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速救助艇(FRB)其主要技术指标

快速救助艇(FRB)其主要技术指标

快速救助艇(FRB)其主要技术指标
快速救助艇(FRB)其主要技术指标

快速救助艇及吊放装置技术参数

一、快速救助艇技术参数

(1)总长大于6.5米,小于8.5米,总宽2.5-2.8米之间,最多可以搭载15名坐下乘员。

(2)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第V章(LSA)相关要求。

(3)除具有足够舷弧的艇外,还应设有不少于15%艇长的延伸艇首盖。

(4)设舷内发动机或舷外发动机。如果装设舷外发动机,舵和舵柄可以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5)拖带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快速救助艇上,其强度应足够集结或拖带船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应重量的最大救生筏。并能在平静水域载有3名乘员的情况下,以至不少于20km的航速航行,以及在载足全部乘员与属具时,以至少8kn的航行速度航行不少于4小时。

(6)能自行排除艇内积水,一旦快速救助艇在恶劣天气下倾覆,要装备在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行扶正装置。

(7)快速救助艇应在远离舵柄的操舵位置上用舵轮驾驶,还应配备一个直接控制舵、喷水装置或舷外机的应急操舵系统。

(8)快速救助艇倾覆时,艇上配备的发动机应自动停止。燃料和润滑系统的设计,应能在该救助艇倾覆的情况下防止250mL以上的燃料或润滑油自推进系统溢失。

(9)每艘艇的布置,应保证操艇人员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对艇首、艇尾和两艇具有开阔视野,以便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艇筏等至关重要区域和艇员的可视范围。

(10)快速救助艇的正常装备应包括一台非手持型和水密的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装置。

(11)为获得良好的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在恶劣海况下的操纵性能,其购置中可采用二种方案1.舷外机采用以双挂机(2台)120匹马力以上汽油机驱动动力作为螺旋浆推进装置2.舷内机采用喷水推进器,其主机额定功率在2OOHP以上。喷射装置被安装在靠近快速救助艇尾的艇内,水以艇底被吸入喷射装置内加压,然后以高速从艇尾排出。喷水推进要具有推进效率高、抗空泡性强、操纵性好、传动轴系简单、运行噪声低.变工况范围广和环保等特点。

二、吊放装置技术参数

吊放装置购置1台为单臂回转式吊艇架。其快速救助艇的降放装置上要设有张力自行调节装置,可以有效缓解快速救助艇接触水面后海浪对它产生的冲击力量,使降放操作更加平稳和安全。快速救助艇的降落设备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LSA)相关要求。

(2)每具降落设备的布置应能在船舶纵倾达到10°并向任何一舷横倾达到20°的不利情况时,仍能安全降落其所配备的装备齐全的、满载全部成员的救助艇。

(3)降落设备的布置应可由一个人自船舶甲板上某一位置或救助艇内部某一位置进行操纵。当在甲板上操作降落机械装置时,操作人员应能看到快速救助艇。

(4)降落设备只能依靠重力或船舶动力提供的储存机械动力,降落其所配备的处于不同

状态的快速救助艇。

(5)每具降落设备的构造应仅需要最少的日常维护量。一切需要船员定期维护的部件应容易接近和维护。

(6)吊艇索应是防旋转及耐腐蚀的钢丝索。

(7)降落设备的绞车制动器应具有承受下列负荷的足够强度:试验负荷不少于1.5倍最大工作负荷的静力试验;试验负荷不少于1.1倍最大工作负荷,以最大速度下降的动负荷试验。

(8)除绞车制动器外,降落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强度应能承受不少于2.2倍最大工作负荷的静力试验。

(9)设有有效的手动装置收回救助艇,在救助艇下降或使用动力吊起时,绞车的转动部分应不使手动装置手柄或手轮旋转。

(10)每具降落设备应有制动器,使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的快速救助艇在降落中能刹住并可靠地系留住:如有必要还应有防水和防油保护的辅助构件。

(11)手控制动器的布置应始终处于制动状态,除非操作者或其控制的机械装置把制动器保持在“脱开”的位置。

(12)降落设备应配备在快速救助艇降落或收回时可以抑制与浪相互影响的装置,该装置应包括一个削弱振动力量的挠性构件和一个将振动降低至最低程度的减振构件。

(13)吊艇机应装设一个自动高速拉紧装置,在快速救助艇准备操作的各种海况条件下,防止钢丝松弛。

(14)吊艇机制动器器应逐渐产生作用,当全速降落快速救助艇并突然使用制动器时,因减速作用钢丝额外产生力,不应超过降落设备的安全负荷0.5倍。

(15)每艘快速救助艇的降落设备均应装设一台能把载足全部乘员和设备的快速救助艇从水面以不少于0.3m/s速度升起的,由动力驱动的绞车马达。快速救助艇的降落设备应能不少于0.8m/s速度吊起载有6名人员和全部设备的快速救助艇。快速救助艇降落设备也应具有吊起最大定员数的救助艇的能力。

