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匾额珍品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宫殿内:故宫匾额,多为清代帝王书,史上最全版!养心殿后殿西次间西门华滋堂咸丰御笔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北室化日舒长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东梢间西壁含和履中慈禧书沈阳故宫清宁宫嘉庆御笔储秀宫正殿西隔扇观象通乾潘祖荫书养心殿后殿东次间南窗上舍谟吐忠光绪御笔之宝漱芳斋后殿东隔扇上高云情乾隆御笔之宝漱芳斋后殿西梢间小戏台风雅存乾隆御笔长春宫正殿北内檐德洽六宫铜质乾隆御笔之宝养心殿正殿宝座两侧咸丰宸翰储秀宫西次间西隔扇上仁智之居慈禧书大佛堂匾额万寿无疆养心殿随安室内仁者寿养心殿正殿内檐正门北向日监在兹咸丰御笔养心殿前殿西梢间南室三希堂乾隆御笔储秀宫东次间西隔扇上荣镜无外慈禧书坤宁宫冬暖阁喜床上养心殿后殿正间乾元资始光绪御笔之宝皇极殿正殿南内檐隆万化光绪之宝储秀宫西次间背内檐上蕙风兰露慈禧书文渊阁内宝座上方汇流澄鉴养心殿后殿东次间北壁天行健慈禧皇太后之宝颐和轩正殿太和充满乾隆御笔之宝养心殿前殿东梢间北室随安室光绪御笔体顺堂正殿北壁绥德安家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养心殿后殿东次间东门自强不息光绪御笔之宝储秀宫东次间北内檐上镂章霞布慈禧书养心殿后殿正间西花罩上庄敬日强光绪御笔之宝养心殿正殿雍正御笔乐寿堂仙楼与和气游重华宫西庑浴德殿抑斋乾隆御笔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匾额为复制品乾清宫明间交泰殿明间体顺堂西梢间门上延福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东梢间东壁尧饮舜舞徐郙书翊坤宫正殿北内檐有容德大慈禧书体顺堂正间西门上永天庆慈禧书养心殿后殿东梢间炕罩又日新慈禧体顺堂西梢间床上方与福相迎光绪御笔之宝储秀宫西次间东隔扇上云霞焕彩潘祖荫书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皇极殿东二间北内檐圣膺嘉佑慈禧书养心殿前殿东次间北室寿寓春晖储秀宫东次间东隔扇上顺时施宜梁耀枢书体和殿正殿北内檐体一苞元慈禧书养心殿后殿东梢间门上毋不敬光绪御笔之宝养心殿后穿堂屏门北向东面:大有西面:咸宜咸丰宸翰养心殿后殿西次间北壁昕宵勿怠慈禧御笔之宝皇极殿东壁椒风嘉祥光绪之宝养心殿工字廊积学储宝光绪御笔之宝皇极殿东次间北内檐九如凝厘光绪之宝乐寿堂北内檐乾隆御笔之宝储秀宫正殿西隔扇上履端举正潘祖荫书崇敬殿乐善堂乾隆皇四子宝亲王崇敬殿东暖阁意叶心香康熙建福宫东次间伉俪昭徽咸丰同道堂东梢间虚清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大圆觉继德堂东次室知不足斋嘉庆毓庆宫味馀书室月洞门味余书室继德堂乾隆敦本殿西暖阁佛堂调御能仁嘉庆储秀宫正殿南内檐大圆宝镜慈禧书储秀宫正殿东门上道志和声梁耀枢书贞顺门内怀远堂精卫通诚瑾妃敦本殿履道安敦乾隆御笔敦本殿笃祜繁禧八征耄念之宝永寿宫前殿令仪淑德乾隆御笔之宝雨花阁底层称智行层,悬乾隆御题“智珠心印”匾额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雍正养心殿前殿后夹道两端门登祥荐祉咸丰御笔体顺堂正殿前内檐福喜盈积光绪御笔之宝体顺堂正间东花罩祥开麟趾潘祖荫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皇极殿仁德大隆慈禧"数点梅花天地心“”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皇极殿西二间北内檐亿龄祉*福慈禧皇极殿西二间南内檐仁涵芝草皇极殿西次间北内檐璚琯添筹光绪咸若馆寿*国天台乾隆咸福宫前殿内职钦承乾隆翠云馆东室养云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后西间如意宝华殿敬佛建福宫东室不为物先乾隆永和宫东稍间居之安瑾妃端康皇太妃御笔之宝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诗书传家”大拍平台爱我你就拍拍我吧!-------------------------------中国书法网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每日与您分享有营养的书画图文官方微信号:shufacom。
五台山康熙御笔“灵峰胜境”的匾额有故事康熙皇帝的御笔“灵峰胜境”出了五台山菩萨顶天王殿,就是一座四柱三门七檐的高大彩绘木牌楼。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即公元1694年所立。
中间的牌匾上有康熙皇帝手书的四个大字“灵峰胜境”。
雕龙刻风的“灵峰胜境”牌匾真迹,上面有康熙皇帝的御用大印,奇就奇在"峰"字下面少了一横,这一横呀,原来有几个版本。
版本一:据说康熙写碑文的时候喝了点酒,有点醉了。
他写的时候,没注意就漏掉了这么一笔。
问题是皇帝,谁敢说自己写错了字。
但是皇帝写的字,没人敢加什么。
后来当地一个道台想了个办法。
做牌匾的时候,说皇帝故意少写,意思是永远不走,简直是错了。
版本二:康熙来到五台山,寻找生父顺治皇帝,遇到一高僧,上前询问法号,高僧没有言语,在地上写了八加一个X,康熙很是纳闷,为何高僧是此法号,走出好远,顿时大悟,原来八叉,合在一起便是一个"父"字。
后悔莫及,就这样康熙皇帝与父亲顺治,从此无缘再见,在此处写下这"云峰圣境"四个字,峰少一笔,预示自己遗憾终身。
版本三:传说康熙认为即使用凌风二字,也不能表达立竿见影的胜利,所以故意少写了一行。
版本四:据说康熙是运用书法的“缺书”手法,来表达自已的心情。
书写“峰”字少一横,这一横代表烦恼。
登高望远,让人就会感受到忘却尘世一切烦恼,身心无比清净。
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康熙皇帝爱新觉罗·叶璇五次访台,为五台山题匾52块。
主要是:菩萨顶:五台圣境、珠林花雨、斗室、灵峰胜境塔院寺:景标清汉、金粟来仪显通寺:甘露津、绀园殊像寺:瑞相天然妙德庵:香阁慈云、松风水月清凉石:水晶域、心会真如玉花池:天开湪池白云寺:法云真际碧山寺:人云天籁南台普济寺:大方广室北台灵应寺:五界神湫东台望海寺:自在、般若原灵应寺:火珠白月西台法雷寺:莲井、初地中台演教寺:翠岩、古雪涌泉寺:法雨晴飞寿宁寺:白毫光现圆照寺:胜幡西振金阁寺:具神通力镇海寺:金光轮藏慈云寺:真实相台麓寺:十地圆光、五峰化育千佛洞:禅悦般若寺:雁堂铜瓦殿:云嵋康熙匾额书法,多为楷书,灵活自然,笔画厚重,结构紧凑。
