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期中测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1. 我国最早的养著作是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介绍了鲤鱼养殖和繁殖方法,指出“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2. 我国的七大水系是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咸水湖是鄱阳湖和青海湖。
3. 一个完整工程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技术两大体系。
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4.仔稚鱼的饵料系列,随其发育需求大致为1 轮虫——2 卤虫无节幼体——3 鱼、虾、贝肉糜。
在投喂2和3饵料阶段时,应该混合投喂桡足类或人工微型配合饲料。
5.鱼类的食性,滤食性鱼类的代表品种为鲢和鳙(举出两个例子);草食性鱼类的代表品种为草鱼和团头鲂(或鳊)(举出两个例子);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种类繁多,鲤、鲫和鲮(或鲻、罗非、鳗鲡、黄鳝)(举出三个例子)等都是常见的杂食性鱼类;而乌鳢、大部分海水鱼和鲟鱼类等(举出三个例子)等则属常见的肉食性鱼类;6. 鱼种的培育是指将夏花鱼苗培育成一龄(当年)鱼种或二龄(老口)鱼种的过程。
7.目前最常用的3种深水抗风浪网箱是重力式全浮网箱(HDPE框架式网箱)、浮绳式网箱和蝶(碟)形网箱。
8.我国有四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烟台位于黄海海区,常见的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鲅鱼等(举出三个例子)。
9. 《海水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视频中提及,饵料占养殖成本的40%-50%,非常重要。
目前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均为肉食性,饵料分为鲜活饵料、冰冻饵料和配合饵料三大类。
10. 9. 饵料投喂中坚持的“四定”原则分别是:定时、定质、定量、和定点。
仔稚鱼从吸收卵黄的内源性营养物质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小型浮游动物或人工微颗粒饲料等外源性营养物质后,由于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极易导致仔稚鱼的大量死亡。
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营养成分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n-3系列。
(此空1.5分)1.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比鱼类的生长特点是生长速度变幅大、生长具有阶段性和生长优势明显。
天津农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鱼类增养殖学(A)水产养殖专业(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鱼类区系复合体:具有共同的地理起源,发育于同一地理带内,并与该地理带内的生物条件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发育成的一群鱼类。
2. 网箱养鱼水域负荷力:在保持水质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单位水面所能负载的投饵网箱的最大养鱼量。
3. 密度流:在不同的湖泊或同一湖泊的不同区域,由于不同水层受热程度不同造成水体密度不同形成的水体流动。
4. 人工放流:把苗种投放到天然水域中任其自然的生长和繁殖,以获得资源的再生产的过程。
5 内陆水域的鱼类养殖:在人工放养的基础上,加以护养管理和采取适当的施肥和投饵等强化措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6. 水体污染:当外界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超过了水域的自净能力,使污染物在水体中不断积累,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值,水体的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7. 效应时间:注射激素后到亲鱼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8.气浮:以微小的气泡作为载体,使水中悬浮物微粒黏附于气泡上,借助气泡浮力带到水面上。
9. 水华:10. 老口鱼种: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鲢,鳙鱼的每个腮弧骨由下鳃骨、角鳃骨、上鳃骨、咽鳃骨、基鳃骨组成。
2.影响鱼类受精卵孵化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水质、敌害生物等。
3.一般情况下,池塘放养草鱼水花每亩10—20万尾。
4.池塘养鱼管理中的“四勤”是指▁▁▁▁▁▁▁;▁▁▁▁▁▁▁;▁▁▁▁▁▁▁;▁▁▁▁▁▁▁。
5.一般混养鲢鳙鱼类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保持在20mg/L较合适。
6.雌草亲鱼催产注射LRH-A激素(名称),用量为10ug/kg体重。
7. 鲢鱼的腹棱自胸鳍下方直达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
8.一般肥水池塘,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
9. 内陆水域鱼类繁殖保护措施中,人工鱼巢多用棕榈皮、水草、网片将其结扎成束,设置方式为浮动式和固定式,浮动式人工鱼巢有两种分别是框架浮动式和绳索浮动式。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3.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4.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5.单养和混养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
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
6.浮头和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
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7.整塘与清塘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
