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9
沈阳地铁最新规划方案沈阳市地铁建设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深度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同时也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此,在不断完善的地铁路网下,沈阳市重新提出了最新的规划方案。
一、新建规划线路1.建设6号线沈阳市将新建6号线,线路起点位于浑南新区,终点为浑南区政府,主要沿经十路、清和街、太原街等道路设置站点。
6号线全长约21.4公里,共设车站20座,估计将于2025年正式通车。
2.新建7号线7号线起点位于沈阳林业大学,终点为南湖新区,全长约25.3公里,共设车站22座,路线将沿三好街、黄河大街、北二路等人流密集的道路设置站点。
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通车。
3.新建14号线14号线将贯穿沈阳市,起点设在浑南新区,终点设在重工业区,全程约42公里,共设车站34座,沿途连通涉县、于洪区等地。
该线路预计于2030年正式通车。
二、拓展现有线路除了规划新线路外,沈阳市还将对现有的地铁线路进行拓展和改善。
1.拓展1号线1号线将在沈阳站向北延伸,新线路全长约6公里,设站4座,预计将于2024年通车。
该线路改善了市民从火车站到达辖区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北部地区的出行需求。
2.拓展2号线2号线南延至火车南站,全长约2公里,设站2座,预计2023年通车。
拓展2号线的另一个方案是将其向西延伸至奥体中心,途径白塔路、奥体北路等主要道路,共设站8座,全长约16公里。
该线路将为东西两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通道。
三、创新出行方式除了拓展线路之外,沈阳市地铁建设还将利用现代化科技带来的便利创新出行方式。
具体措施如下:1.公交+地铁沈阳市将探索公交+地铁的联程出行方式,使公交线路与地铁线路无缝对接,市民出行不再面临多次换乘的繁琐。
该措施将缩短市民出行时间,增加公共交通的出行满意度。
2.出行指南沈阳市地铁建设将推出地铁出行指南,为市民提供更为详细全面的出行信息。
届时,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各条线路的详细信息,包括车站位置、车次时刻等,并且可以获取实时出行信息。
沈阳地铁8号线一、引言沈阳地铁8号线作为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线路规划、建设进展、运营情况等方面对沈阳地铁8号线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线的建设与运营情况。
二、线路规划沈阳地铁8号线是沈阳地铁网中一条东西向主干线路,全长约35公里,设有25个车站。
该线起于沈阳北站,经过沈阳市中心区域,终至沈阳南站。
沿途经过的重要站点包括沈阳北站、沈阳站、中街站、北三经街站、中街站、二经街站、水源街站、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站等。
三、建设进展沈阳地铁8号线的建设工作于20XX年启动,规划总投资约XX亿元。
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沈阳北站至中街站区间的建设,于20XX年X月X日正式开工;第二阶段工程包括中街站至沈阳南站区间的建设,预计于20XX年底开工。
目前,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主体结构施工,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装备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四、运营情况据初步规划,沈阳地铁8号线将采用有轨电车的运营模式,列车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车站设置在沿线主要道路交汇处或重要地标旁,保证了出入站口便利性。
为了满足不同出行需求,车站将设置电梯、自动扶梯、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乘坐。
沈阳地铁8号线的运行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列车运营间隔时间为约3-5分钟。
根据市民出行需求的研究,高峰时段将增加列车运营数量,以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
未来,沈阳地铁8号线还将与其他地铁线路实现换乘,形成更为便捷的出行网络。
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沈阳地铁8号线的建成和运营将对沈阳市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首先,它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道路拥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其次,它将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沈阳地铁8号线还将引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促进城市发展的合理布局。
六、结论沈阳地铁8号线作为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出行便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沈阳地铁1、2号线规划建设评价【摘要】地铁1、2号线作为沈阳地铁线网纵贯东西南北的两条主干线路,构成了沈阳轨道交通的“十字”骨架结构,经过6年多的运营对沿线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系统分析评价了周边用地功能配比、空间布局、开发经营、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现状情况,为未来沈阳地铁线网更加合理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技术依据。
【关键词】沈阳地铁;1、2号线;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003-021.沈阳地铁1、2号线建设背景沈阳地铁1号线始建于2005年,2010年开通运营。
1号线全长28km,设置22座车站,影响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
沈阳地铁1号线是城市东西向最大的客运交通走廊,它连接城市东西两大工业区和新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串连起金廊核心区、中街、太原街三大城市主中心,西接铁西兴华街商业中心及沈阳站铁路交通枢纽等板块。
沈阳地铁2号线于2006年开工建设,2011年底通车运营。
2号线北起航空航天大学站,南至全运路站,线路全长27.16公里,设车站22座,影响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
2号线贯穿沈阳市南北,中段部分与沈阳金廊走向大致吻合,因此也被称为“金廊线”。
2号线的建设,大大降低了南北地区沟通的时间成本,加强了沈北、市中心和浑南三大区域的联系与交流。
地铁1、2号线作为沈阳地铁线网纵贯东西南北的两条主干线路,构成了沈阳轨道交通的“十字”骨架结构,两条地铁线路总长56公里,日均客运量71.6万人次。
对沈阳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城市功能轴延伸、浑河两岸公共交通疏导与联络等有着极为重要的职能作用。
因此,沈阳地铁1、2号线沿线空间特征及发展特性的研究对指导沈阳地铁更好的拉动城市快速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地铁1、2号线沿线土地利用分析2.1 用地功能配比从用地功能配比上看,地铁1号线沿线主要以商业及居住用地为主,西侧沿线有部分工业用地。
沈阳地铁项目简介及策划书2013年8月一、规划名称及概况(1)规划名称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2)规划概况按照沈阳市政府要求,沈阳市第二批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为2009年至2020年,总规划规模约160km。
到2020年,加上已运营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50km,线网建设总规模可达210km,由“二横、三纵、两L”7条线构成。
近期建设方案体现三大功能特点,一是在地铁1号线、2号线十字形骨架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两条L线,一横两纵,形成网络化布局;二是加强金廊线、银带线的建设,以南北向为重点,侧重大浑南,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三大产业区发展;三是重点连接沈阳北站和桃仙空港,打造东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合理衔接城际铁路和市域快线,推动沈抚、沈本、沈鞍、沈铁一体化进程。
各条线路的概况见示意图和下表。
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规划内容表序号线路名称研究长度(km)敷设方式(初定)经过主要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1 一号线东延线16地下+高架沿和睦路、东陵路、沈棋公路、沈通公路敷设,主要经过黎明小区、良辰美景、保利阳农业大学科技区、东陵公园、世博园2 二号线南延线10地下+高架起于二号线一期工程终点上深沟站南端,钻过机场高速公路,沿沈本大道向南,至机场路后右拐向西至桃仙机场3 二号线北延线10 地下起于二号线一期松山路站,沿黄河北大街向北,下穿三环高速和于虎铁路联络线后沿道义南大街向北,下穿南小河后拐向东北,下穿蒲河后进入规划学子街至终点进步村停车场4 四号线+八号线41地下+高架线路主要沿沈苏路、南京南街、中山路、和平北大街、北站路、北大营街、203国道敷设。
