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第1-3节)一、填空A-五-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A-五-2.生物膜脂在正常生理温度下以液晶态存在,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可发生状态的改变,这种变化称相变。
A-五-3.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膜脂、膜蛋白、膜糖。
A-五-4.动物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__等几类,其中通讯连接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A-五-5.按照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膜蛋白存在的位置,可分为膜内在蛋白、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三种。
B-五-6.在正常生理温度下,膜脂呈液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中,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小(大或小)。
B-五-7.细胞膜中所含有的主要脂类为磷脂、胆固醇、糖脂,它们都是双亲性分子。
B-五-8. 质膜中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等成分是具有双亲性的分子。
C-五-9.真核细胞膜中有四种主要的磷脂分子: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C-五-10.膜脂的分子运动方式包括:旋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内、外层翻转运动和弯曲运动。
C-五-11.点状桥粒的主要结构包括:①__桥粒斑__;②____钙黏蛋白___;③__中间丝___。
D-五-12.改变溶液温度或离子强度就可以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周边蛋白,用去垢剂处理才能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的膜蛋白是膜内在蛋白。
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五-1.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C )。
A 蛋白质和水B 蛋白质和糖类C 蛋白质和脂类D 脂类和糖类A-五-2.膜脂中最多的是( C )。
A 脂肪B 糖脂C 磷脂D 胆固醇?A-五-3. 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C )。
A 细胞膜B 内质网膜C 细胞外被D 线粒体外膜A-五-4.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电子致密层中夹一层疏松层,称为( C )。
A 生物膜B 质膜C 单位膜D 板块模型A-五-5.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哪项有误( D )A 镶嵌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B 含胆固醇C 含糖脂D外周蛋白在外表面A-五-6.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规律是( A )A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中央B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侧C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内侧,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外侧D 极性头部朝向膜的中央,疏水尾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A-五-7.生物膜是指( D )A 单位膜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A-五-8.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 A )A 区域化B 合成蛋白质C 运输物质D 合成脂类A-五-9.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D )A 氢键B 离子键C 疏水键D 非共价键A-五-10.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C )A 单位膜模型B 片层结构模型C 流动镶嵌模型D 以上都不是A-五-11.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 C ),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并获得1972的诺贝尔奖。
A-五-1、正常情况下,乙醇、甘油等物质都是以(A )方式进出细胞的。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通道蛋白D 胞吞作用A-五-2、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D )。
A H2OB O2C 尿素D 葡萄糖A-五-3、下列关于小分子穿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 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越小,穿膜的速率越快B 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强,穿膜越容易C 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难以穿膜D 非极性的小分子往往很容易穿膜A-五-4、既能介导主动运输,又能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蛋白为( B )。
A 通道蛋白B 载体蛋白C 钠钾泵D 质子泵A-五-5、下列膜泡运输中能够形成由网格蛋白所构成的特殊膜囊泡——有被小泡的是( C )。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胞吐作用A-五-6、下列关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 )。
A 维持细胞外低钠高钾的浓度梯度B 维持膜电位C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D 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A-五-7、下列载体蛋白中,介导被动运输的是(B )。
A 葡萄糖载体蛋白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C 钠泵D H+泵A-五-8、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中吸取碘,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B )。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9、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D )。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10、K+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到浓度高的一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A-五-11、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A )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钠离子相伴运输B 与钾离子相伴运输C 与钙离子相伴运输D 单运输A-五-12、在下列细胞物质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能量的是(A )。
