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作者:段鹏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更新时间:2009-10-9 11:09:55 受众,又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因此,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媒介学界与业界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渐渐成为广泛探讨的焦点议题。

受众选择性心理溯源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本身并非新鲜议题,早在廿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就在

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倾向于有选择的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讯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这一现象。克拉伯还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主义、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等三个方面。

其中选择性主义是指当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符合受众的认知范围,且能够满足受众的部份需求时,才能引起受众对它的兴趣而加以注意;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

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则媒介内容;选择性记忆则是指受众往往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此后,不少传播学者都对受众选择性心理展开过深入的论述,如阿尔伯特哈斯托夫、巴格拜(Bagey) 、麦克林登(Mcclelland) 、鲁巴(Leuba) 、坦卡德、梅尔文.德福勒等,他们的着述不断丰富着受众选择性心理问题。

中国大陆受众群体的变化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之所以近来成为大陆传播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受众群体正在发生着改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众细分化

近年来不少大陆传播学者纷纷撰文指出,中国大陆受众群体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细分化:从大众群体到分众群体再到小众群体,甚至是一对一传播模式,要求我们不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节目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二)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媒介所作的报导多数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而缺乏一种「下马看花」的耐心。新闻报导深度与广度的缺乏与大陆不少电视台更为重视「名记者效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编辑负责机制有关。在受众对讯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单纯灌输世界观的讯息理应销声匿迹,而如何使编辑重新掌控新闻资源,从而为受众奉献出「色、香、味」俱佳的news package 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 受众权益观得到更多的重视-

原来在大陆媒介与受众的传受关系中,不平等始终是其主流,这一点从有线电视运行初

期的「半强制」收费和各地方台在电视剧集间大量插播广告中便可窥知一二(如大陆某有线电视台在播放港片《鹿鼎记》时,一集中插播了七十五分钟广告)。但最近重视受众权益已

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媒介机构的认同。国家广电总局近年来更是先后三次发布有关条例,对在电

视剧集中插播广告作出了明确规定。

媒介与受众选择性心理的矛盾

(一)选择性注意

中国大陆某些媒介由于对受众的「选择性注意」研究关注不够,导致有时会出现「传播者所传播信息与受众能接受乃至能注意的内容不相符合」的问题。例如某家中央级媒介对某先进人物的宣传片面拨高,说她每天凌晨三时才入睡,凌晨五时又要上班云云,形成了「假、大、空」的神话形象,让人无法相信;又如电视栏目《明星教你做》每天请出一位影视明星,

教导大家如何勤读书、讲文明、有礼貌,使这些二十岁出头的明星变成了「道德楷模」,引发了受众的集体不满等等。

在解决思路方面,我个人认为,传播者要想使自己的传播内容受到注意,可以适当改变传播方式、强化和更新传播内容,具体可以把握这样一些原则:

* 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接受习惯,那些宣教式的报导和难以符合受众社会认知方式的内容应尽量避免。

* 讯息更具显著性。除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自然的吸引受众注意之外,我们也可以

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将日常小事换个角度报导,同时将其放置于媒介显要的位置,一样能够使信息具有显著性。

* 讯息具有易得性。相对更容易接受并理解的讯息也会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正像媒

介传播学者施拉姆博士为我们提供的受众选择公式一样:

「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等于「选择的或然率」。

* 讯息形式应该灵活多变。传播者可更多的使用强调、对比、重复、变化等手法来突出传播内容,引起受众注意。

(二)选择性理解

中国大陆的媒介在选择性理解这一环节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造成「正面新闻反面读」的传播负效果。这一现象被西方传播学者称为「飞去来器」效应(boomerang effect)。例如一九八二年大陆报纸报导「美国总统雷根的儿子失业,现正领取救济金」,并加之以「美国的资本主义行将破产,人民生活更堪忧虑」的评论。但当时大陆百姓看了这则报导的反响却是:美国总统很廉洁,决不以权谋私;美国青年很独立,决不依赖父母。又如一九九七年大

陆某报做了「见义勇为英雄」的系列报导,原意是想让大家都能做好事、见义勇为。但通过报导中「英雄反受诬陷」、「英雄牺牲无人收尸」、「英雄致残无人过问」等细节的描摹,不由

