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康复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27.21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训背景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们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力,我院神经外科组织了一次颅脑损伤实训活动。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反思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如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
通过对这些功能障碍的了解,我们掌握了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评定方法。
2. 康复评定方法实训中,我们学习了认知功能评定的方法,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评定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康复治疗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通过对这些治疗方法的了解,我们掌握了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巧。
4.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与治疗实训中,我们了解到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学习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
三、实训反思1. 认知功能评定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认知功能评定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认知功能评定,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实训中,我了解到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康复治疗方法,以提高康复效果。
3. 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与治疗实训中,我认识到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使用药物,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
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协作。
脑损伤的康复训练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恢复评估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对其进行认知和运动能力的评估则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脑损伤康复中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恢复评估方法,以及这些评估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性。
一、认知能力的恢复评估1. 神经心理学评估神经心理学评估通过测试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和执行功能等方面。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康复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2. 脑影像学评估脑影像学评估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技术,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受损区域,进而指导康复训练的方向和目标。
3. 调查问卷评估调查问卷评估是通过让患者或其家属填写问卷来了解其认知功能的状况。
这种评估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二、运动能力的恢复评估1. 运动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是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运动能力,包括平衡、协调、力量和灵活性等方面。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运动障碍,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
2. 运动分析评估运动分析评估使用高科技设备,如运动捕捉系统和力量测试仪器,来测量和分析患者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康复医生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模式和异常,从而精确地制定康复训练方案。
3. 功能性评估功能性评估是通过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表现来评估其运动能力。
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步态、日常动作和日常活动能力等,这有助于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认知和运动能力评估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性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康复医生可以了解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不同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恢复情况各异,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可以提高康复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13 期2018 Vol.5 No.13128早期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刘嘉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目的 实验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两项功能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恢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运动;认知【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3.128.01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伤害,通常发生在交通事故、坠落事件上,存在很高的致残、致死率,而其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在于尽快让患者恢复神经、运动、认知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则是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
本院经过对以下资料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3.2±5.4)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4.1±4.9)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认知功能障碍。
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训练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其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训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一、脑损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脑损伤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灵活性等方面。
这些损伤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很多困难,可能无法独立完成简单的认知任务,也无法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因此,恢复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认知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认知功能训练可以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受损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以促进脑损伤后残留的神经元重新建立联系,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此外,认知功能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减少心理压力。
三、认知功能训练的方法1. 记忆训练记忆训练是脑损伤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训练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反复的记忆练习,帮助其恢复失去的记忆能力。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提供信息等方式,让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提问和复述,帮助患者巩固记忆。
2. 注意力训练脑损伤会对患者的注意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注意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可以通过给患者提供各种认知任务,要求其进行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3. 问题解决训练脑损伤患者的思维灵活性通常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问题解决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可以通过给患者提供各种问题并让其思考解决办法的方式进行训练。
4. 计算能力训练计算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针对脑损伤患者的计算能力恢复,可以通过给患者提供简单的计算题及各种计算问题,帮助患者恢复计算能力。
5. 语言能力训练脑损伤患者的语言能力常常会受损,影响其正常交流。
