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媒介受众群体对比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7
社会化媒体七大主流粉丝群体分析作者:Sherry.P | 来源:媒介360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如今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营销时代,品牌不仅要掌握竞品的每一步动态,更是要对自身的目标受众群体了如指掌。
而在当前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该如何更全面深入了解目标粉丝群体特征,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呢?国外调研咨询机构ReachLocal就为大家总结了七类典型的社会化媒体粉丝群体特征,小编在此编译呈现给大家。
类型一:潜水党——只会关注吸引自己的内容典型特征:1.了解企业业务,却不一定是企业客户2.因为朋友对品牌的喜爱关注而爱屋及乌3.不会在社会化媒体上攻击或者发表有关品牌的负面内容营销对策:发布更有吸引力的内容,比如投票活动,发布更多图片和视频,吸引粉丝参与到线上活动之中。
比如在Facebook上超过一半的更新内容都包含图片。
类型二:路人粉——喜欢品牌发布的部分信息典型特征:1.过去购买过品牌产品,与品牌有所联系2.希望自己推荐的品牌或产品能让身边好友关注并采纳3.能增强品牌的社会化媒体曝光度营销对策:发布新品或者受欢迎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兼具创意和互动性,让这类群体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好友。
高达70%的消费者都很信任好友的推荐。
类型三:潜在买家——与品牌互惠互利典型特征:1.基于品牌价值而非品牌忠诚度来做下购买决策2.一直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品牌联系沟通3.能帮助品牌推动销售营销对策:提供交易、促销、以及粉丝喜欢的特惠方式,以带来更多商机。
有49%的社会化媒体用户会因为品牌主页提供促销和特惠信息而关注这个品牌的账号。
类型四:不满意顾客——不介意说出自己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典型特征:1.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自己不良的购物体验2.希望品牌可以很快回应自己提出的不满意见3.可能会对品牌的线上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营销对策:时常监控品牌主页以及社会化媒体上提及到品牌的相关内容,一旦发现负面信息要快速专业地予以回复。
42%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账号能在一小时之内回应自己提出的意见。
媒体行业受众喜好分析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准确了解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成为了媒体行业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将基于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媒体行业受众的喜好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媒体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第一部分:受众喜好的特点分析1. 年龄段分析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媒体行业受众的年龄段相对分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0-30岁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资讯,例如微博、微信等;而40-50岁的中年人则更喜欢通过传统媒体渠道,如报纸和电视,来获取信息。
2. 兴趣爱好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的内容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受众的兴趣爱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社交媒体上,娱乐、体育、美食和旅游等领域的话题更受关注。
而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政治、经济等话题仍然是受众关注的热点。
第二部分:受众行为习惯分析1. 媒体渠道偏好通过分析不同媒体渠道的受众偏好,我们可以了解到受众获取信息的偏好和习惯。
在数字媒体领域,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和视频平台是受众首选的信息来源;而在传统媒体领域,电视、广播和报纸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 数字化转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受众对数字化媒体的需求不断增长。
视频、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内容成为了受众喜爱的信息形式。
因此,媒体行业应积极跟进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和内容创新能力,以迎合受众的需求。
第三部分:受众喜好的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文化环境受众的喜好往往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例如,受众对综艺节目和真人秀的喜爱,反映了当下社会娱乐化和娱乐文化的盛行;而对财经新闻和政治报道的关注,则反映了受众对社会现象和国家发展的关注程度。
2. 群体心理和价值观不同群体的受众往往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
例如,年轻人更注重个人价值和自我表达,因此对社交媒体和个人化内容更感兴趣;而中年人则更注重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对社会新闻和职业发展的关注更为密切。