沿线主要经过新沈阳站、沈阳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砂山、望花、虎石台、蒲河岛等居住区,沈阳大学、浑南产业区、欧盟工业区等科教产业区5 三号线+五号线16 地下线路起于洪新城西部的甘官屯站,沿汪河路向东北行进,至大通湖街后沿汪河路向东至凌空二街,之后转向滑翔路,穿越长大铁路线后转向东沿砂阳路、文化路,穿越浑河后至杨官屯,继续向东到达终点祝科街站6 六号线18 地下线路经过平罗镇,造化地区,长江街商业区,北站商贸区,中街商贸区,南塔鞋城,浑南居住区7 九号线26 地下线路北起崇山西路与塔湾街交叉路口,沿淮河街、兴华大街南行,在沈辽路路口进入艳华街,转至腾飞二街,下穿揽军路公铁桥,在大通湖街左转,沿规划道路东南向走行,下穿沈抚城际铁路和哈大高速铁路后,向东沿桂花路、浑南三路走行,过慧缘新村后右拐至新加坡工业园站8 十号线23 地下起于丁香湖公园北侧的大转弯桥,经元江街向东南经向工街、昆山路后从西北角进入一环,沿崇山西路、崇山中路、崇山东路、北海街、滂江街,至长青街后右拐沿东方大街南下,过东南三环后经营城子、桑林子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示意图二、沈阳地铁的四号、九号和十号线建设动态本次地铁项目为建设沈阳地铁的九号和十号线,共有5个66kV变电站(预计有三个地下变电站),约40000KVA/66kV变压器10台,现变电站项目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正在做可研设计,初步了解设备招标预计在2014年12月,工程招标预计会比设备招标提前三个月。
沈阳市丁香湖畔新城地铁规划
项目名称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
项目编号
202121010112828450
标段(包)名称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
标段(包)编号
202121010112828450001
标段(包)性质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
依据《沈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方案》(2017年版)和新一轮正在修编沈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规划年限拟为2025-2030年,优先考虑但不限于包含地铁8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9号线北延线、9号线东延线、4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2号线新航站楼支线、16号线(以上拟建线路长度约200公里)以及文化、商务快线等线路,具体线位和长度需在建设规划中研究论证。
本次招标范围包括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书面报告备案招标公告发
布,优先考虑但不限于包含地铁8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9号线北延线、9号线东延线、4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2号线新航站楼支线、16号线(以上拟建线路长度约200公里)以及文化、商务快线等线路。
这些招标内提及的线路,大概率将在沈阳新一轮地铁规划中。
沈阳地铁9、10号线站点最全攻略出炉(值得收藏)地铁之于沈阳,是这座城市2300年城建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新跨越,也是古老盛京现代化的见证,更是沈阳这座城市经济的催化剂。
目前1、2号线已投入运营,其55.086公里的运营里程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促使沿线形成颇具规模的经济发展轴,地铁的影响力呈几何数级增长。
目前的地铁9、10号线虽然正在建设,但是环线的“地新引力”已初露锋芒,它让周边地段的价值“扶摇直上”,并推进城市结构合理调整,分担中心城区在就业、交通、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
沈阳人的工作节奏、生活观念,都将随着9、10号线的呼啸而发生变化。
沈阳地铁九号线1. 怒江公园站怒江公园站为地铁6、9号线换乘车站,9号线先期施工,采取通道换乘。
车站位于怒江公园北侧西江街上,车站沿西江街呈南北走向。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C口为预留),一个安全疏散出入口和两组风亭,总建筑面积12381.9平。
其中A、C、D口为地铁9号线出入口;H口地铁10号线出入口。
出入口具体位置如下:A口:设置在西江街东侧,临近辽宁水业玻璃管道有限公司;C口(预留):设置西江街西侧,临近河畔人家住宅区;D口:设置在西江街东侧,临近怒江公园;H口:设置在西江街东侧,A口东侧约35米处,临近怒江公园。
2. 淮河街站淮河街站为地铁9、10号线的换乘车站,同期实施,采用L形换乘,车站位于崇山西路与淮河街交叉路口的西南角,现在的淮河园内。
车站共设6个地铁出入口,4组风亭,总建筑面积27382平。
其中A、B、C口为地铁10号线出入口;D、E、F为地铁9号线出入口。
出入口具体位置如下:A口:设置在崇山西路与淮河街交叉口的西北角处,沿崇山西路北侧布置,临近风华时代小区住宅楼;B口:设置在崇山西路与崇山西路16巷的西北角处,沿崇山西路北侧布置,临近太平庄小区住宅楼;C口:设置在淮河园内,崇山西路与宁山西路交叉口的东侧,沿崇山西路南侧布置;D口:设置在崇山西路与淮河街交叉口的东南角处,沿淮河街东侧布置,临近沈阳特种设备研究院住宅楼;E口:设置在宁山西路与淮河街交叉口的东南角处,沿淮河东侧布置,临近在建的海伦堡住宅小区;F口:设置在淮河园内,宁山西路与淮河街交叉口的西北角处,沿宁山西路北侧布置。
0(草案)1导言•项目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内容•本阶段研究成果•项目进度规划评估与城市发展政策分析•沈阳市城市总体概况•沈阳市分区发展概况•上层次规划对地铁线路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城市总体轨道交通情况•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规划分析与研究•总体说明•规划评价与参考数据•规划转换标准•现状与规划区别土地利用分类汇总•土地利用分区编号与地块编号索引•土地利用分区图则潜在优化地区•研究步骤与目标•优化研究方法•分区优化潜力•潜在优化地区•下阶段工作附件一现状调研工作说明目录INTRODUCTION 附件二2009现状年及2020、2030基础年数据组2导言INTRODUCTION1项目背景3沈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沈阳中心区为重点,统筹考虑城市未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客流分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形成未来以地铁为主体,市域快线和城际铁路为补充的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预计沈阳市在2030年前,沈阳市将建成地铁一、二、三、四、五、六、九及十号线总长度约240公里的地铁网络。
远景展望,沈阳将规划地铁线网总长400公里,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共11条线组成。
沈阳站、沈阳北站和新沈阳站均有三条线路经过,各副城与主城之间有两条以上的线路连接,通过两个L线构成环线。
为了能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在香港的“轨道+物业”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应用于沈阳市的轨道项目开发当中,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地铁集团)和港铁沈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联合组织,阿特金斯作为主编单位,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参编单位,对地铁一、二号线延伸线及四、九、十号线沿线作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的研究工作。
研究范围、目的与内容4 Array研究范围本次规划研究工作的研究范围是地铁一号、二号线延伸线和四、九、十号线沿线1000米范围内的用地,线中总长路约为120公里,总研究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根据目前最新数据,包含了86个地铁站点,其中换乘站点19个(截止至2030年)。
沈阳地铁规划
据沈阳市相关部门透露,根据规划,一、二号两条线的一期工程全长22.048公里,平均每公里投资4.3亿元人民币,总投资94.8亿元人民币。
一号线将贯通和黎明文化宫,全长21.7公里,共设18个站点。
地铁一号线从铁西区经过,需要建6大出入口,初步规划为:1.沈新路太湖街附近设立两处出入口;2.迎宾路育工街一带设立4处出入口;3.启工街将设立4处出入口;4.保工街将设立4处出入口;5.将设立4处出入口;6.兴工街附近将设立两处出入口。
二号线北起道义组团,南到,全长40.5公里;三号线西起于洪杨士地区,北到副城地区,全长33.1公里;四号线从下坎子到南部副城,全长25.6公里;四号支线经由、长青街到浑南,全长27.2公里;五号线为环线,经由崇山路、北海街、滂江街、万柳塘、文化路、砂阳路,全长29.6公里;五号支线经由北二路西至于洪车厂,全长4.9公里。
沈阳地铁线路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成为了沈阳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沈阳市政府决定建设地铁系统。
