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6.3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态大致可以分为:1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

由式等。

2方格网式的优缺点:其优点是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其缺点是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例如北京西安的城市的城区道路网。

3带状优缺点:有点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4自由式的优缺点:较好的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缺点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例如上海天津的道路网。

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1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2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人们的活动活跃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2家庭规模和人员的构成: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次数的减少。有老人和幼儿的家庭看病出行多,年轻夫妇的购物、娱乐和上班等出行多。3性别:男女出行次数差异不大,女性出行率略高于男性。4年龄36~45岁年龄段的居民出行次数较高,7~13年龄段,14~25随年龄段出行率最低56~65年龄段的出行率最高。5汽车保有率:汽车保有率增加人口出行数增加。6自由时间:自由时间增加后用于出行时间增加,出行也会增加。7职业和工种:汽车司机、推销员、采购员、业务员、个体业主的平均出行多,工人、科技人员、公务员、医护人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平均出行少。8外出率:它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9企业规模、性质:企业大,业务处理量大,外出率高。10家庭收入:高收入家庭,汽车购买率高,购物娱乐等需求也高,平均出行次数也多。11其它:雨雪天气出行不便出行量小。

3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1原单位法2增长率法3聚类分析法4函数法

4聚类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1直观、容易了解。2资料的有效利用。3容易检验与更新4可以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缺点:1每一横向分类的小格中,住户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2因个小格样本数的不用,得到的出行率由于预测时,会失去其精确性的一致性。3同一类变量类别等级的确定是凭个人主观,失之客观。4当本方法用于预测时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将是一件繁杂工作。

5原单位法原理: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

6聚类分析法与原单位法的不同:

第六章交通分布

1交通的分布预测: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2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个交通小区之间将来的OD交通量。

3分布交通量预测方法:增长系数法、综合法。

4重力模型的分类:1无约束重力模型2单约束重力模型3双约束重力模型

5增长系数的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2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交通量。3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这时,一般仅增加部分OD表,然后将增加部分OD表加到现状OD表上,求出将来OD表。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1)将来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