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89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1 图像数字化技术2.2 数字图像类型2.3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2.4 像素间的基本关系2.5 图像的几何变换2.1 图像数字化技术2.2 数字图像类型2.3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2.4 像素间的基本关系2.5 图像的几何变换简单的图像成像模型一幅图像可定义成一个二维函数f(x,y)。
由于幅值f 实质上反映了图像源的辐射能量,所以f(x,y)一定是非零且有限的,也即有:0<f(x,y)</f(x,y)图像是由于光照射在景物上,并经其反射或透射作用于人眼的结果。
所以,f(x,y)可由两个分量来表征:一是照射到观察景物的光的总量,二是景物反射或透射的光的总量。
设i(x,y)表示照射到观察景物表面(x,y)处的白光强度,r(x,y)表示观察景物表面(x,y)处的平均反射(或透射)系数,则有:f(x,y)=i(x,y)r(x,y)其中:0 < i(x,y) < A 1, 0 ≤r(x,y) ≤1对于消色光图像(有些文献称其为单色光图像),f(x,y)表示图像在坐标点(x,y)的灰度值l ,且:l=f(x,y)这种只有灰度属性没有彩色属性的图像称为灰度图像。
显然:L min ≤l ≤L mxa区间[L min ,L max ]称为灰度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中,一般取L min 的值为0,L max =L-1。
这样,灰度的取值范围就可表示成[0,L-1]。
当一幅图像的x 和y 坐标及幅值f 都为连续量时,称该图像为连续图像。
为了把连续图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必须先对连续的图像进行空间和幅值的离散化处理。
图像数字化:将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之后,得到用数字表示的图像。
图像的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连续图像空间离散数字图像幅度离散采样量化采样:是将在空间上连续的图像转换成离散的采样点(即像素)集的操作。
即:空间坐标的离散化。
量化:把采样后所得的各像素的灰度值从模拟量到离散量的转换称为图像灰度的量化。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第一章概述1. 图像的概念及数字图像的概念。
图-是物体透射或反射光的分布,是客观存在的。
像-是人的视觉系统对图的接受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或反映,图像是图和像的有机结合,是客观世界能量或状态以可视化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数字图像是物体的一个数字表示,是以数字格式存放的图像。
2. 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以提高图像的实用性。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优点。
精度高、再现性好、通用性、灵活性强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1. 人眼视觉系统的基本构造P14 图2.1人眼横截面简图2. 亮度的适应和鉴别人眼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非常高,一般情况下跨度达到10的10次方量级,从伸手不见五指到闪光灯强曝光。
3.光强度与主观亮度曲线。
P15 图2.4光强度与主观亮度的关系曲线4. 图像的数字化及表达。
(采样和量化的概念)图像获取即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包括扫描、采样和量化。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成离散点的操作 量化:将像素灰度转换成离散的整数值的过程5. 图像采样过程中决定采样空间分辨率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采样间隔、采样孔径6. 图像量化过程中量化级数与量化灰度取值范围之间的关系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欠丰富,灰度分辨率低,会出现假轮廓现象,图像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7. 像素的相邻领域概念(4领域,8领域)。
设为位于坐标处的一个像素(x+1,y ),(x-1,y ),(x,y+1),(x,y-1) 组成的4邻域,用)(4p N 表示。
(x+1,y+1),(x+1,y-1),(x-1,y+1),(x-1,y-1) 像素集用)p (N D 表示)(4p N 和)p (N D 合起来称为p 的8邻域,用)(8p N 表示。
8. 领域空间内像素距离的计算。
(欧式距离,街区距离,棋盘距离) p 和q 之间的欧式距离定义为: 22)()(),(t y s x q p D e -+-=p 和q 之间的4D 距离(也叫城市街区距离)定义为: t y s x q p D -+-=),(4p 和q 之间的8D 距离(也叫棋盘距离)定义为: ),max(),(8t y s x q p D --=第三章 图像的基本运算(书后练习3.2,3.9 ) 1. 线性点运算过程中各参数表示的含义(k ,b )。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1.将一幅光学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叫做图像的数字化,包括扫描、采样、量化三个过程。