地铁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本文将介绍沈阳地铁的线路规划和发展情况。
一、沈阳地铁的现状沈阳地铁于2010年开通首条线路,目前已经有3条线路投入运营。
这些线路穿行于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和商业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沈阳地铁的运营时间为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平均每两到三分钟就会有一班列车到达站台。
二、沈阳地铁的线路规划目前,沈阳地铁的线路规划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规划工作,并制定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根据规划,沈阳地铁将建设多条线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已经建成和计划建设的地铁线路。
1. 一号线(北二南)沈阳地铁一号线,全长约30公里,是沈阳地铁最早建成的线路。
该线路自北部的沈阳北站起,经过市中心,最终到达南部的地铁南站。
途径的主要站点有{北部地铁站,市政府地铁站,沈阳站地铁站}等。
2. 二号线(西南北)沈阳地铁二号线规划全长约40公里,线路自西南部的国际机场出发,经过市中心区域,最终到达北部的地铁北站。
途经的主要站点有{机场地铁站,铁西广场地铁站,工业展览馆地铁站}等。
3. 三号线(东西)沈阳地铁三号线计划总长度约为45公里。
该线路将穿越市中心区域,连接东部的地铁东站和西部的地铁西站。
途经的主要站点包括{东站地铁站,市图书馆地铁站,西站地铁站}等。
4. 四号线(南北)沈阳地铁四号线是规划的南北线路,全长约50公里。
该线路将连接南部的地铁南站和北部的地铁北站,途径沈阳的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
主要站点包括{南站地铁站,中街地铁站,沈阳图书馆地铁站}等。
5. 五号线(环线)沈阳地铁五号线是环线线路,全长约60公里。
该线路将沿着市区的外环路建设,连接各个主要的地铁站。
环线线路的设置将大大方便市民的出行,提高交通流动效率。
沈阳地铁第二轮建设规划论文摘要:本文从客运需求分析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两个方面匡算了线网的总体规模,具体的线路规模还应当结合线路覆盖范围的需要进一步确定。
一、问题的提出地下铁路具有运行速度快、运送能力大、准点、安全等诸多优点,同时施工条件困难、工期长、工期费用高等特点也限制了地铁大规模的发展。
如何选择合理的建设规模,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交运输需要,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是规划者们首先应当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从客运需求分析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两个方面探讨沈阳地铁第二轮建设规划总体规模的合理范围。
二、客运需求分析2.1 城市人口规模根据《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1],2020年沈阳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达7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72万人,流动人口63万人。
2.2 人均出行次数根据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2020年沈阳市户籍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55次/人·日,流动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为3次/人·日。
2.3 全日出行总量沈阳市中心城区2020年全日出行总量分别为:户籍人口:672×2.55=1713.60万人次/日;流动人口:63×3=189.00万人次/日;出行总量:1713.60+189.00=1902.60万人次/日2.4 客运交通结构根据沈阳市城市交通战略发展目标,2020年沈阳市公共交通比重将达到40%左右,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为30%左右。
2.5 公交换乘系数一般的换乘系数,大城市不应超过1.5,中、小城市不应超过1.3,本次计算中,沈阳市公交换乘系数设定为1.5。
2.6 线路负荷强度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实际运营线路以及其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线路负荷强度的数值,在本次估算中近期线路负荷强度的指标设定为2.0-2.5万人次/公里。
根据交通基本需求匡算,2020年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在136.99-171.23km范围内较为合理,考虑到已经完成的第一轮建设规划49.76km,第二轮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在87.23-121.47km范围内较为合理。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11.02•【字号】辽环函〔2023〕141号•【施行日期】2023.11.02•【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本项目(项目代码:2019-210000-53-01-066335)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线路起于9号线一期终点建筑大学站,终至石庙子站,沿浑南中路、规划沈抚二号路走行,线路全长7.72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埋深20.0至28.7米),设地下车站5座(含换乘站2座),分别为张官屯、祝科南街、长安桥南街(与远期M5换乘)、新立堡桥(与远期M13换乘)和石庙子车站,其中预留的新立堡桥车站工程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车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隧道以盾构法为主。
本项目停车依托现有9号线曹仲车辆段,拟在车辆段预留空地内新建停车库1座,车库面积23420.15平方米。
地铁设计最高时速80千米/小时,初期配备车辆10列/60辆,高峰小时发车对数18对。
原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12月28日以环审〔2012〕371号批复了《沈阳市地铁九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过程中,受工程拆迁及停车场建设等影响,对原工程线路进行了优化,取消了张官屯站至石庙子站之间共5个车站及线路等建设内容。
沈阳市行政审批局于2017年1月19日以沈审批环保〔2017〕0007号批复了《沈阳市地铁九号线一期工程调整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上述优化调整后取消建设的部分,对比原环境保护部批复,本项目线路走向、车站位置均发生了位移,且新增了环境敏感点,因此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符合《沈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2年修编)》,已取得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辽发改交通〔2023〕406号)和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三角形放射+环线覆盖面更广据介绍,待这三条地铁线建成后,沈阳市将在目前的“十字”线网基础上,发展成为三角形放射网+两半环线结构。
到2018年,沈阳市将形成“一横二竖双L”共168.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据介绍,如果《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沈阳市将进入第二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这对于实现公交优先的战略极其重要。
四号线,二期将到蒲河岛四号线一期工程,南起新沈阳站,北至朱尔屯终点站。
工程计划2011年开工,2016年竣工。
全长32公里,设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线。
从线路规划图看,未来二期能与沈阳至铁岭的城际轨道相连接。
一期具体站名:沈阳南站站、小羊安村站、沈苏路站、上河村站、王士屯站、长白南站、长白岛站、长白北站、砂阳路站、南五马路站、太原街站、市府大路站、皇寺站、沈阳北站站、小北关街站、临河路站、北海街站、南卡门路站、观泉路站、望花屯站、文贸路站、文东街站。
二期工程计划设站朱尔屯水库站、前詹屯站、虎石台南站、虎石台站、蒲南路站、蒲升路站、蒲河大道站、蒲河岛站。
九号线,“L”形走向设29站9号线一期工程北起塔湾街站,于石庙子镇设立终点,路线呈“L”形,在大堤路下穿浑河进入曹仲地区。
计划2013年开工,2018年竣工。
线路全长36公里,设29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线路。
在石庙子设车辆段一座。
一期工程具体站位:塔湾街站、皇姑屯站、兴华街站、北二路站、铁西广场站、兴华公园站、沈辽路站、揽军路站、吉利湖街站、大通湖街站、前竞赛站、曹仲站、浑河站站、金家湾站、长白南站、金阳大街站、后榆树台站、浑河堡站、奥体中心站、浑南三路站、富民街站、慧缘新村站、长庆桥站、建筑大学站、张官屯站、新加坡工业园站、朗明街站、青年苗圃站、石庙子站。
十号线,有6站在崇山路上十号线工程北起丁香湖公园北侧,在苏家屯副城设置终点。
本工程计划2012年开工,于2017年竣工。