从另一个角度对比分析:区域消费者接触广告媒体的人数比例,电视台占比例78.6%;其它依次为:报刊杂志10.9%,电台3.3%,网络1.5%,单张1.5%,其它4.2%。
如图:最后对主要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以下对比分析的前提条件是①在所有媒体比较中,尽量将与价格有关的任何因素全部剔除②尽量从媒体本身的特性去研究电视=83*0.2+79*0.2=32.4报纸=83*0.2+70*0.2=30.6杂志=68*0.2+66*0.2=26.8电台=78*0.2+71*0.2=29.8得出几个结论建议:结论①:当运用的指数越多越细化,各媒体之间的差异越小,实际上跨媒体之间在宏观上不能进行比较。
只有适合自己产品或服务特性的媒体才是最好的。
譬如电视台是区域消费者接触广告最多的媒体,不过不一定就适合我们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广告投放。
我们定位:中高端用户,而电视媒体是大众化群体,关键是要选择什么频道什么栏目投放广告了。
(当然现在电视频道都在走细分化专业化道路)各种媒体从本质上来说、对于我们来说(品牌除外),没有优劣之分,主要是适不适合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结论②:从媒体的本质上来说,它是中性的。
跨媒体的比较必须达成一定的先决条件才能进行具体评估。
这种条件包括实战中的行业状况、竞争对手状况、市场指数、消费群体指数等具体的动态的条件。
结论③:同类媒体容易比较,譬如:广州报业的竞争在经历了一场混战之后逐渐进入相持阶段,并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层次。
从区域上看:《广州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内发行,建立的是广州市为主的投放模式。
而《南方都市报》在广州面临众多竞争之后,逐渐开始集中强化珠三角的投放模式。
《羊城晚报》除了保持珠三角的区域优势以外,也有意识注意向广州集中。
从目前来看,广州报业实际就是两大阵营或者说“广州”和“珠三角”两大模式的竞争等等。
关于媒体选择与分析,今后在投放广告之前,在其品牌影响力、发行量(收视率)、发行渠道、发行范围、受众群体等几个方面做具体的调查和分析。
媒体受众群体分析——以湖南卫视为例在商界,一直以来信奉着“顾客就是上帝”的从业宗旨。
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赢得受众——媒体的上帝——便成为每一个媒体人所追求的。
受众是大众传媒中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在信息的循环流动中也将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如何利用受众的身份和特质来实现电视节目的完美传播效果,如何利用受众的收视认同提升电视节目质量,如何利用受众的收视需求打造主持人的形象,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及传播的准备阶段,都应该受到受众的需求的影响。
而现代社会,人们受教育水平、职业、地缘、收入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电视的受众定位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当前新闻、娱乐、电视剧是大众化定位的几个主阵地,各卫视在这些阵地进行着激烈的拼杀。
以湖南卫视为例,就推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给力星期天”等娱乐性节目,面向最年轻的受众,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度被誉为“湖南现象”。
2003年提出“锁定全国、锁定娱乐、锁定年轻”的战略定位。
2004年确定“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目标,提出“快乐中国”口号。
连自l998年改版来的“晚间新闻”都与众不同,定位于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以社会新闻为内容,风格幽默、机智,把娱乐和新闻元素结合起来,赢得了受众的认可。
因为频道和节目的多元化导致了电视观众的分流,湖南卫视在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条件下,扩展受众范围,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经济因素1、为满足受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湖南台推出了《百科全说》这一节目,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以及养生之道,受到广大中老年人及年轻人的喜爱。
在基本需求得到瞒住后,需求开始出现个性化,每个受众都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商品或服务。
针对这一商机湖南台推出《越淘越开心》,引导受众买到各种个性又物美价廉的商品。
2、受众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还希望实现心理需求的满足。
社区媒体广告受众人群分析社区媒体或者说社区营销,在选择社区进行产品推广之前,都会进行社区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分析,最终选择社区目标客户群体最多的社区进行广告投放。
老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任何不分析不研究,凭着一股傻乎劲往前冲的行为,都属于天真,最终结果都是浪费资源。
完全没有进行客户分析,就随意投放社区广告的行为或者说媒体推广方式是不合理的。
社区媒体需要找准客户群。
只有产品特点与客户群体特点最接近的才叫准,一定要找到产品直接针对的群体,他们才是准客户。
所以社区媒体目标客户群体分析是必要的需要做详细的对象分析,蛇打七寸,社区媒体推广需要找准客户群,那么怎么分析目标客户群体呢?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即消费水平、年龄、性别、学历以及爱好等进行分析。
一.从收入或者说消费水平进行分析。
可以将所有社区分为中高档社区、中档社区以及低档小区对应的目标顾客群分别为高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以及低收入人群。
1.中高端社区大多为高收入人员。
