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病理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5.68 KB
- 文档页数:2
肾癌分级标准
肾癌的分级标准一般采用国际病理学和肿瘤学会(ISUP)制定的肾细胞癌TNM分期系统,其中包括以下四个分级:
T1: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7厘米,局限于肾脏内部。
T2:肿瘤直径大于7厘米,仍然局限于肾脏内部。
T3:肿瘤已扩散至肾周脂肪或侵犯肾静脉或侵犯肾上腺。
T4:肿瘤已扩散到邻近器官或肾脏的对侧。
分级系统的目的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范围和转移情况,对肾癌患者进行精准的分期和治疗。
对于T1和T2期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而对于T3和T4期的患者,则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肾癌病理
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外有包膜,切面呈亮黄色,如瘤体伴有出血则呈红色、棕色或褐色,常有囊性变及中心坏死,如有钙化,状如皮革。
显微镜下所见常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透明细胞癌,癌肿主要由大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胞浆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由于在切片过程中胆固醇被溶解,因此细胞在镜下呈透明状,这类癌细胞分化较好;另一类为颗粒细胞癌,细胞较小,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此类细胞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也较高。
肾癌病理类型常见有以下几类:
1、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也最为常见,-般所占百分比为60% ~ 85%。
肾透明细胞癌是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内有纤细的血管网。
多发生于双侧肾脏,肿瘤中常见囊腔、坏死、出血和钙化,影像学可显示钙化影。
2、Bllini集合管癌
Bllini集合管癌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它的发病率约为1% ~ 2%。
Bllini集合管癌是来源于Bel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常有腹部疼痛、肋部肿块和血尿,常转移至骨,肿瘤多为实性,灰色,可见坏死和卫星结节。
3、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虽然发病率约为7% ~ 14%,但在肾癌患者病例
也较为普遍。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常伴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肿瘤组织易碎,可有假包膜,常可发生于双侧肾脏。
4、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作为肾癌病理中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症状较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其发病率约为4% ~ 10%。
肾嫌色细胞癌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清楚,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
检查常表现为肿块,无坏死和钙化。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1. 肾细胞癌定义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简称RCC)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占所有肾脏肿瘤的85%。
2.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肾细胞癌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简称ccRCC),占所有肾细胞癌的70-80%。
其他类型包括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肾毛细血管瘤(renal angiomyolipoma)和肾和胚胎癌(renal embryonal carcinoma)等。
3.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病理分级系统是Fuhrman分级系统。
根据Fuhrman分级系统,肾细胞癌可分为4个级别,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Fuhrman分级系统的具体描述如下:•Fuhrman分级I:(低分级)细胞大小均匀,核仁较小和均匀分布。
•Fuhrman分级II:细胞大小不均,核仁较大和不均匀分布。
•Fuhrman分级III:细胞形态异型性增加,核仁异常分布。
•Fuhrman分级IV:细胞极异型,并且存在核分裂。
4. 肾细胞癌的预后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包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4.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是评估肾细胞癌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将肾细胞癌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T分期和M分期对预后评估尤为重要。
4.2. 完整性切除完整性切除指肾细胞癌手术切除中是否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完整性切除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手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肿瘤,可能会导致术后复发和转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闪马建辉在过去的28年中,WHO共推出了3版肾脏肿瘤分类和诊断标准。
继1981年、1997年的第一、第二版后,2004年推出了第三版,但目前国内临床较为常见的仍是1981年和1997年分类体系。
为了使我国广大医师更好地理解2004年的分类系统,以便在临床中更为广泛地应用,本文就2004年WHO肾细胞癌分类的特点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图1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图2 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图3 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图4 Bellini肾集合管癌2004版分类特点与以往的分类系统相比,2004年WHO肾细胞癌分类系统(下称2004版)有如下特点。
1.2004版对家族性肾细胞癌与散发性肾细胞癌作了分别描述。
2.2004版对每个肾细胞癌亚型,除描述组织病理学表现外,还加入了免疫表型、体细胞遗传学等信息,体现了病理学由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向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相结合的病理学发展特点。
3.2004版取消已往分类中的颗粒细胞癌和肉瘤样癌,将前者归入高分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而后者不再作为独立的病理类型。
4.2004版将乳头状肾细胞癌依肿瘤细胞形态不同分为1型和2型两类。
5.2004版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贝利尼)集合管癌和肾髓质癌,同时增加了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等几种新分型。
6.2004版沿用未分类的肾细胞癌概念,使这一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2004版分类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制定的《肾癌诊治指南》中推荐采用2004版分类标准,但目前仅有少数医疗中心采纳,且在应用中存有一些问题。
问题1 仍然沿用颗粒细胞癌和肉瘤样癌分型有些医院仍采用颗粒细胞癌和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而这两种亚型在1997版分类中就已被取消。
2004版加入了细胞遗传学内容,使颗粒细胞癌或肉瘤样癌因不具备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而不再作为独立的病理类型。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病理组织学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用的肾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有Fuhrman分级和WHO/ISUP 分级两种。
1. Fuhrman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活动,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I级:细胞呈较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核的形态正常,核仁较小而均匀,核分裂很少;
- II级:细胞形态较I级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轻度增多;
- III级:细胞形态更为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IV级: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明显增多。