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9.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繁殖次数: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
产卵次数: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
10.排卵和产卵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产卵:指卵从卵巢腔向体外产出的过程。
11.一级卵膜和二级卵膜一级卵膜:指卵细胞中由卵本身原生质产生的质膜和放射膜;二级卵膜:指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细胞,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包卵膜。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鱼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鱼类中属中下层鱼类的是(),属中上层鱼类的是()。
A 鲢鱼B 青鱼C 鲤鱼D 石斑鱼2、按照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列鱼属热带鱼类的是(),属冷温不性鱼类的是()。
A 鳗鲡B 大菱鲆C 石斑鱼D 虹鳟3、某些鱼类在性成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下列鱼类中属雌性先熟型的是(),属雄性先熟型的是()。
A 黄鳝B 黄鳍鲷C 罗非鱼D 黑鲷4、鱼类人工繁殖时,各种催产剂均需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制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
注射药液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尾鱼注射剂量为()ml。
A 10~12B 0.5~1C 7~8D 2~44、根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可将其食性分为滤食性鱼类和捕食性鱼类,我国主要养殖鱼类鲤鱼属(),石斑鱼属()。
A 滤食性鱼类B 植食性鱼类C 杂食性鱼类D 肉食性鱼类5、干法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一般每 667m2水面用()kg,如淤泥较多可酌量增加10%左右。
A 125~150B 25~50C 100~125D 60~756、静水养鱼池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A 空气溶入B 人工增氧C 药物增氧D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7、海水鱼类一般喜欢在()的水中生活。
A 酸性B 中性偏碱性C 中性D 碱性8、在轮捕轮放养鱼池中每年轮捕()次为宜。
A 1~3B 3~5C 5~7D 7~99、鳖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积温值,通常鳖卵孵化积温为 36000 度·小时左右。
根据孵化积温可推算出壳时间,如在平均孵化温度为 33℃时,孵化所需天数为()天。
A 33B 45.5C 33.5D 6010、海水鱼类的集约化养殖方式主要是()。
C 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D 港湾围拦养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最早的养著作是公元前460 年,越国范蠡所著的《》,介绍了鲤鱼养殖和繁殖方法,指出“治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期中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40)
1、鱼类养殖:通过人工投放鱼苗鱼种增加水体中鱼类种群的数量改善水体中鱼类的品种结构,并实施投饵,施肥等强化管理的措施,以增加经济鱼类的产量数量,提高其产品质量而达到持续增产、增效的目的。
2、鱼类增殖:对养鱼水体中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保护和引进经济鱼类的技术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再生产,达到增加其种类,发展其数量的目的。
具体增殖措施有:繁殖保护、引种、驯化、鱼类区系的改造,渔业环境的改良等。
3、水系:同一系统脉络相通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包括同一范围内河流的干流,流入干流的各级支流,流域内的地下暗河、沼泽、湖泊、水库、沟渠等。
4、内力湖: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湖。
包括: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
5、泻湖:此类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泻湖。
多分布在沿海的河口区,如宁波的东钱湖,杭州的西湖。
6、鱼类区系复合体:指在特定时间内,起源和发育于同一地理带,并与该地理带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具有一定生理、生态特性的鱼类,称为鱼类区系复合体。
它属于生态学的概念,也称为类群。
7、种群:是种(species)内的一个生物学单位,是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指栖息在一定水域空间里的同一种动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学共同点,一起栖息和繁殖的自然综合体。
8、鱼产力:是指不经投饵和施肥的条件下,完全依赖水域中各种铒料生物和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可以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
因此鱼产力也称为鱼产潜力。
9、合理放养: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与规格,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搭配比例的原则,并结合资源繁殖保护,防逃除害,合理捕捞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使水体中的饵料资源全面而又合理地转化为鱼产品,放养的原理和综合管理措施被称为合理放养。
10、养殖周期:是指鱼类的起捕年龄,它与水域的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关。
二、简答题(48)
1、我国的水库按照建造方式、水库形态、库容大小分别划分为哪些类型?
