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活检的作用活检是一种医学诊断技术,通过取得患者体内组织或细胞的样本,进行镜下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了解病变性质和病因,对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活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作用。
首先,活检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
通过病变部位的细胞或组织样本的镜下观察,可以明确病理变化的性质和程度。
比如,在肿瘤诊断中,活检是确定肿瘤良性还是恶性的金标准。
通过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核型和细胞排列,可以确定病理类型,从而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其次,活检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通过活检,可以了解病理变化的影响范围,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例如,在肝脏疾病中,通过肝活检可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提供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第三,活检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活检,可以了解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例如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情况等,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肺癌患者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另外,活检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进行活检,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在放化疗后,通过活检可以判断病变的大小、形态和细胞学变化,从而判断治疗的效果,指导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活检还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通过对疾病相关组织或细胞进行活检,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例如,在乳腺癌筛查中,乳腺组织活检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活检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监测治疗的效果,促进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因此,活检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肝功能检查是哪些项目肝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活动的程度。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毒素、合成代谢物、调节血糖和血脂等多种重要功能,因此对其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多个项目,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项目:1. 肝酶谱(肝功能酶指标):肝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胆道系统的功能。
2. 肝蛋白:肝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类特殊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
通过检测血清中这些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合成功能的情况。
3. 胆红素:通过测量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评估胆红素的代谢和胆道系统的排泄功能。
4. 凝血功能:肝脏在凝血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状态。
5. 肝超声:肝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肝脏结构和血液供应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改变,如肝脂肪变性、肝囊肿、肝肿瘤等。
6. 肝活检:肝活检是通过穿刺取出一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评估肝脏的病变程度和炎症程度。
通过以上项目的综合评估,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肝功能信息,对肝脏的病变和损伤进行诊断和监测。
肝功能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但并非所有肝脏疾病都能通过肝功能检查来确诊,有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保持良好的肝脏健康状态,对于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
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系统简介
对慢性肝炎的肝活检结果进行评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1981年,诺德尔(Knodell)提出的对无症状慢性肝炎组织学活动性进行评估的评分系统(表1)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不断被完善。
伊沙克(Ishak)简化的记分系统目前也在应用。
法国META VIR小组制订的包含27项组织学特点的复杂系统逐渐被简化成基于界面肝炎和小叶坏死的简单易行系统。
毋庸置疑,简单的系统比复杂的系统更具实用性和可重复性。
在这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中,应将病理学特征(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与结构改变分别进行评估,因为坏死-炎症这一过程是肝炎的本质,而结构改变是坏死-炎症所导致的结果,包括腺泡内血管关系的变化和纤维化、硬化等。
借用肿瘤学中的概念,将肝脏坏死炎症的评分称为分级,将结构改变的评分称为分期。
但我们应认识到,任何一个评分系统中的数字都只代表对某种类型的评估,而不是精确的测算,对界面肝炎、门管区炎症及肝细胞损伤等不同损伤程度的界定都不是线性相关。
因此,不仅不同观察者之间存在差异,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进行的评估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采用多个项目累加的方法,以尽量缩小这个偏差。
临床医师在进行统计分析时,
也应考虑到评分结果的局限性。
图1为Ishak、Knodell、Metavir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评分的组织学意义。
,- .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5.02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肝组织病理特征分析刘 敏a,陈卫坚a,周峥珍a,覃小梅b,文 容a,姜 楠a,匡林芝a,郑台青a,张丽琼a,李双杰b湖南省儿童医院a.病理科,b.肝病中心,长沙410000通信作者:李双杰,2273858951@qq.com(ORCID:0000-0002-3792-6793)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理学,临床;儿童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计划(202206014267)Histo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liverinchildrenwith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LIUMina,CHENWeijiana,ZHOUZhengzhena,QINXiaomeib,WENRonga,JIANGNana,KUANGLinzhia,ZHENGTaiqinga,ZHANGLiqionga,LIShuangjieb.(a.DepartmentofPathology,b.LiverDiseaseCenter,HunanChildren’sHospital,Changsha41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Shuangjie,2273858951@qq.com(ORCID:0000-0002-3792-6793)Keywords: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Pathology,Clinical;ChildResearchfunding:ResearchProjectPlanofHunanProvincialHealthCommission(20220601426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儿童发生率最高的慢性肝病[1-2]。
肝脏损害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储存和排泄一系列化学物质,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肝脏损害的困扰。
肝脏损害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进一步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脏损害的诊断标准。
肝脏损害的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腹部肿胀、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变化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明肝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为肝脏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仅仅依靠症状来判断肝脏损害的程度是不够准确的。
目前,医学上主要通过一系列检查来全面评估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肝脏损害的诊断标准。
