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852.00 KB
- 文档页数:15
肝穿刺活检注意事项肝穿刺活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它通过针头穿刺肝脏,采集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然而,由于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穿刺活检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肝穿刺活检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选择适当的患者。
肝穿刺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肝脏功能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合进行穿刺活检。
其次,操作者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肝穿刺活检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因为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周围存在大血管和胆管等结构,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开这些结构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和对肝脏解剖结构的了解,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在进行肝穿刺活检前,需要对患者皮肤和手术场所进行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操作者应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设备,减少穿刺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要使用无菌的针头和其他操作器械,以避免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另外,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肝穿刺活检是一个创伤性的操作,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胆漏等。
因此,操作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术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
最后,对于肝穿刺活检的禁忌症应特别注意。
肝穿刺活检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禁忌症的,如肝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功能异常等。
在这些情况下,穿刺活检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进行肝穿刺活检前,需要对患者的禁忌症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确定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在进行穿刺活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患者,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考虑禁忌症。
这样才能确保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肝穿活检病理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位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对其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并生成肝穿活检病理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及建议等内容。
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张三•年龄:60岁•性别:男性•就诊日期:2022年1月1日•就诊医院:XX医院2. 检查方法肝穿活检是通过穿刺得到肝脏组织进行分析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该患者的情况下,通过超声引导下,使用穿刺针进行肝穿活检。
3. 病理检查结果经过病理检查分析,得到以下结果:3.1 标本信息•标本编号:LVHC-20220101-001•标本类型:肝穿活检组织•标本大小:2.5 cm × 1.5 cm × 0.5 cm•标本定位:左肝叶3.2 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类型: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肝细胞癌分级为G2级(中度分化)•肿瘤大小:肿瘤最大径约2.0 cm•肿瘤浸润:肿瘤侵犯了肝脏的周围组织3.3 其他病理结果•邻近正常肝组织:邻近正常肝组织显示轻度脂肪变性•淋巴结检查: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转移•血管侵犯:未见明显的血管侵犯4. 诊断根据上述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得出以下诊断:•主要诊断:左肝叶中度分化肝细胞癌5. 建议基于以上诊断结果,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随访: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及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化疗等。
结论本文通过对一位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并生成了肝穿活检病理报告。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为左肝叶中度分化肝细胞癌,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
以上报道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对肝穿活检病理报告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相关医疗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医疗决策需结合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生意见。
)。
不明原因肝硬化的病理诊断思路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通常由长期慢性肝炎、长期酗酒、药物过量或其他原因引起。
然而,有时候患者的肝硬化病因无法明确,这称为不明原因肝硬化。
对于不明原因肝硬化,病理诊断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
1.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肝脏图像,以评估肝脏功能和结构的异常。
通过MRI,可以检测肝硬化引起的肝脏体积缩小、肝尖钝角及肝表面凹陷等特征。
2.逆行性胆管造影(ERCP):ERCP可以通过插入一根导管进入胆管系统,以检测是否存在胆管阻塞或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肝硬化的原因之一3.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活检,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纤维化和肝细胞坏死,以及是否有其他与肝硬化相关的病变。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用来检测肝脏组织中的特定抗原和标记物。
这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或其他特定的病理变化。
5.镜下肝外胆管纠治术(OLT):OLT是一种通过显微镜来进行的外科手术,可对肝外胆管进行修复或重建。
通过此术后检查被切除的肝外胆管组织,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肝外胆管疾病,如肝外胆管炎等。
6.病毒学检测:在一些不明原因肝硬化患者中,可以进行病毒学检测,以排除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硬化。
常见的病毒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
7.基因检测:如果其他检查无法确定肝硬化的明确病因,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检测是否存在与肝硬化相关的基因突变或遗传病变。
在进行病理诊断时,还应综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辅助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肝组织病理活检是什么?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
