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知识培训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005.00 KB
- 文档页数:41
锂电池电解液安全培训教材一、引言锂电池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能源储存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手机、电脑等领域。
然而,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小觑。
为了提高锂电池电解液的使用安全性,本教材将为大家介绍有关锂电池电解液的安全知识及操作要点。
二、锂电池电解液的基本概念锂电池电解液是指用于带电离的锂导体、传输电荷的介质。
它通常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在锂电池中,电解液起着电荷传递的作用,同时还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锂电池电解液的安全性问题1. 热失控和燃烧由于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闪点和燃点,一旦遭受高温或短路等情况,电解液可能会燃烧或产生热失控现象,导致锂电池发生火灾。
2. 腐蚀性和刺激性锂电池电解液通常含有一定浓度的锂盐,这些盐类对皮肤和黏膜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同时,有机溶剂也可能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产生刺激。
3. 毒性某些锂盐和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内脏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引起中毒。
四、锂电池电解液的安全操作要点1. 储存将锂电池电解液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
避免与氧化剂、酸性物质等存放在一起。
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以防止电解液泄漏、挥发或碰撞等意外情况发生。
3. 使用在使用锂电池电解液时,应穿戴好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同时要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以降低有机溶剂的浓度。
4. 废弃废弃锂电池电解液时应遵循相关的环保法规,将电解液交给指定的机构进行处理。
五、事故应急处理1. 火灾事故一旦锂电池电解液发生火灾,应立即使用沙土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切忌用水灭火,以免加剧火势。
同时,应迅速通知相关部门,以争取及时救援。
2. 溅到皮肤和眼睛若锂电池电解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六、结语本教材介绍了锂电池电解液的基本概念、安全性问题以及安全操作要点。
锂电池电解液的使用必须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操作安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1 锂离子电解液概况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LiFL6)、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一般用高介电常数溶剂与低粘度溶剂混合使用;常用电解质锂盐有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但从成本、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六氟磷酸锂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采用的主要电解质;添加剂的使用尚未商品化,但一直是有机电解液的研究热点之一.自1991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成功,锂离子电池很快进入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并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技术也正处于进一步发展中。
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和生产方面,国际上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液的研制与开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以日本的电解液发展最快,市场份额最大.国内常用电解液体系有EC+DMC、EC+DEC、EC+DMC+EMC、EC+DMC+DEC等。
不同的电解液的使用条件不同,与电池正负极的相容性不同,分解电压也不同。
电解液组成为lmol/LLiPF6/EC+DMC+DEC+EMC,在性能上比普通电解液有更好的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能有效减少气体产生,防止电池鼓胀.EC/DEC、EC/DMC电解液体系的分解电压分别是4。
25V、5.10V.据Bellcore研究,LiPF6/EC+DMC与碳负极有良好的相容性,例如在LixC6/LiMnO4电池中,以LiPF6/EC+DMC为电解液, 室温下可稳定到4。
9V,55℃可稳定到4.8V,其液相区为-20℃~130℃,突出优点是使用温度范围广,与碳负极的相容性好,安全指数高,有好的循环寿命与放电特性。
电解液知识培训电解液知识讲座一、溶剂二、电解质锂盐三、添加剂四、电解液与电池电化学性能关系1、溶剂的一些基本性能J _______。
介电常数: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多以极性非质子溶剂为主,该溶剂不与锂反应,为保证锂盐的溶解和离子传导,溶剂必须有足够大的极性,只有介电常数足够高的溶剂,才能降低正负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使离子对能离解为溶剂化的自由离子。
极性可由介电常数或偶极矩表示,这些影响溶剂与溶质之间的静电作用。
I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
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地温度叫做闪点。
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 温度。
)1・1溶剂选择作为最佳电解液溶剂,必须尽可能满足下列要求。
•:•⑴熔点低、沸点高、蒸汽压低,从而使工作温度范围宽• 3相对介电常数高电,黏度低,从而使导率咼。
•但是上述的两个方面基本是相互冲突的。
如EC、PC 沸点越高,黏度就越大。
所以电解液通常就采用混合溶剂来弥补各组分的缺点。
像EC、PC极性高,相对介电常数大,黏度大的溶剂,就和DEC、DMC、EMC等极性小、相对介电常数低、黏度小的溶剂混合。
2、典型几种溶剂一、碳酸酯主要包括:1、环状碳酸酯: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等2、链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
碳酸丙烯酯(PC)•:•碳酸内烯酯(PC)较早的使用在商业电池中。
与二甲氧基乙烷(DME)等量混合仍是一次锂电池的代表性溶剂。
PC用于二次电池与电池负极相溶性较差,在碳负极形成SEI膜(固体电解质膜)之前,随着锂共插入石墨层,导致石墨层发生剥离,循环性能下降。
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EC),由于其在高度石墨化碳材料表面不发生分解及良好的成膜作用,因此绝大部分液体电解液均以其为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