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认知障碍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52
脑外伤记忆力变差如何改善
脑外伤记忆力变差如何改善
脑外伤记忆力变差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方式、体育锻炼、认知训练或用药等方式改善,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去医院就诊。
1、调整生活方式: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戒烟戒酒,保持平稳舒畅的心态以及规律作息。
2、调整饮食方式: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鱼类、水果、蔬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
3、体育锻炼:适当做运动锻炼,也能延缓记忆力减退的速度。
4、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
5、用药:如果记忆力减退的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B12、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有助于情绪平稳。
1。
脑损伤记忆力障碍怎么恢复
脑损伤记忆力障碍怎么恢复
病情分析:脑损伤记忆力障碍恢复的措施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建议患者适度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外界对机体的刺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愉悦的心态。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维生素B6片、谷维素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脑细胞代谢,利于记忆力障碍恢复。
3、手术治疗
脑损伤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去骨瓣减压术、清创缝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通过合适的方法治疗,减轻对脑部组织的伤害,控制病情发展。
1。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32期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在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徐倩,翟佳佳,韩珍真,王梁,朱冬燕,郭冠兰,黄志东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目的观察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50例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
两组均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方法(STEF)评价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LOTCA、STEF,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l<0.05);观察组LOTCA评分中的空间知觉、思维操作、注意力单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l<0.05)。
结论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男总够显著改善颅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障碍;上肢;机器人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32.019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32-0071-04颅脑外伤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部,导致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损伤,引起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水平降低、记忆缺失、运动感觉障碍等[]。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及各种刺激性体育运动的出现,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多,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也越来越高⑵。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大多病情比较稳定,除躯体功能残疾外,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可严重阻碍患者康复治疗进程,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一、引言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且康复周期长,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我参加了颅脑损伤康复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颅脑损伤概述颅脑损伤是指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损伤。
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根据损伤病理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2.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治疗:在神经外科病房进行,以床边康复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支持疗法、抗痉挛体位等。
(2)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包括运动、认知、言语、行为、心理和大脑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康复。
(3)后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康复中心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转入社区或家庭进行康复,包括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3. 康复治疗技术(1)运动康复: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康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认知康复: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
(3)言语康复:针对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如发音训练、构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4)心理康复: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通过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 掌握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康复治疗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颅脑损伤出院后有什么注意事项依据公开的相关数据来看,2023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预估为3.3亿人次,其中包含1300万脑卒中患者,除此之外,临床层面还具有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是脑部遭受到了一定的创伤,因此在出院之后需要更加注意,这对于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也是相关患者和家属必须要关注的一点。
一、注意加强家庭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家庭护理,因为很多患者仍然需要进行长期康复,而家庭护理是保证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保证住处的卫生,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侵入。
比如,定期消毒房间、换洗床单被套等。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
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适当的营养补充,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难,可以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再次,保证休息充足。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恢复和康复。
家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最后,注意伤口及药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伤口或者需要药物控制,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效,以及伤口的清洁和治疗。
二、注意加强康复训练诸多人存在一定片面认知,认为颅脑损伤患者应当尽可能卧床休息,从而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诸多的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方面会遭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对于患者的生活、生存都会形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多数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功能的恢复。