古代著名匾额古代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匾额,指挂在门框或墙壁上的横幅,上面刻有语言文字,寓意吉祥吉庆,起到点缀居室空间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匾额被后人记录在案,传承至今,值得我们珍视。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著名匾额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华盖山华盖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又名升龙山,是明代太监、文学家王守仁登临之地。
王守仁精通字画诗词,静心观赏山水名胜,留下了许多精美的手稿和诗篇。
华盖山匾额,为王守仁所题,由李成寿书写。
匾额寓意为“华盖福地”,是王守仁对这个山岳胜景的赞美。
今华盖山匾额已损毁,但王守仁的文学成就却使他成为明朝时期的文学巨匠。
二、紫禁城紫禁城匾额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
北京紫禁城匾额有三个:正门匾为“午门”,内城匾为“乾清宫”,宫殿前面那个匾额为“保和殿”。
这些匾额体现了明清宫廷建筑的雄伟和庄重,同时寓意着国家的权威和威严。
这些匾额一直在紫禁城内屹立,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三、大雪山大雪山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匾额上题字“盛世祥云”,寓意为瑞气盈门、国泰民安。
这个匾额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因为山峰高峻,若似立于云中,故名“盛世祥云”。
大雪山并不是我国最高的山峰,但因皇帝亲题匾额,因而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孔庙门额孔庙是儒家文化的圣地之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门额是山门上的横匾,寓意为守执中庸、尽在其中。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巨匠,他的教诲和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孔庙门额的每个字都是曾经的帝王亲笔所题,因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门额之一。
五、梨园梨园匾额是清雍正皇帝赐给北京京剧“梨园”的名号。
梨园剧团成立于八旗官营,是中国京剧的起源地。
梨园匾额题词“梨园飞扬”,寓意为梨园剧团的风华正茂,激扬文艺之风。
梨园匾额见证了中国艺术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感叹历史和文化的无穷魅力。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匾额,虽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却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镶嵌或悬挂在古建筑门堂上的匾额、牌匾,至迟在秦汉时便已出现了。
《说文解字》释“扁”云:“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册,原指君王的符命,未编在一起的称简,众简编连在一起的称册。
蔡邕《独断》:“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
”作为君王的符命,本作册,后假借作“策”。
扁,从户册,是会意字,意为在门堂上题字,户即门,册,取简册意,简册用竹简编成,上面写了字,然后挂在门上或堂前,统称之为扁。
“署门户之文”怎么讲?《说文解字·叙》曰:“秦书八体”,八体即八种书体,秦统一六国后,把不符合秦文的其他六国文字废除,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前四种为字体,后四种为字的用途。
署书,原指用于封检题字,与户册题字不同,署书本来用意是用于紫泥封检,封检上再加印记,或书写有关的文字。
南朝齐萧子良说:“署书,汉高祖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见《说文解字句读》)”,门堂题字从此开始。
署书由紫泥封检专用,而兼门堂题字了。
到了东汉,题写内容又加以丰富和发展,《后汉书·百官志》:“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封建礼教也成了扁表的主要内容,并成为宣扬封建礼教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后上题有文字的横牌也称为扁,为加匚,成为匾,是为形声字,无加了边框,比在竹简上题字,向。
唐宋时出现了坊巷,坊口有坊有的坊口还建有牌坊,表彰坊内忠孝节义、富贵寿考等人物,给坊巷大增光辉。
到了明清时期,牌坊、匾额发展到极至,牌匾的形象更加美好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深邃。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的匾额,无论其形状式样,或文学内涵,都堪称清代牌匾艺术的典范。
清代园林美学家李渔著有《闲情偶密》一书,对房舍、窗栏、墙壁、匾额、山石等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新的发明,在园林美学上作出了新贡献。
他首创“蕉叶联”、“此君联”、“碑文额”、“手卷额”、“册页匾”、“碑文匾”、“虚白匾”、“石光匾”、“秋叶匾”等联、额、匾三个类型九种形式。
科举匾额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科举门(科举门)跟其他博物馆不大一样,科举匾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没有加设任何的保护措施,为的就是让您来个亲密接触,看清楚它上边的三个字。
我说的就是“励志堂”里的这座石门。
这是专门放在书院、考场的一座希望之门,学名叫科举门,小名龙门。
