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5.20 MB
- 文档页数:45
第二章基本概念贾永红武汉大学第二章讲解内容1. 图像数字化概念、数字化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数字化器性能评价2. 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基本概念、计算、性质及其应用3.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形式与数据结构4.图像图像文件格式与特征重点:图像数字化、图像灰度直方图和图像文件BMP格式难点:图像数字化、直方图应用、图像分层结构数据教学法:灵活应用示例法、启发式、提问法等目的:1. 熟悉本章基本概念和图像处理算法形式,了解图像的特征;2.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2 成象模型3-D客观场景到2-D成像平面的中心投影。
物方点空间坐标与对应的像方点坐标满足几何透视变换关系(共线条件)。
f(x,y)---理想成像面坐标点(x,y)的亮度i(x,y)---照度分量r(x,y)---反射分量,则f(x,y)=i(x,y)×r(x,y)其中:0< i(x,y)< ∞ ,0 <r(x ,y)<12.3图像数字化图像数字化是将一幅画面转化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数字图像的过程。
模拟图像数字图像正方形点阵具体来说,就是把一幅图画分割成如图2.3.1所示的一个个小区域(像元或像素),并将各小区域灰度用整数来表示,形成一幅点阵式的数字图像。
它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像素的位置和灰度就是像素的属性。
2.3.1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采样间隔和采样孔径的大小是两个很重要的参数。
当对图像进行实际的抽样时,怎样选择各抽样点的间隔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图像包含何种程度的细微的浓淡变化,取决于希望忠实反映图像的程度。
不同形状的采样孔径2.3.2量化经采样图像被分割成空间上离散的像素,但其灰度是连续的,还不能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将像素灰度转换成离散的整数值的过程叫量化。
表示像素明暗程度的整数称为像素的灰度级(或灰度值或灰度)。
一幅数字图像中不同灰度级的个数称为灰度级数,用G表示。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1 图像数字化技术2.2 数字图像类型2.3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2.4 像素间的基本关系2.5 图像的几何变换2.1 图像数字化技术2.2 数字图像类型2.3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2.4 像素间的基本关系2.5 图像的几何变换简单的图像成像模型一幅图像可定义成一个二维函数f(x,y)。
由于幅值f 实质上反映了图像源的辐射能量,所以f(x,y)一定是非零且有限的,也即有:0<f(x,y)</f(x,y)图像是由于光照射在景物上,并经其反射或透射作用于人眼的结果。
所以,f(x,y)可由两个分量来表征:一是照射到观察景物的光的总量,二是景物反射或透射的光的总量。
设i(x,y)表示照射到观察景物表面(x,y)处的白光强度,r(x,y)表示观察景物表面(x,y)处的平均反射(或透射)系数,则有:f(x,y)=i(x,y)r(x,y)其中:0 < i(x,y) < A 1, 0 ≤r(x,y) ≤1对于消色光图像(有些文献称其为单色光图像),f(x,y)表示图像在坐标点(x,y)的灰度值l ,且:l=f(x,y)这种只有灰度属性没有彩色属性的图像称为灰度图像。
显然:L min ≤l ≤L mxa区间[L min ,L max ]称为灰度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中,一般取L min 的值为0,L max =L-1。
这样,灰度的取值范围就可表示成[0,L-1]。
当一幅图像的x 和y 坐标及幅值f 都为连续量时,称该图像为连续图像。
为了把连续图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必须先对连续的图像进行空间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图像数字化:将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之后,得到用数字表示的图像。
图像的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连续图像空间离散数字图像幅度离散采样量化采样:是将在空间上连续的图像转换成离散的采样点(即像素)集的操作。
即:空间坐标的离散化。
量化:把采样后所得的各像素的灰度值从模拟量到离散量的转换称为图像灰度的量化。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1.将一幅光学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叫做图像的数字化,包括扫描、采样、量化三个过程。
采样点数越多、量化级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2.图像数字化过程中造成失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采样过程中,如果采样点数满足取样定理(即采样频率不小于最高截止频率的2倍)的情况下,重建图像就不会产生失真,否则就会因为取样点数不够而产生所谓混淆失真;第二个方面,在量化过程中,若图像不产生失真,则需要量化级数无穷大,而实际量化级数往往无法满足这样的取值而造成图像的失真。
3.人的眼睛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外界景象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后,视网膜产生相应的胜利电图像并经视神经传入大脑;人眼的视网膜由感光细胞覆盖,感光细胞吸收来自于光学图像的光线,并通过晶体透镜和角膜聚集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相当于普通光学镜头,对光线有屈光作用。
