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实验小学_幸福教育_之路探索(案例格式模板20160820)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教育的道路上,幸福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幸福教育,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位教师如何通过幸福教育,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案例。
二、案例背景小李,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由于家庭原因,他经常感到孤独、无助。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小李的老师,小王,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她深知幸福教育的重要性,决定用爱心和耐心,为小李照亮成长之路。
三、案例实施1. 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小王首先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小李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
在了解到小李喜欢画画后,她便鼓励小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渐渐地,小李开始打开心扉,与同学们交流,自信心也逐渐增强。
2. 创设和谐氛围,营造幸福课堂小王在课堂上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关爱。
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她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课堂上,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 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小王认为,幸福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还需要在课余时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等。
在这些活动中,小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了快乐。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习惯小王深知,幸福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她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
针对小李的孤独、无助,她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同时,她还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
四、案例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变得开朗、自信,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第1篇在我国的某座美丽小城,有一所名为“阳光小学”的学校。
这所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在短短几年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下是关于阳光小学幸福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背景介绍阳光小学位于我国某省的一个宁静小城,占地面积不大,但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
学校共有教职工50余人,学生近千人。
校长张晓东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资深教师,他深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幸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全面发展的幸福人阳光小学的幸福教育首先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因此,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一:五年级学生小明,学习成绩一般,但擅长绘画。
班主任发现后,特意为他安排了绘画课程,并鼓励他参加各类绘画比赛。
在小明的努力下,他获得了市里的绘画比赛一等奖,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此,小明在学习上也开始奋发图强,成绩稳步提升。
2.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幸福的心态阳光小学的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校认为,一个拥有幸福心态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快乐。
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日常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案例二:六年级学生小华,因家庭原因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下滑。
班主任发现后,主动与小华沟通,了解她的心事。
在班主任的关心和鼓励下,小华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在期末考试中,小华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3.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让幸福在校园里流淌阳光小学的校园氛围和谐,师生关系融洽。
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幸福。
案例三:每年的“阳光文化节”,阳光小学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幸福在校园里流淌。
三、幸福教育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阳光小学的幸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1篇标题:幸福教育在校园里的实践与成效——XX小学幸福教育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幸福感的培养。
XX小学作为一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积极推行幸福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
本文将以XX小学的幸福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幸福教育在校园里的实践与成效。
二、幸福教育理念幸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幸福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幸福教育实践1.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XX小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园文化节、运动会、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
同时,学校还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学会关爱他人。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特长,实施个性化教育。
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特长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4. 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幸福教育成效1. 学生幸福感提升通过幸福教育,学生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调查数据显示,XX小学学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学校。
第1篇案例一:小学“快乐时光”课程背景:某小学为了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开设了“快乐时光”课程。
实施:-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调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
-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效果: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与人相处,幸福感明显提升。
案例二:中学“心灵成长营”背景:某中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了“心灵成长营”。
实施:- 活动形式: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户外拓展等。
- 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幸福感。
- 效果:学生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幸福感得到提升。
案例三:大学“幸福课程”背景:某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开设了“幸福课程”。
实施:- 课程内容:涵盖幸福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幸福哲学等。
-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研讨、实践等形式。
- 效果: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刻,幸福感指数显著提高。
案例四:社区“亲子幸福教育”背景:某社区关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开展了“亲子幸福教育”活动。
