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8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案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案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案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案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M兰》、《教师圆舞曲》。
初中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发放花瓣,让学生观察花瓣的美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飞来的花瓣》的背景和作者。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范唱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2. 教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歌曲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飞来的花瓣》所传递的正能量。
2. 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关爱他人的歌曲,可以是个人的创作,也可以是小组的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丽和歌词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
时间:2022 年9 月10 日星期一
课题: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三、教学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主备人:朱琳审批者签字:。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 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欣赏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歌曲、乐曲等。
2. 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
3. 安排教室,确保有良好的音响效果。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教室常规:师生问好。
2. 律动:跟着音乐节奏拍拍手、跺跺脚等。
(二)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并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 播放《飞来的花瓣》歌曲,请同砚们欣赏。
3. 提问:歌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歌曲中的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刻?(三)新课传授1.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 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速度等。
3. 播放歌曲无歌词伴奏,请同砚们轻声合唱。
(四)教室互动1. 老师弹奏歌曲伴奏,学生歌唱并表演。
2. 小组内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并进行小组表演。
3. 挑选出表演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
(五)教室小结1. 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主题思想。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 提醒同砚们注意安全,合理安排时间,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作业安置请同砚们回家后,继续跟唱《飞来的花瓣》歌曲,并思考歌曲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可以与家长分享自己学唱的感受,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声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飞来的花瓣》课时教学计划
(二)A段:
1、初次体验。
2、深入体验。
①在歌曲中还有刚才那种花瓣飘落的感觉吗?
②设想,花瓣飘落时,来了一阵清风,它又会怎么飘?
③学生用动作表达其他的飘落形态。
(三)B段:
1、《飞来的花瓣》B段。
设问:歌曲的表演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是独唱、重唱、齐唱、合唱、混声合唱?
(2)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如果不加会是什么效果?
2、找一找歌曲高潮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深深地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之情,大家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对老师的美好感受。
同时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老师们送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飞来的花瓣》是一首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歌词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以花瓣的飘落为比喻,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传递。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适中,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同时感受到友谊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热爱。
但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友谊的珍贵,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等。
3.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花朵标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花瓣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花瓣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飞来的花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音准问题。
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让学生再次跟唱歌曲,巩固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花瓣的舞蹈或故事。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帮助同学,传递友谊。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第一篇: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第三课时《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
2、复习音乐知识、进行竖笛和唱歌练习。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歌曲《蓓蕾之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校园学习生活的情感。
2、通过欣赏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进一步体会、学习用歌声表达对老师、校园的思念、感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触发并深化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复习音乐知识及进行竖笛、唱歌练习,体会、学习歌唱情感的抒发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1、复习、掌握基本的简谱音乐知识。
2、了解音乐要素——力度并练习通过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在欣赏歌曲过程中建立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2、在运用力度要素进行歌唱练习的过程中将感恩教师、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进行升华。
教学难点:通过歌唱练习一步步深化学生对音乐要素——力度的感受、理解与分析甚至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电视都喜欢看吧?学生:喜欢。
教师:广告呢?学生:不喜欢。
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学生:不好看。
教师:那么下面这则广告,你觉得怎么样?【欣赏公益广告《师生情》。
】学生:(赞叹、鼓掌。
)教师:感人吧?【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进行导入。
】二、新课教学教师:这是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都离不开老师的含辛茹苦。
1999年,时任我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为我们全国师生写作了一首《蓓蕾之歌》,来歌颂这种动人的师生情谊,现在,请大家欣赏。
【完整欣赏《蓓蕾之歌》。
】教师:问题——在歌曲中,园丁是谁?蓓蕾是谁?鲜花是谁?学生:园丁——老师,蓓蕾——现在的我们,鲜花——将来的我们。
教师:小学五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老师。
那么,如果要你用音乐来表达对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感情,你会怎样去表现呢?【学生个人展示,自评、他评、师评结合。
