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
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堵管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护理措施:121基础护理患者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应加强其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实施全面的临床护理。
为了避免发生血液回流受阻问题,留置针的肢体尽量不要下垂。
患者每次输液完成后,需对局部静脉进行仔细检查,若穿刺静脉和皮肤发生疼痛、发热、红肿等现象,需要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对症处理。
在液体输入过程中,严格控制液体滴速,避免滴速过快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循环负荷过重,且应防止发生液体滴空现象。
若滴注药物具有较强的血管刺激性,则应将其充分稀释后再使用。
对输液部位进行有计划地改变,从而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达到血管保护目的。
122堵管预防护理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滴注速度不合理、封管液用量和种类以及导管清洗不彻底等因素都会导致导管阻塞问题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应加强留置针顺畅情况的监测,若发生液体输入不畅问题,则需要首先对留置针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输液仍然不畅,则需抽出2~3 ml封管液连接输液管回抽凝血块,避免用力挤压输液管或是直接推入,从而导致小凝血块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诱发导管堵塞问题。
123体征监测加强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护理巡视,对穿刺部位状况进行严密监测,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肿胀、渗液、渗血等局部反应症状。
检查套管针通畅性、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体温升高以及皮肤痛、热、肿、红等体征,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状况,需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患者发生并发症后,需立即拔针,按压局部避免出血,同时持续热敷局部皮肤,并通过药物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血管弹性,加速血液循环。
12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留置针的所有环节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
方法:对2011年2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88例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及相应护理,观察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管时间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平均留管时间为5.2±0.4d。
并发症发病率为4.55%。
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可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病科;应用【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71-01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大多数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且血管浅细、弹性较差,常给静脉穿刺带来不小的困难,给老年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静脉输液方法,有效改善过去输液的各种弊端,不但有利于临床给药和抢救,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文将探究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科的应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88例静脉输液患者,男48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3±2.4岁,病种有脑血栓、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等症,所有患者均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
2 方法2.1穿刺血管选择尽可能选择患者上肢穿刺部位,尤其是对于卧床患更应避免选择下肢远端穿刺,同时也应避开关节处,应选择相对较粗,无静脉瓣,血流丰富,且弹性较足,易于固定的血管。
2.2留置针型号选择在保障输液速度的基础之上,可选择较细、较短的留置针,小号留置针可减少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降低静脉炎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2.3穿刺手法距穿刺点前越10cm处先扎好止血带,消毒穿刺点及周边皮肤,针尖斜面向上,手持留置针,与患者穿刺皮肤呈15°~30°,在以消毒好的血管处直刺,直刺时应注意力度,避免扎伤血管,待进针回血后再以0°~5°角推进穿刺针送入血管内0.3~0.5cm,将止血带松开,拔出针芯0.2cm,外套管送入血管,最后拔出针芯,打开输液器开关,根据患者情况适度调节输液速度,静脉输液正常进行,且患者无不适感,可固定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篇一: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在患者的静脉中插入一个针头,以便输液、输血、给药或监测血流等。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应用包括输液和输血。
通过静脉留置针,医护人员可以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实现快速、准确的治疗。
这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需要频繁输液或输血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通过观察血液回流速度和质量,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常见的穿刺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股静脉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部位。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感染。
在插入静脉留置针前,应洗手并戴上手套,使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棉球擦拭穿刺部位,确保无菌操作。
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维持良好的穿刺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插入完成后,需要固定好留置针,以防止脱落或移位。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留置针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这包括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或疼痛等征象,以及观察留置针是否堵塞或漏液。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更换留置针或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和教育。
包括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如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和清洁,避免用力碰触留置针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解释留置针的拔除过程,并告知患者在留置针拔除后的护理事项,如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感染等。
总的来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篇二: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常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临床操作中。
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及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护理措施效果的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心血管内科90例老年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脱管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3.8±0.3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4±0.45)d,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来说,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降低脱管率,所以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心血管内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225-02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静脉留置针又叫做套管针,是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技术。
临床上使用的静脉留置针的套管比较柔软,能够在静脉血管内停留比较长的时间,并且对血管的损害程度低以及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已经取代头皮针的使用。
目前,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术以及刺激性药物的注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留置期间的护理等等措施,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很多的注意事项。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目前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现将具体的实验方法及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心血管内科90例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1]。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老年疾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静脉留置针具有不易损伤血管,便于按时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的痛苦等优点。
同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2],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并有效地满足及时输液、抢救的需要。
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感染、堵管、渗漏、静脉炎、栓塞等。
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1日,选择我科慢性病、需长期输液患者124例应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4例,男64例,女60例,年龄59-85岁,平均72岁。
1.2 方法1.2.1 材料: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Y”型封闭式两通留置针,型号为24号或22号,留置针胶布选用3M敷贴。
