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64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掌握探究细胞呼吸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细胞呼吸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材。
2. 准备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安排实验观察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
4. 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应用,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区别。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机制。
3. 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运动训练、食品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介绍细胞呼吸在健康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饮食、控制运动量等。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细胞呼吸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乙醇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来改善生活质量。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搜集更多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二)第三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考点1:细胞呼吸的方式1.细胞呼吸(1)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实质:。
2.【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材料:酵母菌①生物类型:(真核生物)②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③呼吸类型:(2)实验原理(3)实验思路: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产物是否含或。
(4)分析变量①自变量: 。
②因变量: 。
③无关变量: 。
(5)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②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6)实验结果(7)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还产生少量。
考点2: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反应的主要场所:。
(1)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
(2)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3.有氧呼吸过程①第一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②第二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③第三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4.总反应:(1)物质变化:有机物(葡萄糖)→ 无机物(CO2+H2O)(2)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考点3:无氧呼吸1.概念(1)定义: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实质:细胞内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过程(1)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①场所:细胞质基质②反应:③实例:酵母菌、大多数高等植物(2)第二阶段:丙酮酸的不完全分解①场所:②反应:a.b.③实例:人和动物细胞,乳酸菌,某些植物的特殊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从物质与能量的视角,阐明无氧呼吸的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提高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关心科学技术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过程:(1)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第二个阶段:①物质变化:②能量变化:少量能量释放,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思考]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酶不同。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对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2)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因缺氧变黑、腐烂。
(3)利用淀粉、醋酸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对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的无氧呼吸;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思考]给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促进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加单板滑雪比赛的运动员,在赛后肌肉会有酸痛的感觉,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无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分析: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学习任务一:细胞呼吸的原理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是否需O2需要不需要产物CO2和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转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热能+酒精或乳酸中的化学能相同点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提醒:①玉米胚、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等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件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过程之一。
细胞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通过这些过程,细胞能够生成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二、细胞呼吸的原理1. 糖酵解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这个过程产生少量的ATP和氧化还原物质NAD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糖酵解是一个无氧过程,不需要氧气的参与。
2. 三羧酸循环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进一步被转化为乙酸,然后进入线粒体。
在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中,乙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ATP和更多的NADH。
三羧酸循环需要氧气的参与,属于有氧过程。
3. 氧化磷酸化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NADH被线粒体内的膜系统氧化,释放出氢离子(H+)。
这些氢离子通过膜系统内呼吸链中的蛋白质通道流动,产生了足够的能量转化ADP为ATP,同时与氧结合生成水。
氧化磷酸化是产生ATP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有氧呼吸的核心部分。
三、细胞呼吸的应用1. 能量供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量物质。
细胞在进行各种生物学过程时,都需要ATP的供应。
例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细胞分裂等都需要ATP作为能量来源。
2. 有机物质分解细胞呼吸是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有机物质,细胞可以获取能量和原料进行生长和代谢。
有机物质的分解不仅仅限于葡萄糖,也可以包括脂肪、蛋白质等不同的有机物质。
3. 二氧化碳的排出细胞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代谢废物,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的排出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
4. 呼吸链的调控呼吸链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ATP的关键环节。
对呼吸链的调控可以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新陈代谢。
一些疾病和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呼吸过程来治疗相关疾病。
四、总结细胞呼吸是一系列生化过程,通过分解有机物质生成能量和废物。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课标教学内容要求: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描述线粒体适用于进行有氧呼吸的结构,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阐明细胞呼吸的实质。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 核心素养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四. 核心概念:物质与能量观
五.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六.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线粒体结构
二.分析归纳有氧呼吸过程
三.无氧呼吸
四.总结应用细胞呼吸
十.习题巩固:
1.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各个阶段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氧气
B.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C.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都能产生中间产物丙酮酸
3.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
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 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
十一.归纳总结
1.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2、培养酵母菌为什么有的需要通气,有的却需要密封?通气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利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密封则是避免空气进入,便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
3、为什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营养物质所释放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可以为酵母菌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提供充足的动力。
4、在蜜蜂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对它自身有什么意义?密封发酵时,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同时,能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少量能量。
5、醋酸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易化作用类型分别是什么?异化作用类型即分解作用类型,是根据它分解有机物时是否需要氧气来划分。
醋酸杆菌是好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6、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产物中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7、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注意事项是什么?由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来检测酒精的产生。
注意: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8、检测酒精时所用的酸是浓硫酸还是浓盐酸?是浓硫酸。
浓盐酸容易挥发,不能用。
浓硫酸有腐蚀性,向试管中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小心。
9、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10、给酵母菌培养的好氧装置提供氧气时,为什么要让空气间歇性的依次通过三个锥形瓶?若连续通入空气,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未来得及与氢氧化钠反应吸收就直接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来驱动的。
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
外界能量进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细胞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和利用能量的呢?通过本章教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形成;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四节,分别从酶、ATP、细胞呼吸的原理、光合作用四个方面讲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2.4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内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讲解细胞呼吸的方式;接下来讲解了有氧呼吸,主要讲有氧呼吸的化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