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02 KB
- 文档页数:6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己亥杂诗》,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龚自珍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己亥杂诗》,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借物抒情的手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改革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情感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那个动荡不安、国土沦陷的南宋,面对人民的不幸,一个又一个爱国之士站了出来,我们看到了陆游临终前仍不忘告诉儿子,收复失地,心系国家统一。
再来感受这位八十五岁高龄诗人的情怀,读。
出示(示儿);我们还看到了林升忧国忧民对南宋权贵贪图享乐的憎恶,再来听听他的辛辣讽刺,读。
出示(题临安邸),今天咱们就走进100多年前的清朝,看看龚自珍的赤诚之心。
一起学习己亥杂诗。
教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1.知诗人师:提到龚自珍,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你了解他吗?生:老师,我知道他号定庵,是清代的文学家、思想家,著有《龚定庵全集》。
师:你关注了作者的作品,这是了解作者的一个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他一生主张改革,在朝为官,一直想要打破当朝的格局。
师:你从为官执政上了解了诗人,视角独特。
我们一起来看,出示龚自珍简介。
同学们,龚自珍一生创作颇丰,这315首古诗是他用鸡毛笔写在记账簿上的,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来之不易”的古诗吧。
初读古诗时,要注意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出示两个多音字,“重”和“降”。
师: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我重点听了这两个字,同学们的发音很准确,在这里分别读chóng和jiàng,看来大家课下预习工作做的很细致,这是一个好习惯。
(板书:诗人)2.解诗题师:同学们解诗当先解题,读了这篇古诗,谁来说一说诗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呢?(板书:诗题)生:老师,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己亥杂诗》的“己亥”是己亥年,作者在这一年一共写了315首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12314;清12315;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己亥杂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己亥杂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己亥杂诗》,使学生能够领悟到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珍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悟诗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己亥杂诗》,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文的大意。
3. 解析:对诗文进行逐句解析,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启发: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写出《己亥杂诗》的全文。
2. 在诗文的旁边标注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3.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将《己亥杂诗》背诵下来。
2. 写一篇关于《己亥杂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己亥杂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背诵和写读后感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己亥杂诗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己亥杂诗;(2)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己亥杂诗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龚自珍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2)理解己亥杂诗的意义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己亥杂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诗人情感的把握;(3)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官宦家庭,曾祖龚丽正,父万选,都是清代著名的官员。
龚自珍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精通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诗文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2)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己亥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回家,目睹了清朝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深感国家民族的危机,于是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些诗篇后来结集成《己亥杂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己亥杂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3)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准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己亥杂诗的意义和艺术特色,以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答疑;(3)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案:古诗三首《己亥杂诗》(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己亥杂诗》三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齐读《己亥杂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内容2.1 学生自读《己亥杂诗》三首,理解诗歌的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朗读与背诵4.1 学生分组朗读《己亥杂诗》三首,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2 教师选取优秀朗读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4.3 学生自主背诵《己亥杂诗》三首,加强记忆和理解。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己亥杂诗》三首2. 意境:自然、人生、社会3. 表达技巧:语言、形象、修辞作业设计:1. 抄写《己亥杂诗》三首,注意字迹工整。
初中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能够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 深入诗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和探究的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 采用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己亥杂诗”。
2. 提问:大家对“己亥”有什么了解?二、介绍写作背景(5分钟)1. 讲解“己亥”的含义: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2. 介绍龚自珍生平及其创作《己亥杂诗》的背景。
三、分析诗歌内容(20分钟)1. 解读诗歌的主题: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望和对人才的渴望。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从诗句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诵读与赏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探究与讨论(10分钟)1. 提问: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的?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作背景、分析诗歌内容、诵读与赏析、探究与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对《己亥杂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教课设计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教课设计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领会感情。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色。
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感情。
(难点)诗句 3-4 行表现的感情课件一、明题,知背景,创建学习气氛。
从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期间的作品,今日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朝龚自珍的一首诗。
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同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联合课前采集到的资料,解说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 己亥年 "是 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 首日志体组诗。
由于都写于己亥年,因此将这 315 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以前富强的大清帝国行将衰败。