线路全线长约50公里,共设车站34座,设张沙布车辆段、丁香湖停车场和苏家屯停车场。
沈阳地铁信息化规划产出物汇总信息化规划产出物汇总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4月目录《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 ..........991.规划概述............................................................ ..............................................101.1.项目背景............................................................. (10)1.2.规划范围............................................................. (11)1.2.1.涉及业务部门............................................................. (11)1.2.2.涉及业务范围............................................................. (12)1.3.规划依据............................................................. (12)1.4.规划原则............................................................. (12)2.企业现状............................................................ ..............................................132.1.沈阳地铁组织结构............................................................. . (13)2.2.业务管理现状............................................................. .. (14)2.3.信息化建设现状............................................................. . (21)3.信息化规划的愿景目标............................................................ .........................253.1.规划指导思想............................................................. .. (25)3.2.规划愿景目标............................................................. .. (26)4.业务架构设计............................................................ .......................................274.1.总体业务架构............................................................. .. (27)4.2.总体业务架构说明............................................................. . (29)4.3.分层业务架构............................................................. .. (29)4.3.1.决策支持层............................................................. . (29)4.3.2.职能管理层.............................................................. (30)4.3.3.生产执行层............................................................. . (32)4.3.4.状态监控及采集层............................................................. .. (35)5.系统架构设计............................................................ .......................................355.1.系统架构设计理念............................................................. . (35)5.2.总体系统架构............................................................. .. (36)5.3.总体系统架构说明............................................................. . (37)5.4.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 (41)5.4.1.KPI管理系统............................................................. (41)5.4.2.统计管理系统............................................................. (44)5.4.3.分析管理系统.............................................................. .. (50)5.4.4.协同办公系统............................................................. (52)5.4.5.财务管理系统............................................................. (61)5.4.6.统............................................................. (67)5.4.7.资金管理系统............................................................. (73)5.4.8.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76)5.4.9.合同管理系统............................................................. (78)5.4.10.党组干部管理系统............................................................. .. (81)5.4.11.党群管理系统............................................................. (82)5.4.12.统............................................................. (85)5.4.1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 (88)5.4.14.建管安全管理系统............................................................. .. (91)5.4.15.资产管理系统............................................................. (97)5.4.16.采购管理系统............................................................. . (101)5.4.17.运营管理系统............................................................. . (104)5.4.18.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106)5.4.19.运营数据采集系统............................................................. (108)6.运维服务体系............................................................ ......................................1106.1.运维服务定义............................................................. (110)6.2.运维服务原则............................................................. (111)6.2.1.日常运行维护............................................................. . (111)6.2.2.预防性维护............................................................. .. (112)6.2.3.适应性维护............................................................. .. (115)6.2.4.故障抢修............................................................. .. (117)6.2.5.信息安全专项服务............................................................. (117)6.2.6.重要时期现场值守服务............................................................. .. (118)6.3.运维人员配置............................................................. (118)6.3.1.运维管理体系............................................................. . (118)6.3.2.