自打隋朝开创了科举考试以来,科举门不计其数,惟独这座最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它的门额上直接刻出了“科举门”三个字。
黑色九天:科举号舍(《宰相刘罗锅》、贡院图、号舍、贡院考场模型)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都再现过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然而绝大多数都是经过艺术包装了,因为真实情况实在是残不忍睹,正如您所看到的,眼前这地方就是早年间贡院会试考场的模型。
在这儿考试合格的人,叫贡士,才有资格到紫禁城参加殿试,考取进士。
通常考生要在这儿煎熬九天,为了防止他们作弊,考场就盖成这样一排一排的格子间,这叫号舍。
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武举考试正如现在高考分文科、理科一样,古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有文举、武举之分。
武举说白了就是比文举多了一个体育加试,不过比咱们现在的跑步、跳远可难多了。
然而当年的武举考试并非是为了考生的德治体全面发展,而是女皇帝武则天的私心所致。
话说,她上任的第二年,就开创了武举考试。
她对这事儿,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视,亲自出题、亲自监考,而且还要亲自阅卷。
状元有三喜:《状元及第》匾额、《翰林》匾额、《荣宴琼林》俗话说的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士子一旦高中了状元之后,不仅光宗耀祖,甚至有时候还能和当朝的皇帝平起平坐。
咱们从皇帝给状元安排的这三件事儿,就能看出来了。
颁发证书——《状元及第》安排工作——《翰林》请客吃饭——《荣宴琼林》首播:每周二晚 BTV-1 21:40重播:周三中午 BTV-1 11:10重播:周日晚上 BTV-9 18:40稿件来源:这里是北京本报讯(记者丁文亚)藏身朝阳区高碑店民俗文化村、一座名为“励志堂”的“科举匾额博物馆”今天静悄悄开馆。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1.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
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
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牌匾,简称为扁、匾或额。
也有说,横写为"匾",竖写为"额"。
中国的古建筑门屏上端,多缀有匾额,其特点为文字不多,一般二字、三字、四字。
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
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寓意深远,措词文雅,书法遒劲有力。
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
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
当部落发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了国号。
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诗·商颂·玄鸟》中曾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冷门的匾额收藏一直是傲娇的存在近年来收藏市场高潮迭起,也让很多之前相对“冷门”的藏品,被市场发掘出来,收获了新的市场定价,匾额收藏当属其中之一,尤其是“文人题字匾”和“堂号匾”。
笔者近期遇见几件颇具文化气息的匾额,忍不住与君共享。
文/图:谭立辉匾额,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相比书画、瓷器等收藏门类,匾额算是小众收藏之一。
但实际上,匾额存在的历史已经是非常悠久了,始于秦,盛行于明清,它集书法、篆刻、木雕、堆灰、泥金艺术于一体,构成一道独特的匾额文化和风景。
匾额,又称扁额、牌额,按形式可分为竖匾和横匾两种,多缀于古建筑上,与雄伟壮观的建筑交相辉映。
其实,在古时,牌、匾和额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在功能、用途以及形制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近百年来大量匾额逐步消失,人们大多数已经分不清其中的区别,基本将它们统一归类为牌匾或匾额。
古代匾额,最初是石质雕刻,后来又出现了木制和铁制匾额,最后木制匾额占据了市场中最多的数量。
由于木刻更能体现题匾者的书法功力,所以匾额通常以樟木、杏张之洞行书《莲韬馆》木匾额( 广雅中学藏)木和楠木等上好的硬木制成。
按照匾额的性质来说,大致分为五种,第一种是“堂号匾”;第二种是“牌坊匾”,通常用作朝廷对官员、义士、烈妇等的各类表彰;第三种是“祝寿喜庆匾”;第四种是商业经营中的“店铺字号匾”;最后一种就是“文人题字匾”,带有文学艺术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文字的匾。
一般来说,匾额注重题额者的书法艺术水平或身份地位,以此彰显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品位。
古代的贵族、官宦、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皇帝御赐的匾额为荣。
而普通匾额的制作过程,则是先请有学识之人,摘句寻章,选撰妥当之辞,再拜求当地或全国享有盛誉、地位显赫的才子、硕儒、名绅题写,最后由工匠制匾,大多以楷、草、行、隶、篆黑漆金字为主,老远一看,显得醒目、端庄、大气。
何绍基行书《芹根桐树》木对联匾(伏庐主人藏)陈献章草书《不作别有》木对联匾(伏庐主人藏)几件颇有文化气息的匾额张之洞行书《莲韬馆》木匾额“莲韬馆”是广雅书院山长日常所居以及接见生员之地,张之洞为之取“莲韬”二字以及用他那取法苏米(苏轼、米芾)、沉雄有力、遒劲俊迈的书法写下这样的一段跋语,寄寓着他作为书院的创建者对书院师生们的期望与要求,即学子们要有“莲”(良校与良师),而书院及山长、教席(老师)则要当好学生们的“韬”。
绝了!中国著名的牌匾书法!(部分配有来历)乾清宫牌匾“正大光明” 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牌匾又称招牌、匾额,小小的一方匾额,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