得令受众在同情英雄悲惨境遇的同时,也萌生了「这种事最好别让我碰上」的想法。

对选择性理解中生成的传播负效果,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来解决:控制和引导传播内容,尽量消除或减少造成受众理解偏差的可能,讯息编码清晰准确,并尽量减少有人曲解讯息后在

做二次传播的可能,提高讯息被受众接受、理解的质量。

(三)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被称为受众选择性心理中的最核心环节,受众一般将倾向于遗忘(也许是无意识的)与自己原有态度不相符合的讯息。比如在二零零二年世界杯中国对巴西之前,绝大

多数中国大陆的足球爱好者都是巴西队的忠实球迷,但这场球赛进行完毕后,大多数球迷都只记得巴西队有多少次犯规和小动作,而忘记了巴西队在场上的精彩表现。

从心理学原理中来解释,我们发现受众的选择性记忆习惯很难改变。因为人脑并非计算机,不是人们所最关注的讯息很难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记忆。所以对于传播工作者而言,我们似乎应当花更大力气去解决手中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当前媒介产品存在的问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受众选择性心理入手来分析并解决它们,无疑将是最为稳妥可行的办法。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传播和媒体创意教研室主任

谈谈新闻传播受众心理

从我国传统新闻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 首先,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先要受众对新闻的需要,才有了新闻的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行为是人们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接受新闻的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其次,受众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地,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的目的、新闻信息的自身价值、传播过程的保真度,最终都要通过受传者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 第三,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内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的传递、讨论和劝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得到扩散、分析、解释、理解和反应。据研究表明,受众除了有选择地对新闻信息加以注意、理解和记忆外,还积极地寻找自己需要而传播者没有发出的新闻信息。受众对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检验作用。只有那些符合受众需要、符合受众心理活动规律的新闻传播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现在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同一个信息有多种传播方式,受众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那磨同一条信息不同的受众有选择性的接收。如成都一年轻人刘志新高考落榜,待业在家,他对家里订的《文化报》不感兴趣,另订了一份《四川科技报》。而且他只看该报上面的“致富金桥”栏目,对其他栏目不感兴趣。但在“致富金桥”的众多报道中,只有《神针救人也救己》这篇报道与他的兴趣和自我条件的评估契合。他读后,心情激动,决心以针灸为业,并找来许多有关针灸的图书,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神针手”。 在这里就就会说到传播的两级效果论,传播的信息必须而且只有把传输的信息送进受传者的心理系统,使信息转化为心理能,这种心理能外化(或释放)为受传者的行为,行为做功才能达到传播的最终目的——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传者,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受众意识,也即是由传者身份转变为受者身份。 受众地位的提升是受众主体意识在我国新闻传播中得到张扬的一种反映,符合现代社会传播思想意识。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来看,“传者”向“受者”的转变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新闻事业的发展及个人意识的强化息息相关,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剖析: 1、由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决定。按照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他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提出的“五个W模式”,可以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受传者、

