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及油表计算? 八束的锚索是高边坡上使用的钢绞线直径为15.24mm,截面面积为140平方毫米自由段在30-40之间

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

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

张拉长度^L=^P*L/(E*S)

^L——张拉长度(mm),

^P——张拉力(kN)

L——预应力筋夹持长度(mm)

S——预应力筋截面积(mm平方)

E——预应力筋弹性模量(GPa;1GPa=1000MPa)

3.满意回答

1=2*8/(9*10)

1 △L:理论伸长量(m);

2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3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4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5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6 k:影响系数,

7 μ:摩擦系数,

8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9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10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希望你看懂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我真的不好表示,我想可以发照片给你

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的控制方法

25m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的控制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刘继伟) 关键词:预应力伸长量 摘要: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是一种新型的抗滑结构。它将高边坡病害防治与坡面柔性防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达到防治高边坡病害的目的,又可美化环境,实现了工程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的核心环节就是预应力张拉,高边坡锚索张拉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量值双控,他是决定锚索是否能起到巩固边坡稳定的核心任务,因此,探讨预应力锚索张拉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偏差的施工控制,对于高边坡锚索框架梁的施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施工过程,通过对浦南高速公路A7标段YK80+038.6-YK80+142.1段右侧高边坡锚索框架防护25m锚索试验孔张拉伸长量计算为例,总结出用于现场锚索张拉施工控制方法,以便同行互励共勉。 1、工程简介 浦南高速公路A7标段YK80+038.6-YK80+142.1段右侧高边坡最大开挖高度48米,每级高度为8米。第一级边坡坡率为1:0.5,第二至第六级边坡坡率为1:0.75。第一、第二级设预应力锚杆加固,第三至第五级设预应力锚索加固,锚索每孔张拉力为520KN,每孔分三个单元,每单元两根锚索,一单元锚固长度4米,自由段21米,二单元锚固长度8米,自由段17米,三单元锚固长度12米,自由段13米。锚索锚头结构见下图。 2 2.1进场的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已经检验,并且符合设计要求,其弹性模量为

202GPa,直径为15.24mm。 2.2试验前已经将两套千斤顶和油压表进行配套标定。 3、理论计算 3.1受力计算 单根钢绞线受力为520÷6=86.667KN,为了使每一根钢绞线受力均衡,考虑到每个单元的自由段长度不同,为了消除其影响,每个单元必须单独张拉,其张拉力由自由段差值与其总长度决定, 公式为: F1(1)=(L1÷L)×F=4÷21×173.333=33.016KN 其中: F1(1)为第一单元第一次张拉力; F为每单元总张拉力;F=86.667KN×2=173.333KN 当第二次张拉时,第一、第二单元同时张拉,其张拉力的分布情况如下: F2=F1(1)+F1(2)+F2(1)=33.016+33.016+40.784=106.816KN 其中:(F1(2)+F2(1))的分布系数为: (F1(2)+F2(1))=(4÷21+4÷17)×F=33.016+40.784=73.8KN 可知,第二次张拉结束时一单元受力为33.016+33.016=66.032KN,二单元受力为40.784KN。 在第一、第二次张拉调整好自由段引起的不同伸长量后,还没有达到设计张拉力的25%时,则应按设计的25%、50%、75%、100%、110%、150%分级张拉,其张拉力为别为130KN, 260KN, 390KN, 520KN , 572KN, 780KN。 当第三次张拉时,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同时张拉,其张拉力的分布情况如下:F3=F1(3)+F2(2)+F3(1)+F2 设(F1(3)+F2(2)+F3(1))的总分布系数为1,则(1/21+1/17+1/13)X=1 F1(3)的系数为(1/21)X=0.259694476,F2(2)的系数为(1/17)X=0.320799058 F3(1)的系数为(1/13)X=0.419506461 当F3=130KN时; F1(3)= 0.259694476×(130-106.816)=6.021KN F2(2) =0.320799058×(130-106.816)=7.437KN F3(1) =0.419506461×(130-106.816)=9.726KN 此时,一单元受力为72.053KN, 二单元受力为48.221KN三单元受力为9.726KN。同理: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 P P E A L P L =? ① ()()μθ μθ+-=+-kx e P P kx P 1 ②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N ),直线筋取张拉端 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 法见②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mm 2 );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N/mm 2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 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 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 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 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 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 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Λ21 P P i p i 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 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 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 各点应力公式如下:

