,针尖进皮下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水止,静脉通畅,输液贴固定针头穿刺处,调节滴速。
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时常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时,表示穿刺成功。
注意:误穿刺头皮动脉应立即拨针,按压穿刺处直至出血止。
固定法:四条胶布固定法,首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二条胶布,粘贴棉球,固定针眼处,第三条胶布将头皮针盘旋后固定,第四条胶布固定输液静脉通路。
如用输液贴则只需l、3、4 条胶布即可。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1.六步洗手法洗手2.检查周围环境安静,室内光线充足,室温合适3.第1次核对姓性龄床:你好,请问孩子叫什么名字?(注意查看手腕带)4.表明身份:我是孩子的主管医生5.告知操作目的、意义,并交代配合事项:现在因为孩子病情需要(或具体疾病),需要给孩子挂瓶(或具体药名),待会操作过程中请帮忙固定一下小孩子,现在请让我看一下宝宝的情况。
6.确定穿刺部位:常选取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前静脉及耳后静脉,现我们选取患儿的左侧颞前静脉,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静脉粗直有弹性。
7.排空膀胱;现在请带孩子上个厕所(请给宝宝穿好纸尿裤)8.物品准备:治疗盘、弯盘、安尔碘(新洁尔灭)、棉签、垫巾、输液器、输液贴、已配好的药品、医嘱单、输液卡9.核对医嘱、相关信息、药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已配好的药品无配伍禁忌,外观清澈,无混浊,无沉淀,在有效期内。
(如果是输液瓶:注意检查瓶身瓶底无裂缝)10.安尔碘消毒瓶口11.检查输液器:外包装良好无破损,在有效期内。
12.打开输液器包装,关闭输液器,注意乳头处连接13.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14.一次排气:排气至乳头处(从上往下看,再从下往上看),输液器内无气体。
15.备输液贴16.铺好垫巾17.消毒:现在要给孩子消毒了,请帮忙固定好孩子。
消毒2遍,消毒范围大于5cm。
(注意避开耳部、眼周)18.再次排气至末端(眼睛下到上看),输液器内无气体。
19.第2次核对:孩子叫什么名字,现在要帮孩子扎针了。
20.穿刺:30度穿刺,见回血再进针少许,打开输液器,液体输入通畅21.贴输液贴,交代注意事项:现在给孩子挂号瓶了,不要让孩子随意撕扯输液贴,不要随意调整输液滴速,孩子在挂瓶期间有什么舒服,请及时跟医生联系。
22.调整输液滴速:20-40滴/分23.第3次核对:孩子叫什么名字。
现在给孩子挂号瓶了,谢谢你的配合。
24.协助患儿穿戴好衣物,恢复体位。
25.填写输液卡26.再次洗手27.操作完毕。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引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
头皮静脉穿刺通常比深部静脉穿刺更容易实现,尤其是在小儿中尤为如此。
如果技术得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安全、快速、不需要麻醉的一种方法。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头皮静脉穿刺较为安全,但是如果操作者缺乏专业技能或是照顾不周,这一过程也会带来严重的风险。
因此,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穿刺前的准备1.精神准备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之前,首先应该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
如果小儿情绪稳定、体温正常,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鼓励父母与孩子友好交谈,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2.患者准备穿刺前应检查患者的头部,并做好相应的清洁工作。
使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头发、头皮及面部。
然后用酒精或碘酒擦拭要进行穿刺的部位。
3.安装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如针头、注射器、向导等。
向导通常使用不锈钢或塑料材质,使用时应确保其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毛刺或划痕。
穿刺操作1.头部取位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高,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
如果是新生儿,通常选择头部正中间的顶角处进行穿刺;如果是幼儿,穿刺位置通常靠近顶部的后方。
成年人穿刺的位置和方法与小儿略有不同。
2.麻醉准备头皮静脉通常不需要麻醉。
当然,这也与操作技巧有关。
3.穿刺过程在取位好后,使用向导固定针头,并向指定方向滑动,按图示压下注射器,一般会有明显的返流出现。
当注射器内的针头到达合适的位置后,即可将器具静置不动,以保持针头固定;接着,按照医学指导手册指引,缓慢挤压注射器,以缓慢注入无菌液体或药品。
当需要操作第二次时,必须使用新的器具,不能重复使用或是更换;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注意事项•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之前,必须先行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