关于受众心理分析之分析

65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H INA RAD IO &TV ACAD EM IC J OU RNAL 199515 大众传播学理论很重要的一个贡献便是把受众纳入到传播过程之中,与之相应地,心理学以及接受美学理论也更多地应用到传播工作中。应该说重视受众是对的,但若因此产生迎合受众的心理及采取相应的行动则是不科学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出现,甚至于还有为数不少的人以“受众是上帝”作为标榜其立场的口号;本该受到重视并应大有作为的受众心理分析领域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所以,在我们努力做好受众心理分析工作之前,有必要先对受众心理分析问题进行一下分析。这种哲学式的反思(对思维本身的客观真理性进行思考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的,而且也是极有必要的。 以下我们所做工作便是进行这样一种反思,是对一个课题的整体反思而不是对某一个对象的具体考察。这个课题便是受众心理分析,其焦点集中在模式、目的和方法这三个问题上。 一、受众不是上帝———模式分析把受众观念引进传播学理论经过了几个过程,简言之就是传播模式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受众中心论应当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较高阶段。受众观念的确立使得传播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即从信息发出、接收到反馈可以完成一次相对完整的传播。应该承认,就这一模式的产生或者说这一模式的被发现本身来说是传播理论的一大进步,但由于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曲解而带来的混乱更可堪忧,“受众是上帝”一说便是其中的极端表现。“受众是上帝”,这是为数不少的人所标榜的口号。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传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制作受众想听想看的节目,报道受众想了解的事件,只要受众的指挥棒指到哪里,传者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姑且不论以目前的技术能力以及在客观条件制约下传者能否完成受众要求的工作,单就那些在传者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来说,也不是随意做的。就新闻报道来说,不是所有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报道,也不是所有发生的事件都值得报道,它要具有典型性,具有新闻价值;同时,还要注意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的比例安排,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向。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以“受众是上帝”为自己的宣传口号。 当然,我们在断言受众不是上帝的同时,不能也不会走上“枪弹论”(传者宣传什么受众便接受什么的传播模式论)之路,换言之,我们不专门强调受众一方,也不专门强调传者一方,科学的态度是要重视活跃的传受双方。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不要使模式固定化,因为模式毕竟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一方面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可能终极真理,另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模式作为终极真理,那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意味着其生命的终结。 二、不要迎合受众———目的分析迎合受众的论调与现象在广播电视界并不少见,持有此论者自认为这是为受众服务意识的表现,而实际上,这恰恰是对受众的欺骗,是 李红岩 关于受众心理分析之分析 论点缩微