防水板、止水带技术规格书

渝黔、渝万铁路站前工程隧道防水板、止水带采购招标 招标编号:TW--2013--04 第六章技术规格书

6.1 隧道防水板 1 范围 为规范铁路隧道用防水板技术标准,保证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铁路隧道防水板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铁路隧道(不含明洞)防排水工程用防水板,包括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CB(乙烯、醋酸乙烯与沥青共聚物)、PE(聚乙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3.1 分类 3.1.1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防水板,代号EVA。 3.1.2 乙烯、醋酸乙烯与沥青共聚物防水板,代号ECB。 3.1.3 聚乙烯防水板,代号PE。 3.2 产品标记 3.2.1 产品应按下列顺序标记,并可根据需要增加标记内容: 隧道防水-材料代号-规格(长度×宽度×厚度) 3.2.2 标记示例 长度30m,宽度2.0m,厚度1.5mm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防水板标记为:隧道防水-EVA-30m×2.0m×1.5mm 4 技术要求 4.1 原材料

防水板生产用原材料不得使用再生料。 4.2 规格尺寸及偏差 防水板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见表1,特殊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1 防水板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 4.3.1 防水板在规格确定的长度内不允许有接头。 4.3.2 防水板表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无裂纹、机械损伤、折痕、孔洞、气泡、及异常粘着部分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4.3.3 防水板外观颜色应为材料本色,不得添加颜料和填料,特殊要求除外。 4.3.4 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防水板表面凹痕,深度不得超过厚度的5%。 4.4 物理力学性能 防水板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

救生设备配备对比表

注:①航行于长江口以北水域的船舶,救生浮具应由救生筏替代; ②航行于长江口以南水域的船舶,可适当配备救生浮具。 表2 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救生艇筏配备表(2000HSC) *1 每舷至少配备一台降落设备 *1-1 对客滚船,至少50%的救生筏应为自扶正的或为带两面可用的救生筏 *1-2 可吊筏可用海上撤离系统和救生筏替代 *2 救生筏存放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 *3 救生筏不能存放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 *4 对客滚船,其中之一应为快速救助艇 *5 每舷至少应配一艘机动救生艇 *6 长江口以北航区禁止使用救生浮具,应另配与救生浮具等容量的气胀救生筏

*7 未规定登乘方式 注①每舷至少应配一艘机动救生艇。 ②长江口以北航区禁止使用救生浮具,应另配与救生浮具等容量的气胀救生筏。 ③L为船长(m)。 ④包括相当遮蔽航区营运限制的客船。 ②长江口以北航区禁止使用救生浮具,应另配与救生浮具等容量的气胀救生筏。 ③载客500人及以上的Ⅱ级客船应符合Ⅰ级客船的规定。 ④载客500人及以上的Ⅲ级客船应符合Ⅱ级客船的规定。 ⑤载客1000人及以上的Ⅲ级客船应符合Ⅰ级客船的规定。 注①每舷至少应配备1艘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其中吊架降落救生筏的容量不应超过20%。 ②每舷至少应配备1艘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 ③可由具有救助艇能力的救生艇替代。 从上述各表中可以看出:

04法规对高速船的配备要求与HSC 规则要求相差甚远。04法规常规船与SOLAS公约的要求也相差甚远,与欧盟的要求相差更大。而这次07法规拟修改的内容对常规船的救生在原基础上作了较大提高。自11.24事故以来,人命安全已成为社会化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非常重视船舶安全营运,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措施。而从安全角度出发,高速船与常规船都应一样。

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求

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求 新建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主要水工构筑物包括:粗格栅问及进水泵站、细格栅问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集配水井及初沉污泥泵站、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集配水井及二沉污泥泵站、二沉池、中途提升泵站、深度处理车间、接触池、出水泵站等。水工构筑物的施工重点是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否则漏水维修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增强管理人员的感性认识,项目部组织对莱山水厂进行参观学习。 俗话说:白闻不如一见。通过对莱山水厂的参观学习,感触很深,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新建莱山水厂建设规模10万m3/d ,主要有平流沉淀池、过滤池、深度处理单元等水工构筑物。该工程正在施工,通过现场相关人员的介绍,对水平施工缝的预留位置、止水钢板的焊接及安装、止水螺栓的处理、伸缩缝的处理、后浇带同时浇注混凝土的处理方法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了初步认识,主要体现在: 一、池壁水平施工缝的施工要求 池壁根据施工条件分两次浇捣:第一次到底板面上50cm高度处与底板同时浇筑,第二次施工至池壁顶面。池壁及隔墙在底板施工前,先在垫层上根据设计图纸意图,用墨线打出池壁中心线及边框线,根据边框线用短钢筋打入控制定位,绑扎钢筋,调整标高支立棋板,完成后与底板一次浇筑。第二次在立模前先对 5 0cm处的施工缝修凿、活洗后立模

池壁水平■施工缝位置 二、池壁水平■施工缝的施工要求 池体施工底板时,池壁上翻500mm留水平■施工缝,缝按设计要求设钢板止水带,止水带表面油污、铁锈提前活除干净,并检查不得有裂口、脱焊现象。止水带宽度为 350mm,每边埋入碌不少丁150mm。钢板止水带纵向采用搭接焊, 搭接长度不小丁50mm。

