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_20
- 格式:docx
- 大小:27.26 KB
- 文档页数:9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优秀7篇)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掌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
2、初读课文,标记你不懂的地方,思考哪些段落是写草虫村落的?3、出示新词。
(指名读,领读,指名读,重点读,齐读)静谧寒暄洞穴斑斓亲戚僻静勤勉亲吻音韵小巷边缘俏丽投机灌木烘烤熙熙攘攘庞然大物意味深长行色匆匆4、接读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草虫村落的?(39段)5、在草虫村落看到了什么?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的?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段3-4:游侠归来;段5:大街小巷的场景;段6:音乐演出;段78:劳动生活;段9:省略内容。
6、小结:作者追随着一只迷路的甲虫,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然后运用文字,为我们展现了草虫村落的各种生活场景,我们都被本文中精彩的描写所吸引,也追随着作者的文字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你觉得作者所以写得这样引人入胜,秘诀是什么?(板书:细致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你发现了吗?多次,仔细,长时间,全身心投入。
(关键词:又;躺;一个下午;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把我的心灵唤回来;)6、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完成板书。
重点研读第2自然段内容、作用。
把本文分成三部分。
7、对照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先用在无限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来总起全文,然后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草虫村落奇异的场景,最后以抒发感受来结束全文,表达了对草虫村落、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8、从3-6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课后抄写并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总起(1)概述(2)奇异游历游侠归来(34)大街小巷(5)详写音乐演出(6)细致观察劳动生活(78)(9)抒发感受(101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文本特点。
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
2、了解这种写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比喻,拟人),并初步运用。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作者笔下的草虫世界,体会作者对草虫、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2、通过联想和对比等方法深入感知课文。
3、引入课外文章,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身边生活,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想象把自己对草虫、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作者的表现,从中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表格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对比自己与作者眼中的“草虫的村落”,发现二者间的差距,进而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
1、随时记录阅读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养成高年级学生应具有的良好阅读习惯。
2、作为读者,学生要通过一些方法帮自己走进课文中去,建立起自己与文章、与作者的联系,才能完成有效的阅读。
3、引导学生完成读书笔记,既展现了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与成果,又为教师的引导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游历了奇妙的“草虫村落”。
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深入阅读过程中,用小标题概括出作者描绘的不同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再看一看自己写的小标题全不全,概括准确不准确,待会咱们来交流。
学生浏览课文后,交流小标题:“游侠”独行甲虫归家村落街景鸣虫演奏“村民”劳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再次把握文章结构,明确重点阅读内容。
(二)进行重点阅读,把握课文内容1、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草虫的村落”,感受这神奇的世界。
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把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场面摘录下来;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作者到底写的是什么。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通用5篇)《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导学:1、搜集__作者资料郭枫的资料,了解作者2、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1)划出文中生字词语,读熟,记住字形,选择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草茎(jīngjìng)洞穴(xuèxué)散布(sànsǎn)散聚(s ànsǎn)(2)补充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左冲右()()深长()然大()行色()还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白?请写出来(3)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A、“草虫的村落”指什么?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吗?B、在这个“村落”里有哪些“村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C、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4、上述问题中不明白的打上“?”5、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请你写出来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走进《草虫的村落》。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简介__体裁:散文二、轮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1)指导学生把读得不熟的句子读通顺。
(2)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正音,读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在文中注音,联系课文句子多读几遍。
《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草虫的村落》,了解作者通过观察草虫的生活,描绘出草虫世界的奇妙景象。
2.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细微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描写草虫的村落,体会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会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草虫的村落》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对草虫世界的描绘。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交流: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身边小生命的作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珍惜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草虫的村落》文本材料。
2. 搜集有关草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相关的写作指导资料。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学习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草虫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注意作者对草虫生活的描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草虫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法,拓展对草虫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虫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草虫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草虫的村落》的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草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课后习题及答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有关草虫的资料,了解草虫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草虫。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草虫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发音准确。
