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新生儿窒息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者呼吸不足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拯救新生儿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新生儿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为40-60次,若呼吸过快或者过慢,可能存在窒息。
1.2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窒息的新生儿皮肤可能呈现发紫或者发青的颜色。
1.3 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呼吸难点:呼吸难点是窒息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
二、急救处理方法:2.1 即将通知医护人员:在发现新生儿窒息后,应即将通知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放在平整硬板上,头部稍微后仰,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2.3 进行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呼吸或者面罩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后可观察新生儿胸廓是否有起伏。
三、胸外心脏按压:3.1 定位:将新生儿放在硬板上,双手叠放在胸部下半部,施行按压。
3.2 按压力度:按压力度应适中,每分钟按压次数为100-120次。
3.3 持续观察: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持续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四、其他急救措施:4.1 赋予氧气:可使用氧气面罩或者氧气袋进行氧气输送,提高新生儿的氧气供应。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避免浮现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
4.3 注意观察:在急救处理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五、就医处理:5.1 及时送医:在进行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将新生儿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2 专业医疗团队:医院将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5.3 应对并发症:医院将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患者至关重要,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更多人了解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有效地拯救生命。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呼吸和心跳停止的严重状况。
在医学上,窒息被定义为胎儿或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分钟内无心跳和呼吸,或需要进行复苏的情况。
针对这一紧急情况,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窒息的表现新生儿窒息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明显的表现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呼吸困难:窒息时,新生儿会出现呼吸困难、或无法正常呼吸。
2. 皮肤色素异常:窒息会导致新生儿皮肤发绀、变得苍白。
3. 温度异常:窒息后,新生儿体温可能下降或升高。
4. 心跳停止:有时候可以通过手动测量心率来确定是否出现了心跳停止。
5. 四肢强直:身体僵硬,四肢无力反应。
二、诊断方法针对新生儿窒息,医生会采用以下一些诊断方法来确认确诊:1. 临床观察: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跳等情况,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血气分析:通过抽取新生儿动脉血样本,可以进行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以及酸碱平衡情况,进一步确认窒息的严重程度。
3. X光检查:胸部X光检查有助于观察肺部状况,是否存在积液或其他异常情况,以辅助确诊。
三、处理方法针对新生儿窒息,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挽救生命。
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方法:1. 复苏术:立即进行新生儿复苏术,在正压通气的同时配合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这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2. 吸痰:如果新生儿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的情况,使用吸引设备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氧气供应:直接给予高浓度氧气供应,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呼吸状况。
4. 药物治疗:在复苏过程中,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来提高心率、纠正酸碱紊乱等。
四、预防措施除了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事件外,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分娩管理:对于有窒息风险的孕妇,分娩过程需要高度监护,并由专业医护人员全程跟进。
2. 剖宫产:对于高风险孕妇或者胎位异常的孕妇可以考虑剖宫产手术,以减少窒息发生的可能性。
2013 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标准建议一、新生儿窒息定义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原因导致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二、诊断标准1. 胎儿窘迫:妊娠期胎儿心率异常(如过缓或过速)、羊水胎粪污染、胎儿酸中毒试验阳性等可考虑胎儿窘迫,结合临床表现及胎儿电子监护结果可作出诊断。
2. 新生儿窒息:生后1分钟内无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血氧饱和度低,可伴有心动过缓、不规则呼吸或呻吟、苍白、发绀等症状。
三、分度标准1. 轻度窒息:患儿表现为呼吸浅表、不规则,心率减慢或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但无永久性损伤,复苏后短时间内可恢复。
2. 重度窒息:患儿表现为呼吸微弱或停止,全身皮肤、粘膜青紫或发绀,四肢张力低下,无规则或不能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可能伴有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循环障碍。
四、处理原则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新生儿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鼻咽部插管。
2. 建立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正压通气。
3. 维持循环:给予正压心肺复苏,维持血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如呼吸兴奋剂等)治疗。
5.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复苏后护理:加强保暖,维持体温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五、注意事项1. 及时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征兆,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窒息的发生。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技能,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家长应了解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急救知识,遇到类似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窒息对患儿的伤害。
