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
- 格式:docx
- 大小:234.11 KB
- 文档页数:1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有的答案和详细解析)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表示方法(频数:★☆☆难度:★☆☆)名师课堂导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属于基础理论知识,双线桥法是串联各概念的有效途径,是后面方程式配平和计算的基础。
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O2和O3的转化。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示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三大误区”(学生举出反例)误区1.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误区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只作氧化剂。
误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实例: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失去”字样。
实例: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②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速查速测]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SO2、CO等还原性气体(×)(3)NaHCO3+H2===HCOONa+H2O的反应中,NaHCO3被氧化(×)(4)H2O作为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生成(√)(5)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2.(创新题)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的性质及工业制法(知识梳理及课堂检测)核心知识梳理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 3(浓)=====△或光照2H 2O +4NO 2↑+O 2↑。
所以浓HNO 3保存在棕色带有玻璃塞的细口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②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 的反应: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 2++4H ++NO -3===3Fe 3++NO ↑+2H 2O 。
(3)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 3――→浓硫酸△+H 2O 。
②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3.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也是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
4.工业上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过程(1)生产流程(2)生产设备主要有热交换器、转化器和吸收塔。
(3)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器: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热交换器:2NO +O 2===2NO 2;吸收塔:3NO 2+H 2O===2HNO 3+NO 。
课堂练习1、判断题(1)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为化学变化( )(2)可用稀硝酸与FeS 固体反应制取H 2S( )(3)浓硝酸在光照下久置,会变黄( )(4)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5)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2015·海南,7C)(6)常温下,将浓硝酸滴加到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上,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2015·全国卷Ⅱ,13B)答案 (1)√ (2)× (3)√ (4)× (5)√ (6)×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3.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硝酸一定被还原为NO2B.实验1-②中溶液存在:c(Cu2+)+c(H+) =c(NO-3) +c(OH-)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D.实验1-③、实验2-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答案D解析稀硝酸与铜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为蓝色,试管口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硝酸被还原生成NO,故A错误;实验1-②中溶液存在电荷守恒为:2c(Cu2+)+c(H+)=c(NO-3)+c(OH-),故B错误;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
2021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化学试卷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总分值 10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 6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12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 的反响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 该反响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原因是在该条件下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响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响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2.反响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响速率为0.04 mol/(L•s),那么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5 s D.10 s3.NO 2中存在以下平衡:2NO2(g) N2O4(g) ΔH<0。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以下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 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 D.温度0 ℃,压强5.05×104 Pa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响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到达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5.以下关于化学反响限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响的限度B.当某反响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反响限度时即到达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响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响一定到达了反响限度D.当某反响到达限度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6.可以证明可逆反响N2+3H22NH3已到达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 个H-H 键断裂;②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 个N—H 键断裂;③其他条件不变时,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氨 气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氢气的正反响速率为 0.6 mol/(L•min),氨气的逆反响速率为 0.4 mol/(L•min)A .②③⑥B .①③④⑤⑥C .②③④⑤⑦D .①④⑥⑦二、不定项选择〔此题包括 8 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4 分,共 32 分〕7.100 mL 6mol/L 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响,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响物中参加适量的A 、碳酸钠B 、水C 、硫酸钾溶液D 、烧碱溶液8.X 、Y 、Z 三种气体,取 X 和 Y 按 1∶1 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响:X +2Y 2Z ,到达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响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 3∶2,那么 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33%B .40%C .50%D .65%9.在一密闭容器中参加 A 、B 、C 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 t 1~t 4 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A .在 t 3 时刻反响已经停止 B .在 t 2~t 3 内A 的平均反响速率为:[1/(t 3-t 2)]mol/(L•s) C .A 的转化率比 B 的转化率高 D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响为:2A +B 2C10.在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响:2NO 2(g) O 2(g)+2NO(g) ΔH >0,到达平衡时,当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 X ,Y 随 X 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A .当 X 表示温度时,Y 表示 NO 2 的物质的量B .当 X 表示压强时,Y 表示 NO 2 的转化率C .当 X 表示反响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D .当 X 表示 NO 2 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 O 2 的物质的量11.