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23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大赋,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言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一种增加语言对称美的修辞手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文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一代之文学”。
骈文和散文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散文是一种比语言精练而又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体文章。
由于文人大量地自觉运用骈偶这种修辞手法,因而南北朝的散文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高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方面是咏物赋增多,大多取材于“草区禽族”,而在此外的一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方面则表现为除个别大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小,行文也日趋活泼,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人。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手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一个神人相恋,而又无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气氛与神奇色彩。
作者将一位端庄秀丽的美女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至的神情,更画出了水上女神的特点,给人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非宋玉《神女赋》可以比拟。
王粲在辞赋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五篇。
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
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
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
先秦辞赋虽也有述理与体物的内容,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先秦辞赋,抒情化是其主导倾向,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特点。
汉赋虽也有抒情之作,但主导倾向是以体物为主的散体大赋。
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它们或表现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或反映现实人生的困苦,或描写自己的坎坷命运,或叙述田园山水的乐趣,或歌唱自己的生活情趣,或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不仅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
辞赋出现这种抒情化与诗赋合流的趋势,是当时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演变的结果。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
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
骈偶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
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如何晏《景福殿赋》,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哀江南赋》,都是骈赋。
所谓骈赋,就是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
汉代散体大赋的特点之一是“铺采摛文”,但汉人理解的“文采”,只局限于文字的华美。
因此,汉赋的语言风格往往是罗列名物,堆砌双声叠韵形容词。
汉大赋的另一特点是“体物”,而汉人理解的“体物”,就是“极声貌以穷文”,只求形似,一般不注意情景交融。
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重点)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凤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重点)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凤的北进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姓名:李延帅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至唐前期是中古期第一段,以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为标志。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前期鼎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文学创作个性化,期间宫廷起核心作用,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趋同性使文学呈现群体性风格,使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在五古和辞赋方面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出现。
文学自觉的标志:(一)文学从学术中分化成为独立门类。
1、汉朝人所谓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2、南朝文学有独立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同时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二)体裁的细致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臸和风格有明确认识。
1、《艺文志》、《东观汉纪》蔡邕《独断》刘熙《释名》等反映早期文体辨析意识。
2、《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明晰而自觉。
3、《文赋》将文体分为10类,对每类特点有所论述,并将诗赋分成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追溯起源,考察演变,并列举作品。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魏晋时期文风的特点:1、“以气质为体”所谓的“气质”指的就是作家的个性以及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气”字在魏晋时是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后世文学家在评论魏晋时文人最常用的一个字。
2、“以情纬文”:这一时期,由于文学的独立,文学的艺术美感追求在这一时期得到强化,但是由于魏晋时人作文“以气为主”,所以对于文学艺术美感(如词藻、形式)的追求能够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两者和谐统一,造就了“以情纬文”的典范。
二、魏晋时期的应用文:1、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2、在应用性的文体中显露出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书札。
3、建安时期善为书表之文的,还有陈琳、阮瑀、繁钦、吴质、应璩等人。
三、魏晋时期的辞赋:1、魏晋时抒情小赋的出现,标志着魏晋时期辞赋的新变化: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沿着东汉情理赋发展的方向,表现出了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
如王粲《登楼赋》2、体物写志赋。
如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阮籍的《猕猴赋》、鲁褒的《钱神论》《洛神赋》图卷《洛神赋》图卷(局部1)《洛神赋》图卷(局部2)《洛神赋》图卷(局部3)《洛神赋》图卷(局部4)《洛神赋》图卷(局部5)《洛神赋》图卷(局部6)3、大赋。
(1)汉代的大赋多表现一些有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严正主题,而在魏晋时期多表现的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
(2)汉代的大赋声情之美是与主体结构相游离的,而魏晋时的大赋则有意识地在主体结构中表现声情之美,呈现出浓郁的诗意,甚至有些赋的命题则直接取自于诗骚或是抒情小赋。
三、论辩文的出现:论辩文的大量出现,也是魏晋时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论辩文在此时期的大量出现主要是源于此时思想领域的活跃。
这一时期单篇论辩文的高潮有两个表现:(1)主题广泛(2)名家辈出,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风力。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一、南朝美文概况:1、骈文的概念: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
绪论一、填空题: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十分繁荣,有曹丕的()、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萧统的()。
2、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类,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3、()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曹操()。
6、魏晋南北朝文学形成三大主题:()、()、()。
7、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众多的文学家族,三曹:()()()、三张:()、()、();二陆:()()、两潘:()、()。
8、言意之论,指的是以()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和以()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
9、()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年开始的,止于公元()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共经历了()年。
二、名词解释文心雕龙三、简答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文学有什么影响?四、思考论述题1、借阅《世说新语》,说说其中哪些故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2、你读过《文心雕龙》中的哪些篇章?有什么体会?3、预习作品选中三曹作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填空1、建安时期,以曹操和王粲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和()。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
3、曹操描写汉末战乱和人们苦难的代表诗歌是《》。
4、曹操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5、宋敖器之《诗评》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6、现存一首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是()的(),其用韵特点是()。
7、()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8、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曹刘”指()和()。
9、刘勰《文心雕龙》说:“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