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26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3)说出神经元的大体功能(4)分析神经元适应其功能的结构特点2.进程与方式通过守门员扑点球的视频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爱好和注意力吸引到对新课题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对有关扑球的问题加以讨论,成立“调剂功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神经系统的调剂何以能发挥出最为主要的作用”的问题,由此引到神经系统与结构的学习内容上来。
通过量媒体展现神经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试探和讨论相关问题。
然后提出“神经调剂的每一个信息都是以神经细胞为单位来传递和产生的”,从而引入学习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体验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讨生命隐秘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大体结构与功能二、难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教学法等二、试探、讨论,归纳总结法【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进程】教学设计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踢足球引出问题播放“守门员扑点球”视频1、请推测守门员此时的心情怎样?2、此时他的心跳、呼吸频率会改变吗?会变得怎样?3、守门员扑球时的动作怎么样?4、在扑球的这一过程中,守门员为何能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扑球反应?讲述原因,从而引入课题并板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新授课1、讲述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讲述: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设疑: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什么能发挥出最为主要的作用呢?讲述: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要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就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提问:1、我们班有同学喜欢踢足球吗?2、看过足球比赛吗?看过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的情景吗?3、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做过守门员?有没有扑过点球?投影展示守门员扑点球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交流教师讲述原因教师设疑教师讲述引入到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与教师交流学生认真观看学生以过去经验回答 1、紧张2、会改变。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
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
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三、讲授新课:(一)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三个问题: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二)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
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5、脊髓的作用:除了头部的信息,其他信息都必须经过脊髓传到大脑。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能力: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内化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最后一节,对“神经调节”学习具有总结和深化作用,对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圈中的人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生命活动的协调性、统一性起着决定性影响。
本节教材提供的文字简洁,图片直观,内容层次不高,是适合新课标基本要求的课程资源,学生阅读时比较容易区分重点,抓住核心。
【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
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
4.学法设计: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
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演示。