通过语言能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复述文章、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康复的认知训练与康复效果分析康复训练是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康复中,认知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认知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认知训练的效果分析等方面对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认知训练的目标。
认知功能指的是人们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而认知训练的目标就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助脑损伤患者减轻认知障碍,恢复或提高其认知功能。
常见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认知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的认知功能,认知训练可以有多种形式。
首先,注意力训练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注意力,让其集中注意力并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
例如,让患者按照指令选择特定的物品或记住一串数字等。
其次,记忆力训练可以通过训练患者的记忆力来提高其记忆功能。
例如,通过记忆集合中的物品或单词等。
再次,思维训练可以通过解决问题、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训练患者的思维能力。
最后,语言训练可以通过给患者阅读、讲故事等方式来提高其语言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认知训练的康复效果。
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是积极的。
首先,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激活患者的大脑神经元,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其次,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恢复或改善认知功能意味着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处理日常事务。
最后,认知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社交互动。
认知功能的恢复可以增强患者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认知训练存在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认知训练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因为不同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和种类各不相同。
其次,认知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重复。
很多患者存在恢复乏力和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家庭成员和康复专业人员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认知训练需要与其他康复手段相结合,如物理康复训练、职业康复训练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概述颅脑损伤是指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颅骨和脑损伤的一种疾病。
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在康复护理的帮助下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针对病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康复干预,协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让病人能够尽可能独立地生活和工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原则个性化原则针对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是重要的,病人的需求和能力都存在差异。
而且,康复护理的计划也需要根据病人的状态进行调整。
综合性原则康复护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体力康复、认知康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等。
因此,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各方面需求。
早期干预原则颅脑损伤后的最初几周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个时期内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减轻后续的并发症发生,使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长期性原则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努力。
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护理可以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康复护理的内容体力康复颅脑损伤病人通常需要恢复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针对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关干预计划。
认知康复颅脑损伤病人的认知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认知训练来帮助病人提高认知能力。
语言康复部分颅脑损伤病人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可以通过进行语言治疗来提高病人的语言能力。
心理康复颅脑损伤病人在恢复期间往往会有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护理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康复护理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让病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康复护理的措施床位转换颅脑损伤病人需要定期转换床位,这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
帮助进行日常生活颅脑损伤病人的自理能力较低,康复护理需要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
进行身体康复训练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康复护理需要设计相应的身体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理疗、牵引等等。
康复医学在脑损伤中的认知恢复训练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对患者的生活和认知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康复医学在脑损伤中的认知恢复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失去的认知能力,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康复医学在脑损伤中的认知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训练中的有效方法。
一、认知恢复训练的重要性脑损伤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重负。
认知恢复训练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这些受损的认知功能,使其能够重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认知恢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自信。
脑损伤后,患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产生怀疑。
通过认知恢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自己的认知功能,增强自信心,重新找回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二、认知恢复训练的有效方法1. 身体锻炼身体锻炼不仅对身体有益,还能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生成,并促进神经连接的形成。
这对于脑损伤后的认知恢复非常重要。
2. 认知刺激认知刺激是认知恢复训练的核心内容。
通过提供各种认知任务,如解决问题、记忆任务、逻辑推理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认知能力。
这些任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并逐渐增加难度,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3.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对于脑损伤后的认知恢复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患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认知上的刺激。
参加康复小组、与志愿者互动、参加社区活动等都是很好的社交支持方式,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恢复。
4. 定期复查和调整脑损伤后的认知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康复医生和治疗团队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治疗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结语康复医学在脑损伤中的认知恢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认知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专科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针对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以后,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通过3个月的认知康复治疗以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语言功能。