在消费方面吃讲营养、科学,追求感官感受及保健功能如健身馆体育馆、KTV等;穿求美观、舒适、新潮,体现个性特征;用要名牌、高档、高质,体现自我价值;住向单元式或舒适型商品房发展,室内装潢出现艺术性、宾馆化趋势;交通工具发生显著变化,以车代步成为正常现象,且一反“出门事事难”之常态,注重户外活动和旅游观光。
这一社区群体目前所占人数比重较小,群体规模不大。
该群体内部又可分成各具特色的小群体。
且高收入人群主要是以下三类群体为主:(1)较高职业收入人群: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该类人群主要以公司白领,企业高管,私营业主,教师等为主体。
(2)较高隐形收入人群:该类人群的主要以国企,事业单位(邮政,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的负责人),医生,工程项目负责人等(3)其他高收入人群:市场还有一部分人的收入目前无法进入调查范围,但基本可以断定该类人的在高收入群体的保有量不在少数2.中低档社区社区媒体目标客户群为普通工薪阶级。
媒体市场及受众人群第一章当前北京媒体分类一、纸媒体㈠报纸1、主流媒体:发行量大,阅读人群稳定,具有消费潜力。
⑴一线媒体:《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⑵二线媒体:《晨报》、《精品购物指南》、《京华时报》2、专业媒体:锁定专业人群,针对性较强。
⑴财经类:《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⑵证券类:《证券周刊》⑶IT类:《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㈡杂志1、直投类:《生活速递》、《目标广告》2、航空媒体:《中国民航》、《中国之翼》3、时尚类:《时尚》系列杂志4、房产杂志:《新地产》、《万房》5、专业媒体:《IT经理人》、《车友》6、财经类:《中国企业家》、《英才》7、特殊群体:《星巴克月讯》、《长安月讯》二、广播、电视1、电台:音乐台、交通台2、电视台:BTV5《广厦时代周刊》、BTV7《房产报道》三、户外广告1、户外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路牌、灯箱广告、车身广告、地铁广告等,其中房产广告做的较好的是阳光股份及歌华阳光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实际是互相参股的其中的渊源很深。
2、另外伊人广告是专做路牌的公司,它与其它公司不同的是有批件的特殊关系。
3、通诚广告公司是专门负责地铁车箱、站台广告的公司。
四、其它形式广告1、网络在sina、sohu、等各大门户网站都设立的房产专栏,房产类做的较好的为焦点网和万房网。
2、演示光盘等第二章纸媒体――报纸报纸――报纸的传阅范围较小,具有较强的偶然阅读性。
根据发行量及刊物影响力报纸又分为主流媒体及专业媒体两大类。
一、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发行量大,阅读人群稳定,具有消费潜力。
根据发行量及影响力又可将主流媒体分为一线媒体及二线媒体。
(一)一线媒体代表媒体有《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
京城的这两大主流媒体相互争斗不休,《北京晚报》从99年开始,已精心策划对《北京青年报》广告市场迅速增长的抑制方案,随着《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广告负责人的调配明确,双方的竞争在2002年到现在基本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从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确感觉到,《北京晚报》一直采用的主动进攻策略,即《北京青年报》出台任何活动及政策,《北京晚报》必紧跟出台更加优势的政策及活动,如今年4月3日春展《北京青年报》的平面房展如期推出,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北京晚报》只用的两周的推广招商时间、迅速反映更加诱人的手段、服务策略在同一天即4月3日同期推出规格、样式与《北京青年报》平面房展一模一样的增刊《大房典》,并提高了派发增阅的数量,几乎高于北青的一倍,这样的争斗还在进行中。
我国的媒介调研报告根据最新的媒介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的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和发展。
本调研报告将总结目前的媒介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适应这一变化并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一、媒介现状1. 传统媒介持续下降:过去几年,电视和报纸的受众持续下降。
年轻一代受众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
2. 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新媒体平台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广告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3. 移动媒体成为主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移动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
手机广告趋势上升,广告主积极调整其营销策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移动媒体上。
二、受众需求1. 个性化和定制化:受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他们希望能够接触到感兴趣的内容和产品。
2. 时效性和快捷性: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受众对于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快捷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媒介平台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资讯。
3. 参与性和互动性:受众希望能够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创作和分享中,他们更愿意成为信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