A 胞吞作用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3、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C )。
2023动物学实验心得体会4篇动物学实验心得体会1实验动物学就这样匆匆结束了,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舍。
记得最初选修这门课的时候,心里很是没低,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动物实验,(由于专业的原因吧)虽然很想学,可又担心会跟不上其他同学,甚至会考试不过影响学位。
不过最后还是选了,如果不学也许就永远不知道它其中所蕴含的乐趣和那种追求医学研究时所必须的严谨,现在想想当时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正是因为这次犹豫中的选择,让我爱上了这门课。
记得第一次实验课是让学捕捉实验鼠,并做常用的给药方式,第一次抓到老鼠时的兴奋至今还难忘,这个实验还算简单,所以很顺利就做完了老师所要求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学好这门课。
以后每次试验课我都会早早的去,很用心的去记录老师讲的每个实验细节,直至最后一节课。
有时候看到那些可爱的`实验动物总不忍心去实施残忍,每当看到因为自己操作失误而致动物大出血,最后挣扎到死亡时,心中都有种莫名的难受。
也有同学对我说既然选择去做实验就不能有怜悯,手要狠,我知道她说的是对的,可是我需要去慢慢的适应。
后来我就笑着对同学说,如果不能避免残忍,那就让我们认真的去做好每个实验,合理的去利用每一个实验动物,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最好一鼠多用,虽然最终都是要处死的,但至少死有所值吧。
随着对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实验在医学、药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它的重要性将会被更加重视。
医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有些问题单凭临床经验积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或者虽花费很长时间,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而通过动物实验有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迅速解决。
在我们追逐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记去适时的保护这些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动物,如果说,实验是为了更长远的社会利益,那几乎所有的医学科研成果是以无数动物的生命作为代价的,所以请让我们用仁慈的心去善待那些有生命的动物们吧。
通过学习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并不是学会了多少种实验的操作(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是通过实验更让我们受益的是它需要的这种执着,细心和认真严谨的态度,还有那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细胞膜与细胞表⾯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第⼀节细胞膜与细胞表⾯特化结构细胞膜(cell membrane)⼜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质组成的⽣物膜。
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结构上的边界,使细胞有⼀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
⽣物膜(biomembrane):真核细胞内部存在着由膜围绕构建的各种细胞器。
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为⽣物膜。
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们⽤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但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电镜下显⽰出了质膜的超微结构。
但⼈们并未感到惊奇,因为此前细胞⽣理学家在研究细胞内渗透压时已证明了质膜的存在。
1925年E. Gorter和F. Grendel研究红细胞发现膜脂单层分⼦为红细胞表⾯积的⼆倍,提⽰了质膜是由双层脂分⼦构成的。
随后,⼈们发现质膜的表⾯张⼒⽐油—⽔界⾯的表⾯张⼒低得多,若脂滴表⾯吸附有蛋⽩成分则表⾯张⼒降低,因此Davson和Danielli提出“蛋⽩质—脂质—蛋⽩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
这⼀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
1959年,J. D. Robertson发展了三明治模型,提出了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并推断所有的⽣物膜都由蛋⽩质—脂质—蛋⽩质的单位膜构成。
随后的⼀些实验,如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证明,质膜中的蛋⽩质是可流动的;冷冻蚀刻技术显⽰了双层膜脂中存在膜蛋⽩颗粒。
1972年,S. J. Singer和G. Nicolso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
这⼀模型随即得到各种实验结果的⽀持。
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有的嵌⼊或横跨脂双分⼦层。
近年来有⼈提出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即在⽣物膜上富含胆固醇, 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脂筏”⼀样, 并载有各种蛋⽩。
习题使用说明“A”表示题目难易程度,“一”表示所属章节,“1”为题目序号对应教学大纲的掌握、熟悉、了解三种程度的教学和学习要求,题目按难易程度、不同学制专业等分为三个等级:A.容易,考核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适用于不同学制和各个专业的学生。
B.中等,考核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学生理解、归纳的知识点,适用于不同学制和各个专业的学生。