实施:- 活动形式: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旅行等。
- 目标: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
- 效果: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幸福感得到提升。
这些案例表明,幸福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实施,关键在于关注个体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实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第2篇案例一:校园环境建设某小学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丛生,设有专门的休息区、阅读角和游戏区。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身心愉悦,幸福感倍增。
案例二:心理健康教育某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学校还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案例三:个性化教育某高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如绘画、音乐、体育、编程等。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案例以一所阳光校园为例,展示幸福教育的实践成果。
二、案例简介阳光校园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近年来,阳光校园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构建幸福教育理念体系阳光校园以“幸福教育”为核心,构建了包括幸福观念、幸福课程、幸福评价、幸福活动等方面的幸福教育理念体系。
学校明确提出,幸福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幸福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2. 开发幸福课程体系阳光校园根据幸福教育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包括:(1)幸福德育课程: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2)幸福智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设了科技、艺术、体育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幸福体育课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幸福美育课程: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实施幸福评价机制阳光校园建立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感为评价标准的幸福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包括:(1)学业成绩: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德育表现: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体育成绩: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
(4)美育成果:关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活动。
4. 开展幸福活动阳光校园定期举办各类幸福活动,如:(1)阳光文化节: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幸福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幸福课堂教育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校概况某小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育背景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积极推进幸福课堂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幸福课堂。
3. 案例内容(1)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该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幸福课堂的基础。
为此,他们在课堂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优化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摆放绿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②关注学生情绪: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③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该校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丰富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②开展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制作、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提高综合素质。
③注重个性化教育: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在幸福课堂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②提高智育水平: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第1篇在我国的某座繁华都市中,有一所名为“和谐小学”的学校,这里不仅教学质量高,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幸福感培养。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的成长历程正是道德幸福教育的生动写照。
一、小明的家庭背景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普通人。
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父母对小明的教育却非常重视。
他们深知,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的道德品质和幸福感。
二、道德教育的启蒙小明上小学时,和谐小学的道德教育课程便开始了。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孝敬父母”、“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让小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的熏陶。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
小明在班会上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健康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逐渐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三、幸福感的培养和谐小学不仅注重道德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幸福感培养。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快乐阅读”、“兴趣小组”、“户外拓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小明和同学们来到了一片郊外的树林,进行了一场团队合作的游戏。
在游戏中,小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不仅帮助团队取得了胜利,还收获了同学们的友谊。
这次活动让小明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也让他更加珍惜与他人的关系。
四、道德与幸福的融合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和幸福始终是密不可分的。
他深知,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一天,小明在学校的小卖部买文具时,不慎将一元钱掉在了地上。
这时,一个叫小华的同学捡到了这元钱。
小明看到后,心中一阵慌乱,担心小华会将钱据为己有。
然而,小华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钱交给了老师。
老师表扬了小华的诚实守信,并教育小明要向小华学习。
这次事件让小明深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也是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从此,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幸福感强的人。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能力。
本文将以某市一所小学为例,介绍其幸福教育的典型经验案例。
二、案例简介某市XX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小学,该校秉持“以人为本,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能力。
近年来,该校在幸福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幸福教育的典范。
三、幸福教育典型经验1. 构建幸福校园文化XX小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幸福教育融入校园的方方面面。
首先,学校成立了幸福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幸福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学校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校训、校歌、校徽等,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幸福教育。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幸福的平台。