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断肝硬化比较流行的方法。
一、诊断意义: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
此外,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取出较小肝组织,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
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二、主要应用: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组织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三、术前准备: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肝穿活检107例病理结果分析及应用价值周朴华 宋光平 石艳玲【摘要】 目的 探讨肝穿活检病理组织学特点。
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方法 对我院肝炎内科送检的107例肝穿活检病理切片,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07例肝穿活检组织病例中,慢性肝炎53例;肝硬化2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例;酒精性肝病5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肝内胆管内炎1例;血色素病1例;原因不明慢性肝炎11例。
结论 肝穿活检是确诊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指标”。
对慢性肝病的确诊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穿刺 活检 组织学特点 诊断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对肝病的诊断中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观察有着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更能进一步明确临床、检验、影像、病理之间综合符合率。
被国内外公开认为是诊断肝脏损害的“金标准”。
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107例肝穿活检病理结果作如下总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我院肝炎内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两年间送检肝穿标本共107例,男84例,女23例。
年龄最大6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1岁。
临床诊断,慢性肝炎轻度56例,肝硬化21例,脂肪性肝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原因不明转氨酶升高或黄疸升高者20例。
1.2 方法1.2.1 肝穿刺活检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法,使用巴德活检枪及巴德活检针(16G或18G),取进入其槽内完整的肝组织。
常规2条肝组织,长度1.2~2.0cm,肝穿组织用新型固定液(哈尔滨格林标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固定,苏木素-伊红(H E)染色,网状纤维用浸银染色,胶原纤维用Masson 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双标志(HBsAg、HBcAg)。
1.2.2 应用新型常规石蜡无二甲苯制片套液(哈尔滨格林标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脱水过程、染色过程)进行制片。
首先低倍镜浏览组织切片全貌,初步判定肝组织的整个结构是否完整及破坏程度以及病变分布状况,然后高倍镜认真查看,肝腺泡中的肝板、肝细胞、肝血窦的变化,中央静脉周围毛细血管周围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程度及细胞种类。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肝穿刺活检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常用较安全的快速肝穿抽吸式活检术。
【适应证】1.临床未能确诊的肝大或黄疸。
2.全身性疾病疑有肝脏受累者。
如肝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等。
3.肝脏肿瘤。
4.肝脏疾病需获得病理组织检查者。
【禁忌证】重度黄胆、腹水、凝血功能障碍、右侧胸膜感染、肝包虫病、肝血管瘤及对检查操作不合作者。
【准备工作】1.术前测定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穿刺前胸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气胸、胸膜粘连,验血型。
2.术前3天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剂量为4mg,每天1次。
3.嘱病人先行呼吸训练,先吸气,然后在深呼气末屏住呼吸,练习数次,以免配合失误。
4.器械准备:肝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多头腹带、标本瓶及组织固定渍。
【操作方法】1.病人取伸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沿,并将右手置于枕后。
2.确定穿刺点,一般取右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隙或腋前线第9或第10肋间隙、肝实音区处穿刺。
3.局部常规消毒、术者戴手套、铺无菌孔巾,用2%普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深达肝包膜。
4,用橡皮管将穿刺针连接于l0mL注射器上,吸人0.9%氯化钠注射液3~5mL,。
5.术者站在病人右侧,左手指固定肋间隙穿刺点,右手持针,先将针沿肋骨上缘与胸壁垂直穿过皮肤,再稍向下向内侧倾斜,刺入0.5~1.0mL。
然后将注射器内0.9%氯化钠注射液推出0.5~1.0mL.,使穿刺针内可能存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冲出,以免针头堵塞。
6.将注射器抽成负压,嘱病人先吸气,然后深呼气,并于呼气末屏息呼吸,此时术者将穿刺针迅速刺人肝脏并立即拔出。
7.拔针后立即以无菌纱布按压创面数分钟.以胶布固定,并用多头腹带包扎下胸部。
8.将活检针内的肝组织注入盛0.9%氯化钠注射液器皿中,然后用针头挑出,置于固定液中,送病理检查。
肝穿刺检查注意事项肝穿刺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获取肝脏组织或细胞样本,以进行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诊断。
在进行肝穿刺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肝穿刺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患者应符合检查的适应症,如难以明确诊断的肝脏疾病、需要对肝脏病变进行进一步评估等。
同时,对于一些禁忌症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严重的腹水、肝脏囊肿等,应慎重考虑是否进行肝穿刺检查。
其次,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在执行肝穿刺检查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便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必要时应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此外,术前还需进行彩超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和路径。
第三,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案。
肝脏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案,有助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常采用肋间隙穿刺法,尽量选择右侧的肋间隙,并确保穿刺点离肋骨足够能够利于针头的插入。
对于一些少见的穿刺部位,如锁骨下静脉或门静脉穿刺,需要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
第四,保持无菌操作。
肝穿刺检查是一种有创操作,对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
在操作前,医师和护士应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遵守规范的穿刺操作流程。
第五,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虽然肝穿刺检查是一项常见而安全的操作,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在术前,应充分告知患者肝穿刺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尽量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伤及其他重要器官,尽量避免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出血时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胆漏时进行胆管引流等处理。