动漫产业环境分析

四、环境分析 4.1 SWOT分析 4.1.1动漫产业优势 (Strength) 1.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为选材编剧提供大量优质素材,可以突破传统。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既有可能性,更有必要性。在这方面,我国在动漫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已经有一些有益的实践,如《三个和尚》、《西游记》、《哪吒传奇》等。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不等于直接照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毕竟太熟悉的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还可以突破这个思维定势,以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新的创作。 2.在“动漫行业时代”开创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这些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和市场的双重价值。在制作动漫产品时,借鉴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是凸现中国特色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是吸引国内外动漫消费者的一件法宝。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动漫表现形式展示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吸引力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壮大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我国在木偶片、折纸片、水墨片等动画片片种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角色外形设计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倘若能在这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创造出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又能满足当代视觉消费需求的新动漫作品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3.国内较高的原画水平能够为精美的动漫制作提供保障。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动漫产品的主要代工国,在长期的代工中,我国也成长起一批基本功扎实、原画水平很高的人才队伍。包括《花木兰》(第1部、第2部) 、《猫和老鼠》、《海底总动员》、《功夫熊猫》等诸多经典动漫产品的原画加工环节很多都由我国原画人员完成。现在,当我国着力发展动漫产业之时,这些原画人才无疑能够为我国动漫产品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加工,为我国动漫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4.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动漫产业高度重视,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起步截至2007年底,由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设立的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各类基地达37个。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看到动漫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优势,纷纷把动漫产业作为区域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涌现出以宏梦、三辰、三浦灵狐、上海今日等为代表的动漫生产商,以中卡世纪为代表的专业渠道运营商,以蓝猫为代表的知名国产动漫品牌,衍生品环节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从总体上看,基本形成了以动漫企业为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产业态势,现代意义上的动漫产业已经基本形成。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论文关键词: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逆反心理;传播失效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当前的传播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因为受众心理 因素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类型,期望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使传播 者即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调整行为,使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达到有效传播。 传播失效即信息传播后的客观效果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预期效果)相 违背或不相符,传播活动零效果同属于传播失效。新闻传播失效表现 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传而乱向”,即传播的 实际效果偏离了传播的预期效果,要么产生了干扰信号,要么使受众 困惑或产生歧异理解;二是“传而反向”,即传播的实际效果是与传 播的预期效果完全相悖的反效果。因为受众个体差异性和受众心理的 复杂性,由受众心理而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的类型有很多。从认知心 理的角度,作者将这些类型分别归纳为受众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及逆 反心理三类来实行阐述。 一、受众认知偏差和新闻传播失效 受众的认知偏差是指在受众头脑中不自觉地对传播者或对新闻信息的 误解,从而导致与传播者主观意图或宣传意图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误 解传播者角色、移情、期待等原因来引起的认知偏差。 1、因误解传者角色引起的传播失效 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地有人落水,围观的群众无一人下水救人。看到这样的报道后,有人不禁会问:记者肯定也在现场,记者为 什么不去救人?这就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记者首先应表现职业人的角色,还是首先表现社会人的角色。因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受众 会忘记传播者想要揭示的问题,转而对传播者在现场的行为实行评判,导致新闻传播失效。传播者作为社会个体,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 追求,在处理职业人和社会人角色冲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第一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媒体创作趋势.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摘要: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正像麦奎尔等指出的,它“不是研究传媒对人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让我们研究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些什么”。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参与其中,能够影响电视媒体的创作,电视节目不断地迎合受众的口味,电视创作受受众心理的影响。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这种互动促进了电视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各种因素多方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受众的支持,它浸润了受众心里最干涸的地带,使广大的观众在电视面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泄与满足。 关键词:受众心理电视节目娱乐传播媒介传播者新闻传播者通过采访,写作,编辑,播出等环节把远离受众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的事实转换为符号,通过媒介展示给受众。而受众由于自身的限制,不能了解超出人际关系活动范围之外的所有人和事,他们需要大量的、经常的借助于媒介获取新闻,去认识大千世界。“以一种媒介就是一个独特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从其它窗口看不到的景色;一种媒介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以一种不同于在其它环境中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如此看来,媒介把传播者和受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联系可以看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从中不难看出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也可以看出受众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只有把符合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通过媒介传递到受众的头脑中,再经过受众的认知理解,将之同化并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将舆论的力量转换为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力量。传播者要想凭借新闻媒介的力量延伸自己的认识、发挥自己的舆论中坚力量,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的研究的基础上。传播者要想影响受众首先要了解受众的心理,不断的通过实践和一系列的反馈机制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到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媒介信息接收者,而且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人们不仅仅是大众传播服务的对象,而且也是传媒的主人和监督者。应当说只有当受众也能以主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作者:段鹏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更新时间:2009-10-9 11:09:55 受众,又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因此,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媒介学界与业界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渐渐成为广泛探讨的焦点议题。 受众选择性心理溯源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本身并非新鲜议题,早在廿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就在 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倾向于有选择的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讯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这一现象。克拉伯还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主义、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等三个方面。 其中选择性主义是指当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符合受众的认知范围,且能够满足受众的部份需求时,才能引起受众对它的兴趣而加以注意;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 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则媒介内容;选择性记忆则是指受众往往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此后,不少传播学者都对受众选择性心理展开过深入的论述,如阿尔伯特哈斯托夫、巴格拜(Bagey) 、麦克林登(Mcclelland) 、鲁巴(Leuba) 、坦卡德、梅尔文.德福勒等,他们的着述不断丰富着受众选择性心理问题。 中国大陆受众群体的变化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之所以近来成为大陆传播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受众群体正在发生着改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众细分化 近年来不少大陆传播学者纷纷撰文指出,中国大陆受众群体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细分化:从大众群体到分众群体再到小众群体,甚至是一对一传播模式,要求我们不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节目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二)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媒介所作的报导多数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而缺乏一种「下马看花」的耐心。新闻报导深度与广度的缺乏与大陆不少电视台更为重视「名记者效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编辑负责机制有关。在受众对讯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单纯灌输世界观的讯息理应销声匿迹,而如何使编辑重新掌控新闻资源,从而为受众奉献出「色、香、味」俱佳的news package 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 受众权益观得到更多的重视- 原来在大陆媒介与受众的传受关系中,不平等始终是其主流,这一点从有线电视运行初 期的「半强制」收费和各地方台在电视剧集间大量插播广告中便可窥知一二(如大陆某有线电视台在播放港片《鹿鼎记》时,一集中插播了七十五分钟广告)。但最近重视受众权益已 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媒介机构的认同。国家广电总局近年来更是先后三次发布有关条例,对在电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 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 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受众心理笔记