团队人员配置............................................................. . (119)7.代码管理体系............................................................ ......................................1217.1.统一编码意义............................................................. (121)7.2.统一编码目的............................................................. (121)7.3.统一编码原则............................................................. (122)7.4.统一编码管理............................................................. (124)8.项目定义及实施计划............................................................ ..........................1268.1.项目阶段定义............................................................. (126)8.1.1.实施进度计划............................................................. . (126)8.1.2.实施范围定义............................................................. . (127)8.2.项目管理组织.............................................................. .. (130)8.2.1.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架构.............................................................. . (130)8.2.2.项目管理组织体系职责............................................................. .. (131)8.3.投资估算............................................................. . (132)9.风险与效益分析............................................................ .................................1339.1.风险识别与对策............................................................. .. (133)9.1.1.内部风险............................................................. .. (133)9.1.2.外部风险............................................................. .. (138)9.2.《沈阳地铁信息化建设(一期)招标文件技术卷》................................................14110.项目概述............................................................ ........................................14210.1.常用术语及缩略语............................................................. .. (142)10.2.项目背景............................................................. . (142)10.2.1.现状及线网发展规划............................................................. .. (142)10.2.2.组织机构............................................................. .. (144)10.2.3.企业信息化现状............................................................. (146)10.3.项目简介............................................................. . (148)10.4.标............................................................. . (149)10.5.项目进度要求............................................................. (149)10.5.1.项目进度............................................................. .. (149)10.5.2.投标方对项目进度的应对.............................................................. (150)10.5.3.项目误期和拖延责任............................................................. .. (151)10.6.通用应标要求............................................................. (152)10.6.1.求............................................................. .. (152)10.6.2.服务响应............................................................. .. (153)10.6.3.售后服务约定............................................................. . (153)10.7.标准和规范............................................................. (154)10.7.1.参照标准............................................................. .. (154)10.7.2.参考标准............................................................. .. (154)10.7.3.准............................................................. .. (155)10.7.4.其他规范要求............................................................. . (155)10.7.5.计量单位............................................................. .. (156)11.项目需求............................................................ ........................................15611.1.项目总体需求............................................................. (156)11.1.1.总体技术要求............................................................. . (156)11.1.2.系统非功能性要求............................................................. (159)11.2.基础功能要求............................................................. (159)11.2.1.开发平台要求............................................................. . (159)11.2.2.移动应用需求.............................................................. (160)11.2.3.条形码需求............................................................. .. (162)11.2.4.资产、设备统一编码体系需求 (163)11.2.5.物资编码体系需求............................................................. (163)11.2.6.地铁工程建设过程管理需求 (164)11.3.应用系统需求............................................................. (164)11.3.1.总体需求............................................................. .. (164)11.3.2.资产管理需求............................................................. . (166)11.3.3.建管安全需求............................................................. . (172)11.3.4.财务管理需求............................................................. . (175)11.3.5.合同管理需求............................................................. . (176)11.3.6.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178)11.3.7.协同办公需求.............................................................. (180)11.3.8.