2. WHO/ISUP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Grade 1:细胞形态规则,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小而均匀分布,核分裂很少;
- Grade 2:细胞形态较为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轻度增多;
- Grade 3:细胞形态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Grade 4: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显著增多。
这些分级标准的评估结果通常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一般来说,分级越高,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较低的分级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病理分级对于判断肾细胞癌的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主要采用Fuhrman分级系统,该系统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 Fuhrman分级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正常,细胞核小而形态规整,核分裂少,细胞排列有序。
2. Fuhrman分级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较正常细胞略有不规则,细胞核大于正常细胞,核分裂活跃度增加。
3. Fuhrman分级I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进一步变异,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分裂更加明显,细胞排列紊乱。
4. Fuhrman分级IV级:肿瘤细胞的形态高度异型性,细胞核巨大,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混乱。
除了Fuhrman分级系统外,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还可以根据肿瘤大小、核/浆比例、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评估。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肾透明细胞癌方面的疑问,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诊断。
1。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
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早期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一)流行病学在世界范围内,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低。
全世界范围内,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
根据GLOBOCAN 201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
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包括北美、部分欧洲、亚洲、大洋洲及部分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14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
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2005年至2009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肾癌确诊标准
肾癌的确诊标准主要依赖于病理诊断,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病理诊断:
1. 外科手术:通过将肿瘤完整切除或进行根治性肾切除,然后对切除的肿瘤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肾癌。
2. 细针穿刺活检:对于一些早期且性质不明确的肾肿瘤,可以采用细针穿刺活检的方式获取病理组织,但这种情况需要病理专科医生水平较高。
3. 转移灶活检: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肾癌患者,有时可以通过对转移灶进行活检来确定病理类型。
实验室检查也是肾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
此外,影像学诊断(如超声、CT和MRI)可以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等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肾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肾透明细胞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一种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据所有肾癌的85-90%。
它通常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了解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病理特征1.1 组织学类型肾透明细胞肾癌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清细胞型、颗粒细胞型、峡细胞型等。
其中,清细胞型是最常见的亚型,占据肾透明细胞肾癌的大部分病例。
1.2 组织学分级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核异型性程度来划分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Fuhrman分级系统,将肿瘤分为I至IV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1.3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肾透明细胞肾癌的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浸润深度越深,预后越差。
1.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肾透明细胞肾癌的特点之一就是早期的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
这些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预后相关因素2.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和男性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2.2 肿瘤分级和分期肿瘤分级和分期是预测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分级和晚期分期的患者通常有较差的生存率。
2.3 细胞学特征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核异型性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高度异型的细胞和异常的细胞形态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
2.4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肾透明细胞肾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患有这些特征的患者通常有较低的生存率。
2.5 基因变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肾癌的预后与一些基因的变异有关。
比如,VHL基因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清细胞型肾癌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
总结肾透明细胞肾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具有多种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引言
肾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学表现不同,可以分
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
病理检查是肾癌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类型等指标,可以确定肾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一个肾癌病理等级报告的模板,旨在规范病理学医生的病理报告撰写,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模板
根据国际上肾癌的病理分类标准,肾癌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透明细胞癌(清细胞癌)
•集合管癌(肾盂型细胞癌)
•乳头状肾癌
•嫌色细胞瘤
•混合型肾癌等
每一种类型的肾癌都有各自的病理学特点和严重程度等级,下面我们介绍一个
肾癌病理等级报告的模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病例信息
•病患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号:
•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标本信息
•标本编号:
•标本来源:
•镜下检查时间:
病理检查结果
病变范围
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等是否有病变?