“三苏祠” 何绍基题牌匾最初运用在帝王的宫殿上,后来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或彰显祖德,福佑后昆;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堪称不朽的牌匾,传世的墨宝!“博古斋” 于非闇题从材质上划分:主要有木质、石材和金属三种,但以木质居多,石材和金属的较为少见。
牌匾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红、蓝、绿、棕等颜色。
文字最常见的是真金字匾,所谓真金字匾,即在字上敷贴金箔。
从题写范围上划分:有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东来顺”是一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于1903年所创立。
有着“京城涮羊肉之冠”的美誉。
至今已形成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
其匾额为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书亮先生所书。
“同仁堂”可以说是“中药”的代名词!1669年创立,历经八代皇帝。
同仁堂最早的一块匾额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状元孙岳颁题写,现在的匾额则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写!(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老字号和牌匾历来有着不解之缘,而老字号的牌匾也多出于名人之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名人效应”。
“有头有脸”的大字号,都要请名人、名书法家来书写牌匾。
只要是老字号,大商家,上至皇上、下至宰相,也都愿意出手挥毫。
比如“鹤年堂”中药铺和“六必居”酱园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手下。
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号为乾隆所赐,而且现在其店内所摆虎头匾也为乾隆皇帝御笔。
该匾独到之处在不仅仅在于皇帝御笔,椭圆形的造型、左右侧形似玉兰花的蝠头,且各有九个代表着天长地久的花瓣儿,也都隐含着此匾系帝王所题所赐。
古代歌颂大善人的牌匾大文愈益神州,大人愈益世界。
千年风雨兼程,万古英灵犹在。
载入史册,留名万古,扬帆远航,破浪前行。
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献身,大义凛然,大爱满怀。
大善人,盛世风华,永垂不朽!二大善人,天下之巨擘。
年少立志,心怀天下,敢为精诚,肩负宏图。
执著苦学,经世济民,德业灿烂,声誉四海。
忠诚笃定,勇往直前,舍己助人,仁义恩慈。
大善人,英杰风范,拓国鼎立,护民平安!三大善人,春风得意。
忠肝义胆,报国奉献,仁爱万民,砥砺前行。
机敏智慧,胸怀大略,开创伟业,驰骋边疆。
纵横驰骋,横扫沙场,志存高远,万世留芳。
大善人,正直壮怀,明德光耀,万代传扬!四大善人,丹心照日月。
知行合一,博学多才,世道先知,文章卓越。
忠肝义膂,无私奉献,心系天下,情怀深远。
清廉正直,执著追求,承先启后,仁者无敌。
大善人,激扬风尚,典范子孙,声誉流芳!五大善人,忠肝义胆。
舍己为人,怜贫惜老,仁心仁术,感天动地。
精忠报国,爱民如子,扬风骚人,播洋亲。
心系天下,救困扶危,德被天下,影响百世。
大善人,慈祥英姿,仁爱慈悲,永垂不朽!六大善人,神圣仁德。
忠孝廉节,匡扶正义,挺身而出,正直无畏。
精忠报国,仁心仁术,护卫家园,保卫民众。
慨然豪迈,风韵犹存,仁德之风,绵延千古。
大善人,仁义之光,利物济民,不朽伟业!七大善人,至诚报国。
忠义仁德,一生济世,行走天涯,黄河滔滔。
奋勇前行,坚定一志,披荆斩棘,不畏艰险。
仁义长存,德泽千秋,影响后人,流传千载。
大善人,仁义之风,天下之典,永留人间!。
精美匾额集萃1700多方历代匾额“安家”于私人博物馆,在坚守传统文化公益事业的洪涛手中——遗珍垂悬文汇报2011-12-08第三版作者:谢震霖洪涛介绍,过去制匾工艺很讲究,一般做成后要用桐油浸泡很久,这样就不容易腐烂,因为匾额是要长久悬挂的。
上海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的贾红,是位热心的志愿者,多年来她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匾额博物馆义务工作。
这是她用传统方法拓印匾文。
曾几何时,匾额悬于宅门端庄文雅,挂在厅堂珠联璧合,装点名胜寻幽探胜,描绘江山情景交融。
匾额保存条件之差,一直困扰着洪涛。
类别:艺文教泽尺寸:225厘米×83厘米工艺:阳刻上款:赐进士出身状元及第提督福建全省学政翰林院修撰加一级王杰为下款:生员胡琼英立乾隆三十一年岁次丙戌菊秋吉旦释义:此匾意为学校英才济济。
泮水,古时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
泮水此处是学宫、学府的代称。
钟,集聚。
英,英才。
题匾者:王杰(1725—1805)字伟人,谥号文端。
陕西韩城庙后村人,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殿试点为状元。
嘉庆即位首辅。
以诗文见长,工于书法。
类别:福禄寿庆尺寸:195厘米×73.5厘米工艺:阳刻无框上款:吏部左侍郎总理大臣麟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景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黄兵部左侍郎理大总裁许刑部尚书南书房行走黄工部尚书毓庆宫行走翁两江总督兼都察御史沈江西巡抚提督军务事李下款:江西学院国子监祭酒吴江西布政使司彭分巡吉南赣宁道文宁都直隶州知州陶石城县儒学教论黄石城县儒学训导张石城县监生陈际饶皇清光绪十五年仲春月榖旦中间:敕旌释义:谓忠义之士,亦指勇于救困扶危的豪侠之士。
题匾者: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居士、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