【关键词】认知康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疗效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比较复杂,除了会影响到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与情绪心理状态之外,还会影响到其语言认知功能[1]。
对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价,均存在认知障碍,然后对其中的31例患者实施认知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专科治疗以后昏迷指数(GCS)都在9分之上,并排除术前精神病、痴呆等等。
其中男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7±5.3)岁,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外科专科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肢体摆放训练、站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内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入院(7~10)d的患者认知障碍实施定向、知觉、思维运作、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个体化认知障碍康复训练,(20~30)min/次,2次/d,3 d/周。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①刺激治疗方法,通过语言、音乐等刺激患者身体神经,提高其觉醒能力、环境辨认力;②进行理解训练,护士说出一个名词,让患者指出所对应的物品,或者护士描述图片内容,让患者指出对应物品;或者为患者阅读短句、文章以后,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选择题;③让患者多说日常词汇、激发其运用语言表达的自我的意识,让他们尝试着表述短文、图片内容等,并且还要适当增加日常对话次数。
脑损伤后的认知康复方法与效果评估引言: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或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会给人的认知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并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损伤后的认知康复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效果评估。
一、认知康复方法1. 能力训练:能力训练是通过不断重复和锻炼特定认知任务来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改善。
例如,对于注意力缺陷的患者,可以进行基于任务的注意力训练,如完成数学题或解决谜题,逐渐提高其专注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2. 记忆训练:记忆训练是针对记忆障碍进行恢复和改善的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记忆技巧,如组织信息、联想记忆、创造性记忆等,患者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此外,使用记忆日志或应用程序也可以帮助患者记录和复习重要信息。
3. 高级理解和问题解决:脑损伤后,患者可能面临理解障碍和问题解决能力降低的挑战。
为了提高这些认知功能,可以通过经验分享、案例讨论、启发式思维等方法来进行高级理解和问题解决训练。
这样可以激发患者的思维灵活性,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4. 计划与执行训练:由于脑损伤后的认知缺陷,一些基础认知功能,如计划和执行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使用日程安排表、任务列表等方法来进行计划与执行训练。
患者可以学习如何有序地制定计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
二、功能评估方法1. 康复评定量表:康复评定量表是一种经过验证且广泛应用的方法,可用于评估患者在不同认知领域中的功能状况。
例如,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定量表,它涵盖多个认知领域,包括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
2. 认知任务测量:认知任务测量方法是通过给患者一系列特定的认知任务来评估他们的认知功能。
例如,可进行数字回溯、图形推理等任务,然后根据患者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在特定领域中的能力水平。
3. 脑影像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有关脑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并帮助评估脑损伤后的认知康复效果。
脑科手术患者术前后的认知训练在现代医学领域,脑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脑部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类手术往往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术前后的认知训练变得至关重要。
认知功能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
脑科手术可能会因为对脑部组织的直接损伤、手术中的出血、术后的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带来负面影响。
术前的认知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提前锻炼患者的认知功能,为手术做好准备,并建立起患者对认知训练的熟悉度和信心。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
注意力训练是术前认知训练的重要一环。
例如,可以让患者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如找不同、数字连线等。
这些游戏能够帮助患者提高专注度,增强他们在手术前后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记忆力训练同样不可或缺。
让患者尝试记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清单、事件顺序或者简单的文字内容,然后进行复述和回顾。
这种训练有助于激活和强化他们的记忆神经通路,为术后的记忆恢复打下基础。
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解决一些逻辑推理问题、数学谜题或者进行简单的策略游戏来实现。
这能够锻炼患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在术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语言能力的训练也不能忽视。
术前可以鼓励患者进行阅读、讲述故事、与人交流等活动,以保持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当脑科手术完成后,术后的认知训练则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在术后早期,由于患者的身体还在恢复中,认知训练应该从较为轻松和简单的内容开始。
例如,进行短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练习,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和难度。
同时,可以利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回忆术前学习的内容,巩固记忆。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认知训练可以逐渐加强。
对于记忆力的训练,可以采用更加复杂的记忆方法,如关联记忆、情景记忆等。
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具体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A组(n=41)和B组(n=41)。
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而A组予以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后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在康复训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都有所提高,且A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
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颅脑外伤;认知功能颅脑外伤患者往往是脑部受到外力重创进而导致运动、感觉以及认知等功能出现障碍,对患者日常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所以,需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需进行早期的认知功能锻炼,帮助其认知功能尽早恢复认知及其他相关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1】。
本文笔者特选取了82例颅脑外伤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82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各41例的A组与B组。
A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3.9±0.7)岁;受教育水平:小学13例,初中及以上28例。
B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3.8±0.6)岁;受教育水平:小学14例,初中及以上27例。
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B组患者进行脱水治疗,给予神经营养支持,进行抗感染和并发症治疗等,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而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手眼协调和注意力训练。
a:删除训练:要求患者将指定的汉字或者拼音字母划去,在经过反复的训练无误后增加训练难度和量。
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2-02T09:14:33.3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刘琳
[导读] 科学的认知功能训练非常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的认知康复,而且明显减轻了颅脑损伤对病人造成的认知障碍程度。
刘琳(宁阳县中医院山东宁阳 271400)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122-02
【摘要】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颅脑损伤后1个月时间的10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主要从语言、记忆力、逻辑推理等方面由专业且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