3. 理解课文:(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测生字词,教师点评。
(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课后注意事项。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生字词。
(3)学生对草虫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突破。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与反思1、《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依托文本初步感受草虫村落的样子,借助想象还原草虫村落的原样。
教学过程: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学习台湾作家郭峰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草虫的村落》。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T: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在黑板板书下列生字词。
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3、练读生字词,在文中圈出这些词的出去,读读这些句子。
4、学生浏览课文,完成初读课文时思考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梳理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通过下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
T1:1文章那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我的这次奇异游历的?2文章那几个自然段是写我所发现的快乐天地?(根据学生主要内容所找的句子,选择合适的问题。
)T2:文章其余部分又写了什么呢?四、初步感受感受村落,还原村落原貌。
1、学生在读题,理解“村落“的意思。
2、初步感受草虫的村落: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引导感受。
T:把草虫的.栖息描绘成人类居住的样子,你体会到了吗?说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还原“村落”的原貌。
《草虫的村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草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草虫的生活环境。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描述的草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草虫的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草虫。
(2)展示草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草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草虫的生活。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草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插图、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草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科普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草虫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文化知识拓展:介绍我国有关草虫的诗词、故事等,让学生感受草虫在文学中的魅力。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郭枫著名诗人,作家。
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他的散文集有很多,如《早春花束》《老家的树》《海之歌》等。
论文集有《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自主学习】1、看拼音写词语jìng mì xiǎo xiàng qiào lì dòu hào qín miǎn( )( )( )( )( )páng rán dà wù hōng kǎo yīn yùn qīng wěn( )( )( )( )把上面的词语再抄一遍:2、你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吗?游侠—— 村落——远房亲戚的住宅—— 南国的少女——茂盛的森林—— 两棵大树——音乐演奏者—— 街道和小巷——测气候者和工程师——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5篇《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3.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品析,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昆虫记》精彩片段、课件、《乡间晚风》背景音乐;2.学生准备:观察小虫的世界,把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犹如一个巧妙的万花筒。
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让我们走进草虫的村落,去感受一回草虫的世界。
二、新授1.初读课文,依文学词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连词成句,概括成一段话。
静谧游侠寒暄熙熙攘攘俏丽亲戚烘烤庞然大物音韵僻静勤勉大街小巷亲吻漫游蕴藏驻足痴望(学生自由发言)2.批注阅读,师生对话同学们细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关于虫子的动作和情感部分重点批注。
交流汇报阅读心得:例如学生:我看到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有着俏丽的外表,让很多虫子羡慕嫉妒。
作者很了不起,简简单单几句话,把小圆虫的世界写活了。
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大家分享并点拨。
教师:好一个俏丽的南国少女,竟然让我们的××同学也为之倾倒。
这是你读到的,其他同学呢?(继续交流)师生交流,教师总结:看来要走进小虫的村落,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比如小虫们见面时的寒暄、小虫们的肢体动作、小虫们的歌声等等。
3.品词析句,体味写法教师顺势出示投影: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不过得和同学们合作才能完成。
(对比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明确要求。
)师: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草虫的村落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草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建立对草虫村落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草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引入草虫村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草虫群居的生活方式。
教学活动:1. 展示草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草虫的外貌特征。
2. 分享草虫的一些有趣事实,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 提问学生对草虫村落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草虫群居的生活方式。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草虫,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
第二章:草虫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草虫的主要身体部分和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草虫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草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
2. 讲解草虫的主要器官,如眼睛、触角、口器和腿。
教学活动:1. 展示草虫的解剖图,引导学生观察草虫的身体结构和器官。
2. 通过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触摸和观察草虫的身体部分。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草虫身体结构和功能的understanding.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草虫的图片或实物,记录下草虫的身体部分和特征。
第三章:草虫的生态与习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草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态习性。
2. 学生能够理解草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草虫的生活环境,如草地、森林和湿地。
2. 讲解草虫的生态习性,如食物来源、繁殖方式和天敌。
教学活动:1. 展示草虫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草虫的生活环境。
2. 通过观察草虫的标本或视频,了解草虫的繁殖方式和天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草虫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understanding.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草地或森林,记录下草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第四章:草虫村落的社会结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草虫村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