三、建议与展望1. 多元化内容供应:媒介机构应当根据受众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并通过细分受众群体来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同时,媒体应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合作,以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
2. 强化互动体验:媒体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提供更多的互动性体验,如VR、AR等技术,以增加受众的参与度和对媒体的黏性。
3. 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虽然传统媒体受众减少,但仍然具有广告和信息传播的优势。
媒体应该尝试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统媒体上推广新媒体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4. 加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媒体机构应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以适应未来媒介环境的发展和需求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
一.分析描述传统电视媒体各时段受众构成以及适合宣传的产品种类。
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4.61%,有11.54亿潜在电视观众,黄金时间:6.924亿观众。
晚上19点到21点30分的黄金时间,有60%的中国家庭打开电视机。
也就是开机率为60%,白天的开机率为5%,其中60%为低文化水平,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占12.1%。
上午档,传统电视媒体受众大部分是上年纪的人还有部分年龄小的儿童,他们早上一般起的都早,时间比较充分上午会收看电视。
适合宣传的广告产品为食饮类,儿童玩具类,药品保健品类以及洗化类。
下午档,传统电视媒体受众多为中年妇女以及老人。
他们大部分在这个时间段都会安静的收看电视剧。
适合的广告产品为洗化类,服装类,药品保健品类以及家电数码类。
黄金档,19点到21点30分,传统电视受众最多的时间段,各个类型的受众大部分都会收看电视。
适合宣传的产品为洗化用品类,家电数码类,食品类,汽车类,金融类以及服装类。
深夜档,收看电视的大部分为年轻人,其中男性居多。
适合宣传的产品为家电数码类,汽车类,金融类以及服装类。
二.分析描述传统广播各时段受众构成以及适合宣传的产品种类。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发展,广播的受众构成发生了变化,私家车受众是广播受众中的大部分群体,具有稳定收入购买能力强等特点。
其中男性居大多数,年龄多在20到49岁,整体素质水平较高,高学历有稳定的收人来源。
黄金档时间为上下班开车在路上的时间。
在这时间段里适合播放汽车类,房产类,金融类,家电数码类广告。
白天档,私家车主大部分在这个时间要上班不会收听到广播,收听广播的人群多为出租车司机以及部分老人。
适合播放的广告有汽车类,药品保健品类,食品饮用品类。
晚间档,受众多为出租车司机以及年轻人。
适合播放的广告有汽车类,房产类,药品保健品类。
三.分析描述传统纸质媒体受众构成以及适合宣传的产品种类。
目前购买报纸的受众以上班族为主,这一点也可以从工作日与周末报纸销量的差别看出来。
电影市场媒体受众分析第一篇:电影市场媒体受众分析电影市场媒体受众分析1、性别分析男女比例基本相当,面对的是“情侣电影市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极少有进行单一消费的,一般都是男女结伴:即使偶尔有单人购票的,也是女性观众。
女性比例稳中有升,女性文化消费意识提高比男性快:在文化消费的选择中,女性一般会占主导地位;赢得女性观众就赢得市场!2、年龄分析电影观众年龄以青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29.2岁,年龄段以30岁以下为主。
在年龄的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即以18—30岁的人为主,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二(63.5%),而18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分别只占总数的15.6%和20.9%。
20—35岁,消费领域的主力军。
把握住他们,就能把握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
3、收入分析电影观众收入普遍较高。
总体上看,四分之三的观众月收入集中在1000元—4000元,其中有73.1%的月收入超过了两千元。
具体分析,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的占总数的16.7%,2000元—4000元占59.7%,4000元以上者占13.4%。
4、支出分析从个人的月支出情况看,四分之三的人集中在500—1000元和1000—2000元两个层段上,分别占总数的29.5%和45.5%。
5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15.7%,2000元以上的占9.3%。
5、学历分析观众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学(大专)以上的占总数的67%,高中专的占25.3%,初中及以下的仅占7.7%。
知识层的群体文化消费意识较强;高知识层的群体对西方文化有相当的认同感;生活的休闲娱乐观念对高知识层有很大影响力。
6、职业分析观众职业以公司职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3.3%、23.2%、10.1%和9.9%,工人、个体户和其他职业者占总数的13.5%。
所在单位类型以三资私营企业(47.3%)、国有和集体企业(35.6%)、事业单位(9.3%)为主,在这三种类型的单位工作的人占总数的90%以上。