4. 定期进行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抢救要点一、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呼吸或呼吸不畅,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一种严重情况。
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生必须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与抢救措施,以尽快恢复呼吸功能并保障其生命安全。
二、初步判断当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状况时,首先需要进行初步判断。
判断方法如下:1. 观察胸部起伏:正常呼吸时,胸部会有明显起伏;而窒息时,则会完全没有胸部起伏。
2. 观察蓝紫色:窒息时,由于缺氧,婴儿的面部和口唇会变得发青。
3. 倾听哭声:窒息后,婴儿无法哭声明显或没有哭声。
三、急救措施一旦确认新生儿出现窒息,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 保持通畅:首先,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其他杂质,保持通畅。
2. 人工换气: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极弱,家长应立即人工换气。
取一个比婴儿头部稍大的塑料袋,系紧底部,并用手轻轻捏住鼻腔和口腔,请另一人在适当速度下进行挤压,以模拟正常呼吸频率。
3. 心肺复苏:如果患儿没有心跳或心跳微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找一个平坦硬板作为支撑,将患者平放于上面,然后按下胸部进行心肺复苏。
四、抢救要点如果初步的急救措施不起作用或窒息情况严重,在送往医院之前还可以采取一些抢救要点:1. 氧气给养:利用专业的医疗设备给予纯氧气给养,以满足患者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2. 喉管插管: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场,可以尝试插入喉管进行通气,以保持气道畅通。
3. 药物辅助:酌情使用一些药物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或扩张肺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窒息的急救与抢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协同救助:如果有多名医生、护士或急救人员在场,应分工协作,配合完成各项任务,并确保信息交流的顺畅。
2. 专业指导:如果条件允许,在急救与抢救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医院或急诊科的专业人员,及时获得指导和建议。
3. 适当固定:为了防止患者在移动中受到二次损伤,需要用布条或类似材料将身体适当固定住。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困难的一种情况,这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处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1 确保婴儿处于正确的体位:将婴儿平放在硬板床上,头部稍微后仰。
1.2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使用护士夹或手指轻轻清除婴儿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
1.3 疏通呼吸道:用手指轻轻按压婴儿的下颌,使其张口,然后检查是否有阻塞的舌头或其他异物。
二、进行人工呼吸2.1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将婴儿的口鼻用纱布擦干净,然后将自己的嘴对准婴儿的口鼻,用力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2秒。
2.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婴儿没有有效的呼吸,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将婴儿平放在硬板床上,双手掌根部放在婴儿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约100-120次。
2.3 注意力的分配:在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力度,以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
三、寻求专业医疗救助3.1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情况没有明显好转,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2 就近就医:如果急救中心距离较远,应尽快将婴儿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获得及时的治疗。
3.3 准备相关资料:在就医过程中,准备好婴儿的出生证明、病历等相关资料,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婴儿的情况。
四、使用专业设备辅助呼吸4.1 气管插管: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气管插管设备将管子插入婴儿气管,以辅助呼吸。
4.2 使用呼吸机:在医院环境中,可以使用呼吸机为婴儿提供辅助呼吸。
4.3 监测呼吸情况:使用专业设备监测婴儿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以保证呼吸功能的恢复。
五、预防新生儿窒息5.1 孕期保健:孕期定期产检,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避免发生窒息的风险。
5.2 分娩过程中的监测: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胎儿的心率和胎儿的呼吸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
我国一般医院发生率约5%。
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氧和二氧化碳交换能力丧失,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积聚及酸中毒,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 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一)孕母因素①孕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肾疾病,严重贫血和急性传染病等;②产科疾病如妊高征,前臵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足等;③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等;④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二)分娩因素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②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抽出术、胎头吸引不顺利等;③产程中的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三)胎儿因素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②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病理生理]
(一)呼吸改变
1.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 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有呼吸深快,如缺氧未能及时纠正,旋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
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管轻微收缩,血压升高,循环尚好,但有紫绀。
如及时给氧或予以适当刺激,有时甚至在无外界帮助下仍能恢复自主呼吸。
2.继发性呼吸暂停(secondary apnea) 如缺氧持续存在,则出现喘息样呼吸,心率继续减慢,血压开始下降,肌张力消失,苍白,呼吸运动减弱,最终出现一次深度喘息而进入继发性呼吸暂停,如无外界正压呼吸帮助则无法恢复而死亡。
