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3)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对各类鱼类进行养殖、增长和繁殖的学科。
鱼类是重要的食品和经济资源,其养殖对于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鱼类养殖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研究。
鱼类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技术是指在人工环境下对鱼类进行有效管理和养殖的技术方法。
养殖过程中,包括饲养管理、水质控制、鱼类繁殖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鱼类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制、喂养量和频率控制等方面。
合理的饲养管理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并结合水质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鱼类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减少疾病的发生。
水质控制包括水质监测、水体循环和过滤等方面。
鱼类繁殖鱼类繁殖是鱼类增养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繁殖技术,可以实现鱼类的快速繁殖和群体增长。
常用的鱼类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和育苗等。
从选育种鱼、控制种鱼生理状态、控制繁殖环境等方面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繁殖效率和品质。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通过疫苗接种、疫病监测和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鱼类增养殖的意义鱼类增养殖对于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鱼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通过大规模的鱼类增养殖,可以生产大量的食用鱼类,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经济发展鱼类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养殖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民收入增加。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 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 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 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 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 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
以上)、咸淡水(0.5 -16%。
)、淡水(0.5%。
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 C以下)养殖和温水(20 C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仅供参考)1.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2、早在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组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在公元618—907年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满足于单一鱼类的养殖,扩大养殖种类,开发其它鱼类的饲养已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法律禁止人民捕食鲤鱼。
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发展饲养草鱼、青鱼、鲢、鳙鱼。
3、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4、水温状况的改良:(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
(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5、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
6、水的热阻力: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7、(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
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鱼类增养殖学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鱼类的生殖、生长与环境、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
能流渠道即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传递到另一个生物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指池塘从简单的无机物通过各个食物链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被各类生物利用又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物质的循环往复过程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排卵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解脱出来,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产卵在适宜的生态生理条件下,卵子从卵巢腔向体外产出的过程。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
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鱼类孵化鱼卵在受精之后,发育成鱼苗的过程孵化率孵出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2011《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1.鱼类养殖、鱼类增殖、鱼类增养殖、鱼类增养殖学的定义 P1鱼类养殖:将鱼苗、鱼种放入养殖水体(自然水体或人工修建水体)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科学管理,如合理密放、混养、投饵四定等,使其快速生长,满足市场对商品鱼需求的过程或生产环节中的亲本要求。
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海水网箱养鱼、港养等。
鱼类增殖:指在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进行人工放流鱼种、设置鱼礁以及养殖水域环境保护,从而达到自然增殖,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在自然水域或人工修建的水体中,对野生的或人工培育的鱼类进行养殖、驯化、移植或放流等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包括引种、繁殖、育苗、养成等方面的工作。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2.池塘养鱼的定义及在渔业中的地位?池塘养鱼: 利用人工修建的较小水体,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采用密放、混养等综合的技术措施,获得较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3.何谓休闲渔业?有那4种类?有何发展前景?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
(1)生产经营型。
是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副的生产经营方式。
(2)休闲垂钓型。
是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
(3)观光疗养型。
是指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域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能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
(资环)鱼类增养殖学一、名词解释1、仔鱼和稚鱼仔鱼:指刚从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
稚鱼期: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
2、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3、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4、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5、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6、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鱼: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7、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8、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是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冷温性养殖良种大菱鲆,同时创建了()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
参考答案:“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2.海水鱼类的养殖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港塭养殖3.港塭养殖是我国最古老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南方称之为鱼塭,最初养殖(),北方叫做港养,最初养殖()。
参考答案:梭鱼;鲻鱼4.海水鱼人工繁育历史上的两次饵料革命指的是()在育苗生产中的培养和成功使用。
参考答案:卤虫幼体;轮虫5.我国海水鱼养殖形成了北方地区以()为主、南方以()为主的养殖格局。
参考答案:大黄鱼;鲆鲽类;石斑鱼6.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海鱼孵化运动”为以后开展海水鱼育苗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7.工业化养殖模式包括集约型的陆基养殖和生态型的海基养殖两个大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对8.明代黄省曾的《异鱼赞闰集》和胡世安的《养鱼经》等著作,对海水鱼类养殖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参考答案:错9.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逐渐成为继藻类、贝类、虾类之后崛起的“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
()参考答案:对10.鱼类病害应采用药物治疗、疫苗增强鱼体抗病力、微生态制剂优化养殖环境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大菱鲆、鲢、河鲀、六线鱼产卵的生态类型依次为()。
参考答案:浮性、漂流性、沉性微粘性、粘性2.()鱼类种类最多,是主要的海淡水养殖类群。
参考答案:鲈形目3.同年龄的()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快,生产中可以进行全雄养殖。