()()()() 111--+--?=i i kx i i e μθσσ 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 ()()i i kx i pi kx e i i μθσσμθ+-= +-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 p i p i E x L i 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 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K 取m ,μ=。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 1、以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内的长度计算理论伸长量ΔL理为基准时: (1)当采用“行程法”测量伸长量: 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具锚–ΔL工作锚⑺ 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 L20%——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0%——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 L10%——张拉应力为10%б0时(即初张应力,规范推荐可取10%-25%),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ΔL工作长度——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取理论计算值; ΔL工作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工艺试验实测值; ΔL工具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实测值;(2)当采用“直接法”测量伸长量: 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 工作锚 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 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

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实际伸长量ΔL,应建立在初应力后开台量测,测得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的推算值。 ΔL=ΔL1+ΔL2 式中Δ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力间的最大伸长值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关系线为依据,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与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与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 理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和传统的张拉程序 1、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直线段采用公式: △L=P0×L/(Ay×Eg)式中: △L:钢绞线直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0:计算截面处钢绞线张拉力(N); 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 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曲线段采用公式: △L = P×L/(Ay×Eg)式中: △L:钢绞线曲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预应力钢材平均张拉力(N); 其余符号同直线段. 关于P0,P的计算: P0 = P[1-(1-e-(kx+uθ))] P = P[1-e-(kx+uθ)]/(kx+uθ): P: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K:孔道每m 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式中,Ay=钢绞线根数×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取实验值,一般为140mm 2。K 规范取值为0.015,U 规范取值为0.225。 2、传统张拉程序和实测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分级张拉,传统张拉方式为: 0→0.1бk → 0.2бk→1.05бk(要求超张拉时)→бk 持荷5分钟→回油 бk 为控制应力。 实测伸长量计算: L0=(l 3- l 2)+2*(l 2- l 1) l 3:张拉至бk 时活塞伸出量; l 2:张拉至0.2бk 时活塞伸出量; l 1:张拉至0.1бk 时活塞伸出量。 二、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1、钢绞线伸长率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 规范要求张拉时钢绞线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偏差不超过±6%,但实际施工时,往往会出现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管道位置引起的偏差。波纹管安装时,管道定位不准确,或定位卡子数量不足,混凝土振捣时碰触波纹管导致其偏位。波纹管位置与设计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K28+600-K28+970段右侧边坡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一、预应力锚索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要求 1.预应力锚索采用6¢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级别为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弹性模量为195000N/mm2。 2.张拉预应力为600KN。 3.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段长均为8m,自由段为长度分别为4m、8m、10m、12m、14m、22m、34m。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6m。 4.张拉设备校准方程P=0.227X+0.4286 P—压力指示器示值(MPa) X—标准张拉力值(KN) 二、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程序 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机具有油泵、千斤顶和油表,千斤顶和油表必须经过配套标定之后才允许使用,标定单位必须通过国家有关单位认可。一般标定的有效期限为6个月或使用200次或发现有不正常情况也须重新标定。 张拉采用液压千斤顶27t进行单根、交叉张拉,张拉前先对钢绞线预调。单根预调的目的是使一孔内的钢绞线达到顺直、受力均匀并具有一定的拉应力状态,消除钢绞线的非弹性变形,以便更好地控制张拉。 钢绞线张拉的简明工艺: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0→25%*бcon(初张拉)→50%*бcon→ 75%*бcon→100%*бcon→110%*бcon(锚固)