小学音乐《飞来的花瓣》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学生对恩师充满感激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诵、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歌曲不同的表现和演唱形式,以及混声合唱和谐的和声效果,从而初步树立“合唱概念”,进而激发对合唱艺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难点】感受合唱作品和谐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轻声演唱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询问学生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作曲家瞿希贤先生。
顺势引入课题《飞来的花瓣》。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深情地,表达了对教师的思念、感谢及赞美之情。
2.提问: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三)探究学习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钢琴伴奏)提问:歌曲中的哪一句歌词最令你感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每一句都能表达出浓浓的师生情。
2.分析歌曲的结构形式教师总结: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
第二乐段采用了混声合唱的形式,逐渐进入高潮,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最后把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令人感动,令人遐想。
3.复听歌曲了解力度记号的作用,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4.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赞美老师的歌曲?学生自主回答《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五)小结作业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领略歌曲中老师对学生的辛勤栽培,让我们对老师郑重的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布置课后作业:搜集瞿希贤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共同探讨。
飞来的花瓣》教案一、教学内容:1、聆听并学唱《飞来的花瓣》2、创编与活动二、教学目标:1、在演唱与欣赏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音乐特点。
3、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三、教材分析:《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
歌曲开始,旋律平稳,节奏时作休止和切分,顿挫有致,表现出学生深情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
在片刻的静谧无声之后,歌曲进入混声四部合唱,主旋律的音区升高,在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之后,旋律扶摇直上全曲的最高点: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思念、有异的成就如春分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
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温馨、美好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听赏乐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揭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2、聆听歌曲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选择“飘落、坠落、上扬”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
——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
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二)学唱歌曲1、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A 段。
飞来的花瓣教案飞来的花瓣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以一首诗歌《飞来的花瓣》为教学内容,通过韵律和押韵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花园中玩耍时,无意中被花瓣砸中了头,随后她惊讶地看到天空中飘落的纷纷花瓣。
通过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使他们能够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熟读并朗读诗歌《飞来的花瓣》。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把握诗歌的感情色彩。
(3)学生能够感受和品味诗歌中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个别朗读诗歌。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感情。
(3)通过诗歌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受和品味。
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瞬间的感受和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美好瞬间的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诗歌《飞来的花瓣》。
2.多媒体课件。
3.反射片、花瓣贴纸。
五、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诗歌课所学习的内容。
2. 教师出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花朵的美进行感知。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述花朵的特点及美丽之处。
Step 2: 学习诗歌1. 教师给学生朗读诗歌《飞来的花瓣》。
2. 教师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
3. 教师分组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诗歌中的情境。
Step 3: 分角色表演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诗歌中的小女孩、花园和花瓣。
2. 每组表演完后,全班共同回顾诗歌内容,并理解每个角色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Step 4: 课文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诗歌中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小女孩在花园中做什么?(2)小女孩中了花瓣,她有什么感受?(3)诗歌中的花瓣是怎么来的?花瓣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感受?(4)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Step 5: 感受与品味1.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诗歌中的花瓣落下的情景。
初一音乐课教案人教版初一音乐课教案人教版篇一:最新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 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 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动态变化。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和声音模仿飞舞的花瓣。
2. 学生能够按照指挥的要求,合作演奏出音乐。
3. 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动态变化,并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花瓣图案卡片。
3. 音乐乐谱。
4. 指挥棒。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花瓣图案卡片,询问学生对花瓣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花瓣的特点和飞舞的方式。
2. 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飞舞的花瓣,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主体: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朵花,每个学生是一个花瓣。
2. 指挥老师使用指挥棒引导学生模仿花瓣的飞舞动作,并结合音乐进行演示。
3. 学生按照指挥老师的要求,模仿花瓣的飞舞动作,同时合作演奏出音乐。
4.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动态变化,并让学生进行表达,例如用声音模仿音乐的节奏或旋律。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动态变化对表达的影响。
3. 结束课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音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段与花瓣飞舞相关的音乐或舞蹈。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模仿花瓣飞舞动作和合作演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表达作品,评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可作为评估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依据。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表现,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