咸丰6年状元,是同治、光绪帝师,清代书法大家。
类别:功德声望尺寸:225厘米×80厘米工艺:朱字阳刻上款:奖给红军家属邱六斤同志你全族一定优待到底下款: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修生题公历一九三O年二月十日立题匾者:曾修生(1899—1972)本名曾山,江西吉安人。
古代匾额珍品从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涵盖功德身望、贞洁贤孝、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内容。
“瑶池开宴”匾额。
晚清重臣曾国藩题写并赠与人祝寿的,同治年间所制作,用的是阳雕法,即文字为凸起的,一般工期为2至3个月。
“探花及第”匾额。
明清之际名书法家傅山为某人获得探花而题写。
该匾额字中带画,木料为整块金丝楠木。
“勤俭可风”匾额。
晚晴重臣左宗棠为下属所题写的,给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光绪年间所制作。
不管多少匾额随近百年来古建筑的渐渐消亡而如何漆落、木缺、残破不堪,它们仍是历史上某个时代真实思想、情感或意识的反映三千块“古匾”藏着怎样的社会嬗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光瑞谈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
这里,悄无声息地陈列着三千余块匾额,从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涵盖功德身望、贞洁贤孝、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内容。
它们是刘光瑞先生历时二三十年踏遍西南各地一块一块搜集而来的。
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藏匾额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大,题材内容之丰富,在全国的古匾博物馆中少见。
匾,古字“扁”,本意为户口册,后来逐渐演变为亭台楼榭的名牌、宅内店堂的标志,与附着的建筑珠璧交辉,因多悬挂于建筑的上方,又被称为匾额。
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艺术,融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字、印、雕、色四大类,样式有册页匾、书卷匾、画卷匾、秋叶匾、碑文匾、虚白匾等。
古匾是封存的历史,包罗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文字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比较社会学、成语学、地名学、文物学、建筑学、书法艺术学、篆刻学、地方志、管理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不管多少匾额随近百年来古建筑的渐渐消亡而如何漆落、木缺、残破不堪,它们仍是历史上某个时代真实思想、情感或意识的反映。
“你去看吧,世界上几乎没有遣词造句一模一样的两块匾!”就冲这句话,他开始疯狂搜匾,一搜二三十年。
刘光瑞的“正职”是名悬壶济世的中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搜集匾额只算得上他的“副业”。
明清匾额宠锡绯鱼意释
在明清时期,匾额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象征和寓意。
宠锡绯鱼意释的匾额可能被赐予给某位臣子,以表彰其在朝廷中的功绩和忠诚。
这样的匾额不仅是对臣子的褒奖,更是对他所带来的吉祥和幸福的祝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绯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绯”与“飞”谐音,寓意着“飞黄腾达”。
因此,宠锡绯鱼意释的匾额,
除了体现皇帝对臣子的宠爱和赏赐外,也寓意着臣子将会飞黄腾达,获得幸福和吉祥。
总的来说,明清匾额宠锡绯鱼意释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皇帝对臣
子的赏赐和祝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和幸福的美好寄托。
这样的匾额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附1: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匾额历史悠久,寓意深远,虽历尽岁月沧桑,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仍能不时见到它们端庄文雅的身影,充分体现了匾额习俗影响的深远:1民间贺颂的名匾:例如,清代礼部侍郎洪钧题于光绪七年(1881)的“冰心鹤算”祝寿匾,“冰心”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为心地很清白、廉洁;“鹤”,《淮南子·说林训》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因鹤的年寿长,所以常用于祝寿之辞;“算”,有“计算”之意,在民间所用于祝七十寿诞。
此匾形容主人清白廉洁,龄高鹤寿。
祝寿匾在古代民间作为寿礼非常流行。
2 帝王题旨的名匾:例如,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圣旨匾”,是乾隆帝用来表彰邱锡畴及其妻黄氏的教子有方、门风高尚的功德。
清代将孝贤礼治纳入表彰律令,以提升社会道德风气一方面显示了清代对整治民风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匾额习俗当时在朝廷上下的深入人心。
3 建筑楼宇上的名匾:例如,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瑰宝,其间亦有匾额,风华无尽,例如“正大光明”匾位于乾清宫,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谓之交泰。