救助艇技术要求

救助艇技术要求 救助艇应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公约、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及中国船级社的相关要求,并获得中国船级社的认可证书。 一、救助艇艇体和艇机的要求: 1)数量:1艘; 2)须符合以上公约或规则对救生艇的一般要求。 3)能满足蒲氏六级风力和1.5米浪高的环境下的安全航行和操纵。 4)应为刚性救助艇,艇体材料使用阻燃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5)艇体长度应不小于4.0米,且不大于4.5米。 6)应至少能乘载5个坐下的人员和1个躺下的人员。 7)除具有足够舷弧的救助艇外,救助艇应设有不少于15%艇长的延 伸艇首盖。 8)救助艇的燃油柜容积应满足要求,并在满载状态下能以至少6节 的航速进行操纵,并保持此航速至少4小时。 9)救助艇在海浪中应具有足够的机动性和操纵性,以便能从水中拯 救人员、集结救生筏,并能以至2海里航速拖带船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当重量的最大救生筏。 10)救助艇艇机功率应至少20HP(首选YAMAHA品牌,其次为MERCURY 品牌)。若装设具有认可燃油系统的汽油驱动舷外发动机,但燃油柜应有特殊的防火和防爆保护。 11)救助艇应设有中控操作台,使用舵轮和离合手柄综合操纵。 12)拖带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救助艇上,其强度应足够集结或拖带船

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当重量的最大救生筏。 13)救助艇应设有存放细小属具的风雨密封贮存处所。 14)救助艇的布置应能满足: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具有一个对首部、 尾部和两舷的开阔视野,以进行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救生艇筏至关重要的区域和船员的可视范围。15)围绕着艇体四周舷边镶贴着用橡胶材料制成的护舷材,舷边需配 置贯通扶手。并配有救生扶手绳,方便水中人员等待救助或协助攀附救助艇时使用。 16)在救助艇艇首设有一个首缆释放器,在救助艇艇尾左右两舷侧各 设一个缆桩,主要为拖带、集结救生艇筏时使用。 17)在中控台附近应设有一个吊艇座来进行控制吊升和降放操作,或 其他认可的吊艇座。并配有配套的艇钩,安全工作负荷完全满足救助艇满载状态的强度需求。 18)在救助艇尾部设有一个手摇排水泵,以便于及时地排除在艇内积 存的污水。在救助艇尾部艇内最低处设有一个泄水口,便于使艇内积水自然流淌排泄到艇外。 19)艇底塞设立在救助艇尾部最低处,在救助艇离水状态下将艇底塞 打开,以便于排除艇内积水。 20)在救助艇尾部,固定设有一个由铝合金制成的折叠式固定登艇梯, 便于水中人员登艇使用。 二、救助艇的属具应至少包括以下设备:

高速救助艇吊艇架若干故障记叙

SPR5000高速救助艇吊艇机故障排除思考近年来再使用江阴兴澄船舶机械厂生产的船用高速救助艇吊机过程中,曾出现若干问题、故障,经处理后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形之文字,以抛砖引玉,敬请斧正。 故障一:齿轮箱内离合器泄漏液压油至齿轮箱内 故障描述:东海救112轮在正常收放艇过程中,经观察发现左救助艇机液压泵站油位降低趋势确立,检查管路未见异常泄漏,甲板上也没有油液痕迹。 故障判断和处理:经查阅液压原理图,确认主油路有压力油经图上所示电磁阀10和手动换向阀4,经减压阀65和调节阀2,对齿轮箱内离合器进行操作。初步判断是此循环产生内部泄漏。为了验证该判断,我们把齿轮箱导门打开,检查齿轮箱油位,经验证该油位已上升至正常高度(齿轮箱油位镜2/3位置)的2.5倍位置。此时基本确定故障原因是在于齿轮箱内离合器泄漏液压油至齿轮箱内。为进一步验证该处泄漏的部分,我们把齿轮箱油泄放,使油位至正常液位,同时打开齿轮箱上部导门,启动液压泵站马达,进行绞盘手柄收放操作,果然明显显示出齿轮箱内离合器处的液压油泄漏。然而由于此齿轮箱设计时两端轴承座孔径较小,船上抽出离合器检修条件不允许,当时情况也能维持该艇的正常收放,综合考虑待命和年度检修后,报经机务做出决定:维持使用,待年度检修后重新镗孔改装,使该齿轮箱具有船上可拆性。 故障二:液压油赃堵造成的艇收不上来

故障描述:东海救112轮在厂修期间,救助艇吊艇机厂修项目有两项:1更换齿轮箱离合器2恢复该吊艇架的波浪补偿装置。由于船期紧和在坞条件有限,在坞期间厂修人员仅仅完成上述两项的安装,没时间实效试验,仅作了模拟试验,未放艇至水面及回收试验。出航后择时我轮马上作了实效试验以验收修理质量。期间暴露出两个问题1.是空载收放钢丝绳时,操作后发现压力表18的压力偏小,正常操作压力据原来观察基本在160kg/cm2以上,然其最高压力仅110kg/cm 2;2.是波浪补偿的主液压先导阀13在打至波浪补偿位置时没有出现吸合的敲击声(阀芯移动和压力油路转换的声音),然而KA12继电器是得电的。 故障判断和处理:当时综合功能性和实效性考量,本人认为问题应该出在液压部分。由于电控部分可以传达其功能得以实现,仅是油压上不来,要求厂家维修人员就这一问题排除,后厂修人员拆洗了液压图上的5号起升和下降液压电磁阀两只,其厂修人员内部也相互协调,查找13号液压电磁阀不动作原因,后再试验,故障表现形式是出现油压波动,13号电磁阀时好时坏的现象。后因时间紧迫,我轮便赶往草屿待命,问题暂存。 后经轮机员集体研读说明书和综合各种症状,作了各种假设,从而得出一个猜想:13号阀和3 号阀卡在不恰当位置的话,可以解释清楚故障描述的两点。当时的猜想是测量KA12得电正常,如果不出现断线现象的话,应该会致使YVC、YVD和YVG液压阀的电磁线圈得电,测量该处都正常有电状态,但阀芯不动作,尤其是YVG阀(13