最后,术后监护和处理。
肝穿刺检查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监护和处理。
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干预。
术后需要进行胸片或彩超检查观察有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肝穿活检病理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60岁
临床资料:
患者前往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肝区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体检发现肝大,肝功能检测显示肝功能异常。
病理检查:
镜下观察显示,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核多变形、异染、分
裂像不易见,肝组织中可见大量恶性肿瘤细胞浸润,伴有鳞癌的
特征性表现,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原始肝细胞和异型增生的肝
细胞复杂排列。
肝窦内瘤样增生及肿瘤栓子形成,肝组织内可见
氧化性反应及浸润性炎性细胞浸润,淤血明显。
瘤组织标本切片
显示恶性鳞癌转移,呈浸润性生长,高度恶性。
诊断为转移性肝
鳞癌。
诊断意见:
根据病理检查,患者出现明显的肝区不适、肝大等肝功能不良
表现,病理检查发现大量恶性肿瘤细胞浸润,伴有鳞癌的特征性
表现,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原始肝细胞和异型增生的肝细胞复
杂排列。
综合分析,诊断为转移性肝鳞癌。
治疗方案:
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建议患者进行肝
癌根治手术,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介入治疗、化学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在进一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制定。
说明:
以上诊断意见仅供医疗机构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请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肝穿刺行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病理分析梁群英,梁运霞,邱晓娣,王丹,蔡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目的开展肝穿刺行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病理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肝活检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穿刺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穿刺(72例)组和1s肝穿刺(48例)组,对比分析两组肝穿刺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肝脏病变的病理类型。
结果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组72例诊断准确,准确率为100%,1s肝穿刺组47例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为97.9%,两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并发症发生率为2.8%,1s肝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慢性乙肝患者病理检查炎症分级炎症指数大于等于2级患者35例(50.7%),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年龄小于50岁患者占88.2%,以中青年为主。
结论超声引导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肝脏活检是检查肝功能异常患者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肝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组织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8,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29(2019)04-0745-03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9.04.061肝脏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1],在肝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肝脏穿刺为诊断的“金标准”[2],该方法为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通过穿刺获取少量肝组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技术[3-5],为了对比分析B超引导下穿刺和1s穿刺肝活检技术的效果,明确肝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和组织来源,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肝活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与分组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肝活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在2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6.8岁,52例患者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B超和CT检查未见血管畸形、肿瘤和结石的特征,需要行肝穿刺检查明确病因;68例为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6个月以上,需要通过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肝穿刺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10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技术结果,以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肝脏疾病患者按采用的不同肝穿刺方法分为B超引导下肝穿刺(62例)组和1s肝穿刺(44例)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B超引导活检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1s肝穿刺组诊断准确率为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超引导活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1s肝穿刺组(P<0.05)。
结论1s 肝穿刺活检术与B超引导活检术的诊断效果无差异性,但B超引导活检术操作更简单,患者依从性更高。
标签:肝穿刺;病理检查;B型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肝脏疾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我国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就已达到10%。
传统诊断肝脏疾病的方法主要有一秒(1s)肝穿刺技术[1],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患者相对依从性较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对不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肝脏疾病患者,按采用的不同肝穿刺方法分为B超引导下肝穿刺(62例)组和1s肝穿刺(44例)组。
其中B超引导下肝穿刺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为(41.55±3.61)岁;总胆红素为(18.63±10.21)μmol/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为(12.15±0.69)s。
1s肝穿刺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为(42.09±3.57)岁;总胆红素为(18.63±10.21)μmol/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为(12.33±0.81)s。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