2. 优化课程设置XX小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能力。
一方面,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学校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如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学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XX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
同时,学校注重家校合作,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4.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XX小学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学校通过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小绅士、小淑女”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争做文明礼仪的践行者。
5. 重视家校合作XX小学深知家校合作在幸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以某小学的幸福教育精品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幸福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成果。
二、案例实施1. 创设幸福校园环境为了营造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校园环境,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学校注重校园绿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其次,学校在教室、走廊等场所布置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和图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幸福教育的理念。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幸福。
2. 优化课程设置该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幸福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发现和欣赏幸福;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美术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充满幸福感的作品。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沙龙、团体辅导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幸福。
4. 强化家校合作该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幸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幸福感。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助力。
三、案例成果1. 学生幸福感提升通过实施幸福教育,该校学生的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学校里感到快乐、充实,对生活充满期待。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幸福教育的成果。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以下是一则幸福教育案例分享,旨在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情况小华(化名),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自信。
在学校,他很少与同学交流,常常独自坐在角落里,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在家里,他总是默默地完成作业,很少主动与父母交流。
父母发现小华的变化后,十分担忧,于是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二)教育过程1.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在了解小华的情况后,班主任老师决定先从关注他的内心世界入手。
通过与小华的交流,老师发现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华的优点,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的自信心。
2. 创设良好氛围为了帮助小华融入集体,班主任老师组织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如团队游戏、主题班会等。
在活动中,小华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与同学们建立了友谊。
同时,老师还鼓励小华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如篮球、绘画等,让他在兴趣中找到自信。
3. 家校合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华,班主任老师与小华的父母保持密切沟通。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套针对小华的教育方案,包括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兴趣爱好、改善家庭氛围等。
在家庭中,父母也开始关注小华的心理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4. 持续关注与鼓励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华逐渐有了改变。
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班主任老师继续关注他的成长,定期与他沟通,鼓励他不断进步。
三、案例总结(一)幸福教育的理念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育实践中,幸福教育强调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内心世界;2.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3.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4. 持续关注与鼓励,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附件6:案例模板L实验小学“幸福教育”之路探索*摘要:幸福作为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完全可以通过外部表情传递给他人。
教师可以把这种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让校园处处洋溢着幸福。
L实验小学从对“幸福”的理解出发,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在坚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出“幸福教育”的独特模式。
这里主要从“幸福之路在何方”、“幸福之路如何铺筑”、“幸福路上经历如何”三个方面,对该学校如何探索“幸福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描绘与展示。
关键词:幸福教育;学校变革;组织学习;专家引领;学校文化The Exploration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n L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Abstract:As an inner experience, happiness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s by external expression. Meanwhile, this kind of happiness and joy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students by teacher, for filling the campus with happiness. Starting from happiness, 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xplores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it constructs a new mode of “happines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chool’s own characteristic. In brief, the exploration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n 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can be analyzed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here is the happiness road", "How to build the happiness road", "What can be acquired on the road to happiness".Key words:happiness education, school re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 xperts’ leading, school culture背景信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关于“幸福”这一话题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教育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家纷纷发出各自的声音。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丹政府就公开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莱恩(Robert E. Lane)在《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一文中提出:“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作者简介:葛新斌,男,安徽蒙城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王丽君,女,湖南衡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编制说明:按照调研学习及当事人的要求,作者对案例所涉及的学校名称、人员及相关数据,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本案例仅供教学之用,无意提倡或暗示某种管理理念、方法或体制比其他的理念、方法或体制更为有效或合理。