1. 血清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是检测血清生化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是指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一系列生化指标,来判断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其中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指标在肝脏受损时会发生异常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来评估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通过声波来检查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检测是否存在肝脏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
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等问题。
4. 肝脏活检肝脏活检是一种通过在患者体内取一小块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肝脏活检是判断肝脏病变最准确的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肝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肝脏活检,可以明确诊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评估肝脏功能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肝脏损害的诊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肝脏活检结果。
这些检查手段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但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应用特殊染色后,肝脏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探讨。
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予以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对肝脏组织的各部位所显示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经铁染色后,肝脏部位的含铁血黄素会呈现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
结论:经特殊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不同色素颗粒与组织会显示出不同颜色,对相关疾病与以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殊染色;肝脏活检;病理诊断;应用价值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类临床实践中都得以广泛应用,无论在病情诊断还是治疗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在临床上愈加受到医学人士的推崇。
但作为传统病研究手段之一的特殊染色,对病理诊断而言依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重要性从病理检验类论著中的相关介绍可见一斑。
本文以肝组织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就特殊染色在肝脏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予以探讨,现简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取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经浓度为4%的甲醛固定液予以固定,采用常规石蜡进行制片,切片厚度在4-6μm之间。
1.2 方法按照相应求配置染色液,对前述所制切片分别进行铁染色、Masson染色、D-PAS染色与网状纤维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并通过显微镜对相应组织的染色结果予以观察。
2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经铁染色后,肝脏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显示为蓝色;经Masson染色后,胶原纤维组织会呈现出蓝或绿色,而肌纤维呈现出红色,上皮组织与细胞核则分别呈现出淡红色与蓝黑色;经D-PAS染色后,胆汁、卟啉、脂褐素、铜与铜结合蛋白依次呈现出褐色、深红棕色、红色、紫色;网状纤维经Gordon-Sweets嗜银染色后,会呈现出黑色细丝网状。
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引言经皮穿刺肝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
然而,在进行经皮穿刺肝穿刺时,病理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对于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详细病史采集在进行经皮穿刺肝穿刺前,医生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持续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针对不同的病理诊断进行鉴别。
2. 影像学表现分析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获取肝脏的详细结构和病变表现。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
医生可以根据影像学表现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理诊断。
3. 细针穿刺活检经皮穿刺肝穿刺通常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活检样本可以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来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
4. 病理学分析通过病理学分析,医生可以确定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病理学分析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染色来确定病变类型。
5.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学技术,可以通过染色特定的抗原来识别和分析病变。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用于鉴别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例如肿瘤标志物。
6. 分子生物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是一种新兴的病理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DNA、RNA或蛋白质在疾病中的变化来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分子生物学分析在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结果与讨论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脏的病变类型和性质。
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影像学表现分析、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需要注意的是,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医生来进行。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进行鉴别诊断。
结论经皮穿刺肝穿刺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硬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是肝脏损伤修复时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个病理发展过程,长期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硬度检测对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衡量、阻断及逆转病情发展、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硬度可以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生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对肝脏损伤的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唯一手段。
但是肝穿刺作为一种局麻下的创伤性检查,由于受到适应症、穿刺取样技术水平、费用及不良反应等条件限制,使得其适用对象比较局限,临床上一般进展为肝硬化的少部分患者会接受肝穿刺病理活检,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则会忽略肝纤维化的问题。
生化学检测主要通过肝纤四项、APRI评分、FIB-4指数来评估。
PCⅢ(Ⅲ型前胶原)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Ⅳ-C(Ⅳ型胶原)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HA(透明质酸酶)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肝纤四项可以反映体内任何组织的纤维化,肝纤四项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其他组织纤维化引起,且肝脏炎症活跃时破坏肝细胞的同时降解细胞外基质也会引起肝纤四项的增高,因此,肝纤四项缺乏特异性,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另外,利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计算的比率指数APRI评分及FIB-4指数来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只需将相应检查结果代入公式即可直接得出,简单易行,但不够直观,且由于肝病患者使用降酶药对转氨酶水平的影响较大,服药情况下并不能客观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影像学主要通过B超、CT、MRI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肝实质信号的改变、脾脏厚度增加、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改变,简单方便无危险性,但是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可看到明显的影像学图像,不能明确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的程度,临床上影像学提示肝硬化患者通常到了肝硬化中晚期。
什么叫做活检?