钢板止水带

关于止水钢板的连接及固定的问题 关于止水钢板我有以下疑问: 1、止水钢板一般裁多长合适? 2、止水钢板焊接连结时的搭接长度是多少?其焊接要求是什么? 3、止水钢板焊接连接接缝可以在转角出么? 4、固定止水钢板的钢筋可以直接焊接在结构钢筋上? 5、止水钢板连接及其固定有没有什么规范可以做依据? 止水钢板的施工技术 1、钢板止水带和橡胶止水带相比,优点不如橡胶止水带,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生锈,后期处理麻烦,所以尽可能采用橡胶止水带施工; 2、原材料问题,钢板止水带不是成品,是由三块规格不一样的钢板焊接而成,但施工单位一般都是买专业厂家加工制作好的成品,但焊接质量及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止水效果; 3、安装方向问题,无论是水平钢板止水带还是竖向钢板止水带,一定要使两翘曲面安装方向朝迎水面; 4、止水带一般都是安装在后浇带位置、有防水要求的地下室侧墙板分隔缝或施工缝处,暴露在外周期长,要做好防护处理,比如说涂刷防锈漆等措施;

止水钢板的作用 GB50141-2008中6.1.10规定金属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且必须使用双面焊接。

首先,止水带不仅仅是用在剪力墙上的; 其次,一般止水带是用在地下室的; 第三,需要设止水带的地方都是混凝土不能一次浇筑,需要分开时段浇的地方,原因是这些地方会有缝隙,不做处理会有水源源不断的渗到室内,所以需要用止水带,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止水带设在有防水要求的地方。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使用角度上讲,止水带主要是用于混凝土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以及施工缝等处,而止水条一般是混凝土构筑物的水平施工缝处使用的,从结构形式上讲,止水带一般为有中心孔的带状橡胶体,而且在中心孔两侧均匀布置了若干道防水线,这些防水线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延长了水的绕渗线路,并且靠橡胶本身的弹性和中心孔的变形量来适应混凝土的伸缩变形,属于结构型止水材料,而止水条一般为遇水膨胀型,就是说在施工缝处,在后浇混凝土浇注之前放置在混凝土的接缝处,这样后期如果有水进入到施工缝后,这个材料会遇水膨胀,从而填满整个缝隙,以达到止水的效果,属于功能型止水材料. 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就是把这两种材料的优点聚于一体的一种新型防水材料,从而使防水效果更佳,是一种既能结构型防水,又能

救生艇(兼救助艇)及其降落装置试验报告

大富6/HC09001/ 2009TC4511救生艇(兼救助艇)及其降落装置试验 一,核对左舷救生艇及其降落装置证书铭牌,产品证书与铭牌一致: 1,艇架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2,绞车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3,救生艇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二,核对右舷救生艇兼救助艇及其降落装置证书铭牌,产品证书与铭牌一致: 1,艇架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2,绞车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3,救生艇兼救助艇证书编号:,产品编号:。 三,试验 一),绞车1.1倍满载负荷刹车试验 1,试验替代重量为沙袋,试验替代重量=1.1*小艇满载总重量-空艇含属具重量。空艇含属具重量=小艇满足总重量-乘员定额*82.5Kg。每袋重Kg,共袋。 2,试验前淋湿绞车。 3,提升重锤让小艇下降至最快速度,刹车两次,每次下降距离不小于3m。钢丝绳应无明显打滑现象,刹车试验结束后钢丝绳及绞车均正常。 二),满载放艇试验 1,试验替代重量为沙袋,替代重量=(乘员定额-艇内操作人员数)*82.5Kg。每袋重Kg,共袋。 2,将小艇降至舷边,开启艇机,艇机运转、螺旋桨正车倒车及转向系统均正常。(注意:艇机最多允许离水运转5分钟,但螺旋桨轴只允许啮合几秒钟的时间已检查是否能正常操作) 3,测量舷边距水面距离H= m。 4,试验提升重锤释放,舷边释放及艇内释放与刹车均正常。 5,测量小艇以最快速度下降至水面的时间T= s,释放速度V1=H/T,为m/s,大于 0.4+0.02H= m/s,且小于1.3m/s。 6,降落至接触水面,满载脱钩正常。 7,降落入水后轻载脱钩正常。 8,利用潮水模拟5kn放艇,正常。 三),小艇效用试验 1,首缆脱钩装置动作正常。 2,小艇入水后启动,正车,倒车及转向均正常。 1,洒水系统工作正常。(耐火救生艇) 四),小艇回收试验 1,艇架绞车具备收回载有艇员(一般为2P,如果降落设备注明其起升负荷有明确限制,则为防止起升过载负荷损坏绞车,应在降落设备附近张贴相应告示牌)的救生艇的能力。2,救助艇回收用时s,回收速度为m/s,大于0.3m/s。 3,验证艇架回收限位器动作正常。 4,验证手动回收装置正常,手动回收装置动作时电动回收装置自动切断。 厂检:船东代表:船检: 试验时间: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EZ021_荡(划)桨-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EZ022_机动艇艇机的启动及艇的操作-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EZ023_全封闭救生艇的操纵-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EZ024_降落与回收救生艇操作-无限航区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EZ025_降落与回收救生艇操作-沿海航区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EZ026_应急无线电救生设备、视觉求救信号的示教-在500总吨或750千瓦及以上船舶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GMDSS限用操作员除外)、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电子技工;未满500总吨或未满750千瓦的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客船、高速船上服务的船长、高级船员、值班水手、值班机工 试卷代号 章 节 小节 小小节 难度 知识层次 EZ021 1 0.4 1 题干 荡(划)桨操作(登离艇、荡桨口令及运用、操艇航行回转及避让) 试题初始状态描述 1、考场设立在能够进行荡(划)桨的安全水域; 2、备有至少2艘可以用来进行荡(划)桨的艇,艇内各配有10支桨、各配有一支钩篙、舵叶;秒表数量与艇数量相同. 3、考生身着救生衣集合待考。 操作流程及评估方法 1、评估员集合考生、清点人数、确认身份,将考生分成每10人左右为一小组、并通过抽签随机选定艇长、舵手及桨手位置; 2、评估员提出本次评估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考试顺序按3.1;3.2;3.3逐项完成。 3、可以同时进行2艘艇的评估考试 4、评估员向艇长下达本次评估考试内容及任务;交待清楚后下令艇长指挥(评估开始);依次进行直至结束; (1)3.1项登艇要求在发出指令后3分钟内登艇完毕,超过3分钟,3.1项计(0-40%)。 (2)3.3操艇航行回转避让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行进50米后掉头并返回出发地点,10分钟内不能完成的3.3项计(0-40%)(注:记分时间从考生登艇完毕,出桨待命后,评估员下达出发命令开始;到艇任意位置触碰到出发泊位(或指定位置)后结束.若存在较大风流影响到操作,评估员可酌情增加考试时间.)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难题标注)