三、钢绞线张理论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L=PL/AE 式中: P 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钢绞线自由段及工作长度之和(mm) A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取140mm2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取195000N/mm2 2.理论伸长值及油表读数值计算:(当自由段长度为4m,千斤顶工作长度为0.6m时,计算式如下:) (1)当б=бcon*25%(初张拉)时 张拉力:F=600/6*0.25KN=25KN=25000N 理论伸长:△L=25000*(4000+600)/(6*140*195000)=0.7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6.1 MPa (2)当б=бcon*50%时 张拉力:F=600/6*0.5=50KN=50000N 理论伸长:△L=50000*(4000+600)/(6*140*195000)=1.4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11.8MPa (3)当б=бcon*75%时 张拉力:F=600/9*0.75=75KN=75000N 理论伸长:△L=75000*(4000+600)/(6*140*195000)=2.1mm 压力表读数:P=0.227X+0.4286=17.5MPa (4)当б=бcon*100%时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怎样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时遇到问题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时是用设计的锚下控制应力还是用实际的张拉控制应力,也就是计算理论伸长值时考不考虑锚口损失应力。经验者请指教,谢谢。 Fle_Flo 2008-8-31 20:57:40 预应力锚索实测伸长量探讨李永宝 隧道网https://www.doczj.com/doc/5714788496.html,(2006-11-1) 来源:岩土工程界 摘要:通过对预应力锚索张拉工艺的阐述和分析,总结引起预应力锚索实测伸长量偏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伸长量 预廊力铺索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物加固边坡治理、大型地下洞室及深基坑支护等工程。由于受施工没备、场地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等因豢的影响,作为预应力锚索评价指标之一的张拉实测伸长量,往往与理论伸长量有较大偏差。 1 预应力锚索张拉工艺 (1)张拉设备装配方法:张拉设备装配如图1。 (2)张拉操作程序:张拉时,油泵开启,张拉缸进油,千斤顶活塞推动工具锚板,工具锚板同时带动工具夹片,工具夹片在工具锚板上锥型锚孔的作用下收缩并一苦紧钢绞线,此时工具锚板、工具夹片、钢绞线跟于斤顶活塞同时位移。在此过程中,工作夹片受摩擦力的作用跟钢绞线同时移动,但其受限位饭的限制位移很小。当需要倒顶或达到终应力时,油泵回油,钢绞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工作夹片回缩,工作夹片与工作锚板上锥型锚孔相互作用将钢绞线锚定。完成一个循环预应力的施加。预应力锚索张拉要分级进行,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之问稳定时间小少于2min。一般按下列加载顺序进行操作:式中m—超张拉系数。 2 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 锚索理论弹性伸长量按下列公式汁算:伸长量△L=NL[1 - e - (kl+θμ)]/EA(KL+0) 式中:Ⅳ—施加荷载(kN);£—自由段长(m):θ—自由段孔道曲线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K—孔道偏差影响系数;肛—钢绞线对孔道的摩擦系数;E—钢绞线弹性模量(kPa);A—钢绞线截面积/mm2。 3 工程实例实测伸长量偏差分析 某高速公路路堑防护工程,设汁锚索孔径ф130mm,预应力锚索采用7束ф15.24nlHl的钢绞线编制,锚长32.0~37.0m,锚固段9.0m,设计锚固力为1000kN,采用OVM锚具。张拉采用YCW250A型千斤顶。千斤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jpg 施工采用油压表控制应力读数,张拉前将油压表和千斤顶进行配套标定,并根据油压表一千斤顶配套标定曲线,将油压表读数换算成张拉应力,从而消除了千斤顶内摩阻的影响。张拉按6级进行,超张拉系数为1.1。现以Ms~10号锚索(长37.0m)为例探讨,张拉成果见表2。 在预应力施工时,实测伸长量一般是用钢直尺量得的千斤顶活塞行程。由表2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千斤顶活塞行程与理论伸长量之间最终偏差为34mm,如果将千斤顶活塞行程直接作为实测伸长量,显然不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应进行修正。根据张拉成果记录表绘制锚索张拉Q—S曲线图(图2)。 2.jpg