参考答案:罗非鱼4.鱼类有不同的食性类型,牙鲆、鲢、草鱼的食性依次为()。
参考答案: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5.选择养殖鱼类时需考虑鱼种的()。
参考答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性能;经济效益6.下列鱼类中,()在海、淡水中均能养殖。
参考答案:花鲈;罗非鱼7.即使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高浓度的CO2也会使鱼类窒息。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电子书下载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关于鱼类养殖的学科,通过掌握鱼类的生态特征、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对鱼类增殖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由于鱼类资源的日益匮乏,通过增养殖来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知识,王武推出了《鱼类增养殖学》电子书。
电子书概述《鱼类增养殖学》电子书是王武倾力打造的一本全面介绍鱼类养殖的学习资料。
该电子书涵盖了从鱼类生态学到养殖技术的各个方面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材料。
电子书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和丰富多样的图表展示知识点,通过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鱼类增养殖的相关知识。
电子书特色系统全面《鱼类增养殖学》电子书从鱼类的生态特征、饲养环境的合理设计、饲料配方的制定以及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
读者可以通过该电子书一站式地了解鱼类增养殖学的全部内容,为日后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实用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鱼类增养殖学的实际应用,电子书中还包含了一系列的实用案例。
这些案例旨在通过真实的业务场景,展示鱼类增养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清晰易懂王武在编写《鱼类增养殖学》电子书时,注重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在每个知识点的介绍中,王武都会提供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电子书还附有详细的术语表和索引,在需要进一步阅读或查找的时候,读者可以轻松找到所需信息。
电子书下载《鱼类增养殖学》电子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下载:1.访问王武官方网站,直接下载电子书的最新版本。
2.在电子书平台或在线图书馆搜索关键词。
一、名词解释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
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
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表1 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五级制、二级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后作业、出勤、课堂练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实践、文献阅读报告等表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5个):δi=αi*A/100+χi*B/100 (i=1-5)●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目标1 0.40.6目标2 0.50.5目标3 0.60.4目标4 0.50.5目标5 0.5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δ= ∑εiδi =ε1*δ1+ ε2*δ2+ε3*δ3+ ε4*δ4+ε5*δ5其中,本课程支撑的分目标权重系数εi(分值和为1)如下表:分目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εi0.10.20.20.40.1注:支撑课程目标考核材料清单:✧平时成绩记录表1份(包括出勤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互动交流情况);✧期末空白卷及标准答案各1份;✧期末学生试卷册1份;✧期末总评成绩单2份;✧成绩分析报告1份(试卷分析;题型;课程目标;权重系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1份。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重点1.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通过对渔业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饵料等方法,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
2.增殖:在天然水域采用恢复、维持和增加等人为措施,促进渔业对象自然繁育、生长,补充群体数量。
达到保护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
3.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
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
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鱼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其实质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5.赤潮: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现象。
6.富营养化: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的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7.内源营养:刚孵化出的鱼苗绝大多数都是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9.不可逆点:指仔鱼因饥饿抵达某一时间点,尽管还能生存一段较长时间,但其身体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称为不可逆点10.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由此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
11.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水域。
(未成熟的进行索饵、肥育阶段的幼鱼栖息区域、繁殖场地和亲鱼的产卵场)12.禁渔期:禁止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期间。
对特定水域严禁一切捕捞活动,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以恢复资源。
13.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当鱼类性腺发育趋于成熟时,由于体内激素的刺激,产生生殖要求,因此鱼类集合成群,并依照种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习性寻找并游向适合产卵条件的场所,这就发生了生殖洄游。
14.摄食效率: 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叫做摄食效率或摄食成功率。
第一章一、养殖鱼类的食性及特点1、滤食性:鳃耙致密,用来过滤水体中细小的食物,代表种:鲢鱼、鳙鱼、匙吻鲟等。
2、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摄食陆生植物。
鳃耙不发达,但咽齿发达.代表种:草鱼、团头鲂等.一般都没有胃,也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消化道也不长,如草鱼仅为体长2.5-3倍.因此草鱼食量很大,而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
3、杂食性:食物来源广,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动物成分主要来自底栖动物,植物成分则包括水草、着生藻类、腐屑、植物碎片、植物籽实等。
代表种类:鲤鱼、鲫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
其中鲤鱼有发达的咽齿用于磨碎螺蛳的壳。
有些具有较发达的鳃耙,可以滤食水中的腐屑、大型浮游动物等,如白鲫、罗非鱼等.4、肉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为食。
代表种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如大部分鲑鳟鱼类、青鱼等;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如鳜鱼、鲈鱼、大口鲶、石斑鱼、鳗鲡、鳡鱼等。
消化器官特点各不相同。
如青鱼有发达的咽齿;有些有发达的胃或颌齿.5、刮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为食,有发达的角质齿,用以刮食着生在石头等物体上的藻类。
代表种类:鲮鱼、鲃科鱼类、鲴科鱼类等。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老师说,注意食性和活动水层。
)1、青鱼:体长近圆筒形,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不如草鱼平直,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青黑色。
以软体动物有壳为食,肉食性,性情温和,水体底层。
2、草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呈网纹状。
草食性,性情活泼,活动力强,各个水层活动。
通常栖息于中下层,觅食在上层.3、鲢:体侧扁、背腹较高,背部青灰色,两侧灰白,腹部银白,腹部鳞片细小,易脱落。
腹部狭窄如刀棱(腹棱)。
滤食性,性情活泼,喜跳跃,在水中上层活动.4、鳙: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鳙鱼腹棱自腹鳍基部到肛门。
中上层活动,性情温和,滤食性。
5、鲤:体呈纺锤形,有2对须,鳞片较大,体侧呈金黄色.杂食性,底层活动。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一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2.何谓鲢鱼标准和团头鲂标准?何谓穿拦系数?
3.试述小体积网箱高产的原理?
4.“三网”养殖业(网箱、网拦、网围)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工业化养鱼
1.何谓设施渔业?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2.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应由哪些系统组成?
3.请设计一个理想的育苗用水的水处理装置,并解释每个环节的功能?(七)鱼类资源增殖
1.试述当前鱼类资源增殖的主要问题?
2.试述鱼类资源增殖的主要措施?
(八)鱼类的捕获
1.何谓缩结系数?
2.何谓但尼尔数和特克斯数?
(九)活鱼运输
1.试述封闭式运输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方法?
2.试述开放式运输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方法?
第二篇特种水产品的养殖
1.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你熟悉的一种特种水产品的生物学?
3.试述一些主要养殖对象的生活史(例如鳗鲡、河蟹等)?
4.哪些特种水产品是溯河繁殖类群?哪些是降河繁殖类群?
5.试述一种养殖新种(品种)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