对可逆反响 2A(s)+3B(g)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平衡,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2测定时刻/s t 1 t 2 t 3 t 4 c(A)/(mol/L) 6 3 2 2 c(B)/(mol/L) 5 3.5 33 c(C)/(mol/L) 1 2.5 33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 的浓度,v(正)>v(逆)⑤参加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12.可逆反响:3A(g) 3B(?)+C(?)(Δ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B 和C 可能都是固体B.B 和C 一定都是气体C.假设C 为固体,那么B 一定是气体D.B 和C 可能都是气体13.以下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Fe(SCN)3溶液中参加固体KSCN 后颜色变深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响,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 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14.参照反响Br+H2―→HBr+H 的能量对反响历程的示意图,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正反响为吸热反响B.参加催化剂,该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减少C.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参加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响速率,降低逆反响速率3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三、非选择题(此题包括 6 个小题)15、(3 分)反响 A +3B=2C +2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响速率分别为:① v (A)=0.15mol/〔L ·S 〕② v (B)=0.6mol/〔L ·S 〕 ③ v (C)=0.4mol/〔L ·S 〕④ v (D)=0.45mol/〔L ·S 〕该反响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第22讲 氮及其氧化物 硝酸[复习目标] 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2.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1.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Mg 3N 2; ②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③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3)下列氮气的用途叙述中,分别应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①文物馆将贵重文物保存在氮气中________。
②氮气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________。
③雷电是自然界重要的固氮方式________。
④医疗上,液氮是常见的冷冻剂________。
答案 ①N 2的稳定性 ②N 2的氧化性 ③N 2的还原性 ④N 2的沸点低,液氮易汽化,且汽化吸收热量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N2O5。
(2)NO和NO2的比较性质NO NO2色、味、态无色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水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与氧气反应2NO+O2===2NO2不反应提醒①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
②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该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考点18 硝酸氮族元素(I)一、单选题(每题6分,共60分)1.【2022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下列试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试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C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D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I22.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 + 28HNO39Fe(NO3)x + NO↑+ 14H2O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Fe(NO3)x中的x为2B.反应中每还原0.4 mol氧化剂,就有1.2 mol电子转移C.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D.磁性氧化铁中的全部铁元素全部被氧化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所示关系实现转化的是(“”表示反应一步完成)A. B.C. D.4.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5.(2011重庆卷11)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是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6.将铁铜的混合物浸入肯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1g,再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体系中加入肯定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1g的金属中肯定含有铁 B.m1可能等于m2C.m2g的金属中肯定没有铁 D.m1肯定大于m27.1.92g铜投入肯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传统文化与物质性质、转化(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A.生石灰B.草木灰C.明矾D.漂白粉3.(2020·成都高三月考)《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 B.FeSO4·7H2O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4.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2019·石家庄模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6.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中的磁性D.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7.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
知识梳理
1.硝酸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4HNO 3(浓)=====△或光照2H 2O +4NO 2↑+O 2↑。
①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其中。
②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金属反应:
a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b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c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②与非金属反应
如浓硝酸与C 的反应: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 2++4H ++NO -3===3Fe 3++NO ↑+2H 2O 。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反应):; ②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3.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1)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
歧化:3NO 2+H 2O===2HNO 3+NO ;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
归中:6NO +4NH 3===5N 2+6H 2O ;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
(2)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 3――→O 2NO ――→O 2NO 2――→H 2O HNO 3;
N 2――→O 2NO ――→O 2NO 2――→H 2O HNO 3。
[名师点拨]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①HNO 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 2。
②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
③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考在课外]
教材延伸
判断正误
(1)实验室里用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取H2(×)
(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更低价的氧化物NO,则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
(3)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物中一定有NO(√)
(4)浓硝酸在日光下久置,会变黄(√)
(5)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6)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7)常温下,将浓硝酸滴加到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上,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8)浓硝酸、浓硫酸的浓度大,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分子式,不拆写为离子形式(×)
(9)可用稀硝酸与FeS固体反应制取H2S(×)
(10)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为化学变化(√)
拓展应用
(1)试分析下列溶液呈黄色的原因
①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盐酸呈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解于其中
②KI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I2
③工业盐酸中含FeCl3
(2)在浓硝酸中放入Cu片,
①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