3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T22)5.16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一、工程简介 汕昆高速公 路土建工程第T22 合同段部分路堑 边坡设计采用锚 索框架梁进行防 护。见右图所示: 框架以两根竖肋 为一片,每片水平 宽度为8m,竖肋 水平间距4m, 横 梁间距为 3.5m, 横梁根数根据边 坡坡面长度计算 确定,横梁水平布 臵,通过调整上下 端自由段以适应 路线纵坡坡度。相 邻两片框架之间留2cm伸缩缝,缝内填充浸沥青木板。 框架梁采用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进行锚固,每孔锚索由三单元共六束

钢绞线组成,钢绞线采用直径15.24mm、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每个单元锚索分别由两根无粘结钢绞线内锚于钢质承载体组成。钢绞线通过特制的挤压簧(类似于夹片功能)和挤压套(类似于锚环功能)对称地锚固于钢质承载体上,其单根的连接强度大于200KN。各单元锚索的固定长度分别为L1、L2、L3,共同组成复合型锚索的锚固段,且L1=L2=L3=5m。为叙述及计算方便,命名对应锚固长度的单元为D1、D2、D3单元,其对应锚索长度为l1、l2、l3,且l1>l2>l3。详见下图所示: 注:为计算方便,上图中L1和L3标注与设计图纸标注位臵相反,现场施工时需注意。 上图中,自由段长度根据边坡级数位臵不同而有三种设计长度,分别为10m、15m和20m,其对应设臵位臵详见具体的边坡锚索框架防护设计图。 压力分散型锚索与一般拉力分散型锚索不同之处在于,压力分散型锚索由几个单元组成,各单元间锚索长度及其自由段长度不同,致使各单元间因

自由段长度不同而产生伸长量不同。因此,在进行整体分级张拉前,要先计算各单元间的差异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并先进行补足荷载张拉及预张拉。 二、差异荷载增量、差异伸长量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1、计算公式 因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长度长短不一,故必须先计算相邻两单元之间的差异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对于三单元共六束压力分散型锚索,其计算公式如下: 差异伸长量: △L1-2=△L1-△L2, △L2-3=△L2-△L3; △L1=(σ/E)* L1, △L2 =(σ/E)* L2, △L3=(σ/E)* L3, σ=P/A 。 差异荷载增量: △P1=(E*A*△L1-2/L1)*2 △P2=[(E*A*△L2-3/L2)+ (E*A*△L2-3/L1)]*2 以上各式中: L1、L2、L3,分别为第一、二、三单元锚索的自由段长度,且L1>L2>L3; △L1,△L2,△L3,分别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伸长量; △L1-2,△L2-3为对应单元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差异伸长量; σ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钢绞线束应力; P为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单根钢绞线束荷载; A为单根钢绞线束的截面面积,取A=140mm2;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 、270 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 15.24mm ,标准强度为1860MPa ,弹性模量为195000MPa ,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 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本文重点介绍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 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另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以下简称《桥规》)。一、预应力系统安装: 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 (1) 、波纹管安装: 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3 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 、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

