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87.12 KB
- 文档页数:2
股骨颈骨折护理的总结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部位发生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该类型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素导致骨骼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以下是股骨颈骨折护理的总结。
一、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受损的髋关节全部或部分替换为人工关节,内固定术是将钢板、钢钉等内部固定物置入受损部位,将骨头固定在一起。
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二、康复治疗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按摩、热敷、电疗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功能锻炼主要是通过体位转换、旋转、屈伸等动作训练受损部位的肌肉和关节,使其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康复期间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按时进行治疗和锻炼,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三、饮食调理股骨颈骨折后,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生长。
同时要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食品的摄入,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四、心理疏导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因病而引起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医生应该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应该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五、注意事项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影响受损部位的恢复。
2.保持休息,适当进行体位转换,避免长时间卧床。
3.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遵守医生的指导,按时进行治疗和锻炼。
5.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
6.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因病而引起的情绪变化。
股骨颈骨折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特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同时,患者本人和家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共同努力,早日恢复健康。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小结及措施。
1. 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激动和剧烈运动。
床垫要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 术后第二天,可以进行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但要避免扭动腿部。
患者可坐起并行走数步,但必须进行辅助。
3. 术后第三天,患者需要进行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运动等,可进行站立练习。
4. 术后第四天至七天,患者需要进行步态训练,如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
5. 术后第七天至两周,患者应继续进行步态训练,同时进行力量训练,如肌肉力量练习、半蹲等,以恢复肌肉力量。
6. 术后两周至一个月,患者应进行有氧运动,如骑车、慢跑等,以提高心肺功能。
7. 术后一个月至六个月,患者需要进行功能训练和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有氧运动,以加强康复效果。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患者在床上翻身时应避免侧卧,应先将手放在侧面扶住床沿,再利用力将身体向另一侧滚动。
2. 患者在行走时应注意脚步平稳,避免跌倒和摔伤。
3. 患者应遵守医生的用药和复诊指导,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随访。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关心。
只有严格遵守医嘱,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
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
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
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
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血瘀: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二)气血不足: 骨折中期,伤后2—4周,痛或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三)阴虚湿重型: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不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辨证施护l.1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
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
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1)情志护理:《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
”《素问》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放气乱矣。
”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
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埋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疰愈。
(2)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小足者补之以味。
”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同时根据医嘱内服消瘀退肿,行气活血汤药。
(3)功能锻炼: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向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
1.2 气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股骨颈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为了让患者能够尽快地康复,术后护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休息状态。
手术后患者需要保持休息状态,减少关节负担,避免剧烈活动和疲劳过度,预防肌肉和骨头的二次损伤。
术后第一天,要保持卧床休息和容易消化的饮食。
如患者活动过度,造成打滑或跌倒,会对伤口产生不良影响,延长康复时间。
2. 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在康复期间,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针对性的运动、按摩和物理治疗等。
制定康复计划的目的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尽快恢复行动能力、提高身体的活动自由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移动或翻身时的措施。
患者在移动或翻身时,应该注意减少对骨折区域的冲击和压力,尽可能避免和减轻疼痛。
移动和翻身时,将好侧下放在床上,然后利用手臂力量将体重转移到好侧,避免伤口处受力,以免造成骨折位置的进一步移位。
4. 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是术后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患者需要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在患者的脚底、脚后跟等易受压部位放置护垫,以防止长时间压迫皮肤造成溃疡和皮肤坏死。
5.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丰富多样的食物能给患者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恢复健康。
患者需要注重膳食的卫生,保持肠胃的健康,增加营养的摄入,提高免疫力,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6. 定期复查。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肢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
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让患者早日康复。
7. 心理关怀在疾病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
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恐惧。
合适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在以上方面中,医护人员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护理,以便让患者能够尽快地康复,回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常规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随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股骨颈骨折患病人数逐年增多。
常因跌倒、下肢突然扭转、从高处跌下等外力刺激导致股骨颈骨折,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移位。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手术复位治疗,但因老年人的关节营养血管网被破坏而发生股骨头坏死,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需二次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中医常规护理可促进骨折部良好复位,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病因股骨颈骨折发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因素:首先是机体的骨强度降低,且股骨颈上有较多的滋养血管存在,而影响到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提高其脆性。
其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髋周肌群都会发生退变,其反应灵敏性下降,致使对于髋部的不良应力无法有效抵消,并且髋部位的应力相对较大,哪怕是从床上跌落都可能发生骨折。
在青年人群中,股骨颈骨折发生主要是因外力过大。
症状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后,症状主要是骨折部疼痛,由于骨折程度不一,患者的疼痛存在一定差异。
同时,在股骨颈骨折发生后,会有程度不同的屈髋屈膝等出现,肿胀并不明显,原因是股骨颈骨折大都是囊内骨折,出血量比较少,同时关节外有丰厚肌群存在,导致从外部上看肿胀并不明显。
发生移位骨折的患者无法站立,但是也有部分没有移位骨折的患者,仍能够走动,需特别注意。
检查临床通常经X线对股骨颈骨折进行检查,可对骨折有效的分类。
在部分未出现移位的患者中,进行X线片检查时,看不见骨折线,就需磁共振检查,但也可等三周左右的时间再X线检查,原因主要是骨折部位中部分骨质出现吸收,而骨折线才可清晰的显示出现。
因此,在怀疑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开展X线片检查后,仍需以嵌插骨折进行处理,之后在三周后复查。
对一些多发损伤患者来说,极易漏诊,大都是青年人群,需有效检查髋部。
中医护理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在住院早期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促进患者康复。
给予患者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锻炼计划,在患者的锻炼期间,护理人员要从旁辅助。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一种骨折,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
康复和治疗很重要,以下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的小结及措施。
1.术后的休息和护理
手术后的第一个星期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保持患
处稳定,给予必要的调整和护理,以免撕裂伤口。
同时,要保持流畅
的呼吸道和空气流动。
并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情况,合理地控制饮食,及时清洁患者伤口,做好感染防护工作。
2.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部位的恢复需要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
和身体状况来开具恰当的锻炼计划。
患者可以逐渐开始活动,依据情
况加强锻炼。
尽量多走动,注意不要过度,以免损伤到患处,同时做
好肌肉拉伸和强化练习,预防反弯、上行和体位变换。
3.药物治疗
手术后,医师会给予药物治疗,包括疼痛治疗和抗感染。
如紫杉
醇和昂丹司琼等疼痛缓解药物以及抗生素。
这些药物都要执行医生的
医嘱,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
4.定期复查
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X光检查,保持对
患者骨骼生长状态的了解,适时调整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小结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需要患者的家人和医生一起协力完成。
家
庭病床、餐具、个人卫生等管理要做得好,使患者能够安心康复。
最
终达到成功康复和治疗的目标。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对股骨颈颈骨折的临床治疗。
方法采用同组对照的方法比较36例肱骨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经中医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经中医护理后股骨颈颈骨折患者优良率达94.73%。
结论中医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予积极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
因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1]。
在骨伤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和护理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分治、七分养”更显重要,现在对临床2010年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59岁。
2 护理2.1 体位要求骨折后1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垫床,牵引期间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
切忌侧卧,患肢避免内收、外旋,健肢及其他重物不可压迫患肢。
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患侧穿中立位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内收。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注意观察患者体位、角度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应遵从医嘱,不能因卧床时间长而私自改变体位。
2.2 功能锻炼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多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预后。
具体的股骨颈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下。
2.2.1 术后8周。
1,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
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
3,上床时按相反顺序进行。
4周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也可扶双拐下地练习步行,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