统计需求............................................................. .. (183)11.3.9.计量支付管理需求............................................................. (187)11.3.10.党组干部管理需求............................................................. .. (187)11.4.硬件及系统软件要求............................................................. . (189)11.4.1.系统主机平台要求............................................................. (189)11.4.2.系统网络及安全要求............................................................. .. (191)11.4.3.系统软件平台要求............................................................. (192)12.项目实施要求............................................................ .................................19212.1.项目团队要求............................................................. (192)12.1.1.项目组织............................................................. .. (192)12.1.2.人员要求............................................................. .. (193)12.2.双方的权力与责任............................................................. .. (194)12.2.1.招标方的权利和责任............................................................. .. (194)12.2.2.投标方的权利和责任............................................................. .. (195)12.3.知识产权要求............................................................. (196)12.4.培训要求............................................................. . (196)12.5.项目产出物要求............................................................. .. (198)12.6.项目实施过程规范化要求............................................................. (199)13.项目验收要求............................................................ .................................20013.1.验收组织.............................................................. (200)阶段成果验收要求.............................................................. . (200)13.2.1.项目启动.............................................................. . (200)13.2.2.需求分析完成............................................................. . (201)13.2.3.系统设计完成............................................................. . (201)13.2.4.系统测试............................................................. .. (201)13.2.5.系统测试完成............................................................. . (202)培训............................................................. (202)13.3.项目初验要求............................................................. (202)13.3.1.初验条件............................................................. .. (202)13.3.2.初验............................................................. (203)13.3.3.试运行............................................................. (203)13.4.项目终验要求............................................................. (204)13.4.1.终验条件:............................................................... (204)13.4.2.终验的进行............................................................. .. (204)14.质保期要求............................................................ ....................................205《沈阳地铁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实施产出物清单》.........................................207《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硬件网络平台建议书》....................................................20915.沈阳地铁硬件网络现状............................................................ ...................21015.1.硬件网络拓扑图............................................................. .. (210)15.2.硬件网络拓扑说明............................................................. .. (210)15.3.应用系统部署分布............................................................. .. (212)16.硬件网络设计原则............................................................ ..........................21317.硬件网络设计方案............................................................ ..........................21417.1.硬件平台设计方案............................................................. .. (214)17.1.1.集团总部............................................................. .. (214)17.1.2.运营公司............................................................. .. (217)17.2.硬件平台设计方案说明............................................................. (219)17.2.1.集团总部............................................................. .. (219)17.2.2.运营公司............................................................. .. (221)17.2.3.服务器利旧方案............................................................. (222)17.3.网络环境设计方案............................................................. .. (224)17.3.1.系统分类定义............................................................. . (224)17.3.2.信息系统部署原则............................................................. (225)17.3.3.网络安全区域和交换网络设计拓扑 (226)17.4.网络环境设计方案说明............................................................. (226)17.4.1.概述............................................................. (226)17.4.2.运营支撑区............................................................. .. (227)17.4.3.