C.较难,适度拓展大纲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和一定深度,旨在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自我学习拓宽知识面的能力【信号转导的所有内容都没讲,题目没必要做,红色标注,有能力的可以做一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详细讲】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第4-7节)一、填空题A-五-1、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和非胶原糖蛋白等三类分子所组成。
A-五-2、在细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的,刚性和抗张强度最大的一种成分是胶原。
A-五-3、细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既可以与细胞结合,又可与细胞外基质中其他大分子结合,从而将细胞黏着于细胞外基质,故又统称为黏着因子。
A-五-4、细胞的膜转运蛋白按机制进行分类,通过蛋白质发生可逆的构象变化进行物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称为载体蛋白;通过蛋白质在膜上形成一个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溶质穿越的膜转运蛋白称为通道蛋白。
A-五-5、根据胞吐作用方式的不同,将胞吞(吐)作用分为两种形式:结构性分泌和调节性分泌。
A-五-6、根据闸门开关的机制不同,闸门通道扩散分为三种:机械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A-五-7、根据吞入物质的状态、大小及摄入机制的不同,可将胞吞作用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三种方式。
A-五-8、与细胞膜有关的物质运输活动主要由两种形式:一是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转运,另一种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A-五-9、离子通道扩散可根据“闸门”开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和三类。
(同A-五-6)A-五-10、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 Na+-K+-ATP 酶。
A-五-1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兼有载体蛋白和酶的双重功能。
(此题学长考过,记忆犹新,没答出来)A-五-12、真核细胞中,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是通过胞吞和胞吐来完成的。
A-五-13、由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称为。
A-五-14、G蛋白的全称是。
A-五-15、G蛋白共同的结构特征是由、和三个亚单位组成的异三聚体。
A-五-16、第一信使是受体所接收的胞外信号,又可以称为。
A-五-17、根据受体的分布规律,可分为和。
A-五-18、胞内受体可分为和。
A-五-19、一个完整的受体应该包括3个部分:、和。
A-五-20、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主要依赖化学分子即胞间信号分子通过膜受体来实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和。
A-五-21、一般将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将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
A-五-21、酪氨酸蛋白激酶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一种存在于,另一种位于。
A-五-22、被称为“双信使系统”的信号通路是。
B-五-23、钠钾泵由大小五个亚基组成,其中大亚基在外侧有____K+____________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在内侧有_____Na+___________和_____ATP___________的结合位点。
B-五-24、钠离子浓度梯度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中,存在的两种载体蛋白分别是钠钾泵和 Na+驱动的葡萄糖泵。
B-五-25、根据物质转运与能量耦联,分为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B-五-26、胞饮泡进入细胞后,不进入溶酶体而是穿过细胞质外排到另一侧的质膜外,这种过程称为穿胞运输。
B-五-27、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又可称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不知道。
B-五-28、细胞膜对物质分子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子特征和膜的结构。
B-五-29、既可以介导主动运输,又可以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
B-五-30、伴随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转移的关系,可分为同向运输和对向运输。
B-五-31、在钠钾泵中,每消耗1分子的ATP可以泵出 3 个钠离子,同时泵出个 2 钾离子。
B-五-32、小分子的穿膜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纯转运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称为易化,自由,同时转运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称为协助。
B-五-33、细胞的化学信号分子可以分为两类:称为第一信使的和称为第五信使的。
B-五-34、从溶解性来看,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另一是。
B-五-35、根据组成G蛋白 亚单位的结构与活性,G蛋白大概可分为3类:、和。
B-五-36、催化某一步反应的蛋白质由上一步反应的产物激活或抑制,该效应称为。
B-五-37、配体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与受体的亲和力答,内在活性也大,这样的配体分子称为;配体分子与受体结合后,缺乏内在活性的,这样的配体分子称为。
C-五-38、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中,起“桥梁”作用连接SH2结构域SH3结构域的接头蛋白是。
C-五-39、在cAMP信号通路中,位于细胞膜上的关键的G蛋白效应蛋白是,该信号通路中的第五信使是。
C-五-40、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膜上的活化磷脂酶C,催化膜上的4,5-五磷酸酯酰肌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胞内第五信使:和。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五-1、正常情况下,乙醇、甘油等物质都是以()方式进出细胞的。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通道蛋白D 胞吞作用A-五-2、以下物质分子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的是()。
