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汉语阅读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882.50 KB
- 文档页数:25
阅读课教案学院:国际学院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姓名:XXX学号:00000000000阅读课教案教学内容:《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第十六课教学对象:三年级留学生教学目标:练习阅读技能,能够通过上下文推测单词教学难点:1.课文中难度较大的生词2.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学生在中国有没有因为语言问题闹过笑话,然后让学生通读《比尔先生》,快速完成阅读练习题,并尽可能让学生讲一下文中的四个笑话。
2.技能训练(1)热身活动(2)提问学生为什么能完成热身活动里的任务呢?(因为上下文)(3)讲解,首先板书句子:他刚才吃了两块沙琪玛;那个电影糟透了,很多人没看完就走了;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妇女,而不应该歧视他们。
然后点出每句中划线部分的联系,引导学生说出“平等地看待妇女”和“歧视”的意思。
(4)练习,课本中练习1、2,练习3、4,练习5、6大家一起做,然后请学生将三个部分的练习和黑板上的例句联系起来。
练习7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并让各小组进行比赛,在有一半以上的小组完成时可喊停,然后请各小组报出答案,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完成得最好的小组。
3.练习(1)阅读《饮食应少肉多鱼》,阅读前首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并板书学生需要注意的目标词:巨型,体积,纠正。
然后开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题目,阅读完之后请学生说说目标词的意思,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知道的(推测词语意义),然后请学生说出第三段的科技专有名词,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找出来的。
(2)阅读《囚爱》,阅读前在黑板上写出“囚”和“自由”,引导学生利用汉字字形分析“囚”的字义,然后开始阅读,并要求学生把带“囚”的词语都划出来,请读的快的学生把带“囚”的词写在黑板上:囚犯,囚禁,囚爱。
然后让学生完成理解题1,引导学生通过语素和上下文解释“囚犯”和“囚禁”,接着完成理解题2,在课堂上讨论什么是“囚爱”(责任、良心和自由的关系)4.总结和布置作业总结本课所学的阅读技能,即推测词语意义的技能,然后让学生课下做《可食餐具》和《扇子语》的阅读练习。
16. 猫教学目标:1.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做摘录。
2.厘清课文结构,理解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把握课文主旨。
4.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目标1.2.3.4.教学难点:目标3.4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厘清课文结构一、自学研讨(15分钟)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读出自己的问题和发现。
(2)完成课后第一题。
另在表格中再增加一行:我及家人的感情。
(3)完成课后第二题。
另外思考:文章首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小组研讨:研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自己独特的发现。
二、展示交流(15分钟)教师预设(2)(3)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文章首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三、精练反馈(10分钟)给课后词语注音。
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主旨。
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自学研讨1.文章写因为我的行为,造成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我感到,表现我具有的情怀。
2.第三只猫被冤挨打致死,从它自身角度来看,也有“作死”的表现,这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有一个成语很能说明,它是那个成语?二、展示交流三、精练反馈1.课后第四题2.理解伏笔与照应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照应: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
第十六课:他是医生一、教学目标:1、生词目标:医生、画家、工程师、教师、商人、工人2、汉字目标:医生、画家、教师、商人3、句型目标:①你爸爸是做生么的?我爸爸是商人。
②你爸爸是不是医生?是的,我爸爸是医生\不,他不是。
③姐姐不是工程师,是教师。
④你是不是英国人?我不是英国人,我是菲律宾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询问某人的职业。
三、教学工具:识字卡片、图片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复习:老师提问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句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冷吗”看学生掌握的如何。
二、生词教学:1、这一课的生词都是专有名词,所以我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来让学生知道其意思,这样不但简单有效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很容易集中。
当学生明白这些生词的意思之后,老师带领学生领读生词两遍;2、学生齐读生词,一起读三遍;3、分组比赛读生词,看一看哪一组读得声音最洪亮,最准确;4、找个别同学读生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老师拿出生词卡片,让学生齐读生词,提问学生生词意思。
词语接龙,学生读一个生词,另一个说出它的意思,一个接一个。
二、汉字教学:1)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每个汉字的正确笔顺,让学生认真看。
2)老师看着学生用手腾空写一些汉字。
3)学生在本子上,每个汉字写两遍,老师边巡视边检查,对于写错的同学进行纠正。
三、作业:在家长的陪伴下,让学生回家每个生词写三遍。
第三课时一、复习:听写生词,每组派一个代表来黑板写生词,哪一组获胜就有奖励。
二、句型教学:1、你爸爸是做什么的?我爸爸是商人。
2、你爸爸是医生吗?是的,他是医生\不,他不是医生。
3、姐姐不是工程师,是教师。
4、你是不是英国人?我不是英国人,我是菲律宾人。
①老师通过英汉互译的的方法讲解句子的意思。
②领读句子,每个句子读两遍。
③全班学生齐读句子三遍。
④学生分组各读一遍句子。
⑤老师问,学生回答,反之,学生问,老师回答。
⑥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两人一组进行对话。
第四课时:一、复习:①老师拿出生词卡片,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三遍生词;②老师找学生到黑板前领读生词;③一问一答,老师说英语意思,学生说单词;④全班再齐读句子一遍;二、作业:回去抄写句子,每个一遍。
2024年第16课《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新编语文》第九单元第16课《猫》。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作者对猫的生动描绘及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学习生词、短语及特殊句式;通过课文学习,探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短语的学习,作者情感的表达。
难点: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认识和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词、短语的学习。
3. 课文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分析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猫》2. 生词、短语:狡黠、懒洋洋、轻盈、喵喵叫等。
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
4. 主题: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绘,举例说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认识。
2. 答案:(1)课文讲述了作者与一只猫相识、相处的过程,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例:课文中的“它那双狡黠的眼睛,总是那么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意味着人类要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