Z02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船员 1.救助艇的航速要求,应6海里/小时,并可连续航行几小时 A、6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2.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船舶的每舷至少配备几艘救助艇 A、2艘 B、1艘 C、3艘 3.公约要求,充气式救助艇无论何时均应始终保持______。 A、可充气状态 B、准备状态 C、满充气状态 4.充气式救助艇任一浮力胎破损后要求其干舷______。 A、在载足额定乘员抛弃备品后其干舷值为正数 B、在满载时艇的四周干舷值为正数 C、在空载时艇的四周干舷值为正数 5.救助艇额定乘员至少是_____。 A、6个 B、10个 C、12个 6.在船舶倾斜20°一舷放艇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先在艇首、尾中设滑撬、便于艇的降放 B、先在艇首尾与船舶之间系上拉紧索、便于人员登艇 C、先使用钩篙抵撑、扩大艇与船之间的距离 7.大风中浪降落救生艇、救助艇,艇落水后解开前后吊艇钩最好应______。

A、先解艇首钩 B、先解艇尾钩 C、同时解开前后吊艇钩 8.大风浪中施放救生艇、救助艇应放哪一舷的艇 A、上风舷 B、下风舷 C、随便 9.在有风浪的情况下,降落救生艇入水时,对于没有联动脱钩装置的艇,应将救生艇放落 在_______。 A、浪谷中 B、浪峰上 C、任何位置 10.在风浪中放艇最好争取首尾吊钩同时解脱如果不能同时最好_____。 A、先脱掉尾钩、再脱掉首钩 B、先脱掉尾吊钩、砍断首吊钩吊索 C、先脱掉首吊钩、再脱吊尾钩 11.镇浪油应在船舶何处施放______。 A、上风舷 B、船首或船尾 C、下风舷 12.海上求生者可以饮用的水是_______。 A、海水 B、雨水 C、尿水 13.弃船人员登上艇筏后,哪些人员可视情况给予适当的淡水 A、船长 B、干部船员

MSC.1-Circ.1206防止救生艇事故的措施(1)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4 ALBERT EMBANKMENT LONDON SE1 7SR Telephone: 020 7735 7611 Fax: 020 7587 3210 IMO Ref. T4/3.01 MSC.1/Circ.1206/Rev.1 11 June 2009 防止救生艇事故的措施 1 海上安会委员会,2006年5月10日至19日,第81次会议。会议忆及2002年5月15日至24日召开的第75次会议,在该次会议上审议了船员在参加救生艇演习和或从事救生艇检查时出现人员受伤,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的高发事故,并注意到引发该类事故的主要因素如下: .1 负载释放装置失灵; .2 对负载释放装置的不谨慎操作; .3 对救生艇、吊艇柱及释放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够; .4 没有建立有效联络; .5 不熟悉救生艇、吊艇柱、设备及其相应的操作; .6 在进行救生艇演习和执行检查时未遵守安全操作规定的要求; .7 除了负载释放装置本身缺陷之外的设计缺陷。 2 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考虑,海安员会通过了MSC/Circ.1049关于救生艇事故的通函,以引起制造商,船东,船员和船级社对因未充分注意到救生艇的设计,建造,维修以及救生艇、吊艇柱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等而引发的人身伤害和生命损失事故的重视,并敦促有关各

方采取必要的行动以防止救生艇事故的进一步发生。通函提请各成员国政府: .1 提请其所辖的海事管理机构,有关行业组织,制造商,船东,船员和船级社对通函的内容予以关注; .2 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适当的指导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防止救生艇事故的进一步发生; .3 确保: .3.1 在悬挂各成员国船旗的船舶上,救生艇负载释放设备完全符合《救生规则》第4.4.7.6.2.2 至4.4.7.6.5段的要求; .3.2有关救生艇、释放装置和相关设备的维护和调整的所有文件保留在船; .3.3 执行救生艇、释放装置及有关设备检查、维护和调整的人员,得到充分的培训并熟悉这些职责; .3.4 救生艇、释放装置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按照批准的既定程序; .3.5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三章第19条第3.3款的规定举行救生艇演习以确保船上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登艇和放艇; .3.6安全和健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演习; .3.7应由适当合格的人员从事保养和维修工作; .3.8救生艇处在脱离固定位置的悬挂状态时,仅用于维护的目的,不得出现在训练演习期间; .3.9 所有的,包括设计要求和以核准救生器具为目的测试要严