按建造方式分:挖掘水库、围堤水库、拦河水库
按水库形态分:平原型水库或湖泊型水库、河流型水库(山谷型)、
分枝型水库(丘陵型)
按库容大小分:大、中、小型三类
2、投放大规格鱼种有何优越性?简述鱼种健壮的标准。
(1)放养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回捕率高。
(2)大规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较早达到商品规格。
鱼种健壮的标准:
(1)外观表现:体质健壮,肉质丰满,背宽体厚,鳞片完整,色泽鲜明,体无损伤,游泳活泼,逆水性好,外无病症,内无寄生虫,大小均匀。
(2)重量指标:重量指标是衡量肥、瘦和健、弱的标准之一。
3、鱼种冬放有何优点?
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便于捕捞和运输,损伤少,成活率高。
凶猛鱼类摄食强度较低,对鱼类危害较小,待凶猛鱼类开春后积极觅食时,鱼种对大水面已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活动力强,逃避力亦强。
鱼种较早适应环境,开春后即可旺盛地摄食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
我国湖泊、水库冬季一般为枯水季节,水位低而稳定,排泄水少,鱼种逃逸的机会少。
我国湖泊、水库一般都在冬季进行大捕捞,冬季大捕捞后再投放鱼种,腾出水体空间、减少饵料的竞争。
减少鱼池越冬管理。
4、我国利用天然水面培育鱼种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有何优点?
5、为什么水质较瘦的大型水体,鳙鱼的放养量和生产量比鲢鱼高?
(1)大型水体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要低,这就影响了主食浮游植物的鲢鱼的生长。
(2)浮游动物除了吃浮游植物外,还吃细菌、有机碎屑等,所以大型水体的浮游动物有可能多于浮游植物。
(3)鳙鱼的滤食能力强,食浮游动物的饵料系数小,能量转换效率高,鱼体生长快。
(4)较肥的中小型水体的小型浮游生物数量大,这对鳃耙密的鲢鱼有利,而鳃耙稀的鳙鱼的滤食效率就没有鲢鱼高,因此在这种水体鲢的生长比鳙快。
6、简述大水面施肥养鱼的生态学原理。
通过人工手段,按合理的比例向湖泊水库投施N、P等营养元素,培肥水质,经光合作用,促使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为鲢、鳙鱼、银鱼、白鲫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同时也促进固着生物、底栖动物、细菌和水生高等植物、腐屑等大量的增殖,为草、鳊、鲤、鲴、鲫、青鱼等吃食鱼类提供部分饵料。
三、论述题(12)
如何确定粗放养殖的主养鱼类和配养鱼类?适合我国大水域粗放养殖的主要配养品种有哪些?鲢、鳙鱼作为主养鱼类有何优越性?
确定主养鱼类的条件;
我国大多数湖泊水库的天然饵料:主要由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水生高等植物等组成。
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有机碎屑和细菌构成水体中天然饵料的主要成分。
所以,湖泊水库的主体放养鱼类必须是以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主的鱼类品种。
虽然我国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的鱼类较多,但只有鲢、鳙鱼为最佳选择对象。
选择混养鱼类的条件:
不与主养鱼类争饵、争空间,尽可能利用水体天然饵料中的各种成分,如水草、底栖生物,固着藻类等。
能在水体里自然繁殖或较容易人工繁殖。
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
鲢、鳙鱼作为主养鱼类有何优越性
1、我国大型水体的饵料基础主要是浮游生物。
2、鲢、鳙鱼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3、鲢、鳙鱼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中利用浮游生物效率最高的鱼类。
4、鲢、鳙鱼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
5、鲢、鳙鱼为中上层鱼类,喜集群,容易捕捞。
6、鲢、鳙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种生产技术成熟,苗种来源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