目标”。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我国教育界对此迅速作出回应!2005年11月,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论》中提出:“‘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发展”。
2008年8月,“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书中,主张要“让所有的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2011年3月全国两会上“让人民更幸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词”之后不久,5月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万金联合国内外学者发起成立了“幸福学校联盟”。
幸福是人生的美好追求,是生命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的教育即培养真正的人,让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价值。
”学校要有自己的精神灵魂和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引领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创建幸福学校是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我国,中小学“升学本位主义”主导下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航船”不断偏离“幸福教育”的航道。
教学内容日趋系统化,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重教师主导,轻学生探索;教学模式程序化、单一化,忽略学生的情感特征。
教育已不再具有浓厚温馨的人情味,取成为死气沉沉的灌输说教。
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呼唤着“幸福”的回归。
L实验小学创建于2007年8月,政府首期投入近两亿元,这是一所按照民办学校方式运作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
学校占地6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61458平方米。
校园环境优雅,岭南文化氛围浓郁。
早在“幸福教育”兴起之初,L实验小学就已开始独立探索学校发展的“幸福教育”之路。
他们为何选择了“幸福教育”?在探索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经过一番辛勤耕耘,他们又有什么收获呢?案例正文一、敢问路在何方?(一)“铁娘子”拓荒探路彭校长,她是一位不满足已有成绩的拓荒者,她是一位为人质朴的教育者,她是一位认准目标就无怨无悔的践行者。
她18岁开始从教,26岁担任行政工作参与学校管理,积淀了足够的能量,蓄势待发。
在不惑之年,彭校长攻读硕士学位,执掌L实验小学,在当地教育界被称为“铁娘子”和“拼命三郎”。
2007年,注定是彭校长一生中不平凡的一年。
此时,担任D镇某小学校长的彭校长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选择:竞聘L实验小学校长。
那时,L实验小学的校址还是一块空地,发展L实验小学的艰辛显而易见,放弃稳定的事业平台去啃业内公认的“硬骨头”,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有点“傻”。
但在彭校长看来,选择执掌L实验小学是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让更多的家长、孩子幸福。
在彭校长的博客里,她明确地指出了这一教育理想对其竞聘L实验小学校长的影响:“夜深了,我合上《窗边的小豆豆》,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书中的小林宗作校长令我钦佩,巴学园里的教育方式不正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渴望的吗?作为校长,我能创办一所中国式的现代巴学园吗?我能成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者吗?正是这个教育梦想,让我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工作环境,勇敢地应聘L实验小学校长一职。
”在L实验小学创办之前,当时的镇中心小学已有三千多名学生,地方小且位于政府大楼旁边,所以,当时政府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为中心小学减压。
初掌L实验小学,彭校长发现实验类学校运作与此前任职的公办学校有较大差异,无论是招生还是学校品牌的塑造,都是新课题。
尤其是在办学之初,为了吸引生源,收取的学费很低,导致学校前两年财务极其紧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校长几乎“踏坏”了政府大楼的门槛。
彭校长查看了全国很多特色学校的相关资料,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与老师们讨论后,决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在办幸福的学校,推行幸福教育。
2007年的9月10日,是L实验小学创办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学生虽然才入学一个星期,可老师们已上了一个多月的班。
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以“幸福启航”为主题的庆祝教师节座谈会。
彭校长与所有教师共同讨论着这一个多月来关注的话题: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包括哪些内容?L实验小学如何办好幸福教育?为了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答卷,从参与筹建L实验小学那天起,彭校长就很少享受过节假日,无数个周末在加班加点中度过,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时光。
她曾因四肢关节红肿疼痛不得不住院治疗,竟将病房当作临时办公室,与同事们研究工作,甚至多次偷偷回学校参加重要会议。
凭着坚韧的拼搏,短短两年时间,彭校长和她带领的团队就把L实验小学这所本地最年轻的实验类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在送走第一批毕业生后,彭校长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在这两年的办学中,“幸福教育”的实施仍存在问题,该如何解决?(二)“智囊团”指点迷津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探索实践中,彭校长察觉到“幸福教育”一定会是中国未来教育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终将回归本质即幸福,功利化的现状将逐步改变。
同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精神文化的需求跟经济同步。
那么,教育的趋势必将是培养能够终身幸福的人。
然而,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终究存在矛盾。
在现实的评价体系里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的认可度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些现实的评价标准无疑在向彭校长的“幸福教育”发出挑衅。
同时,“幸福教育”概念相当广泛,这也招来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加之,学校领导提出的“幸福教育”理念,很多老师不完全理解。
因此,L实验小学“幸福教育”发展阻力重重。
在内外环境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彭校长察觉到应该要向高校专家寻求支援。
在L实验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前期,学校领导对“幸福教育”理念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还未能形成理论体系。
针对这一问题,H大学的专家组为该校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幸福教育”理论系统。
在彭校长的谈话中,人们不难发现,“幸福教育”理论系统不仅层次分明,而且内涵丰富:“我们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一个动力’和‘三大人生’办学理念。
‘一个动力’即内心成就感是孩子的幸福动力,建立学生《幸福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三大人生’即‘品德人生、书香人生、才艺人生’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2009年,L实验小学又在‘一个动力’和‘三大人生’的基础上推出‘五彩童年’计划。
”在推行“幸福教育”过程中,社会上很多人对其产生质疑。
针对这个问题,对于“‘幸福教育’汇报会”“教育综合改革的小学高端论坛”和“竞争性资金汇报会”等活动,H大学专家组亲自策划、指导并参与其中。
这些举措对社会各界接受“幸福教育”的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L实验小学得以对其前几年的“幸福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同时也让L实验小学在整个区内初步彰显出品牌效应。
2010年L实验小学与H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办学签约启动。
为便于运作及其后续管理,并充分利用各种财政和社会资源,最终对合作办学的学校采用了“一校两名”的双冠名方式,即“L实验小学”加挂上“H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学校”的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