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埃及的金字塔》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37
《埃及的金字塔》课文原文阅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15 埃及的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
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
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导游阿里,今天我们要跟随他去游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这神秘的金字塔,那今天就让我们和阿里一起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探索一下金字塔的奥秘吧!(板书:埃及的金字塔)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通过刚才我们读课文,已经对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挑一点给老师们介绍一下吗?生: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所以称它为金字塔。
从这儿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名字的来源,还跟我们的汉字有关呢!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
你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非常的高。
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观察相当敏锐!生:你们知道吗?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法老死后的坟墓。
师: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相信你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过渡:同学们,我们对于金字塔都有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疑惑,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面前,我们只有感觉自己的渺小。
要是让你来到埃及金字塔前面,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三、精读指导(一)地理位置及概貌看来,――同学是一名地理爱好者,金字塔到底是在哪里呢?他的概貌又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和阿里一起去看看吧!1、指名读(要求:其它的同学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并用――划下关键词)2、指名回答3、课件出示概貌:金黄色巨大角锥形建筑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高耸入云)地理位置:埃及沙漠中4、体会遣词造句准确,简练5、观看课件,朗读本段(二)历史形成过程金字塔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阿?老师也很奇怪?同学们有没有知道的呢?谁能从科文中找到答案?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历史形成过程2、指名回答(三)外观和结构特征金字塔一直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有什么样的魅力令人们如此着迷?他的结构和外观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划出表示奇特征的句子2、指名说3、用简练的的语言概括出金字塔的特点(气势宏伟结构精巧)4、再读读本段,小组交流从本段中你学到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够阅读和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观察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遗产,培养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兴趣。
学生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埃及的金字塔》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与金字塔相关的词汇,如“法老”、“石工”、“葬礼”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埃及金字塔有什么了解?”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埃及的金字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如:“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在古埃及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四、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话题进行研究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练习题的正确性和展示的准备情况,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石工、建筑师等。
2. 学生可以进行项目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示PPT,向全班分享研究成果。
1. 课文文本《埃及的金字塔》。
2. 与埃及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视频或纪录片。
3.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4. 展示PPT模板和相关资料。
《埃及的金字塔》阅读答案《埃及的金字塔》原文阅读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
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
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
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
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
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
此外。
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
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
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
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
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
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
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宿 豫 张 家 港 实 验 小 学 导 学 案复备时间:2015-4-1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徐双燕课型新授课时2执教者徐双燕课题 15 埃及的金字塔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方案预设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教学反思1、读课文,自学生字,再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轮廓(guō kuò) 砌上去(qì qiè) 矗立(zhí chù) 倾斜(qǐng qīng)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 锐利( ) 显现( )教学过程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反思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七篇《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七篇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的巩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4课——《埃及的金字塔》。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的程序进行说课: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着重描写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学情分析:对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
但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埃及,所以对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体形象的感知,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很难在脑海中形象化,课堂容易显得沉闷、枯燥。
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文本的优化整合,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悟后朗读。
教学难点:以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智慧的结晶。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悟后朗读。
过程方法目标:1、利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埃及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了不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在一上课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是去埃及观光,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直观,体悟之后朗读(1)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课文在介绍时出现的只是一系列的数字。
(出示原文数字点红)这些是抽象的,无画面的,孩子们只能浅层次的、机械的告诉我们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伟,还体会的不够深刻、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