救助艇回收索的训练(上)

救助艇回收索环和悬挂索的使用培训材料 一、引言 最近有船在澳大利亚的黑德兰港接受PSC检查时,被提出开航前纠正的不合格项目为:船员不熟悉救助艇的回收索环的使用。实际上该轮在接受检查之前,大部分船员是不知道救助艇的回收索环为何物,在艇附属装备清单内也找不到该回收索环。还有的船舶在最近接受石油公司检查时,被提出船舶没有回收索环的缺陷。另外有规则的要求和救生设备大检查的要求,因此我们编辑这件材料供大家组织学习。请船舶对照培训材料,进行自查,缺少配件的立即向公司报告。公司统计后,统一定做供船。 二、规则要求: 1. SOLAS SOLAS第III章17-5条(2001 CONSULIDATED EDITION见第310页,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对照2001综合文本在第186页<中> 和在第250页)规定: Rescue boat embarkation and recovery arrangements shall allow for safe and efficient handling of a stretcher case. Foul weather recovery strops shall be provided for safety if heavy fall blocks constitute a danger. 救助艇登乘和回收装置应允许安全而有效地搬运担架病人。如果重型动索滑车构成危险,为了安全应该有供恶劣天气使用的回收环索。 2.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修正案,第VI章降放与登乘设备,在现有第6.1.1.10款后新增第6.1.1.11款如下: “6.1.1.11 救助艇降放设备应配备用以在重力动索滑车构成危险时的恶劣天气收回救助艇的收回环索。 3. STCW 2005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在第80次会议上通过《STCW规则》第A节的修正案,内容关于为负责释放和回收快速救助艇的艇员提供额外训练。MSC/Circ.1161号通函载有释放和回收快速救助艇艇员所需的初次和持续训练的具体内容。

“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与预防-杨成才

“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与预防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杨成才俞海轩 【内容提要】基于“生命至上”的人类价值观,SOLAS公约确定了救生艇在船舶管理中的重要性,而对于重力下垂式救生艇,作为能实现其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救生艇绞车的良好工况就成了我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以一起典型的绞车故障为例,来分析其工作原理、故障原因、检修技巧、以及维修保养注意事项,以确保危难时机放艇工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重力下垂式救生艇绞车楔块单向离合器 1.故障过程 中波“HONG XING"轮,97年建造,DWT 21963MT,救生艇采用典型的“重力下垂式”,绞车为EL. Winch,型号EW-5.5。 2013年3月18日,航行于英国New Port水域,船舶减速至4节时,借船舶弃船演习之际,对1号救生艇进行放艇,计划活络各个铰链机构,同时以确认各部件良好工况。在救生艇放下1米后,停止下放,然后用电马达上绞救生艇,当上绞约0.5米后,停止上绞,正常情况下救生艇应待持在刚才的上绞位置,但此时救生艇却依靠重力快速下落至海面,并由于船舶航速,救生艇又向船艉方向后拖了约5米,才停止与船舶的相对移动。在主机紧急停车后,我们对救生艇绞车进行了检修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情况危急、起始工作原理不清等原因,致使整个检修过程很被动。约6个小时,我们在清洗了下图中的楔块单向离合器Y (Sprag Coupling ---图纸注),恢复其单向功能后,才成功把救生艇回收至艇架。 2. 工作原理(图1) 图1 EL. Winch EW-5.5 SECTIONAL ARRANGEMENT

A~F 球形轴承,G 推力轴承,H 滚针轴承,I 推力滚针轴承,X 内圈,Y 楔块单向离合器,Z 外圈,8中间 正齿轮,9小齿轮轴,11正齿轮,12小齿轮,13刹车外壳,14离合器外壳,15末端轴承外壳,16刹车支架,17锥形制动器,18刹车支架,19刹车块,20螺纹衬套,23刹车重,24马达小齿轮 2.1 上绞原理 依靠刹车重块23的自重,通过螺纹衬套20向右施加一推力,推动锥形制动器17的轴并使其锥形面上的摩擦片紧压在刹车支架16上。电马达起动后,通过键转动带动马达小齿轮24以驱动正齿轮11,11通过键驱动小齿轮轴9,而9又通过键驱动锥形制动器17,17通过摩擦力驱动刹车支架16,16通过键传动至小齿轮12,进而驱动中间正齿轮8,最后通过其他齿轮传动到钢丝绞盘。从而实现上绞功能。 由此可见,锥形制动器17与刹车支架16之间的摩擦力在上绞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2 待持原理 实现待持功能的重要部件是楔块单向离合器Y (图片2), 俗称单向轴承。原理图见图3:外弧线代表外圈Z 的内圆面, 内弧线代表内圈X 的外圆面,两弧形中间不规则类“8”型图代 表Y 的单个滚柱。假设Z 和X 的间距设计时为a ,而滚柱两弧 面间距最大为b ,且设计为a < b ,这样安装好的单个滚柱是“躺” 在Z 和X 之间。由此,当内圈X 逆时针转动时,滚柱与X 的接 触面将进行滑动,而使X 可以转动;当X 顺时针转动时,滚柱 的下弧面将与内圈X 产生一轻微的摩擦力C f (此时滚柱表面无 任何润滑介质),假设能使滚柱以上弧面某点为圆心而转动时的最小摩擦力为D f ,当设计为 C f > D f 时,滚柱将以上弧面某点为圆心而转动。同时因为a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 单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以上。B A.25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并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 A.水工混凝土 B.纤维混凝土 C.防水混凝土 D.结构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级。B A.三 B.四 C.五 D.六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中,防水标准要求最高的为()级。A A.一 B.二 C.三 D.四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对于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防水工程应达到()级防水等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明挖法地下工程后浇带必须采用的防水措施是()。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B.外贴式止水带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D.防水密封材料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B A.必须现场振捣后使用 B.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C.全部废弃,不能使用 D.必须掺入合格砼一起使用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 A.10~30mm B. 20~40mm C. 30~50mm D. 40~6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