乾清宫是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题写“正大光明”,表现的是治国公正无私,如天地之正大,如日月之光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站在这方匾下,天子朝臣心怀天下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无为”匾为康熙所题,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4农家的匾额:例如,在赣南农村,无论是步入古农村街头,还是徜徉于农民新村,许多农家小院的门楣上,都镶嵌着匾额,信丰县西牛镇甫前村有一户镶嵌“万紫千红”匾额的农家,这家有三个姑娘,高考皆榜上有名,于是主人就在门上悬挂“万紫千红”的匾额。
【品鉴】故宫的匾额书法及含义2015-02-12大展鸿图一、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上图是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建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建:建立。
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周武王伐殷胜利,商纣王自焚。
遭纣王囚禁的箕子(纣王叔父)重得自由。
武王拜访箕子,请教天道,箕子为他讲解天地大法。
“洪范”即“宏大的法则”。
其中箕子讲述的第五条为“皇极”,意为人君为众民之主,当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绥猷”典出《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
猷:道,法则。
商汤讨伐暴君桀,革除夏朝的王命,回到国都亳之后,将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即作《汤诰》。
此句意为天帝将善道赋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顺乎其道的则为天子。
“建极绥猷” 意为立法治国,体顺民性。
此匾昭示着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天帝任命君主治理天下,这真是艰难的事情,怎能不心怀诚敬呢?天心眷顾纯一的美德,保佑君主永远安行此道,愿天下长享太平。
中和殿的“允执厥中”匾,依然是乾隆御笔。
典出《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允:诚信。
执:遵守。
厥:其。
中:中正。
这里是舜告诫禹:人心危险难安,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心一意,诚恳地秉执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允执厥中”意为:信守中正之意。
对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圣王的所在没有安逸的时候。
君主因广布五福才得到民众拥戴,彰显君王的德泽要持之以恒。
保和殿的“皇建有极”匾。
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北京发现罕见宋代状元牌匾材质特殊800年不腐导语:与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80高龄的北京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周良,在整理收藏家李烈钧运至通州的3200块古牌匾时,惊喜地发现一块罕见的宋代木与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80高龄的北京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周良,在整理收藏家李烈钧运至通州的3200块古牌匾时,惊喜地发现一块罕见的宋代木制牌匾,而且是状元牌匾。
它能够保留下来,填补了国内宋代木制文物的空白。
这块状元牌匾因有“嘉”字,初分类时归堆在清代嘉庆年的状元牌匾中。
周良后来发现,这块牌匾属宋代“嘉定”而非清代“嘉庆”。
它由状元刘渭题匾,长170厘米,宽70厘米,匾面油漆近乎全部脱落,不靠近牌匾几乎看不清上面的文字。
牌匾采取阳刻手法,主体为榜书“进士”二字,右侧竖写文字为“本科状元刘渭”,左侧为“嘉定庚辰科龚坤立”。
直观解读,这是宋代嘉定庚辰科状元刘渭为同科进士龚坤题写的牌匾。
周良说,一般而言,科举考试结果出来后,大多是由主考官或有身份地位的高官为中试者题匾,本科状元为同科进士题匾,十分罕见。
据史料,刘渭(生卒年月不详)字志清,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状元,授特补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余事不详。
周良说,这方牌匾用江南油杉木制作而成,具有材质坚、油性足、纹理直、有光泽、耐水湿等特点,故能做到近800年不霉烂,近距离还能闻到淡淡的杉木香。
可惜下方被齐整地削去宽10厘米左右,从其右上方毁坏处如同古民居门扇转轴、下方人为齐整的破坏状推测,它曾被拥有者当“门板”使用。
周良排除了这块状元牌匾为后人重做的可能。
理由是,牌匾代表了宗族的荣誉,即使原样重做也是宗族的大事,会有仪式、有记载。
这次整理、分类的牌匾中,也发现有后人重做的牌匾,匾上无一例外地写明了重做的年月,而这块状元牌匾并无这方面的记载。
著名牌匾收藏家、北京中国科举牌匾博物馆馆长姚远利,收藏有数百块古代木质牌匾,他确认这是古老的牌匾无疑。
320个史上最全的中华⽼字号牌匾,收藏!⽂玩 | 字画 | 品鉴 | 茶道
牌匾⼜称招牌、匾额......它熔书法、装饰、建筑、⼯艺于⼀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化遗产之
⼀。
牌匾艺术最初运⽤在封建帝王的宫殿建筑上,后来牌匾艺术逐渐从宫庭发展到⽂⼈⼠⼤夫
居所,当⼀座⼤宅落成时,主⼈精⼼制作⼀块⼤匾悬挂于⼤堂上⽅,或感恩上苍,以志不忘;
或彰显祖德,福佑后昆;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孙,昭⽰后⼈ ………
⽼字号历来与牌匾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匾额是商家的门脸⼉,⼤多商号店铺多请名⼈、书法
家题写牌匾,也不知道是⽼字号提升了牌匾书写者的名⽓,还是牌匾抬⾼了⽼字号的⾝价。
⽼字号门楣上那⼀⽅⽅各具风采、古⾊古⾹的精美牌匾,字体或端庄饱满,或清秀俊雅,或古