运营办公区............................................................. .. (228)17.4.4.安全认证服务器区............................................................. (228)17.4.5.办公服务器区............................................................. . (229)17.4.6.内部办公区.............................................................. . (230)17.4.7.终端上网区.............................................................. . (230)17.4.8.第三方接入区............................................................. . (231)17.4.9.互联网DMZ 区............................................................. .. (231)17.4.10.Internet接入区............................................................. . (233)17.4.11.网络及安全设备清单............................................................. . (233)《沈阳地铁信息化建设(一期)需求分析》....................................................23518.一期建设详述............................................................ .................................23618.1.一期建设目标............................................................. (236)18.2.一期建设总体系统架构............................................................. (237)18.3.一期建设系统设计............................................................. .. (238)18.3.1.资产管理系统............................................................. . (238)18.3.2.采购管理系统............................................................. . (245)18.3.3.财务管理系统.............................................................. (250)18.3.4.建管安全管理系统............................................................. (251)18.3.5.合同管理系统............................................................. . (253)18.3.6.验工管理系统............................................................. . (255)18.3.7.统计管理系统............................................................. . (256)18.3.8.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 (260)18.3.9.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67)18.3.10.党组干部管理系统............................................................. .. (269)《沈阳地铁信息化建设(一期)投资估算、投标人资质、招标限价的建议》.........271第一卷《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1.规划概述1.1.项目背景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承担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2004年4月的沈阳地铁有限公司,2022年7月更名为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4.1沈阳地铁二号线线路排布地铁二号线: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线路:二号线从南至北:桃仙机场-浑南产业区-奥体中心-浑河堡-浑河桥-五里河-文化路-彩电塔-一经街-市府广场-沈阳北站-岐山路-崇山路-北陵公园-新乐遗址-白山路桥-三台子-四台子-道义大学城沈阳地铁二号线全程将达30余公里,将成为一条贯穿沈城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初步预计为北起蒲河大道,一路向南经航空学院、、辽宁大学、工程大学、师范大学、医学院、百花山、道义大学城站,四台子站、三台子站、白山路桥站、新乐遗址站、北陵公园站、崇山路站(可与5号线换乘)、市府广场站、岐山路站、沈阳北站站、太清宫站(可与3号线换乘)、一经街站、青年大街站(可与1号线换乘)、彩电塔站、文化路站(可与5号环线换乘)、五里河站(可与4号线换乘)、浑河桥站,然后过浑河至浑河堡站、奥体中心站、浑南产业区站,抵达桃仙机场站,下深沟站,上深沟站。
地铁二号线从南运河和浑河下穿行,更与金廊走向一致直通浑南,所以又被称为“金廊线”,计划将于2010年10 月建成通车,目前沿线的17 个站点均已确定。
与贯穿沈城东西的地铁一号线相比,二号线地铁线路显得更加重要。
这条线路建设竣工后,将把沈城由南至北的多个商圈联系得更加紧密。
据悉,首批开工的车站是五里河站、奥体中心站、会展中心站、世纪广场站,及其相应三区间,施工线路长度4.95公里。
从地铁二号线的线路图上可看出,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将沟通沈阳的三大中心:省政府附近的辽宁省行政文化中心、市政府附近的城市政治经济中心、大西路以南的国际金融文化产业中心。
与沈阳两大政治中心的连通将意味着“浑南配套再完善,也没有政治味道”的观点彻底颠覆。
目前已有很多政府部门、省市媒体的工作人员置业浑南,因此浑南的人文环境会进一步提高。
按照二号线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计算,通车后从浑南的奥体中心站到达市政府广场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地铁二号线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城市交通的难题,因二号线而催生的城市五大功能圈,还将与地铁枢纽形成互动,达到促进金廊整体开发的战略目的。
一、规划名称及概况(1)规划名称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2)规划概况按照沈阳市政府要求,沈阳市第二批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为2009年至2020年,总规划规模约160km。
到2020年,加上已运营的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50km,线网建设总规模可达210km,由“二横、三纵、两L”7条线构成。
近期建设方案体现三大功能特点,一是在地铁1号线、2号线十字形骨架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两条L线,一横两纵,形成网络化布局;二是加强金廊线、银带线的建设,以南北向为重点,侧重大浑南,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三大产业区发展;三是重点连接沈阳北站和桃仙空港,打造东北地区交通枢纽中心,合理衔接城际铁路和市域快线,推动沈抚、沈本、沈鞍、沈铁一体化进程。
各条线路的概况见示意图和下表。
沈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线路名称研究长度(km)敷设方式(初定)经过主要区域及环境敏感目标1、一号线东延线 16KM 地下+高架沿和睦路、东陵路、沈棋公路、沈通公路敷设,主要经过黎明小区、良辰美景、保利阳农业大学科技区、东陵公园、世博园2、二号线南延线 10KM 地下+高架起于二号线一期工程终点上深沟站南端,钻过机场高速公路,沿沈本大道向南,至机场路后右拐向西至桃仙机场3、二号线北延线 10KM 地下起于二号线一期松山路站,沿黄河北大街向北,下穿三环高速和于虎铁路联络线后沿道义南大街向北,下穿南小河后拐向东北,下穿蒲河后进入规划学子街至终点进步村停车场4、四号线+八号线 41KM 地下+高架线路主要沿沈苏路、南京南街、中山路、和平北大街、北站路、北大营街、203国道敷设。
沿线主要经过新沈阳站、沈阳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砂山、望花、虎石台、蒲河岛等居住区,沈阳大学、浑南产业区、欧盟工业区等科教产业区5、三号线+五号线 16KM 地下线路起于洪新城西部的甘官屯站,沿汪河路向东北行进,至大通湖街后沿汪河路向东至凌空二街,之后转向滑翔路,穿越长大铁路线后转向东沿砂阳路、文化路,穿越浑河后至杨官屯,继续向东到达终点祝科街站6、六号线 18KM 地下线路经过平罗镇,造化地区,长江街商业区,北站商贸区,中街商贸区,南塔鞋城,浑南居住区7、九号线 26KM 地下线路北起崇山西路与塔湾街交叉路口,沿淮河街、兴华大街南行,在沈辽路路口进入艳华街,转至腾飞二街,下穿揽军路公铁桥,在大通湖街左转,沿规划道路东南向走行,下穿沈抚城际铁路和哈大高速铁路后,向东沿桂花路、浑南三路走行,过慧缘新村后右拐至新加坡工业园站8、十号线 23KM 地下起于丁香湖公园北侧的大转弯桥,经元江街向东南经向工街、昆山路后从西北角进入一环,沿崇山西路、崇山中路、崇山东路、北海街、滂江街,至长青街后右拐沿东方大街南下,过东南三环后经营城子、桑林子四、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搜集资料、现场踏勘、调查分析、环境现状监测、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综合分析(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措施、事故风险)、得出结论、编写报告书、专家评审、送环保部门审批。