媒体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媒体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I. 引言社交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对于媒体行业来说,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和偏好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为媒体行业提供市场调研报告。
II. 背景介绍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分享信息、互动交流,并对许多媒体行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对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用户特征、使用时间、浏览内容和互动行为等方面。
III. 用户特征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年龄分布: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年龄跨度广泛,主要集中在15到40岁之间,其中以20到30岁的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群体。
2. 性别比例:社交媒体平台的男女性别比例相当,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好。
3. 地域分布:大城市和发展较好的地区的用户占据了社交媒体平台的主要份额。
IV. 使用时间分析1. 日活跃用户分布: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跃时间主要集中在傍晚和晚上,尤其是工作日晚上的用户活跃度更高。
2. 使用时长:用户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为1至2小时,但年轻一代的使用时长更长,可达3小时以上。
V. 浏览内容分析1. 新闻类信息:新闻、时政、财经等内容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占据了用户浏览时间的一部分。
2. 娱乐类信息:娱乐八卦、综艺节目等内容吸引了很多年轻用户,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门内容。
3. 科技类信息:科技资讯、数码产品评测等引起人们关注的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备受欢迎。
VI. 互动行为分析1. 点赞和评论: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经常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赞和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 分享和转发:用户喜欢将自己觉得有价值或有趣的内容分享给他人,传播和推广。
3. 关注和粉丝:用户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媒体号或个人账号,并成为其粉丝,以获取更多相关内容的更新和推送。
铁路媒体受众分析一、铁路媒体受众的基本特征(一)、受众性别及年龄构成:集中为15-34 岁青年男性人群根据2010 年尼尔森和2012 年CTR 调研数据显示,铁路媒体受众以男性居多;在受众年龄层上,铁路媒体受众年龄段集中在15-34 岁青年人群。
56.643.433.4 35.320.310.8 62.237.831.6 34.420.79.93.4男女15-24岁25-34岁35-44岁45-59岁男女18-25岁26-34岁35-44岁45-54岁55-65岁既有车人群% 高铁动车人群%(二)、受众文化程度:整体学历结构较优根据2010 年尼尔森和2012 年CTR 调研数据显示,铁路媒体受众整体学历结构较优,其中既有车型人群拥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占48.6% ,而高铁动车人群的文化程度更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40.7% ,是其主要的构成主体。
33.927.717.620.928.122.640.78.6初中及以下高中/高职/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初中及以下高中/高职/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既有车人群% 高铁动车人群%(三)、受众职业构成:企事业/公司一般职员为主体根据2010 年尼尔森和2012 年CTR 调研数据显示,企事业/公司一般职员是铁路媒0 - 元 0 体受众的主要构成主体。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群 下 元0人 以 0 入 及 2元 1 0 0 人 0 1个 1 无等0元 元0 元0 30 04 05 1- -1 -1 0 0 0 2340元 元0 60 08 1- -1 0 0 560元 元0 0 05 -1 1- 01 10 801上以元 0 051下元 以 0 3 0元 0 0 02元元0 4 5 - - 0 0 30 40元 元0-6 8- 01 10 50 06元0 元0 元0 上 0 5 0 以 1-1 1-1 21 0 0 0 0 80 5 1 125既.9有车人群 %12.013.37.08.09.15.7 3.6 3.44.60.81.71.90.41.70.60.4政党机关/社团/事业单位领导干 政党机 关/社团/事业单位 一般干 私营业 企业/ 企业/ 主 公司高 公司中 层管理 层管理人员 人员 企业/ 公司一 般管理人员 企业/ 专业技 经销商 公司一 术人员 /代理 般职员 商 商业/ 服务业 一般职工自由职 个体户 学生军人退休无业 家庭主业者 妇部(副处 部或职 级及以 上)员 高铁动车人群 %(四)、受众个人及家庭月收入构成:既有车与高铁动车人群平均个人月收入分别为 3626元、 7044 元,既有车与高铁动车人群平均家庭月收入分别为8393 元、 11251 元根据 2010 年尼尔森和 2012 年 CTR 调研数据显示, 铁路媒体受众个人及家庭月收入构成中, 既有车人群平均个人月收入为3626 元,收入集中在 141000-6000 元间, 家庭月平均12.5收入达到 8393 元,有较强的消费力;高铁动车人群平均个12人月收入为 17.411.71015 段位为 3,000 元-6,000 10.99.5 10 7044 元,收入集中109.3 8.49.2元间,1家3.9庭月平均收入为 9.3 11251 元7.4 ,收7.入6 8 集中在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