A H2O B O2C 尿素D 葡萄糖A-五-3、下列关于小分子穿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说,相对分子量越小,穿膜的速率越快B 一般来说,水溶性越强,穿膜越容易C 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难以穿膜D 非极性的小分子往往很容易穿膜A-五-4、既能介导主动运输,又能介导被动运输的膜蛋白为()。
A 通道蛋白B 载体蛋白C 钠钾泵D 质子泵A-五-5、下列膜泡运输中能够形成由网格蛋白所构成的特殊膜囊泡——有被小泡的是()。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胞吐作用A-五-6、下列关于钠钾泵的生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外低钠高钾的浓度梯度B 维持膜电位C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D 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A-五-7、下列载体蛋白中,介导被动运输的是()。
A 葡萄糖载体蛋白B Na+驱动的葡萄糖泵C 钠泵D H+泵A-五-8、海带细胞从比自己浓度低40倍的海水中吸取碘,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9、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A-五-10、K+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到浓度高的一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A-五-11、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钠离子相伴运输B 与钾离子相伴运输C 与钙离子相伴运输D 单运输A-五-12、在下列细胞物质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能量的是()。
A 胞吞作用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3、下列膜泡运输方式中,对运输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的是()。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胞吐作用A-五-14、下列对于离子通道蛋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运输物质时不需要能量B 开放或关闭往往受“闸门”控制C 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D 是跨膜蛋白构成的亲水通道A-五-1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中间接供能运输的方式是()。
A 离子通道扩散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6、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是通过下列()运输方式实现的。
A 胞吞作用B 胞饮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钠钾泵A-五-17、下列关于离子通道扩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快速、特异性强B 由“闸门”控制连续开放C 不消耗细胞代谢能D 顺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物质A-五-18、下列运输方式中属于伴随运输的是()。
A 离子通道扩散B Na+驱动的葡萄糖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钠钾泵A-五-19、有关伴随运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需要转运蛋白参与B 消耗细胞代谢能C 存在最大转运速度D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A-五-20、K+通过细胞膜的作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载体蛋白主动运输B 形成亲水通道主动运输C 形成载体蛋白被动运输D 形成亲水通道被动运输A-五-21、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将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方式称为()。
A 简单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运输D 膜泡运输A-五-22、血中胆固醇的吸收是通过()来实现的。
A 胞饮作用B 胞吞作用C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D 伴随运输A-五-23、下列称为配体的是()。
A 细胞内信号分子B 第五信使C 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胞外信号分子的膜蛋白D 第一信使A-五-24、能够与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是()。
A 抗体B 补体C 配体D 激酶A-五-25、下列信号通路中,被称为“双信使系统”反应链的是()。
A cAMP信号通路 B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C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DcGMP信号通路B-五-26、下列有关钠钾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Na+-K+ ATP酶B 钠钾泵具有功能性的大亚基外侧有K+、乌本苷的结合部位,内侧有Na+、ATP的结合部位C 每水解1分子ATP所释放的能量可泵入3个Na+,同时泵出2个K+D 钠钾泵可为细胞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提供驱动力B-五-27、以下关于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B 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C 简单扩散速率总是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D 易化扩散速率总是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B-五-28、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B-五-29、葡萄糖从血液进入人体红细胞,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B-五-30、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泡毛细血管,属于细胞膜的哪种运输方式()。
A 简单扩散B 主动运输C 易化扩散D 胞吞作用B-五-31、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
若在四支试管中均先加入0.3ml兔红细胞悬液,然后在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3ml下列溶液,不会发生溶血现象的是()。
A 乙醇等渗液B 氯化钠低渗液C 氯化钠等渗液D 氯化铵等渗液B-五-32、溶血是指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血红素逸出,其现象是溶液由不透明突然变成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