受众心理笔记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受众心理 第一章受众分析 一、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 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 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传行为: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所采取阅读、收听或观看的行为。受传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物质条件、身体条件、时间条件、文化条件、心理条件。 根据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分类: ⒈潜在受众:即目前尚无受传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创造受传条件成为受众的人; ⒉实在受众: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有受传行为的受众。 根据受传自觉程度分类: ⒈有意受众:即自觉或比较自觉地把自己的受传需要与传媒联系起来,有意识参与传 播过程的受众。这一部分是比较稳定的。 ⒉无意受众:虽有受传行为,但参与传播的自觉性较差,对传媒的视听往往是无意识 的,是非稳定的受众。 讨论:目前各类媒介是如何使无意受众变为有意受众?中间又有哪些问题? 根据受传的动机分类: ⒈主智受众:以满足认识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了解 舆论,以认识客观世界。(延迟能耗报偿) ⒉主情受众: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生活,消 遣娱乐。(即时报偿) 二、受众的自主性:是指受众在视听传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行为的主动控 制的心理特征,是受众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

受众受传过程中的主动性活动主要表现为: (一)选择 ⒈选择性接触⒉选择性理解⒊选择性记忆 理智、经验导致选择性行为并非总是发生,它产生于需要及情感、意志共鸣 (二)审辨 受众对传播的审辨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播本身的审辨;一是对传播所涉及的客体的审辨。前者包括对传播者的审辨、对信息来源的审辨、对传播内容的审辨、对传播价值的审辨。后者的审辨包括对传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的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等的判断和评价。 网络媒体时代中的受众审辨能力增强:华南虎事件中网友的表现;死亡博客事件中的网友表现 (三)加工 ⒈扩展与简化⒉具象和抽象⒊分解与合成 (四)投射(情感联想) 投射:是指个体在接受外在刺激时,把自身的经验、情感投射到对象上去的一种心理现象。 (五)探究(好奇心理) 受众的探究有几个特点:一是选择性;二是主动性;三是短暂性。 第二章受众的需要与期望 一、需要:是人类追求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个体和社会所必要的事物在人的 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有所缺乏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状态,是主体积极性的源泉。人的行为就是满足需要的活动。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 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18:39 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 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 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任何一种媒介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从受众层面来看,应该说,正是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以

从中国青年受众情况浅析中国动漫

《文化经济学》期末论文论文题目:从中国青年受众情况来浅析中国动漫 学生姓名 二级学院 系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成绩 2016年6月

从中国青年受众情况来浅析中国动漫 摘要:动漫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糅合美术,电视,电影,文学,音乐,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动漫使得青少年的审美取向呈现多元化、娱乐化、即时化的特点。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从精英性转向世俗性,感性化,多元化,生活化。中国受众主要受日漫影响的是90以后,本文通过对90以后的人们对中国动漫的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漫;中国动漫产业;网络动漫 1引言 我国在2015年之前创造的动漫作品,大多被本国青少年所诟病,对于中国的动画基本都是负面评价,比如低龄化,山寨,原创性差,缺乏新颖等。但是2015年似乎是中国的动漫元年,中国动漫产业的拐点。中国青年受众对中国的动漫又有些信心了。之前也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创造票房的中国动画,但是对于稍大一点的儿童来说都稍显幼稚,对于看过日漫的本国青年人群来说,更是幼稚的不得了。 2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16个题目,发放76份,回收75份有效问卷。男生24人,女生51人。主要集中在20-26岁,占77.33%,13-19岁的占14.67%,12岁以下的占2.67%。在接受调查的人中,绝大多数看过动漫的占94.67%。存在认为没看过动漫的可能是对动漫的定义不清楚,为此,本人搜查了关于动漫的定义,如下: 广义上,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是中国特有名词。网络,电视,杂志等媒体频繁误用“动漫”一词,使得群众对于这一词的误解也越来越深。似乎除了高三生(还有一些文字研究者)对于中国的字词需要特别注意外,普通大众并不注意中国字词的使用。常见的误解有动漫指日本动画,动漫指漫画改编,动漫指会动的漫画,动漫指青少年动画。动漫也非卡通,卡通特指美国动画。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喜欢动漫的人群 通过调查的结果分析,90年以后出生的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绝大多数,