采样点数越多、量化级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2.图像数字化过程中造成失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采样过程中,如果采样点数满足取样定理(即采样频率不小于最高截止频率的2倍)的情况下,重建图像就不会产生失真,否则就会因为取样点数不够而产生所谓混淆失真;第二个方面,在量化过程中,若图像不产生失真,则需要量化级数无穷大,而实际量化级数往往无法满足这样的取值而造成图像的失真。
3.人的眼睛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外界景象通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后,视网膜产生相应的胜利电图像并经视神经传入大脑;人眼的视网膜由感光细胞覆盖,感光细胞吸收来自于光学图像的光线,并通过晶体透镜和角膜聚集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相当于普通光学镜头,对光线有屈光作用。
4.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指单色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发光强度。
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照度指物体被被照面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光通量。
主观亮度是指由观察者判断出的亮度称为主观亮度。
5.常用的颜色模型有RGB模型、CMYK模型、HSI模型等。
RGB模型是色光的彩色模型,因为是由红、绿、蓝相叠加形成其它颜色,因此该模型也叫加色合成法。
所有的显示器、投影设备,以及电视等许多设备都是依赖于这种加色模型的;CMYK模型也称减色合成法,主要应用于印刷行业中;RGB和CMYK颜色模型都是面向硬件的,但从人眼视觉特性来看,HSI模型用色调、饱和度和亮度来描述彩色空间能更好地与人的视觉特性相匹配。
6.由于彩色图像为RGB图像,利用三元组(R,G,B)来表示每个像素的值。
根据题意,三基色灰度等级为8,而23=8,则存储一个颜色分量所需的比特数为3,存储一个三元组所需的比特数为3⨯3=9,该图像大小为1024*768,则存储整幅图像所需的比特数为9⨯1024⨯768=7077888bit=864KB。
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32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2、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3、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4、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1、视觉感知要素2、图像的取样和量化3、像素间的基本关系4、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数学运算第三章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8学时)1、基本灰度变换函数2、直方图处理3、空间滤波基础4、平滑空间滤波器5、锐化空间滤波器第四章频域滤波(8学时)1、二维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2、频域滤波基础3、频域平滑滤波器4、频域锐化滤波器5、选择性滤波器第五章图像复原与重建(4学时)1、图像退化复原模型2、噪声模型3、空间滤波去噪4、频域滤波消除周期噪声5、逆滤波第六章彩色图像处理(6学时)1、彩色基础和模型2、伪彩色处理3、彩色变换4、平滑和锐化二、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16学时)1、图像信号的数字化(2学时)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图像的数字化参数取样频率(象素个数)、量化层数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实验内容编写并调试图像数字化程序,要求参数k,n 可调。
其中k为亚抽样比例;n为量化比特数;选择任意图像进行处理,在显示器上观察各种数字化参数组合下的图像效果。
2、图像灰度级修正(2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图像灰度级修正方法,即图象的灰度变换法和直方图均衡化法,加深对灰度直方图的理解。
观察图象的增强效果,对灰度级修正前后的图像加以比较。
实验内容编程实现图像的灰度变换。
改变图像输入、输出映射的灰度参数范围(拉伸和反比),观看图像处理结果。
对图像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显示均衡前后的直方图和图像。
3、图像的平滑滤波(2学时)实验目的学习如何对已被噪声污染的图像进行“净化”。
通过平滑处理,对结果图像加以比较,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
实验内容编写并调试窗口尺寸为m×m的平滑滤波函数。
编写并调试窗口尺寸为m×m的中值滤波函数。
4、图像的锐化处理(2学时)实验目的学习如何用锐化处理技术来加强图像的目标边界和图像细节,对图像进行梯度算子、拉普拉斯算子、Sobel算子设计,使图像的某些特征(如边缘、轮廓等)得以进一步的增强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