1.2.2 穿刺部位的选择:宜选择手背或上肢不易滑动、弹性好、粗直的静脉,不宜选关节及皮肤有瘢痕或破损处,避开静脉瓣和关节部位,如偏瘫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
1.2.3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讲解使用留置针的目的和好处,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是否完整,型号是否符合要求,核对是否在有效期内,并将选好的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排气,备用。
1.2.4 穿刺方法:常规扎止血带,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8cm×8cm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准备3M敷贴及条形胶贴备用。
穿刺前再次检查留置针并转动针芯,然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在血管正上方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再进针0.2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左手固定塑料套管,右手拔出针芯,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调节滴数,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穿刺者姓名。
1.2.5 封管护理:将肝素钠6250U稀释于250ml等渗盐水中配成封管液,于每次输液完毕取封管液2ml,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封管液剩0.5ml至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速度宜慢,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专业教学点指导教师丁一日期 2018年4月4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补充水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增强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建立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的用药和抢救。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
结论:静脉留置针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静脉穿刺;护理体会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看到护士拿着针就哭闹不止给本配合治疗,我们通过用亲切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心理。
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存在的担心心理。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的
应用和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PVC)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损害血管,保证输液顺利安全,同时又具有保护病人的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等优点,尤其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优点显现发挥,越来越被医护人员及病人认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在心血管科,在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等危重病人的抢救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的困难,病人置有留置针可以尽快的应用药物,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减少了护士抢救病人时的穿刺失败率,同时在抢救病人时常常需要同时输注几种药物及某些药物需要连续几天应用,应用留置针可以减少病人再穿刺的痛苦,从而保证液体的顺利进行[1]。
静脉留置针和普通的静脉针相比在选择血管方面操作方法有着不同,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要有更熟练的穿刺技术和更精细的护理技巧。
针对老年人的血管特点,如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后的护理,我们进行了护理总结,现报告如下:我科室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留置针,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
我科为心血管内科,我们多选择16号或18号留置针,选择我科室2010年1月-2011年1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200例,男性病人90例,女性病人110例,年龄40-86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左心衰50例,脑梗塞50例,癌症晚期病人40例。
在操作前向病人解释应用留置针的目的及必要性。
因为老年人血管细小,脆性大,弹性差,留置针的套管比头皮针要粗,不能够一针见血及套管在血管内一直保留是否对血管有损伤,操作失败后费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人的担心。
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血管情况,用药特点,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及配合。
一、正确的皮肤消毒
常规消毒,消毒面积8x8cm。
由于老年人皮肤老化松弛而至皱褶增多,污垢容易沉淀在皱褶里,所以消毒的时候,要把皮肤绷紧后在消毒,消毒面积应比一
般年轻人大一些。
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且与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关系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佳,肘关节上下20 cm范围内的静脉血管[2],易于固定且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刺激小尤其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和留置失败,尤其对于抢救危重患者上肢静脉回心血量最快便于用药和抢救,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形成血栓栓塞。
对于糖尿病人,因为该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选用粗直的血管,以免血管过细造成套管堵塞。
对于水肿病人,先用拇指按血管的走向按压血管上方,使组织水分被挤压在血管两侧,从而使血管显露出来。
对于肥胖的病人,皮下脂肪多血管不易暴露,要根据解剖位置及血管走向选择血管。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注意在连接的时候,先将头皮针的针尖斜面插进肝素帽,使液体将肝素帽充满后再将针头完全插入,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了空气遗留在肝素帽内的机会[4]。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采取非握拳法穿刺法,扎止血带,患者手背向上自然伸直,护士左手轻轻握住患者的手并用手指顶住患者的手心,使之手心呈握空杯状,增大掌面的弧度,拇指向下绷紧手背皮肤,这样不仅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使血管充盈、显露、易于固定的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同时,护士握住病人的手,可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
也可采用增加输液管道负压法,既在穿刺时反折输液器,通过增加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内的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内的压力,当留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既迅速虹吸留置针套管内,标志穿刺入血管成功。
见回血后,调整针头角度,由原来的15—30°调整到5—15°,并退针芯少许(约0.2mm)[5],左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套管,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将穿刺部位固定,并在无菌透明敷贴的右上角标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并用胶布将透明敷贴的边缘与皮肤固定,避免老年人活动不便将敷贴或留置针能掉或将针头能穿。
我们采取肝素钠盐水封管液。
0.9%的氯化钠250ml加肝素钠1.25万单位。
3.4.2封管方法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 ~5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mm~5mm,采取正压脉冲式封管法,既推-停
-推,这样使封管液在套管管腔内产生漩涡[6],使药液不会附着在管腔上,推药速度易慢,在给药压力的同时,加闭小夹子卡住延长管的近心端,这样可以减少回血的机会。
注意不可将注射器针头全部插入肝素帽内,以免针头穿破延长管,造成留置针的废弃。
拔出针头,完成封管,用胶布妥善固定小夹子,避免病人在睡觉或活动时小夹子脱落未夹住延长管,造成导管堵塞。
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未有统一时间,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3~7天,我科室个别患者留置10天,并未出现并发症。
在留置期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加强巡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潮湿。
应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有刺激性的液体及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且宜相互间隔,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若发生静脉炎,立即拔管,并给与及时的处理,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尽快恢复,可以在输入有刺激性药物时可用新鲜土豆片敷在穿刺部位上方,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如穿刺部位出现渗血,应立即给予消毒,更换敷贴,如果套管内出现回血,应重新封管。
如输液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回血后方能接上液体,如不回血,不可强行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
在拔针后,采取用拇指顺着血管的方向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增大按压面积,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在留置期间,告诉病人穿刺手臂不影响正常的活动,但穿刺手臂应避免剧烈活动及过度用力,睡觉时,尽量不要压迫穿刺手臂,以免出现导管内回血,严重可致血管内导管断裂。
穿刺部位不可以接触水,以免水渗如到无菌透明敷贴内引发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
在留置期间最好不要洗澡。
在更换衣服时,注意不要把留置针勾出或拔出。
穿衣服时,先穿带有留置针的手臂,再穿健侧。
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再脱带有留置针的手臂。
二、护理体会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对疼痛的耐受力低,血管老化,弹性差,并且易于滑动。
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使用方便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是老年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建立保持保持时间较长的静脉通道,在治疗上能保持药物的及时应用,特别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对老年人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