2. 学生能够理解草虫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内容:1. 介绍草虫村落的社会结构,如领导者、成员和分工。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郭枫先生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读完《草虫的村落》后,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
教学本课,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
抄有生字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布置观察小虫的世界。
把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
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
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断后的感受吗?(情趣猛然,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原来虫虫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设计意图:精美的动画效果,极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打开书。
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⑴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静谧亲戚寒暄熙熙攘攘俏丽烘烤勤勉庞然大物音韵僻静亲吻大街小巷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⑵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
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层次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你喜欢的段落就多读两遍。
2、按课文顺序,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一人读一自然段。
3、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2)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二(3~9)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三(10~11)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很得意。
设计意图:这是第一课时,不过多涉及课文内容的分析,这里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文字多读几遍。
四、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一周内想办法借到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完整地看一遍。
(如果学校有局域网,教师可以把影片放到网络上共享。
)设计意图:影片《虫虫危机》讲述的是蚂蚁飞力历经辛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霸蝗虫的故事。
观看这部影片,一方面是继续激发学生对虫虫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参透正义、友情、勇敢等思想教育在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10个:同桌互相批改,有错误的下课订正。
2、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本功,不能放松。
为节约课堂时间,下课后订正。
说主要内容一是复习课文,二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说得内容正确,语言流畅。
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划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读一读。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先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划出的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提示:“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真是一只勇敢的小甲虫。
具体游侠一样的品格,不服输,不气馁,终于走出了困境。
)“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多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啊!原来,草虫们也有着人类社会一般的生活。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这里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的妩媚多姿,也写出了虫子们懂得欣赏美的一面。
写得活灵活现,小小的圆虫,也是那样的迷人!)“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这句话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赞美了甲虫富有灵性的聪明才智。
这是作者对小虫子们最高的赞美!作者此时已全身心在进入了虫子的世界,被甲虫音乐家们的演奏所深深地陶醉!)“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当我们置身于虫子们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这里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法抑制的喜悦。
从时间上看,作者已经在虫子的世界里游历了整整一个下午,夕阳西下才醒悟,真的是被小虫子深深吸引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
通过“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注意,精彩的语段要引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练笔1、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举例说说看。
(略。
文中很多例子,比喻,拟人的地方很多都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像作者这样的独特的感受吗?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最近一周来观察到的小虫世界里有意思的内容。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全班交流:请2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观察的内容。
大家评议:是否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4、出示小练笔的要求: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
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5、我们再来看一段写昆虫的例文:蝉的音乐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6、各人动笔写一写。
教师巡视,指导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一步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习作从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重点要放在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一方面。
这里补充了一段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字,也是为后面的好书推荐作铺垫。
四、课外拓展1、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语言文字方面,从写作方面,从自然知识方面等各方面谈。
)2、好书推荐: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也是关于昆虫的好书──法布尔的《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
“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这是法国文学界给予它的极高评价。
3、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向自主阅读之路。
通过《昆虫记》的推荐,再一次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大自然昆虫世界的兴趣。
【板书设计】草虫的村落黑甲虫──游侠小圆虫──少女灵泉般的音乐勤勉地劳动(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提示本文写作特色。
【特别建议】1、如有条件,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观看美国影片《虫虫危机》。
2、可以专门组织一次班队活动:昆虫故事会。
3、小资料:郭枫,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
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亿,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他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士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郭枫的《蝉声》《寻求一灯火》《异乡人》《我走过长夜》《老家的树》《一缕丝》等赊炙人口的佳篇中,以强烈的历史意识,浓重的感情色彩,揭示出故士丰蕴的文化历史之根,展示出北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北方农民的刚强性格。
诗人叶笛说:“郭枫是以唐吉科德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的信仰面对人生。
”“他的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作的散文就像一首怀乡的赋,有诗情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