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2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特点及技巧(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特点;技巧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作为一种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也要随之提高。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治疗与抢救。
为了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和抢救患儿获得宝贵的时间,故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特点及技巧。
现对小儿头皮穿刺经验作如下探讨。
1 小儿头皮静脉分布特点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
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1.1 正中静脉正中静脉在颅冠缝起于静脉网,汇成正中静脉后,沿额骨表面在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至眉的内端续与内眦静脉。
该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好固定,暴露较明显,但容易外浸,易滑动。
1.2 额浅静脉额浅静脉具有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特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穿刺难度较大。
1.3 颞浅静脉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静脉网,汇成颞浅静脉,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同名动脉伴行,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静脉常在该动脉的前方,颞浅静脉直、较额浅静脉粗,暴露清楚,但此处皮下组织疏松,深浅度较难掌握。
1.4 耳后静脉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向前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该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须剃去头发,才便于穿刺及固定,加之患儿多动,不易护理。
2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的原因(1)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等,增加穿刺难度;(2)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差,畏惧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缺乏自信心;(3)穿刺时小儿无配合意识,不利于固定,易漏针;(4)未及时作好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准备工作,导致穿刺成功后不能及时固定;(5)患儿家属期望穿刺能一针见血,如果一次成功,患儿家属即高兴,反之心理不高兴,甚者大吵大骂,在这种情况下加重了护理人员穿刺心理负担,特别是年轻的护理人员此时缩手缩脚,心理慌乱,无从下手。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但是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来说,选择头顶正中央的头皮静脉最为理想,但如果该位置难以穿刺,也可选择其他位置,如侧面或后部。
2. 前期准备:保持小儿安静,让其舒适地躺下或坐着,清洁穿刺部位并涂上透明敷贴。
3. 穿刺技巧:用一手把头皮固定,另一手握住穿刺针,将针头以30度角插入皮下,穿透头皮,顺着头皮向下一直穿透到静脉。
4. 穿刺深度:小儿的头皮比较薄,穿刺深度一般为2-3毫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5. 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细心、轻柔,避免针头弯曲或插入过深,同时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6. 穿刺结束后,要确认静脉通畅,将输液管连接好,同时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总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认真掌握,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 1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是什么作为刚刚毕业的医护工作者,我们要学习一些技能,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相关的医学护理方法,但是在实践上面也是需要反复的去练习的,其中也需要有一些技巧,就比如说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下面来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是什么?1 小儿头皮特点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
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缺点,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要剃去头发,才便于穿刺固定,但由于小儿多动,不易护理。
2 操作者的心理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稳定、轻松的情绪,多与小儿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信任感。
3 光线强弱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cm.4 药液配制在没有穿刺成功之前,液体内不要先配入药液,以免在排空气及多次穿刺时浪费药液,剂量不准确而影响治疗,待穿刺成功后按医嘱所需加入药液。
5 小儿头部固定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不要压住小儿躯体及四肢,以免增加抵抗力而不易固定。
6 进针手法穿刺时一般采取直刺法,针头与皮肤呈10°~15°,进入皮肤后,根据血管粗细直曲,在皮肤内潜行0.5~1cm,由浅入深,缓慢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
7 固定针头鉴于小儿多动欠合作等特点,针头固定很重要,针头固好,利于护理,顺利完成治疗。
2024年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表浅、清晰可见、易于固定,因此成为婴幼儿输液治疗的首选穿刺部位。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浅清晰:头皮静脉位于头部皮下,血管表浅且清晰可见,有利于穿刺操作。
易于固定:头皮静脉相对固定,不会因为患儿的活动而轻易移位,便于长时间输液治疗。
血管丰富:头皮静脉网丰富,即使一条静脉穿刺失败,也可以迅速选择其他静脉进行穿刺。
2. 穿刺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环境准备: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患儿准备: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紧张和恐惧感,可通过玩具或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物品准备:准备好穿刺所需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止血带等,并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
护士准备: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熟悉解剖位置,确保操作准确、迅速。
3. 穿刺技巧与注意事项穿刺技巧是确保穿刺成功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血管: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头皮静脉的特点,选择表浅、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正确固定头皮:穿刺前用固定带或纱布轻轻固定好患儿的头发和头皮,以免穿刺时头皮移动影响穿刺准确性。
穿刺手法要轻柔:穿刺时要保持手法稳定、准确、轻柔,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组织损伤。
注意观察回血:穿刺后要及时观察是否有回血,以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4. 常见问题与处理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穿刺失败、穿刺部位渗血等,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穿刺失败:穿刺失败时应及时退出针头,分析失败原因,重新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渗血:穿刺部位渗血时,应立即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必要时可给予加压包扎。
5. 护理要点与措施穿刺成功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主要包括:固定好输液装置:确保输液器、注射器等装置固定稳妥,避免脱落或移位。
观察输液情况:密切观察输液速度、量及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1.儿头皮静脉特点:静脉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枝回流。
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
一般首选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次之。
2.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情绪稳定、轻松,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
3.光线的强弱:选择光线明亮,自然光线最佳,晚上或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的日光灯于操作者的正上方。
4.头皮针选择:以4—5号头皮针为宜,如头皮血管较粗或根据治疗需要,也可选择5.5号头皮针或静脉留置针。
5.皮肤准备:剃除进针部位约5cm范围内的毛发便于固定,避开受损、感染、囟门或骨隆突处皮肤。
6.头部的固定: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以双肘为支撑点,将患儿双手轻压于助手双肘下,避免患儿双手抓挠。
7.针手法角度:一般采用直刺法,左右拇指与中指以穿刺点为中心将血管向两边拉直绷紧,右手食指与拇指分别垂直执针柄前后进针,因小儿头皮静脉浅表细小,这样执针减小了手指与头皮间的摩擦,使针头能与血管紧贴,操作者可随意掌握针头斜面进入血管的深浅度,进针角度因人而异,一般使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适宜。
进入皮肤后根据血管的粗细曲直,在皮肤内潜行0.3-05cm,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
8.断穿刺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看回血,但由于一次性输液器内的负压小,穿刺后回血少或不回血,这就要凭经验来判断穿刺成功与否,针头进入血管后有一种落空感后,可用力挤压近端头皮针就会有回血,或穿刺前用5ml注射器抽吸少量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穿刺,进血管后抽吸有回血,打开输液器开关见输液通畅、局部无肿胀即证明穿刺成功。
9.头固定:稳妥牢固的贴好第一条胶布是关键。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镇柄于头皮上,左手拇指垫于针柄下方,因小儿头是个球体,这样就可以保持针头与血管平行,避免针头翘起而刺破血管,随之右手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输液通畅后,用第一条胶布粘于针柄的前2/3处,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个棉球,用第二条无菌胶布遮盖在针眼处,第3条胶布从针柄下“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把头皮针的塑料管向上自然弯成一个小圆形后用第4条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