活检是一种常常会用到的检查方法,对于我们查明病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进行,另外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主要是患者的身体出现病变的情况后进行
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也有好多人做过这样的检查,不过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什么叫活检?下面我们进行一下了解。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简称“外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这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活检目的
(1)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2)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断疾病的预后。
(3)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
应用范围
(1)手术摘除的器官、组织,如阑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等。
(2)穿刺抽取组织,如肝、肾、淋巴结的穿刺组织。
(3)自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包括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内镜钳取的病变组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活检,这也是在平时有疾病在进行治疗前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根据活检的结果来确诊病人的病情,另外也可以根据检查的结果来选择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得病后一定要引起重视。
分析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和临床转归发表时间:2013-05-15T08:39:36.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周晓倩[导读]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特别是对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周晓倩 (内蒙古大兴安岭农管局中心医院 22456)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27-01 【摘要】目的分析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和临床转归。
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肝活检的肝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情况。
结果 100例肝活检患者中,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各种肝病疾病谱有多种,其中主要肝病病种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分析显示,最多的为乙型肝炎患者。
结论肝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特别是对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血清学检查指标方面,几种主要肝病具有一定的特点;造成肝病慢性化和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关键词】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临床转归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肝活检的肝病患者,其中有7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岁。
对其中的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情况。
系统采集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测、临床流行病等相关资料。
1.2 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测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PCR法、核酸原位杂交法进行病理实验室检查,统一再检测上述所有患者的肝活检组织标本的病原学,包括HAV(甲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DV(丁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嗜肝病毒和CMV(巨细胞病毒)、EBV(Epstein-Barr病毒)、HSV-1,2(1,2型疱疹病毒)、ADV(腺病毒)非嗜肝病毒及HIV等病毒的核酸或抗原;运用ELISA法或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统一再检测患者的血清学,包括HBsAg(HBV表面抗原)、抗HBs(抗HBsAg抗体)、HBcAg(抗HBV 核心抗原)、抗HBc(抗体)、HBeAg(HBVe抗原)、抗HBe(抗HbeAg抗体)、抗HCV抗体检测;运用实时荧光PCR法对HBV DNA和HCV RNA进行检测。
病理学检查报告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住院号:123456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例号:987654 送检科室:XXX科室送检医生:XXX医生检查项目:组织活检检查部位:肝脏临床诊断:肝癌检查结果:一、镜下所见:经镜下观察,肝组织正常结构明显破坏,受肿瘤浸润。
肝窦扩张,出血明显。
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
肿瘤组织呈结构杂乱,胞核畸形明显。
葡萄状体可见明显增生,形成病灶。
二、病理诊断:根据镜下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本次活检报告得出以下病理诊断:肝癌(肝细胞癌):肝组织破坏明显,炎症反应明显,肿瘤浸润严重。
病变处见葡萄状体增生形成明显病灶。
三、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表面标记物AFP阳性,CK7阳性,CK20阴性,CD34阴性,Ki-67阳性。
四、病理分期:根据病理资料,结合肿瘤大小、深度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本次病例分期为III期。
五、其他说明:在该肝癌病例中,病变组织内可见局部坏死及出血,提示肿瘤的活跃性较高,并且存在浸润周围血管的可能。
六、备注:本次活检报告仅仅是对病理学检查所得结果的陈述,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意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七、签名:报告医生:XXX 职称:主任医师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请注意,本报告仅对送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描述,不包含具体的治疗建议。
根据本报告结果,您可以与主治医生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制定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祝您早日康复!以上为病理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肝脏穿刺活检诊断临床病理学要则丛文铭【摘要】@@ 虽然肝脏非侵袭性诊断方法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肝穿刺活检技术在肝病诊疗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国外陆续推出关于肝活检诊断规范或指南的报道,如由美国肝病、消化病、影像学和病理学等专家于2009年共同推出的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立场性文件,现已被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批准作为该协会的指南[1].【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3页(P359-361)【关键词】肝脏疾病;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临床【作者】丛文铭【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虽然肝脏非侵袭性诊断方法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肝穿刺活检技术在肝病诊疗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国外陆续推出关于肝活检诊断规范或指南的报道,如由美国肝病、消化病、影像学和病理学等专家于2009年共同推出的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立场性文件,现已被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批准作为该协会的指南[1]。
本文拟以解读该指南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和自身体会,就有关进展做扼要介绍。
1 肝活检指征肝活检组织学评估在肝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主要作用:(1)明确诊断;(2)评估预后(疾病分期);(3)协助制订治疗方案。
1.1 诊断对许多肝脏疾病而言,临床或生化检测足以建立诊断,但肝活检仍然是许多肝脏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包括:急性肝炎、HBV感染、HCV感染、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Wilson病、不明原因的感染、发热或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胆汁淤积性疾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某些传染性和肉芽肿性疾病、影像学显示的占位性或弥漫性异常以及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等。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
肝组织病理活检是什么?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 采用快速穿刺方法,
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
肝病的诊断。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断肝硬化比较流行的
方法。
一、诊断意义:
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
和肝纤维化,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此外,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
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取出较小肝组织,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
性质和程度。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
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肝脓肿病人可通过
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二、主要应用:
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
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
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组织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三、术前准备: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
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
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
以备必要时输血。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
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
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3)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练习屏气方法(在深呼气末屏气片刻)。有咳嗽者,术前l小时
给服可待因0.039。
(4) 用品准备:无菌肝活检包、高弹力腹带、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标本
固定液等。术者应熟悉操作程序并仔细检查器械。
(5) 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如有使用抗凝药物,至少应在穿刺前72小时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