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一、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外界态度持相反方向的反应。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容易强化成定势从而对后续产生影响。常见的有超限逆反和评定逆反。 一个人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一定时间。因此在传播中常使用反复的方法增强效果,但是如果机械地、连续性地、也就是说总是使用同样的刺激物,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就容易引起超限逆反。为此,传媒应注意掌握适度原则和变化原则。适度原则包括质与量的适度。在质的方面要求传播应实事求是,留有余地,讲究分寸。在量的方面应有节制,有节奏,不能过度报道,没完没了。变化原则是指对同一主题或态度,传媒应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利用各种形式在变化中求同一,加强传播效果。评定逆反是由受众立场与传媒立场的差距引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受众会把与自己相近的立场评为相距更近的立场,把与自己较远的立场评为更远的。因此,传媒需进行受众调查,了解受众对传媒立场的接受与排斥的范围有多大。如果差距过大,传媒应循序渐进,有层次的进行引导,使受众逐渐调节,以期接近传媒立场。 二、吸引注意力 态度形成首先是由注意引起的。注意是引导的第一环,没有注意就不可能有理解与接受。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这里我们只谈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自然发展,无自觉目的的,无需意志参与,不需做主观努力的注意,如何引起无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越强,越易引起注意,据此,传媒可利用大标题、大图片、头条新闻、醒目的色彩和传媒合力增强传播的强度,利用角度新,立意新,形式新,内容新吸引受众注意。然而,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能否引起注意还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与受众的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凡是符合受众需要的,符合受众兴趣的内容才能引起注意。这也就是为什么“焦点”、“热点”、“难点”的报道大受欢迎的原因。 三、感性与理性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伴随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情感一经产生,便能加快或阻碍认知过程。传播时应注意情感因素的运用,用富有情感的事实、情节、议论,使传播富有感染力,消除与受众的隔阂,达到深处的心灵交流。虽然由情感引起的态度改变比较强烈,但以此获得的立场会随时渐渐减弱、消失。受众的每一种态度形成都以认知为基础,受众之所以对事物持不同的态度是由于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诉之于理性,即通过确凿的事实,合乎逻辑的议论,全面充分的论据,来说服受众改变态度,由理性形成的态度改变虽不强烈但比较持久,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传媒可利用情感因素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后再进行理性的分析,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直述与暗示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5936860.html,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作者:刘韵竹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当今社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纽带,大众传媒将抽象的社会具象为人们所可以接受的图文信息。现如今,与其说人们置身于社会环境倒不如说置身于媒体环境中,与其说受众心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不如说受媒体环境的影响。人随境转,受众的心理也在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旧媒体环境受众心理变迁 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 PC互联网“第四媒体”。 ① 这“四大媒体”都有共同鲜明的媒体特征并在积极寻求拓展。首先,它们都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这些原本媒体特征。第二,它们都有大众传播功能,其传 播特点表现在有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第三,当前的“四大媒体”都表现出各自的传统特性,②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都较为明显。现在,手机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了。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能够令不同程序在同一时刻运行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程序分成两部分,即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前台程序通过终端来处理事件,其结构一般为无限循环;后台程序则掌管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分配、管理以及任务的调度,是一个系统管理调度程序。它实际可以有多种含义,比如手机上的后台,其实就与电脑系统中的最小化差不多,只是隐藏和缩小的概念。虽然叫做隐藏和缩小,但是实际的程序仍然是在运行中的。几个网页、软件在同一时间共同运行,形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接收的“同时性”。 麦克卢汉认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作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了解受众的喜好与期待,也是各大媒体的迫切要求。 受众的思维与心理是微妙而不易把握的,原因是受众心理特征丰富、且急具变化性。从接受角度来看,按照受众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受众的心理层次又可分三个:(1)“消闲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层次;(2)“求知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较高层次;(3)“研究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高级层次。③传统的传播观念认为受众为了解决自己无知或知之不多的问题,也要对客观世界的最新变化急于了解,特别是对新事物、新情况、新环境等更是关心备至,当代的受众较之以往对媒体的要求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1200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1200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听了这次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第一,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听了这些,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比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心里调节这两个方面。很多人来到大学后就变得松散,逃课、泡网吧、谈恋爱。在大学我们肩负