主要工作内容:在规划方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噪声、振动、电磁及大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从环境保护角度对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提出意见及建议。
报告书章节设置:1总论;2规划方案内容概述;3规划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沈阳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回顾性评价;5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标准;6规划方案分析;7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8社会环境及诱发、累积环境影响分析;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1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合理性综合分析;1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13公众参与;14监测与跟踪评价;15困难和不确定性;16执行总结。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参与将主要围绕对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看法;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规划实施中的环境制约因素;规划实施需采取的环保措施;对轨道交通网络的总体态度等方面来开展工作。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可以在信息公开后,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向规划单位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
在本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和报告基本编制完成,报送审批前,还将采取调查问卷、公众告示等方式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沈阳地铁线网规划出台本报讯(高级记者杜一鸣、通讯员王晓娣)6月26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未来沈阳地铁线网规划建设11条共400公里里程规划,并就具体细节问题向市民征求意见。
除在建的地铁一、二号线外,市民对另外规划的9条线路的大致走向格外关注。
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新规划地铁线路网络,东向沈抚连接带、西向于洪丁香湖、南至新沈阳站(浑南)、北至蒲河岛,并重点加强车站、商贸区、居民区等客流量大的点位,如此向市民呈现远近期、新老区兼顾的地铁走向。
据悉,在沈阳地铁线网规划中,东西走向的线路号码数被定为奇数,南北号数为偶数。
关键词:东西“四横”一横—地铁1号线(在建):东至黎明文化宫,西至张士开发区。
全长28公里。
二横—3号线:张士开发区—沈抚连接带。
途经:张士开发区、于洪新城、五爱等地区。
三横—5号线:沈阳大工业区—浑南新区。
途经沈阳站、南塔等地区。
四横—7号线:沙岭地区—东部汽车城。
途经:张士开发区、铁西、五爱、中街、东站等地区。
关键词:南北“四纵”一纵—2号线一期(在建):北至松山路南至上深沟站,并计划延伸十余公里。
二纵—4号线(第三条建设线路):北起蒲河岛,南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7公里。
途经:虎石台、724地区、望花居住区、北大营地区、沈阳大学、吉祥地区、沈阳北站商贸区、北市地区、西塔地区、太原街商业区、砂山居住区、长白岛、浑南产业区。
三纵—6号线:沈北平罗——南桑林子。
途经:蒲河、北站、中街、南塔、浑南等地区。
四纵—8号线:二台子地区——苏家屯。
途经:中街、五爱、三好街、浑南地区关键词:两L(构成环线的关键)L1—9号线(第四条建设线路):淮河街至沈抚连接带,全长36公里。
途经:塔湾地区、北二路地区、九路地区、铁西广场、滑翔地区、于洪新城、奥体中心、浑南居住区、浑南产业区、浑南新城。
L2—10号线(第五条建设线路):丁香湖地区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9公里。
途经辽宁大学、省政府、长客总站、北大营地区、吉祥地区、和睦路地区、淮河街地区、东城商业区、方家栏地区、长青地区、浑南居住区、桑林子、航空产业园。
关键词:弦线弦线—11号线:农业高新区—沙岭地区。
途经沈北、张士开发区等地区。
市规划设计院表示,市民如对已经规划的地铁线网有意见或建议,可通过如下途径反映:邮箱,电话:、-8515。
--------------------------------------------------------------------------11条线织出沈阳地铁网[upload=jpg,]UploadFile/2008-6/[/upload]本报讯(记者王晓婷)“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6月26日,沈阳地铁线网规划出炉,向市民展示了一份未来沈阳的地铁线网规划蓝图。
目前,该规划已经过市规委会原则通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形状:地铁线网呈“L”放射型据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1998年,沈阳就已编制过一轮地铁线网规划,线网由5条线组成,总长度为公里,这项规划已成功指导了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一期工程建设。
而此次历时10个月编制完成的沈阳市地铁线网形态为英文字母“L”放射型,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共11条线组成。
线网纵长度为400公里。
覆盖:住哪儿都能坐地铁沈阳市规划院副院长梁成文告诉记者,此次规划的沈阳地铁网络覆盖了沈阳所有大型客流集散点,客流走廊和大型居住区。
中街、太原街商区、北站商贸区、长白岛等城市中心地带以及望花、砂山、浑南、铁西等几乎所有地区的大型居住区都囊括在内。
也就是说,未来无论您住在沈阳的哪里,一出家门都可乘坐地铁去往城市的任何地方。
计划:近期建设80公里梁成文说,此次确定的沈阳地铁线网规划不但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也很利于分期实施。
在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将启动二号线北延长线以及第三条(4号线)、第四条(9号线)、第五条线(10号线)的建设,包括两条L线和一条南北线,总长80公里。
这80公里的地铁线路涵盖了北起蒲河岛,南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通达丁香湖地区和沈抚连接带。
于洪新城、奥体中心、沈阳北站商贸区、太原街商业区、长白岛等都包含其中。
-------------------------------------------------------------------------四横四纵两L 一弦线看看哪条地铁经过你家★四横:(东西方向)1号线:目前在建中。
从黎明文化宫——张士开发区。
3号线:张士开发区——沈抚连接带。
途经:于洪新城、滑翔居住区、砂山居住区、东北大学、南湖地区、青年公园、五爱市场、黎明地区、浑南新区。
5号线:沈阳大工业区——浑南新区。
途经北二路地区、沈阳站、南湖、东北大学、南塔鞋城、长青地区、方家栏地区等。
7号线:沙岭地区——汽车城。
途经:张士开发区、长客西站、太原街商业区、西塔地区、市府广场、中街商业区、吉祥地区等。
★四纵:(南北方向)2号线:目前在建中。
从桃仙机场——道义地区。
4号线:蒲河岛——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
全长37公里。
途经:虎石台、724地区、望花居住区、北大营地区、沈阳大学、吉祥地区、沈阳北站商贸区、北市地区、西塔地区、太原街商业区、砂山居住区、长白岛、浑南产业区。
6号线:沈北平罗——南桑林子。
途经:造化地区、荷兰村地区、万科居住区、长江街居住区、淮河街地区、沈阳北站商贸区、八王寺居住区、中街商业区、南塔鞋城、浑南居住区、浑南CBD等。
8号线:二台子地区——苏家屯。
途经:上岗子地区、小北地区、中街商业区、五爱市场、展览馆、三好街、浑南居住区、浑南产业区、白塔堡、新沈阳站、浑南大市场等。
★两L:9号线:淮河街——沈抚连接带,全长36公里。
途经:塔湾地区、北二路地区、九路地区、铁西广场、滑翔地区、于洪新城、奥体中心、浑南居住区、浑南产业区、浑南新城。
10号线:丁香湖地区——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9公里。
途经辽宁大学、省政府、长客总站、北大营地区、吉祥地区、和睦路地区、淮河街地区、东城商业区、方家栏地区、长青地区、浑南居住区、桑林子、航空产业园。
★一弦线:11号线:农业高新区——沙岭地区。
途经:沈北产业区、大学城、造化地区、大工业区等。
--------------------------------------------------------------------------近期建设重点凸显三大功能1、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十字形骨架的基础上通过导入两条L线、一横两纵,形成网络化布局2、加强金廊线、银带线的建设,以南北向为重点,侧重大浑南,带动新区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