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 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 、连接器安装: 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 a. 钢绞线下料: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 编束: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 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 穿束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 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 3、横向预应力安装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采用人工穿束,把钢绞线一头用扎花锚锚固,另一头慢慢穿入扁型波纹管道内。 固定端挤压头:挤压器型号GYJA 型,配用油泵ZB4-500 型。二、预应力体系张拉: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预应力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所用钢铰线应进行检查,保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后张预应力技术一般用于预制大跨径简支连续梁、简支板结构,各种现浇预应力结构或块体拼装结构。预应力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砼结构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一般现行常接触到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PC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等材料。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孔道成型方法主要有:金属螺旋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本人接触多的是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PCstrand、1×7 =1860Mpa,270级高强底松弛),成孔方法多采用金属公称直径15,24mm,f pk 螺旋管成孔,本文就以此两项先决条件进行论述。 1 施工准备: 1.1 熟悉图纸:拿到施工图纸应先查阅施工说明中关于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一 =1860Mpa,般预应力钢束采用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 pk Mpa。 1×7公称直径15,24mm,锚下控制力为Δk=0.75 f pk 1.2 根据施工方法确定计算参数: 预应力管道成孔方法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查下表确定K、μ取 值:表1 注:摘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 根据钢绞线试验结果取得钢绞线实际弹性模量Ep(一般为1.9~2.04×105Mpa)1.3 材料检测:

金属螺旋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7之要求检测; 锚具根据《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JT/T 329.1-1997)及《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T 329.2-1997)之要求检测; 钢绞线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之要求检测 2 理论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2.1 计算公式: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实例(2008-07-08 17:20:04)精确计算 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3.8889Gpa 截面积:Ap=141.71mm2∕根(资料3)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资料1第129页)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按资料1附录G-8(第339页)计算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一、6股钢绞线 1、中线外N1,2钢绞线长L=15.57m 钢绞线所夹水平角θ水平=0 钢绞线所夹垂直角θ垂直=0.078539816rad θ=θ水平+θ垂直=0.078539816rad 取:K=0.0015 μ=0.23 E=1.95×105Mpa 钢绞线面积:A=831.66mm2 钢绞线控制张拉力P=944.92KN kχ+μθ=0.0015×15.57+0.23×0.078539816=0.041419157 平均张拉力:P=P(1-e-(kx+μθ))/(kx+μθ) =944.92×(1-e-0.041419157)/ 0.041419157=925.619KN 初伸长量(10%σc on伸长量) ΔL1=(944.92×103×10%×15.57×103)/(831.66×1.95×105)=9.07mm 理论伸长量(103%σcon伸长量) ΔL2=(925.619×103×15.57×103)/(831.66×1.95×105)=88.87 mm 2、中线外N3钢绞线长L=15.7m 钢绞线所夹水平角θ水平=0 钢绞线所夹垂直角θ垂直=0.078539816rad θ=θ水平+θ垂直=0.078539816rad 取:K=0.0015 μ=0.23 E=1.95×105Mpa 钢绞线面积:A=831.66mm2 钢绞线控制张拉力P=944.92KN kχ+μθ=0.0015×15.7+0.23×0.078539816=0.041614157 平均张拉力:P=P(1-e-(kx+μθ))/(kx+μθ) =944.92×(1-e-0.041614157)/ 0.041614157=925.529KN 初伸长量(10%σcon伸长量) ΔL1=(944.92×103×10%×15.7×103)/(831.66×1.95×105)=9.15mm 理论伸长量(103%σco n伸长量) ΔL2=(925.529×103×15.7×103)/(831.66×1.95×105)=89.6 mm