救助艇操作须知

10. 救助艇操作须知 The Instruction For The Fast Rescue Boat Operation 关键性操作(单船操作) 文件编制: 文件版次: 文件编制: 文件审核: 文件批准: 生效日期:

1.目的 救助艇是守护船特别重要和关键设备之一,本船是守护船性质的多用途三用船。制定本须知旨在规范本船救助艇的正确操作,以保证救助落水人员、海上逃生,确保海上人命安全。 2.适用范围 本须知适用于本船两只“GJ6.OB-1”型高速救助艇的操作。 3.职责 三副每天负责对救助艇外观的检查,水手长认真做好救助艇的吊艇钢丝和其他索具的维护和保养,并在大副的监护之下。救助艇艇机、电瓶由轮机部负责管理,并在轮机长的监管之下。持有操艇证的操艇员必须熟练掌握其安全操作步骤。 4.救助艇的操作 4.1.旋紧救助艇的海底塞。 4.2.起动前,检查操纵手柄是否在“空挡”位置。 4.3.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10秒钟。多次起动机器仍不运转,通知轮机部派人 查明原因。(指起动时间大于10秒钟或起动次数频繁会过多消耗电瓶容量)。 4.4.机器运转后,检查操纵面板上的仪表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报警装置会报 警提示) 4.5.停机运转正常后,将救助艇降落水面并应先脱钩再解首缆驶离母船。 4.6.停车时,操作手柄一定要放在“空挡”位置。 4.7.吊收救助艇时,应先带首缆后挂钩。 4.8.救助艇吊起后,应立即将艇固定好,旋开救助艇海底塞放水,并用淡水将 艇中冲洗干净。

4.9.通知轮机部检查艇机,并立即对救助艇电瓶进行充电。 4.10.应急操作详情见本手册“救助艇艇机操作须知THTC-0752”、“救助艇艇架 操作须知THTC-0753”. 5.救助艇维护保养 每星期必须对救助艇艇架和各个注油点加注油剂,并对脱钩部分详细检查加油活络。轮机部负责对艇机的维护保养和对油、水、瓶的检查工作。艇机必须每星期运转一次。 6.记录: 负责管理的驾驶员、轮机员应将每次检查、维修保养的情况记入在《非连续性使用设备及技术系统、检查记录》、《救助艇检查、运转记录簿》、《航海日志》、《轮机日志》。

(完整版)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求

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求新建太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主要水工构筑物包括:粗格栅间及进水泵站、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初沉池集配水井及初沉污泥泵站、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集配水井及二沉污泥泵站、二沉池、中途提升泵站、深度处理车间、接触池、出水泵站等。水工构筑物的施工重点是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否则漏水维修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增强管理人员的感性认识,项目部组织对山东烟台莱山水厂进行参观学习。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对山东烟台莱山水厂的参观学习,感触很深,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新建莱山水厂建设规模10万m3/d,主要有平流沉淀池、过滤池、深度处理单元等水工构筑物。该工程正在施工,通过现场相关人员的介绍,对水平施工缝的预留位置、止水钢板的焊接及安装、止水螺栓的处理、伸缩缝的处理、后浇带同时浇注混凝土的处理方法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了初步认识,主要体现在: 一、池壁水平施工缝的施工要求 池壁根据施工条件分两次浇捣:第一次到底板面上50cm高度处与底板同时浇筑,第二次施工至池壁顶面。池壁及隔墙在底板施工前,先在垫层上根据设计图纸意图,用墨线打出池壁中心线及边框线,根据边框线用短钢筋打入控制定位,绑扎钢筋,调整标高支立模板,完成后与底板一次浇筑。第二次在立模前先对50cm处的施工缝修凿、清洗后立模。

池壁水平施工缝位置 二、池壁水平施工缝的施工要求 池体施工底板时,池壁上翻500mm留水平施工缝,缝内按设计要求设钢板止水带,止水带表面油污、铁锈提前清除干净,并检查不得有裂口、脱焊现象。止水带宽度为350mm,每边埋入砼内不少于150mm。钢板止水带纵向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

救助艇回收索的训练(下)

救助艇回收索环和悬挂索的使用培训材料

六、PSC检查中如何应对 应当从两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在尊重PSC检查官员的结论的同时,要认识到此索具还是很有作用的,如果船上有此种索环,或者作为新船船舶将尽快配备该索环,那么就应采取“完全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如果船上没有 此索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配备该索环,或作为老旧船没有必要增加费用配备此种索

