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汉语阅读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882.50 KB
- 文档页数:25
阅读课教案学院:国际学院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姓名:XXX学号:00000000000阅读课教案教学内容:《中级汉语阅读教程》第十六课教学对象:三年级留学生教学目标:练习阅读技能,能够通过上下文推测单词教学难点:1.课文中难度较大的生词2.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学生在中国有没有因为语言问题闹过笑话,然后让学生通读《比尔先生》,快速完成阅读练习题,并尽可能让学生讲一下文中的四个笑话。
2.技能训练(1)热身活动(2)提问学生为什么能完成热身活动里的任务呢?(因为上下文)(3)讲解,首先板书句子:他刚才吃了两块沙琪玛;那个电影糟透了,很多人没看完就走了;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妇女,而不应该歧视他们。
然后点出每句中划线部分的联系,引导学生说出“平等地看待妇女”和“歧视”的意思。
(4)练习,课本中练习1、2,练习3、4,练习5、6大家一起做,然后请学生将三个部分的练习和黑板上的例句联系起来。
练习7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并让各小组进行比赛,在有一半以上的小组完成时可喊停,然后请各小组报出答案,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完成得最好的小组。
3.练习(1)阅读《饮食应少肉多鱼》,阅读前首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并板书学生需要注意的目标词:巨型,体积,纠正。
然后开始阅读并完成阅读理解题目,阅读完之后请学生说说目标词的意思,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知道的(推测词语意义),然后请学生说出第三段的科技专有名词,并引导他们说出是怎么找出来的。
(2)阅读《囚爱》,阅读前在黑板上写出“囚”和“自由”,引导学生利用汉字字形分析“囚”的字义,然后开始阅读,并要求学生把带“囚”的词语都划出来,请读的快的学生把带“囚”的词写在黑板上:囚犯,囚禁,囚爱。
然后让学生完成理解题1,引导学生通过语素和上下文解释“囚犯”和“囚禁”,接着完成理解题2,在课堂上讨论什么是“囚爱”(责任、良心和自由的关系)4.总结和布置作业总结本课所学的阅读技能,即推测词语意义的技能,然后让学生课下做《可食餐具》和《扇子语》的阅读练习。
16. 猫教学目标:1.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做摘录。
2.厘清课文结构,理解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把握课文主旨。
4.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目标1.2.3.4.教学难点:目标3.4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厘清课文结构一、自学研讨(15分钟)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读出自己的问题和发现。
(2)完成课后第一题。
另在表格中再增加一行:我及家人的感情。
(3)完成课后第二题。
另外思考:文章首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小组研讨:研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自己独特的发现。
二、展示交流(15分钟)教师预设(2)(3)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文章首句,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三、精练反馈(10分钟)给课后词语注音。
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主旨。
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自学研讨1.文章写因为我的行为,造成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我感到,表现我具有的情怀。
2.第三只猫被冤挨打致死,从它自身角度来看,也有“作死”的表现,这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有一个成语很能说明,它是那个成语?二、展示交流三、精练反馈1.课后第四题2.理解伏笔与照应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照应: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