4.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指单色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发光强度。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照度指物体被被照面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光通量。
主观亮度是指由观察者判断出的亮度称为主观亮度。
5.常用的颜色模型有RGB模型、CMYK模型、HSI模型等。
RGB模型是色光的彩色模型,因为是由红、绿、蓝相叠加形成其它颜色,因此该模型也叫加色合成法。
所有的显示器、投影设备,以及电视等许多设备都是依赖于这种加色模型的;CMYK模型也称减色合成法,主要应用于印刷行业中;RGB和CMYK颜色模型都是面向硬件的,但从人眼视觉特性来看,HSI模型用色调、饱和度和亮度来描述彩色空间能更好地与人的视觉特性相匹配。
6.由于彩色图像为RGB图像,利用三元组(R,G,B)来表示每个像素的值。
根据题意,三基色灰度等级为8,而23=8,则存储一个颜色分量所需的比特数为3,存储一个三元组所需的比特数为3⨯3=9,该图像大小为1024*768,则存储整幅图像所需的比特数为9⨯1024⨯768=7077888bit=864KB。
数字图像处理第⼆章课后习题及中⽂版解答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版,第⼆版)课后习题及解答(部分)Ch 22.1使⽤2.1节提供的背景信息,并采⽤纯⼏何⽅法,如果纸上的打印点离眼睛0.2m 远,估计眼睛能辨别的最⼩打印点的直径。
为了简明起见,假定当在黄斑处的像点变得远⽐视⽹膜区域的接收器(锥状体)直径⼩的时候,视觉系统已经不能检测到该点。
进⼀步假定黄斑可⽤1.5mm × 1.5mm 的⽅阵模型化,并且杆状体和锥状体间的空间在该阵列上的均匀分布。
解:对应点的视⽹膜图像的直径x 可通过如下图题2.1所⽰的相似三⾓形⼏何关系得到,即()()220.20.014d x = 解得x =0.07d 。
根据2.1节内容,我们知道:如果把黄斑想象为⼀个有337000个成像单元的正⽅形传感器阵列,它转换成⼀个⼤⼩580×580成像单元的阵列。
假设成像单元之间的间距相等,这表明在总长为1.5 mm 的⼀条线上有580个成像单元和579个成像单元间隔。
则每个成像单元和成像单元间隔的⼤⼩为s =[(1.5 mm)/1159]=1.3×10-6 m 。
如果在黄斑上的成像点的⼤⼩是⼩于⼀个可分辨的成像单元,在我们可以认为改点对于眼睛来说不可见。
换句话说,眼睛不能检测到以下直径的点:x =0.07d<1.3×10-6m ,即d <18.6×10-6 m 。
下图附带解释:因为眼睛对近处的物体聚焦时,肌⾁会使晶状体变得较厚,折射能⼒也相对提⾼,此时物体离眼睛距离0.2 m ,相对较近。
⽽当晶状体的折射能⼒由最⼩变到最⼤时,晶状体的聚焦中⼼与视⽹膜的距离由17 mm 缩⼩到14 mm ,所以此图中选取14mm(原书图2.3选取的是17 mm)。
图题2.12.2 当在⽩天进⼊⼀个⿊暗的剧场时,在能看清并找到空座位时要⽤⼀段时间适应,2.1节(视觉感知要素)描述的视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起什么作⽤?解:根据⼈眼的亮度适应性,1)由于户外与剧场亮度差异很⼤,因此当⼈进⼊⼀个⿊暗的剧场时,⽆法适应如此⼤的亮度差异,在剧场中什么也看不见;2)⼈眼不断调节亮度适应范围,逐渐的将视觉亮度中⼼调整到剧场的亮度范围,因此⼜可以看见、分清场景中的物体了。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2. 图像数字化包括那两个过程?它们对数字化图像质量有何影响?答:图像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量化:将像素灰度转换成离散的整数值得过程叫量化。
影响:一般来说,采样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越少,空间分辨率低,质量差,严重时出现像素呈块状的国际棋盘效应;采样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空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
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欠丰富,灰度分辨率低,会出现假轮廓现象,图像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3。
数字化图像的数据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数字化前需要决定影像大小(行数M、列数N)和灰度级数G的取值.一般数字图像灰度级数G为2的整数幂。
那么一幅大小为M*N,灰度级数为G的图像所需的存储空间M*N*g(bit),称为图像的数据量.6。
什么是灰度直方图?它有哪些应用?从灰度直方图你能获得图像的哪些信息?答:灰度直方图反映的是一幅图像中各灰度级像素出项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以灰度级为横坐标,纵坐标为灰度级的频率,绘制频率同灰度级的关系图就是灰度直方图.应用:通过变换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可以,使图像更清晰,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获得的信息:灰度范围,灰度级的分布,整幅图像的平均亮度。
但不能反映图像像素的位置。
8。
图像处理按功能分有哪几种形式?答:按图像处理的输出形式,图像处理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三种形式:(1)单幅图像-—>单幅图像;(2)多幅图像—-〉单幅图像;(3)单(或多)幅图像——>数字或符号等.12。
图像特性包括哪些类型?图像特征是图像分析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是视觉能分辨的自然特征,也可以是人为定义的某些特性或参数,即人工特征.数字图像的像素亮度、边缘轮廓等属自然特性;图像经过变换得到的频谱和灰度直方图等属人工特征.1、自然特征图像是空间景物反射或者辐射的光谱能量的记录,因而具有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时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