改变自己命运的责任,所以要保持心理健康。第一,我们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学会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从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何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和如何对待困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析。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需要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培养独立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第二,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第四,学习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知识。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学业没了,爱情也不会长久。也提出了一些女生保护自己小技巧,借用身上的物品当武器,如尖头鞋、高跟鞋、发卡甚至钥匙,来攻击“色狼”,另外,最好在自己的小包包里准备一个小别针,以便不时之需。

_喜羊羊与灰太狼_现象的受众文化心理分析

大 众 文 艺大100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国产动画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迄今已播出五百多集,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受到了广大观众们的喜爱,收视率一路飙升,出现了一大群《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拥趸者。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衍生产品都纷纷上市,而在春节期间由广东原创动力、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北京优扬传媒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也大获成功。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研究,揭示出其成功的原因,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大众传播中,信息是在传者和受众之间进行流动的,受众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收传者的信息,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地选择自己所偏爱或需要的内容。因此,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只有能了解了受众的喜好、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才可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一、情节幽默个性鲜明,深得儿童喜爱 儿童的身体、智力都还没有成熟,偏爱情节简单易懂的电视作品。虽然国内有一大批定位于低幼儿童的动画片,但是这些动画片往往多是一些说教、授知类的,故事平淡无趣,满口的道德教育,被人戏称为“会说会动的小学生守则”,鲜有故事新颖、生动有趣的精彩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讲述的是青青草原上的一群可爱的羊儿与灰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题材简单,易于儿童理解,而且其中没有说教味,剧情轻松快乐、诙谐幽默,往往引人开怀大笑,因此能受到儿童的喜欢。现代的儿童往往有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而在观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幽默的剧情往往能让他们忘记学习上的种种烦恼、展露出孩童的天真笑容,当他们看到机智的喜羊羊战胜了灰太狼时、看到灰太狼的给小羊们设下种种圈套诡计最终却自食恶果时,他们往往会捧腹大笑。不少的儿童是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能带给他们这种单纯的快乐而喜欢这部动画片的,09年1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节前动漫影片成“新宠儿”》重点报道了国产动画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的受众文化心理分析 王 玥 【摘 要】《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迄今已播出五百多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衍生产品都纷纷上市,有了一系列的玩偶、图书,而在春节期间由剧场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也大获成功,目前在全国的票房已达8800万元。本文对该剧进行受众研究,探讨该剧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受众分析;文化心理 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其中接受记者采访的小观众们就表示喜爱这部电影是因为觉得“这部电影很搞笑”、“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形象设置也比较成功,以往的国产动画片往往刻画的动画形象十分平面化,四平八稳,没有自己的个性,而《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形象个性鲜明,机智勇敢的喜羊羊、美丽乖巧的美羊羊、鲁莽健壮的沸羊羊、贪吃懒惰的懒羊羊、温驯友善的暖羊羊、爱搞发明的慢羊羊,可爱的小羊们个个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许多小观众们从这些能从小羊身上看到他们所认同的品质,有时甚至能从小羊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他们会对某一个角色产生亲切感、喜爱感。如大部分的小观众都喜欢喜羊羊,因为喜羊羊最有智慧,总能识破灰太狼的诡计;而有些小女孩则对美羊羊这个形象最有好感,因为美羊羊漂亮而且心灵手巧;还有些小朋友则觉得懒羊羊非常可爱,因为他虽然贪吃贪睡爱偷懒,但他却有时聪明过人。反角灰太狼也颇有特色,他奸诈狡猾、诡计多端,常自称是青青草原上的霸主,他每天都设法去抓羊却又从来没有成功地吃到过一头羊,灰太狼奸诈又愚蠢的形象给动画片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也给小观众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故事的结局总是小羊们赢了,灰太狼输了,这个结局总能让小观众们欢欣鼓舞,因为结局实际上传达给了小朋友一种观念:好人总能战胜坏人,善良总能战胜邪恶,团结一致、运用智慧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整部《喜羊羊与灰太狼》都带给小观众们一种乐观的情绪,不心伤不慌乱不沮丧,总乐观向上、笑容飞翔。 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得力于这些“喜羊羊”的小粉丝们。小观众们先是喜欢上了电视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而当电影版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时,就好像一位神交已久却素未蒙面的老朋友终于要露面了,他们兴高采烈,早早就和父母约好了去看这部电影。中国城市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而在寒(三)方言新闻的存在适应了当地受众的欣赏需求 方言就像一个流动的、鲜活的语言文化历史博物馆一样,保留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经历了多少岁月的轮回方言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样式,也许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有多少当时的名人骚客操着与你同样的乡音活跃于当时的政坛。顿时就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同时方言对后人了解中国,了解各地域文化也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窗口和平台。5 俗话讲“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生长于本地的人来说,乡音最美,无论在哪听到都有一种亲切感;可以无形中拉近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用方言播报新闻更能使当地人相信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其实这是符合心理学当中的晕轮效应的。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某个方面有了好的印象之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出好的认识和评价。对于从外地迁移到本地的人来说,在方言新闻的观看中与收听中通过视听符号的畸变产生新鲜、刺激、惊奇、趣味,他们可以获得一种新奇的独特的享受。正如普希金引用俗语入诗令人眼前一亮一样,方言新闻节目通过方言这一“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言语形式的使用”,对其它方言区的观众产生陌生化效果,因此也可以吸引部分此类受众群体。而且非本土方言的受众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地方区域语言进入当地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融入这种异域的文化环境当中。 参考文献 【1】侯明廷,陈小明,刘婷.2007年值得关注的四大节目之方言节目[J].媒体研究,2006,12:37-39. 【2】朱寿桐.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J].中国电视,2005,12:21-22. 【3】唐亮.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J].网络传播,2006(12):12.【4】温端政.方言与俗语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8.【5】吴飞,刘佳.方言播报还能走多远——方言新闻节目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5(1):45-47. 注 释 1.侯明廷,陈小明,刘婷.2007年值得关注的四大节目之方言节目[J].媒体研究,2006,12:37-39. 2.朱寿桐.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J].中国电视,2005,12:21-22. 3.唐亮.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J].网络传播,2006(12):12. 4.温端政.方言与俗语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8. 5.吴飞,刘佳.方言播报还能走多远——方言新闻节目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5(1):45-47. 影视与传媒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动漫产业SWOT分析(详细讲解)