•应该遵守严格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程序,使用正确且充分的杀菌剂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与暴露。
•穿刺时应注意针头方向,杜绝过深或过浅的情况。
•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出血的情况,应及时止血,并再次检查器具、位置和穿刺方向等因素。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普通头皮针直接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给药是抢救成功的最可靠的保证,特别是危重婴幼儿患者,静脉通道能否尽快建立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于浅表静脉穿刺特别困难者,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静脉切开法或较为先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但这两种方法难度较高,且又多用于成年患者,用普通头皮针直接锁骨下静脉穿刺,便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操作方法(1)定位:①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枕垫于肩下,使颈部充分暴露;②定点:取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锁关节连线的内1/3作为进针点;③定向:取胸骨上端与喉结连线的1/2处与进针点连线,此线为进针方向。
(2)进针:将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在定点上沿锁骨下缘进针,针尖朝进针方向,进针深度视患儿年龄的大小、体质的胖瘦而定,一般为2.0~2.5cm左右,见回血后再继续进针2~3mm即可。
(3)固定:针进入血管后保持45°角左右的斜度立于皮肤上,所以固定前应先在针柄下方支垫少许棉球,再将胶布交叉贴于针柄及皮肤上以防针头左右摆动,将部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以防牵拉输液管时引起针头移位或脱落。
2.注意事项(1)输液期间尽量减少活动,若行检查、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保护穿刺部位。
(2)经常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漏液,特别是穿刺初期,按压穿刺部位周围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
(3)在排除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呼吸改变后,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有改变,口唇是否有发绀现象。
因锁骨下静脉的后壁与胸膜之间的距离仅为5~7mm以防针尖透过血管,穿破胸膜,造成血胸、气胸。
(4)拔针时,用无菌棉球用力按压局部3~5min以上,以免因局部渗血而形成皮下血肿,影响患儿的呼吸及再次注射。
若需保留针头,其方法与常规浅表静脉穿刺保留法相同。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首先,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包括局部麻醉药膏、消毒纱布、穿刺针、穿刺组套、输液管、生理盐水和抗菌药物等。
穿刺前需要对小儿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其头皮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引起穿刺困难的因素,如头皮静脉位置、形态、颅骨受损情况等。
同时需要充分与家属沟通,了解其病情、护理需求和期望,以便做好准备和安抚。
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应选用适当的穿刺点。
常用的穿刺点包括前囟门冠状缝内皮下静脉、侧枕部上泪溝的静脉以及头顶部的静脉。
选择穿刺点时应考虑到头皮血管的分布情况、发育畸形、损伤部位等因素。
在选择穿刺点前,需要注射局部麻醉药膏,以减轻穿刺过程中的疼痛。
接下来,需要对穿刺点进行消毒,使用无菌麻醉纱布擦拭消毒。
消毒后,取出穿刺组套,将针头插入穿刺组套中,调整好穿刺角度。
在进行穿刺时,需要根据小儿头皮的厚度和穿刺点的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深度。
通常情况下,穿刺深度约为0.2-0.5厘米。
在穿刺中,需要保持针头平稳,避免剧烈晃动,以免损伤血管。
当观察到血液进入穿刺针时,表明针头已经成功进入静脉腔,此时可以将穿刺组套拔出,保持针头稳定,用无菌止血贴或敷料固定。
穿刺完成后,需要及时连接输液管和适当的输液设备,进行输液治疗。
在输液时,要注意监测小儿的输液反应和输液速度,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穿刺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头皮静脉穿刺,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穿刺引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穿刺过程的无菌环境。
2.选择适合的穿刺点和穿刺深度,根据小儿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伤及周围组织和血管。
4.在穿刺后,及时固定针头,并连接输液设备进行输液治疗。
5.在穿刺后,及时观察小儿的输液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
总的来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