腐败的清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大举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生凋零。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怀疑,整体掌握诗的粗心与感情。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留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说明或工具书,联系课前采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经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留)3.报告沟通。
学生自由沟通,相机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 "真的是指的中国 " 发性情 " 吗?在这里用 "活力勃勃的场面或许情景 " 这类说法更切合前文 "九州 " 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籁俱寂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感觉悲痛。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名一格降人材: "重抖擞 "再次抖擞精神。
"不名一格 "什么意思?在那个年月 "拘 "着什么 "格" 吗?(清朝的死板、单调、陈腐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材,用"四书五经"监禁人们的思想)这不名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破呆板、陈腐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已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已亥杂诗》课文,理解文中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能理解文中描绘的山水画面,培养想象力。
3.能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4.能够将个人的感悟与课文联系,进行适当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已亥杂诗》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面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1.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诵读课文。
2.能够用文字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文教案,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步感受: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已亥杂诗》。
2.课文学习:课文分段朗读,教师进行解释,学生跟读。
3.讨论:就课文中描绘的山水画面,进行讨论。
4.朗读:学生个人或小组朗读课文。
5.总结:教师总结《已亥杂诗》的主题与情感。
第二课时
1.诵读:学生自由诵读《已亥杂诗》。
2.创作:学生根据诵读的感受,写一篇类似的诗歌。
3.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
4.延伸:了解《已亥杂诗》的作者,以及其写作背景。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已亥杂诗》这篇文章,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已亥杂诗》。
2.完成课后习题。
3.创作一首山水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
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因此让学生理解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
再组织点拔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
教学时,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怀。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相关资料。
3课时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示儿》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02教学流程一、理解诗题,走进诗人1.(课件出示陆游临终绝笔图)一个冬天的夜晚,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因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弥留之际,他颤抖着手给儿子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它就是——《示儿》。
(板书课题:示儿) 2.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示儿”的意思了吗?(示儿:给儿子看。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欣赏、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讲解诗人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学习写作。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来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范读古诗,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意思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仿写法让学生仿照古诗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仿写,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 ◦ ◦ ◦2. ◦ ◦ ◦3. ◦ ◦ 1. ◦ ◦ 2. ◦ ◦ 1. ◦ ◦ 2. ◦ ◦ 3. ◦ ◦4. ◦ ◦5. ◦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做《己亥杂诗》。
讲授新课教师介绍诗人龚自珍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深入诗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题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板书:己亥杂诗)二、进背景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说作者四、读诗文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配乐范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4、全班齐读。
五、看注释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六、译诗文,解诗意1、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2、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3、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4、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五篇第1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一)默读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己亥杂诗教案
教案: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 了解己亥杂诗的特点和流派;
2. 掌握己亥杂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己亥杂诗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己亥杂诗的文学价值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运用己亥杂诗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准备:
1. 复制己亥杂诗的经典作品,准备课堂朗读材料;
2. 准备纸张、铅笔、彩色笔等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己亥杂诗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文学形式的兴趣。
2. 朗读感受:请学生朗读一些己亥杂诗的经典作品,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享感受和想法,并引导他们分析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和特色。
4. 模仿创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己亥杂诗,模仿其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杂诗。
5. 分享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现场朗诵和分享自己创作的杂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指导: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己亥杂诗的理解,并给予进一步的创作指导和鼓励。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留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己亥杂诗,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诗歌比赛,展示自己的己亥杂诗创作才华。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朗读、分析、模仿和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己亥杂诗,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了较高的参与度和创作激情,对己亥杂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需注意的是,教师忽略在文中使用标题,避免重复使用文字,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小学语文
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和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
(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
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
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
(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教师用课件展示)
1、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课后默写这首诗。
作者姓名:刘小明曹飞燕张江南
工作单位:郴州市资兴市汤溪镇皮石完小
通讯地址:郴州市资兴市汤溪镇皮石完小
邮编: 423411
联系电话:1
电子邮件:@
本论文非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