朴拙正,或洒脱飘逸,⽆不令⼈驻⾜欣赏。
它既是⼀幅美妙绝伦的书法作品,更是⼀个⽂化的
标志性符号。
现将⽹上收集到的⼀些名⼈名家书写的⽼字号牌匾与书法爱好者共赏:
⊙版权说明:⽂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络,⽹络素材⽆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
书画︱收藏︱鉴赏︱国学
公众订阅号ID:zxbsyjc
如需授权,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平台名称”
注: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君联系!。
古代匾额珍品从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涵盖功德身望、贞洁贤孝、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内容。
“瑶池开宴”匾额。
晚清重臣曾国藩题写并赠与人祝寿的,同治年间所制作,用的是阳雕法,即文字为凸起的,一般工期为2至3个月。
“探花及第”匾额。
明清之际名书法家傅山为某人获得探花而题写。
该匾额字中带画,木料为整块金丝楠木。
“勤俭可风”匾额。
晚晴重臣左宗棠为下属所题写的,给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光绪年间所制作。
不管多少匾额随近百年来古建筑的渐渐消亡而如何漆落、木缺、残破不堪,它们仍是历史上某个时代真实思想、情感或意识的反映三千块“古匾”藏着怎样的社会嬗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光瑞谈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
这里,悄无声息地陈列着三千余块匾额,从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涵盖功德身望、贞洁贤孝、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内容。
它们是刘光瑞先生历时二三十年踏遍西南各地一块一块搜集而来的。
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所藏匾额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大,题材内容之丰富,在全国的古匾博物馆中少见。
匾,古字“扁”,本意为户口册,后来逐渐演变为亭台楼榭的名牌、宅内店堂的标志,与附着的建筑珠璧交辉,因多悬挂于建筑的上方,又被称为匾额。
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艺术,融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字、印、雕、色四大类,样式有册页匾、书卷匾、画卷匾、秋叶匾、碑文匾、虚白匾等。
古匾是封存的历史,包罗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文字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比较社会学、成语学、地名学、文物学、建筑学、书法艺术学、篆刻学、地方志、管理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不管多少匾额随近百年来古建筑的渐渐消亡而如何漆落、木缺、残破不堪,它们仍是历史上某个时代真实思想、情感或意识的反映。
“你去看吧,世界上几乎没有遣词造句一模一样的两块匾!”就冲这句话,他开始疯狂搜匾,一搜二三十年。
刘光瑞的“正职”是名悬壶济世的中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搜集匾额只算得上他的“副业”。
每天上午,他总会“坐诊”重庆枇杷山或两路口的少林堂,为病人把脉开方子,到了下午,也总不忘到名匾博物馆去转转瞧瞧。
搜集与中医相关的物什以及医书,是父亲刘少林传给他的,而搜集匾额,其实只因一句玩笑话。
二三十年前,刘光瑞随父到农村搜集古时的线装医书时,顺便带回几块匾。
当时父亲的一位好友书法家许伯建到家里做客,刘光瑞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是你的字写得好,还是这些匾上的字写得好呢?”不想这位许叔叔笑着道:“今天的人看到古时的匾都得畏惧三分呀!这上面的字都是榜书,斗大一个,没有一定的功底不敢下笔。
匾中的学问更是多着呢!你去看吧,世界上几乎没有遣词造句一模一样的两块匾!”刘光瑞不信,“哪能没有相同的遣词造句?”就冲这句话,他开始疯狂搜匾,踏遍巴山蜀水,甚至远及云南、贵州、内蒙古、福建、广东……收藏到3000余块匾的时候,刘光瑞蓦然发觉真是只有十来块匾遣词造句算得上极为相似的。
对于当年的那句玩笑话,他或许输了,不过赢得的是一辈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他觉得很值。
由搜到藏,由藏到攒,由攒到研究,刘光瑞坦言与匾结缘就像在跟古人的灵魂对话。
现在的他,刚写完一本名为《中国匾额学》的书,未来,他还想将匾额上的字变成榜书字典。
在他看来,研究总是要为现代人服务。
“人的肌肤疾病好治,但人的愚昧不好治。
办了这么个名匾博物馆,我是希望通过展示治疗人的愚昧。
你看,与名匾博物馆坐落在一起的,还有我早年开办、目前正重新布置的中医药博物馆和国医书院。
这其实是按精气神来布局的,人活着就是要精气神嘛,医术能养身,匾额则能养神。
而你在给别人养神时,自己也养了神,你在收藏这批匾时,也收藏了自己的素养。
”刘光瑞说道。
流落民间的匾,“变身”门板、墙板、床板、砧板、洗衣板、猪圈挡板……满是刀痕、斑迹、蛀虫眼、缺口“匾一般来自大户人家,像是一幢建筑的灵魂,‘破四旧’后往往流落民间,现在多见于农村,成了门板、墙板、床板、砧板、洗衣板、猪圈挡板、熏烤腊鱼腊肉的垫板……满是刀痕、斑迹、蛀虫眼、缺口。
不过,这也使得它们在‘文革’中得以保存下来。
我所收藏的匾中,约有五六十块都是这么淘来的,当然,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说起一块似被水漂得很白的匾,刘光瑞道,“那是1996年的事了,一回在农村的河边,我看到农妇洗衣服时垫了块板子,又不像是一般搓衣板。
起初还以为是块石板,走近一看发现是块木板,上面的漆和金都被磨掉了,唯独在的是刻的字。
我花了300元将它买了回来。
”一块刻有“诗史”字样的匾,密布着累累伤痕,是刘光瑞从长江上游、雅安与宜宾之间的一个沿江小镇偶得的。