环,那么就应采取“变通解决办法”。 一)、“完全解决办法” 1 该办法适用于已经具有该索环的船舶,或一些已考虑在修船时加装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的船舶; 2 在具备该索环的船舶上,尽快组织船员学习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的使用; 3在《人落水救生应变部署表》内增加相应的职责分配; 4按新修改的《人落水救生应变部署表》进行相应的演练并记录; 5但大多数船舶没有可能在近期进厂或回国内,进行加装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或者老船也没有加装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的价值,可以选择不加装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的做法而采取“变通应对办法”,见下节。 二)、变通解决方案(目前没有配备回收索环及其附属件的船舶) 1所谓变通,是先采用某种办法,使笨重的吊头滑车不再对救助艇和人员构成危险。因为,救助艇的回收索环的核心是防止救助艇在大风浪中回收时,可能由于摇晃剧烈而无法挂上吊艇钩头或砸伤人员及艇,而采用回收索环无疑会有助于安全,但是否有其它替代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2 实践中船员大多注意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如: 在吊艇环的末端系一条2米的软绳,来替代回收索环,且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简称“尾端挂绳法”): a)在放艇前,将两根直径约1.5厘米,长约2米的软绳(下端可做几个节,以便 于抓握),分别与救生艇吊钩的吊环相连(一般取吊钩上第2个环); b)艇抵达水面时,启动艇脱钩装置, 使艇与吊环分离; c)此时软绳环悬挂于吊环下方,甲板上人员可迅速将吊环上绞1.8米左右,使 软绳的末端在水面上的高度处于艇上人员能轻易抓取,但又不会由于涌浪 造成的颠簸使艇触碰吊环动滑车的高度上;

快速救助艇(FRB)其主要技术指标

快速救助艇及吊放装置技术参数 一、快速救助艇技术参数 (1)总长大于6.5米,小于8.5米,总宽2.5-2.8米之间,最多可以搭载15名坐下乘员。 (2)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第V章(LSA)相关要求。 (3)除具有足够舷弧的艇外,还应设有不少于15%艇长的延伸艇首盖。 (4)设舷内发动机或舷外发动机。如果装设舷外发动机,舵和舵柄可以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5)拖带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快速救助艇上,其强度应足够集结或拖带船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应重量的最大救生筏。并能在平静水域载有3名乘员的情况下,以至不少于20km的航速航行,以及在载足全部乘员与属具时,以至少8kn的航行速度航行不少于4小时。 (6)能自行排除艇内积水,一旦快速救助艇在恶劣天气下倾覆,要装备在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行扶正装置。 (7)快速救助艇应在远离舵柄的操舵位置上用舵轮驾驶,还应配备一个直接控制舵、喷水装置或舷外机的应急操舵系统。 (8)快速救助艇倾覆时,艇上配备的发动机应自动停止。燃料和润滑系统的设计,应能在该救助艇倾覆的情况下防止250mL以上的燃料或润滑油自推进系统溢失。 (9)每艘艇的布置,应保证操艇人员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对艇首、艇尾和两艇具有开阔视野,以便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艇筏等至关重要区域和艇员的可视范围。 (10)快速救助艇的正常装备应包括一台非手持型和水密的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装置。 (11)为获得良好的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在恶劣海况下的操纵性能,其购置中可采用二种方案1.舷外机采用以双挂机(2台)120匹马力以上汽油机驱动动力作为螺旋浆推进装置2.舷内机采用喷水推进器,其主机额定功率在2OOHP以上。喷射装置被安装在靠近快速救助艇尾的艇内,水以艇底被吸入喷射装置内加压,然后以高速从艇尾排出。喷水推进要具有推进效率高、抗空泡性强、操纵性好、传动轴系简单、运行噪声低.变工况范围广和环保等特点。 二、吊放装置技术参数 吊放装置购置1台为单臂回转式吊艇架。其快速救助艇的降放装置上要设有张力自行调节装置,可以有效缓解快速救助艇接触水面后海浪对它产生的冲击力量,使降放操作更加平稳和安全。快速救助艇的降落设备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LSA)相关要求。 (2)每具降落设备的布置应能在船舶纵倾达到10°并向任何一舷横倾达到20°的不利情况时,仍能安全降落其所配备的装备齐全的、满载全部成员的救助艇。 (3)降落设备的布置应可由一个人自船舶甲板上某一位置或救助艇内部某一位置进行操纵。当在甲板上操作降落机械装置时,操作人员应能看到快速救助艇。 (4)降落设备只能依靠重力或船舶动力提供的储存机械动力,降落其所配备的处于不同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单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以上。B A.25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并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 A.水工混凝土 B.纤维混凝土 C.防水混凝土 D.结构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级。B A.三 B.四 C.五 D.六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中,防水标准要求最高的为()级。A A.一 B.二 C.三 D.四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于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防水工程应达到()级防水等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明挖法地下工程后浇带必须采用的防水措施是()。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B.外贴式止水带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D.防水密封材料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B A.必须现场振捣后使用 B.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C.全部废弃,不能使用 D.必须掺入合格砼一起使用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 A.10~30mm B. 20~40mm C. 30~50mm D. 40~6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于()℃。B A.28 B.30 C.32 D.34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mm,双层施工宜为()mm。D A. 4~6 8~10 B. 6~8 8~10 C. 4~6 10~12 D. 6~8 10~12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