在出院后,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能力。
出院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步行、自行车、游泳等,以帮助患者强化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譬如,颅脑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例如失语、话语混乱等。
脑外伤康复训练脑外伤康复训练是帮助受伤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方法,它主要通过多种综合性的训练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从认知康复、语言康复、运动康复和情绪康复四个方面来介绍脑外伤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认知康复是脑外伤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认知康复中,医生会通过各种认知训练任务,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帮助受伤者恢复失去或受损的认知能力。
比如,医生会设计一些记忆游戏,让患者通过观察和记忆一些图片、数字或文字,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另外,医生还会进行注意力训练,通过让患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些任务,如找出特定的图案或听取指令并执行等,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水平。
语言康复是帮助受伤者恢复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言康复中,医生会通过各种语言训练任务,如语音训练、语义训练和语法训练,帮助受伤者重新掌握语言沟通的能力。
比如,医生会设计一些语音训练练习,让患者模仿发音,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语义训练,通过让患者进行词汇记忆和语义理解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义理解能力。
运动康复是帮助受伤者恢复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运动康复中,医生会通过各种运动训练任务,如平衡训练、协调训练和力量训练,帮助受伤者重新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比如,在平衡训练中,医生会设计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和行走平衡等,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协调训练,通过让患者进行一些协调性动作训练,如跳绳和打乒乓球等,来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
情绪康复是帮助受伤者恢复情绪稳定的重要环节。
在情绪康复中,医生会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训练,帮助受伤者重新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
比如,医生会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交流和倾听,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压力和焦虑感。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情绪调节训练,通过让患者学习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等,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脑外伤康复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康复方法,通过认知康复、语言康复、运动康复和情绪康复等多种训练手段,帮助受伤者恢复受损的脑功能。
颅脑损伤后的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指由外力作用导致的头部受损,引起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或改善他们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训练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一、认知康复训练简介1. 什么是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是通过重塑神经通路、强化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来提高患者的思维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
它包括多个方面的训练,如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 认知康复训练的目标- 提高患者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 增加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提高社交互动和情感调节3. 认知康复训练方法-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Training, CACT)通过计算机软件提供各种认知训练任务,如反应时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
- 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情境,教授患者执行复杂任务,比如煮饭、穿衣等。
- 认知补偿策略训练学习和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或技巧来弥补损伤后的认知功能缺陷。
二、认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1. 促进神经可塑性认知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颅脑损伤后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形成新的神经连接,并调整原有神经通路,从而实现修复和重建功能。
2. 提高个体生活质量通过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改善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等核心认知功能,从而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3. 预防并减少并发症出现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往往存在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并发症。
通过认知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促进社会融入颅脑损伤患者经过认知康复训练后,他们恢复了一定的认知功能,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就业和社交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认知康复训练的实施策略1. 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不同患者在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和类型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训练计划。
颅脑损伤记忆障碍具体训练方法认知康复中的记忆训练方法颅脑损伤 (TBI) 患者常伴有记忆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认知功能。
针对 TBI 患者的记忆训练旨在提高记忆力,补偿受损的记忆能力。
以下是针对 TBI 患者的推荐训练方法:外部记忆策略线索提取:通过联系熟悉的环境、事件或个人线索,帮助患者回忆信息。
组织策略:将信息分成更小、更有意义的块,以便更容易回忆。
记忆辅助工具:使用日程表、便条或电子设备等工具,记录和提醒患者重要信息。
内部记忆策略空间记忆训练:训练患者在空间环境中导航和记忆物体的位置。
语义记忆训练:提高患者对事实、概念和词汇的回忆和理解能力。
情景记忆训练:帮助患者回忆和描述个人经历。
记忆策略训练编码策略:教导患者使用视觉化、关联和重复等技巧,提高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检索策略:帮助患者开发技巧,从记忆中检索信息,包括提示、重构和推理。
元认知策略:提高患者对记忆过程的意识,包括监控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制定补偿策略。
特定训练方法1. 回忆技巧:要求患者回忆过去事件或信息,使用线索或提示辅助。
2. 预期回忆:在呈现信息之前,鼓励患者尝试预期他们将要回忆的内容。
3. 复述技巧:患者接受一段信息的简要介绍,然后让他们复述信息,以提高存储和提取。
4. 分布式练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重复学习和回忆信息,而不是一次性学习大量信息。
5. 间隔练习:在学习新信息的同时,间歇性地复习旧信息,加强记忆巩固。
6. 回想游戏:通过游戏或活动,让患者积极参与回忆信息。
7. 记忆康复软件:利用计算机程序或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和交互式记忆训练。
训练原则循序渐进: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损伤类型定制训练计划。
重复:规律性和重复对于提高记忆力至关重要。
反馈:提供反馈,帮助患者识别进步和解决问题领域。
持续性:训练应持续几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实现最佳效果。
通过采用这些训练方法,TBI 患者可以提高记忆力,增强认知能力,改善日常生活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