锚索张拉要求

4.5.4锚索张拉施工流程: 安装测力计→安装工作锚具及夹片→使用YC-200D小型千斤顶将钢铰线逐根张拉绷直→安装限位板→安装YCW500型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及夹片→张拉→锁定→注浆封孔做永久防锈→切除工作锚以上超长部分钢铰线→浇筑二期混凝土。 4.5.5 张拉 1)预张拉 为保证锚索在张拉过程中,各根钢铰线能够均匀受力,在正式张拉之前,首先使用YC-200D小型千斤顶对各根钢铰线对称预张拉使之充分绷直,各根钢铰线的预张拉力均为15KN。 2) 对锚索的各根钢铰线先预张拉使之充分绷直之后,再使用YCW-500 型千斤顶对锚索进行整束张拉,锚索张拉采用超载持荷稳定及超载安装锁定相结合的张拉施工方法。各锚索的设计永存预应力为3000KN,超张拉力为3600KN,超张拉系数为,大于国家行业标准:《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中规定的超载安装施工方法的超载安装系数。 3)张拉时分阶段增加荷载,张拉过程中分为300KN、600KN、1200KN、2100KN、3000KN及3600KN等6个拉力阶段进行张拉,增载至每个张拉力级时,均需持荷稳压2min,张拉至超张拉力3600KN时,持荷稳压5min后卸荷锁定。 4)锚索张拉锁定后的拉力≥330t时,即可不做补偿张拉;锚索张拉锁定后的拉力<330t时,必需进行补偿张拉。 5)锚索的张拉力以安装在油泵上的压力表指针所指示的中值压力为准,张拉过程中,在每级拉力下持荷稳定时,用钢板尺量测钢铰线的伸长值,以用于校核锚索的张拉力,实际量测的钢铰线伸长值须与理论计算的伸长值基本相符,当实际量测的伸长值大于理论计算值的10%或小于理论计算值的5%时,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恢复张拉;用胡克定律做为计算钢铰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式,钢铰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式如下: △L=L×(σ k -σ )/E 或: △L=L×(P e -P )/n×A×E 式中:△L—钢铰线伸长值,单位:mm; L—钢铰线自锚固端(钢管底部)至工具锚夹片中心之间的有效张拉长度,单位:mm; σ k —钢铰线张拉应力,单位:MPa;

13、16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张拉力、伸长量 (16m、13m) 计算书 中北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G-3标项目部 二○一六年七月十二日 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G-3标段16m、13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张拉力、伸长量 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计算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钢绞线采用宁夏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得符合GB/T5224-2014标准得φs l5、2钢绞线,R b y=1860Mpa,伸长率>3、5%。经试验:φs l5、2钢绞线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p=(191、751+190、001+198、713+195、214+197、739+198、6+196、616)/7=195、519Gpa, Ap=140mm2 二、张拉程序 张拉采用具有自锚性能得夹片式锚具,张拉程序为: 0→10%δcon→50%δcon→ 100%δcon 三、张拉应力控制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张拉控制应力采用δK=0、75 R b y=1395 Mpa,张拉采用单根张拉,先调整全部单根初应力(取10%δK),调整顺序为先里后外,对称调整。初应力全部调整后,即可单根张拉至100%δK,张拉顺序同调整初应力顺序,先里后外。 φs5、24钢绞线单根张拉控制力为: δK=0、75R b y=0、75*1860 Mpa=1395 Mpa, Ap=140mm2 δcon=δK* Ap=1395 Mpa*140mm2=195、3KN 10%δcon=19、53 KN 50%δcon=97、65 KN 100%δcon=195、3 KN 四、伸长量计算 (一)16m空心板梁 1、依据台座形式及钢绞线锚固形式,钢绞线计算长度为: 计算长度L: =张拉台长+钢横梁宽(两端)+夹片锚具长 A、中梁L=36、6+0、5*2+0、05=37、65m B、边梁L=36、6+0、5*2+0、05=37、65m 2、根据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ΔL=PpL/(ApEp)(式中Ap=140mm2,Ep=195519N/mm) 计算各阶段张拉中钢绞线得伸长值: A、中梁:0、1δcon时:ΔL1=19530*37650/(195519*140)=27mm 0、5δcon时:ΔL2=19530*5*37650/(195519*140)=135mm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示例汇总

目录 A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3) 计算说明: (3) 计算中有关数据 (4) 钢绞线长度 (4) Po,P的计算(б = 0.1бk) (4)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 (5) 应力与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 (6) 张拉过程及发现问题 (7) 采取措施 (10) 经验总结和体会 (12) B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14) 一、主要计算公式 (14) 1.伸长量计算公式: (14) 2.平均张拉力 (14) 二、示例 (14) 三、其它 (15) C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的计算与施工操作 (16) 1预应力伸长量的计算 (17) 2 施工控制 (18) 2.1钢绞线编穿束 (18) 2.2张拉及实际伸长值测量 (19) 结束语: (20) D设计伸长量复核 (21)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 (21) 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21) 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21) 二、伸长量计算: (21) 1、N1束一端的伸长量: (21)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 (22) E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 (23) 一、计算参数: (23) 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 (23) 1、N1束一端的伸长量: (23)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 (24) 三、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 (24)