结果两组病人训练2-3周后,经简明神经状态量表测试,发现观察组病人在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能力、回忆力和语言等方面的恢复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科学的认知功能训练非常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的认知康复,而且明显减轻了颅脑损伤对病人造成的认知障碍程度。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锻炼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当今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万人口,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占18%~21%。
认知障碍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症状。
Dickmens[1]对10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发现这些颅脑损伤患者有广泛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下降、推理能力减退、记忆减退、智力退化和运动速度减慢等。
因此有必要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锻炼,本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从语言、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等方面对观察组进行康复锻炼,观察认知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以科学指导、促进患者大脑认知功能的迅速恢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颅骨损伤5例,脑震荡19例,颅骨骨折12例,脑挫裂伤11例,继发性的颅内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血肿6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为19-53岁。
患者病情为中型,有轻度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有轻度改变,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记分为9-12分,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降颅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
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经方差分析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训练:猜谜语游戏,图片填写,时间感,数字倒顺背法;记忆力训练:视觉记忆,地图作业,彩色积木块排列,物品重复;语言锻炼:看图说话,自由讲有意义的话;推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指出报纸中的消息,排列数字,问题状况的处理从一般到特殊地推理,杂物分类,作预算。
认知功能训练由经专门统一培训的护士操作,在患者术后清醒的第一时间开始,每天训练两次,分别为8点和16点,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每周训练4天,整个过程持续4-6周,对于出院者进行跟踪家访。
训练中建立恒定的每日活动常规,让患者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耐心细声地向患者提问和下命令;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练习,将整个练习分解成若干小部,先一小部一小部地训练,成功后再逐步联合;利用视、听、触、嗅和运动等多种感觉输入来配合训练;每次训练时间要短,记忆正确时要及时频繁地给以奖励;让患者分清重点,先记住最必须的事,不去记忆一些无关的琐事。
评价指标:经常规治疗护理和认知功能训练2-3周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2]对观察组和实验组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测试。
MMSE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包括定向能力、记忆力、注意与计算能力、回忆力和语言等,总分30分。
2 结果
两组MMSE、各条目得分(S)
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以及MMSE总分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常规护理的弊端和认知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脑损伤后高级皮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患者接受和运用知识能力等发生障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造成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不同程度的降低。
脑损伤患者有广泛的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下降,推理能力和记忆力减退,智力退化以及运动速度减慢等症状[3]。
早期功能锻炼进行各种方式的活动,刺激表皮感受器和深部肌腱,通过神经传递对脑细胞施加良性刺激,可促进细胞的功能恢复[4]。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问题,一些学者认为,有自发恢复的可能,认知功能锻炼没有必要,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常规物理治疗重在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影响,而认知功能锻炼对于增强患者的定向能力、视空间分辨力,掌握特定的技巧和技术,发挥补偿记忆,加强认识事物、分析处理问题有明显的作用[5]。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常规护理下患者颅脑损伤的复原,认知功能也会逐渐的恢复,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且认知功能的康复不完全。
因此,认知功能训练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恢复其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3.2 认知功能锻炼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
有关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可增加对大脑的信息刺激量,有利于新的神经网络建立,而最终建立起新的对信息有效处理、加工、分析的认知神经环路,且认知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康复[6],因此认知功能康复宜临床早期介入。
实践证实早期认知功能康复的临床介入,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而介入晚康复效果差[7]。
近年来,临床有人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常规物理治疗加认知功能训练与常规物
理治疗发现,3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定,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显著,前组优于后组,认为认知功能锻炼作为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常规康复治疗项目,对于患者积极参加整体康复,回归社会有着极其主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认知功能的专门训练,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定向力、记忆力、计算与注意力、语言理解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3 加强认知功能训练的“四”注意
3.3.1 正确地对待颅脑损伤患者、使之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情绪:心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很大,消极情绪降低认知效应,积极情绪增强认知效应。
3.3.2 针对颅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计算力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逻辑混乱等进行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日常训练中,应由护士或家属及陪人帮助患者进行训练。
3.3.3 注意环境要安静,如关掉收音机和电视机,减少噪音的干扰;语言要简短而明确;对记忆受损严重者可使用能代偿其记忆的辅助器具。
例如可教会患者依靠墙上的日历、闹钟和计时器来安排工作行程、在工作场所贴上工作清单等等。
3.3.4 改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多食鸡蛋、鱼、肉,补充和供给卵磷脂、乙酰胆碱,可增加血液中有助于记忆的神经递质,多食豆类、麦芽、牛奶、绿色蔬菜、坚果等,有助于核糖核酸补充入脑内,提高记忆力。
参考文献
[1] Dick S, Lean MC, Nayak T,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 at one-month post injur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6,6(7):507.
[2] Bruce David G,Casey Genevieve P,Granqe Valerie,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lder diabetic patients: the Fremantle Cognition in Diabetes Study[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3,61(1):59-67.
[3] 李海辉.浅淡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 :2366-2367.
[4] 易声禹.颅脑损伤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33-135.
[5] 王春丽,曲镭.颅脑损伤后的作业治疗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6):277-278.
[6] 顾莹,王少媛,李胜利.失语症早期康复的方法及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6,7(3):382-383.
[7] 闵宝权,贾建平.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 1938-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