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 圆口纲
- 格式:ppt
- 大小:9.66 MB
- 文档页数:58
一、进化地位现存的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因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而得名为圆口类,包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二、外形和生活习性☐身体圆筒状,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部,尾侧扁。
头部:☐没有上下颌,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1对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可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具感光功能。
头部:☐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躯干部:☐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体侧、头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尾部:☐具尾鳍(奇鳍)。
☐肛门位于尾基部。
肛门之后为泄殖突。
☐主要海产,也有淡水的种类;☐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为危害渔业的动物。
三、皮肤和肌肉☐皮肤裸露;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分泌粘液润滑皮肤;☐真皮为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具韧性。
☐具原始不分节的肌节,按体节排列,成“Σ¡±形,角顶朝前。
只在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四、脊索☐支持结构为脊索,脊索发达,贯穿全身;☐脊索中有典型的液泡细胞和脊索鞘,使脊索具较强的硬度和弹性;五、骨骼☐骨骼全为软骨,保护脑、头部的感觉器官和心脏;☐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听(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吻软骨、支持舌的舌下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篮),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心脏外侧有围心软骨保护。
☐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