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 (24) 二、1523号千斤顶张拉、0050号油表时: (24) 三、1524号千斤顶张拉、0054号油表时: (25) 四、1525号千斤顶张拉、0077号油表时: (25) 五、1526号千斤顶张拉、0064号油表时: (26) F30m后张梁张拉计算书 (27) 一、材料及性能 (27) 二、张拉力计算 (27) 三、施工控制应力与压力表的关系: (27) 四、伸长量计算: (28) 五、质量控制 (29) 六、计算伸长量 (29) 七、张拉顺序 (29)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30)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30) 一、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30) 二、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30) 例:某盖梁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31) 三、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程序 (32) 四、千斤顶标定及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33)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 (34) 前言 (34) 1 范围 (34) 2 引用标准 (34) 3 定义 (35) 4 几何尺寸及允许偏差 (35) 5 技术要求 (36) 6 试验方法 (38) 7 检验规则 (38) 8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39) 附录 A (40) (标准的附录) (40) 屈服负荷试验 (40) 附录 B (40) (标准的附录) (40) 松弛试验 (40)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手动张拉)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手动张拉)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K0+580-K0+720段左侧挖方边坡设计为预应力锚索格构体系,锚索采用6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采用3× 3m。该段左侧路堑边坡地质比较复杂,情况主要为:左侧边 坡上为山坡荒地,下伏地层为三叠系松子坎组(Tsz),岩性为灰白、浅紫光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为较硬岩,破碎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IV级。开挖后易发生滑动、碎落和小规 模溜滑。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需立即进行张力。 二、施工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规范》GB50666--2011; 2、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2004版; 3、依据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 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5、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三、施工日期 2012年4月15日~2013年5月25日 四、人员配置 技术员1名、技术工人2人、普工6人 五、设备配置

六、施工方法 张拉首先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张拉前进行单锚抗拔试验,切忌不能将千斤顶配合钢板直接在边坡上试验,从而导致抗拔力失真。张拉设备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并送相应资质单位标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待锚孔内的水泥浆和格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才能进行锚索预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张拉系统出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以控制油表读书为准,用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差别应在±6%以内表明张拉正常,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步骤:锚索采用单根张拉,张拉程序按两次四级执行,每级按设计拉力的1/4张拉,两次张拉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天,张拉顺序按“跳墩”形式进行,即先张拉两边两根锚索后再张拉中间的一根锚索,张拉前安装好锚具,并使锚垫板和千斤顶轴线与锚索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可压弯锚头部分。张拉分两次进行:预张拉和超张拉,每次加载与卸载速率要平缓,并做好加荷和观测变形记录,该段边坡单根钢绞线设计荷载为,即张拉到时锁定。 封锚张拉最终锁定后将锚具外多余的钢绞线须用机械切割,并应留长5cm~10cm外露锚索,以防滑落,然后用混凝土将锚垫板、锚具及外露的钢绞线封住。

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手动张拉)汇总

预应力锚索张拉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K0+580-K0+720段左侧挖方边坡设计为预应力锚索格构体系,锚索采用6φj15.2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采用3 ×3m。该段左侧路堑边坡地质比较复杂,情况主要为:左侧边 坡上为山坡荒地,下伏地层为三叠系松子坎组(Tsz),岩性为灰 白、浅紫光红色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为较硬岩,破碎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IV级。开挖后易发生滑动、碎落和小规模溜滑。 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需立即进行张力。 二、施工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规范》GB50666--2011; 2、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2004版; 3、依据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 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5、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三、施工日期 2012年4月15日~2013年5月25日 四、人员配置 技术员1名、技术工人2人、普工6人 五、设备配置