“那天镇上的土马路边有人大摆流水宴,大概是为做寿之类的喜事,厨子们在一旁的案桌上利索地宰起猪来。
我留意到案桌上的砧板似乎有些大,凑近一看,发现上面竟然刻了字,虽然已被菜刀剁得有些模糊,浸满油渍,但的确是块匾,并且用的是整木料。
最后这块匾是我临时去镇上买了好些木料换来的,为了不扫主人的兴,我也凑了100元的份子钱,对方高兴得很。
”刘光瑞甚至从猪圈里抢下来过一块写着“巡礼”的匾,匾的后头甚至钉有门栓。
“当时我去一户农家搜医书,发现一旁的猪圈里,几只小猪在用鼻子奋力地拱着猪圈挡板,很是可爱。
我伸手进猪圈逗小猪,无意中碰到猪圈挡板,感觉板上有字,多年来的搜匾经验告诉我这可能就是块匾。
不过,它可比一般的匾短多了,猪圈挡板能有多高呢!果不其然,这是一块被锯过的匾。
”“别人说我像城市里来的乞丐。
每到一个地方,不去关心吃喝玩乐,而是打听哪里有匾。
得知线索后,会走进别人家掀开床脚、抬开门板、翻进猪圈探查挡板、钻进柴房捣腾待烧的木板……凡是一般木块可能用上的地方,都不放过。
”刘光瑞笑言。
在别人眼里,他捡拾的是一文不值的烂木头,而在他自己眼中,他捡拾的是被丢弃的文化残片。
就连那些残缺不堪的匾,刘光瑞也将其小心翼翼地带了回来,在名匾博物馆里为它们另辟一席之地。
“正是这些残匾才让我的名匾博物馆更加完整。
它们是如何被拆毁甚至丢弃的,是历经战争、‘破四旧’还是城市移民,同样值得我们追问。
建筑物上的这些匾额寄托着过去百姓的生活希望,也凝聚着古文化的厚重繁荣,如今只留下一字半句,让我们在读不通时尤生痛惜之感。
而对于缺失的文字,我们又能否给出正确的注解?”在匾额折射出的古代中国,衡量商人的第一要素不是财富,而是善心,即有了钱如何回馈社会打理名匾博物馆,刘光瑞是花了些心思的。
他在“地宫”式的展厅里特辟一处“舞台”,通过“幻灯片”展示柜——一个个上下用导轨固定的木框,将所藏之匾分别按照近百个主题加以归类展示。
三四块相同主题的匾往往被安排在同一张幻灯片上,譬如书有“云程初步”、“青云得路”、“青云独步”的匾讲的都是“仕途”,书有“百步穿杨”、“技绍穿杨”、“智勇兼全”的匾讲的都是“武威”,书有“正直难老”、“春秋不老”、“壮椿不老”的匾讲的都是“不老”。
“解匾析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消失的社会,它的朝廷管理,官场社会;物流消费,商业兴衰;治学读书,科举应试;人害天灾,平民宜居;婚庆寿宴,民俗民风等。
匾额中有许多朴素的道理,可以洞穿历史,也可以启示未来。
像是古代中国已有和谐的观念,无论社会或是家庭,‘只栽花’指不要栽刺,‘温良恭俭’是指不要横眉冷对,‘耳顺同荣’是指不要逆耳犯言。
又如匾文化艺术中常有财为善而聚,德因善更明之说。
衡量商人的第一要素不是财富,而是善心,即有了钱如何回馈社会,于是有了书有‘积善庆余’、‘好善乐施’之类的匾。
从前一块百年的招牌传承下来,可都是一方乡邻口碑所称,不断传承的佳话。
反观今天的商业,暴利横行,诚信、行善的观念更显可贵啊!”刘光瑞说道。
坐在“地宫”内观看的“幻灯片”匾额都是官匾,随着最后一张“幻灯片”,赫然出现在视野里的是奔流不息的嘉陵江。
“为官者迷,本以为什么都有,到头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刘光瑞解释道。
而从临江的长廊观看的“幻灯片”匾额都是民匾,随着最后一张“幻灯片”——书有“清白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的匾缓缓移开,看到的是满堂生辉。
“我们是该想想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流芳百世了!”刘光瑞认为匾额中的传家理念值得当今后世深思。
·古匾寻踪·当散落的匾串成线匾的文字一般为二至四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内容广阔,音韵铿锵,铮铮有声,多为溢美之词,富于哲理性。
有时一块匾就承载着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一句警世箴言。
匾中有朝廷管理、官场社会中国古代官府名贤赠贺或接受的匾,下有一般百姓赠送的清官匾,如“清白遗风”、“裹粮坐甲”,中有同僚下属赠送的匾额,如“洁己秉公”、“品重名仪”,上有借皇权之势、之名所赐的匾额,如“文魁”、“武魁”、“经魁”、“恩进士”、“岁进士”、“大夫第”、“紫殿储英”。
官匾边框上通常有纪录或加级之类的文字,这是古代明清时期朝廷考核官员的一种制度,采用积分制,分记录与加级两种。
匾中有物流消费、商业兴衰明清时期,巴渝之地,乃天府之国,商贸繁荣,主要取巴渝水、旱两路通商。
其沿江、沿河形成码头、商铺、商街及商会馆,店招、店牌、店匾家家均有。
在重庆主要有盐商、米商、山货、棉花、药材、青靛、布行、酒行、瓷器、纸行等商邦、商业出现。
形成各邦、各行、各商格局,但均诚信一个商业规则,公平交易。
如“庆余堂”、“遂安堂”、“太和春”、“敏慎堂”等匾额均是商家店招或字号;“社结香山”、“会列香山”等匾额均为商会馆大堂悬挂之匾;“迎晖轩”、“孝友家”、“礼义家”等匾额均为商家从商言德,诚信之根本。
匾中有人害天灾、平民宜居明末清初,巴渝之地曾遭受一场较大的浩劫,长期处于大规模的内乱中,从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到“三藩之乱”。
顺治十年,清政府即“以四川荒地听民众开垦……”鼓励百姓回籍落业,并招民入川,连数百年之久,由长江水路入巴渝,川陕周边走进旱路入巴渝,贵州行栈道入巴渝。
落户移民及回籍难民均“重振家声”、“福地安居”、“堂构鸿远”、“凤巢燕誉”、“竹苞并茂”等。
人以居为安,房以匾为荣,新房落成,也必有亲朋好友择日送匾上梁,高悬正房,如“画栋云飞”就是寓意避邪求福、平安乐业。
匾中有婚庆寿宴、民俗民风巴渝民俗中有个重要的礼仪或习惯,就是尊重老人,为老人祝寿、贺寿。
如“椿萱齐茂”以“椿”称父,以“萱”称母,喻父母健在;如“婺杰稀龄”是匾中匾,意贺该女子“七十”寿诞;如“宝婺光昭”为杨老太君八旬寿辰众亲友贺,俗指该女子出类拔萃;如“恩荣杖国”因古人曰“幼学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言寿的境界高尚,此人七十岁的恩荣与国家相连。
匾文字还有着基本运用规律和不同地域的习惯用句。
如巴蜀之地常见寿匾类“齐眉三豆”、“恩加四豆”、“萱堂五豆”的“豆”字是指年龄。
“三豆”即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四豆”即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五豆”即八十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