(二)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窒息开始时,由于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引起体内血液重新分布,即各器官间血液分流(interorgan shunt),肺、肠、肾、肌肉、皮肤等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保证生命器官如心、脑、肾上腺等处的供血。
如缺氧继续,无氧代谢使酸性产物极度增加,导致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此时体内储存糖原耗竭,血流代偿机制丧失,心脏功能受损,心率和动脉血压下降,生命器官供血减少,脑损伤发生;身体其他已处于缺血情况下的器官,则因血内含氧量的进一步下降而更易受到缺氧缺血的伤害。
(三)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缺氧导致血PaCO2升高,pH和PaO2降低。
在窒息应激状态时,儿茶酚胺及胰高糖素释放增加,使早期血糖正常或增高;当缺氧情况持续,糖耗用增加、糖原贮存空虚,遂出现低血糖症。
应激情况下,血游离脂肪酸增加,促进了钙离子与蛋白结合而致低钙血症。
此外,窒息酸中毒尚可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降低肝内酶的活力而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亦能引致左心房心钠素分泌增加,造成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
(一)胎儿缺氧(宫内室息)早期有胎动增加,胎心率增快,≥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二)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
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等五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评分越高,表示窒息程度越轻;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见表)。
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
(三)各器官受损表现窒息、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性损伤,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则常有差异。
①心血管系统:轻症时有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②呼吸系统: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和持续肺动脉高压,低体重儿常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
③肾脏损害:较多见,急性肾功衰时有少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肾静脉栓塞时可见肉眼血尿。
④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⑤代谢方面:常见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等。
⑥胃肠道:有应激性溃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
缺氧还可导致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酸中毒更可抑制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而使黄疸加重。
表新生儿Apgar评分表
体征出生后1分钟内出生后
0 1 2 5分钟10分钟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100 >100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实验室检查] 对宫内缺氧胎儿,可通过羊膜镜或在胎头露出宫颈口时取头皮血测pH值,以决定娩出后的抢救措施;出生后应立即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糖、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肌酐。
动态进行头颅B超扫描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诊断,必要时作CT检查。
[治疗]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应由产、儿科医生共同协作进行。
事先必须熟悉病史,对技术操作和器械设备要有充分准备,才能使复苏工作迅速而有效。
Apgar 评分不是决定是否要复苏的指标,出生后应立即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来确定复苏措施。
(一)ABCDE复苏方案A(airway):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
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
前三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
(二)复苏程序
1.最初复苏步骤①保暖:婴儿娩出后即臵于远红外或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
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③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
④在娩出后立即吸净口、咽、鼻粘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⑤触觉刺激:婴儿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婴儿背来促使呼吸出现。
以上五个步骤要求在生后20秒钟内完成。
2. 通气复苏步骤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肤色红润或仅手足青紫者可予观察。
如无自主呼吸、喘息和(或)心率<100次,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15—30秒后心率如>100次,出现自主呼吸者可予以观察;心率在80—100次,有增快趋势者宜继续复苏器加压给氧;如心率不增快或<80次者,同时加胸外按压心脏30秒,无好转则行气管插管术,同时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每分钟5—20μg/kg,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最大量不超过每分钟20μg/kg;对其母在婴儿出生前6小时内曾用过麻醉药者,可用钠络酮0.1mg/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
3.复苏技术①复苏器加压给氧法: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通气率为30—40次/分,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比为1:1.5,临床可见到胸部呈浅呼吸状;加压2分钟以上者须插胃管,以免过多气体入胃而致腹胀。
②胸外心脏按压: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双指法,操作者一手的两个指尖压迫胸部,用另一只手或硬垫支撑患儿背部;按压速率为120次/分(每按压3次,间断加压给氧1次),压下深度约为1—2cm,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股动脉搏动。
③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在复苏过程中出现以下指征者要求在20秒钟内完成气管插管和一次吸引。
指征为:胎粪粘稠或声门下有胎粪颗粒需吸净者;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加压
给氧人工呼吸者;应用气囊面罩复苏器胸廓扩张效果不好,或心率在80—100次、不能继续增快者;疑诊膈疝者。
4. 复苏后观察监护监护主要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
[预后] 慢性宫内缺氧、先天性畸形、重度窒息复苏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者、20分钟Apgar评分低、出生2周时神经系统异常症候仍持续者预后均不良。
[预防] 孕妇应定期作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官内窘迫并进行处理;产对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
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刘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