病变类型
•肿瘤类型:
•病理分级:
•边缘情况:
•阴性/阳性:
肿瘤特征
•肿瘤大小:
•肿瘤形态:
•肿瘤颜色:
•肿瘤形态分级:
•肿瘤侵犯程度:
•组织结构特征:
其他发现
•炎症情况: -:
•远处转移情况:
结论
根据上述病理检查结果,得出对该患者肾癌病变情况的结论和建议。
\r \r ## 总结。
肾癌临床分类、外形表现与影像学超声征象肾癌病理学称为肾细胞癌,占肾恶性肿瘤85%左右,好发于50-60岁男性,两侧肾脏发病率明显差异。
肾癌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多见,包括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
肾癌临床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腰腹部疼痛,二维超声诊断肾病变回声强度比较是以肾皮质回声为参考。
大多数外形边界清晰实性肿瘤,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少数肿瘤可呈不规则形,多数肿瘤向被膜外突出,有时周围伴晕环。
图1 肿瘤突出于右肾被膜,呈圆形较小肿瘤多呈高回声,较大肿瘤多呈低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均匀,也可不均匀或出现多个等回声结节。
肾肿瘤向周围生长会直接侵犯肾盂、肾盏、肾周筋膜及肾外脏器。
肿瘤增大肾集合系统受压变形造成肾盂积水,可并发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等症状,导致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于5cm以上肾癌。
肿瘤侵犯肾脏周围结构可表现为肾包膜连续性中断,肾活动度受限;肿瘤血行转移时,右肾发生肾细胞癌,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容易形成瘤栓(图2、3),彩色血流图可见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或中断等异常表现。
肾门或腹主动脉旁出现低回声肿块可能为肾癌淋巴结转移。
图2 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肾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多样,肿瘤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可丰富,可以稀少甚至没有,肿瘤表现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的环球形彩色血流信号(图4)。
图4 彩色多普勒探及由肿瘤边缘向内部的环状血流信号超声扫查。
向肾外突出肿瘤容易漏诊,检查时需纵断面扫查,还需横断面扫查至患肾上下或内外两个极限为止,避免向肾脏内侧突出肿瘤漏诊。
案例超声显示超声检查显示左肾皮质内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33x29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根部及内部均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合症状和体征考虑为肾细胞癌。
根据CT结果与病理穿刺确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
肾癌的病理分类
*导读:肾肿瘤大多为恶性,预后不良,病理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肾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瘤。
……
病理分类
肾肿瘤种类很多,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肿瘤的来源,主要分为下列9类:
1、来自肾实质的肿瘤,有肾腺瘤和肾癌(又称肾细胞癌);
2、来自肾盂上皮的肿瘤,有移行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和腺癌;
3、来自肾胚胎组织的肿瘤,有肾母细胞瘤(即Wilms肿瘤)、胚胎癌和肉瘤;
4、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有纤维瘤、纤维肉瘤、脂肪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5、来自血管的肿瘤有血管瘤、淋巴瘤和错构瘤;
6、来自神经组织的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
7、来自肾包膜的肿瘤,有纤维瘤、平滑肌瘤、脂肪瘤、混合瘤;
8、囊肿,有孤立性囊肿、多发性囊肿、囊腺瘤、皮样囊肿、囊腺癌;
9、转移性肿瘤。
肾肿瘤大多为恶性,预后不良,病理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肾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