动漫产业SWOT分析(详解)我国动漫产业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国际动漫产品的挑战,只有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动漫产业才能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用SWOT模式分析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提高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动漫市场这个大背景。作为融合、调整第二、三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我国动漫产业应该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动漫产业在高速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从总体上看,在政府积极引导、国家政策扶持和一批优秀动漫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我国动漫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动漫创作生产获得大力发展,国产影视动画产量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加强了播映平台建设,国产影视动画播映体系初步形成;积极培育了市场体系,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强化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区域发展布局初步形成;落实了政策、加强了管理,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4年至2006年产量分别达到了21800 分钟、42700分钟、82300分钟。2007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共186 部, 10. 19 万分钟,比2006年增长23%。电影动画创作生产也改变了长期低迷的状况。然而,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也并不令人乐观。国家广电总局规定: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 ,其中60%必须是国产片。而在2007年一季度,国产动画片的产量只有2. 2 万分钟,平均算下来,整个2007年也不过8. 8万分钟,距离基本的要求,至少还有15万分钟的缺口———这个数字,只能由进口动漫补充。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在我国青少年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绝大部分是日美舶来品,属于“中国造”的只有孙悟空。根据夸克市场研究公司2007 年对京、沪、穗3 市2000多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表明,动漫的相关消费与洗发水消费相当———三地青少年动漫年消费总额约13亿元,这个数据说明我国动漫消费力相当低。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着每年总计200亿元的庞大市场。二、我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SWOT模式分析 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设计学派的代表安德鲁斯(Andrews)提出了SWOT模型,将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内部优势因素( strength) 、弱势因素(weakness)和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y) 、威胁因素( threat)进行分析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罗列(见下图) ,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SWOT分析框有助于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