六、施工方法 张拉首先为验证锚索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张拉前进行单锚抗拔试验,切忌不能将千斤顶配合钢板直接在边坡上试验,从而导致抗拔力失真。张拉设备必须采用专用设备,并送相应资质单位标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待锚孔内的水泥浆和格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才能进行锚索预张拉。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张拉系统出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以控制油表读书为准,用伸长值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差别应在±6%以内表明张拉正常,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张拉步骤:锚索采用单根张拉,张拉程序按两次四级执行,每级按设计拉力的1/4张拉,两次张拉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天,张拉顺序按“跳墩”形式进行,即先张拉两边两根锚索后再张拉中间的一根锚索,张拉前安装好锚具,并使锚垫板和千斤顶轴线与锚索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可压弯锚头部分。张拉分两次进行:预张拉和超张拉,每次加载与卸载速率要平缓,并做好加荷和观测变形记录,该段边坡单根钢绞线设计荷载为129.5KN,即张拉到135.98KN时锁定。 封锚张拉最终锁定后将锚具外多余的钢绞线须用机械切割,并应留长5cm~10cm外露锚索,以防滑落,然后用混凝土将锚垫板、锚具及外露的钢绞线封住。 七、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

预应力锚索张拉钢绞线伸长量,及油表计算? 八束的锚索是高边坡上使用的钢绞线直径为15.24mm,截面面积为140平方毫米自由段在30-40之间 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 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 张拉长度^L=^P*L/(E*S) ^L——张拉长度(mm), ^P——张拉力(kN) L——预应力筋夹持长度(mm) S——预应力筋截面积(mm平方) E——预应力筋弹性模量(GPa;1GPa=1000MPa) 3.满意回答 1=2*8/(9*10) 1 △L:理论伸长量(m); 2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3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4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5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6 k:影响系数, 7 μ:摩擦系数, 8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9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①K、U为系数,对应于《桥规》附录G-8中的k、μ系数。C为张拉控制应力,单位为MPa;E为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程序开始时需要输入这4个参数。 ②X为当前计算段的钢绞线长度,单位为m;J为当前计算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桥规》中单位为rad,本程序中直接输入角度即可,直线时输入0。计算过程中需要循环输入X和J的值。 ③S为累计伸长量,单位为m;P为当前计算段的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Q为计算段张拉端的张拉应力,单位为MPa。 ④如果是两端张拉,必须由两端向中间计算。 ⑤X输入0时表示计算结束,随后显示总伸长量S(即累计伸长量)。 ⑥如果要显示中间计算结果P、Q和本计算段钢绞线的伸长量,可适当修改源程序。 四、千斤顶标定及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1、千斤顶和测力计校验周期应符合《桥规》第128页规定,即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2、千斤顶标定后怎样根据试验报告中给出回归方程来计算油表读数 在先张法空心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板型号多样,每种梁板中的钢绞线根数可能不一样,在后张法梁板施工过程中由于每束钢绞线的根数不尽相同,因此计算张拉各阶段的油表读数时,应该对应每种型号的梁板或每种钢绞线束分别进行计算。 例如给出某个千斤顶的回归方程为Y=0.0219X-0.3134,其中Y为油表读数,X为荷载级别。设计中给出的各项参数为:张拉控制应力Ycon=1395MP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为Ep=195000Mpa,钢绞线截面积为A=140mm2。则计算得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假设某种型号的先张法梁板有8根钢绞线,并且为整体张拉,则整体张拉控制力195.3×8=1562.4KN,由于是由2个千斤顶张拉,因此每个千斤顶的张拉控制力为781.2KN。对应10%、20%、50%、100%张拉阶段的张拉力分别为78.12KN、156.24KN、390.6KN、781.2KN,把这4个值分别代入回归方程得本千斤顶各张拉阶段得油表读数。 后张法计算原理同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